座椅调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30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调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角机构,可以安装在靠背与坐盆之间,能够根据乘 客需要调节靠背的角度。
背景技术
随便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座椅,以满足乘客安全和舒适的坐姿要求。 现有的汽车座椅大部分采用的是齿轮式调角器,轮齿间隙存在一定的侧隙,导致一定程度上 存在锁止不可靠及座椅靠背自由间隙大(前一后晃动)的问题,在新型汽车上使用此种座椅 调角器,不能满足安全性及舒适性要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907393Y公开了一种齿轮式座椅角度无级调节结构,它包括驱动机 构、齿轮传动机构和间隙消除机构,其中齿轮传动机构为少齿差单级齿轮内啮合行星传动机 构,外齿板装于内齿板中且有一偏心距,内齿板的内齿与外齿板的外齿相啮合;驱动机构用 以驱动齿轮传动机构;间隙消除机构为一偏心凸轮机构,安装在外齿板与内齿板之间,它包 括一外凸轮、一内凸轮和一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内、外凸轮上的几段斜锲面相互作用, 可以消除相互啮合的内、外齿之间的间隙,同时利用摩擦力将内齿板与外齿板锁紧。然而, 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一、内、外凸轮特别是外凸轮上的几段斜锲面加工比较困难;二、 如果内、外凸轮上斜锲面的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就难以达到消除齿间间隙的效果,或者造 成锁紧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的汽车座椅调角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调角器,包括以下部件 内齿板,具有中心凸台;外齿板,偏心地与内齿板相啮合,该外齿板具有中心凸缘、中心孔 和内齿槽,所述内齿槽位于中心凸缘的外围;偏心楔块,可转动位于外齿板中心孔和内齿板 中心凸台之间;驱动轴,具有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第一推块可与偏心楔块相接触并带动偏 心楔块转动;所述偏心楔块与外齿板中心孔、内齿板中心凸台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圆弧柱面; 还包括一锁止簧,其具有一弹性套圈和卡口、挡块,所述弹性套圈套在外齿板中心凸缘上,所述卡口插入所述内齿槽中,所述挡块可与驱动轴的第二推块相接触。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偏心楔块可以使内、外齿板的部分齿相啮合,并消除它们之 间的啮合间隙;当驱动轴带动偏心楔块转动吋,会推动内、外齿板相对转动,从而调节与内、 外齿板相连接的座椅靠背与坐盆之间的角度。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偏心楔块 的表面为圆滑曲面,便于加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一锁止簧,在平常状态下可以锁住外齿 板,使其不能转动,因此锁止更加安全可靠。
优选地,所述内齿板比外齿板多一齿。
优选地,所述外齿板中心孔中还固定有一自润滑轴承。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和外齿板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偏心楔块有两个,相互对称布置,偏心楔块的端部设有一缺口,还包括一锁 紧簧,锁紧簧的两端部分别插入所述缺口中并将两个偏心楔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簧位于锁止簧的外侧,锁止簧上设有可供锁紧簧的两端部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内齿板还与一上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外齿板还与一下连接板相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角器的爆炸视图。
图2为内齿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外齿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从图3背面观察的外齿板立体示意图
图5为锁止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两个偏心楔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驱动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角器在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角器在工作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驱动轴
101. 第一推块
102. 第二推块
2. 密封圈
3. 锁紧簧
301.锁紧簧端部 4.锁止簧
401. 弹性套圈
402. 卡口
403. 通孔404.挡块
5. 外齿板
501. 中心孔
502. 中心凸缘
503. 内齿槽
504. 外齿
6. 自润滑轴承
7. 偏心楔块
701. 缺口
702. 内表面
703. 外表面
704. 端面
8. 内齿板
801. 内齿
802. 中心凸台
803. 安装孔
9. 卡圈
10. 上连接板
11. 下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角器包括驱动轴,密封圈2,锁紧簧3,锁止簧4,外齿 板5,自润滑轴承6,偏心楔块7,内齿板8,卡圈9,上连接板IO,下连接板ll。
其中内齿板8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具有内齿801、 一中心凸台802和一安装孔803。
外齿板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具有一中心孔501、在中心孔501周围向外凸出的中心凸缘 502和位于中心凸缘502的外围的内齿槽503,在外齿板5的另一侧(也就是与内齿板相对的 一侧)设有外齿504,如图4所示,外齿504凸出于板平面。
结合图1—图4,上述外齿504比内齿801少一齿,从而外齿板5只能与内齿板8偏心地 啮合(即只有部分齿相啮合)。两偏心楔块7可转动安装在外齿板中心孔501和内齿板中心凸 台802之间,以保证外齿板5与内齿板8偏心啮合并消除它们之间的啮合间隙。为了提高润 滑性能,在外齿板中心孔501中设置自润滑轴承6,自润滑轴承6与外齿板的中心孔501通过 过盈配合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两个偏心楔块7对称布置,偏心楔块7—端较厚而另一端较薄,在其较厚的 一端设有一缺口701,偏心楔块7的内表面702为圆滑的弧形柱面,它与内齿板中心凸台相接 触;偏心楔块7的外表面703也是圆滑的弧形柱面,它与自润滑轴承6相接触,显然,这种 形状的偏心楔块是比较容易加工的。结合图l,锁紧簧3的两端部301分别插入两偏心楔块7 的缺口701中,并将两个偏心楔块连接在一起。锁紧簧3的两端部301具有向外分开的趋势,它们对两偏心楔块7施加向外分开的张力,这种张力有利于消除外齿板5与内齿板8之间的 啮合间隙。
锁止簧4的结构如图5所示,它具有一弹性套圈401、两个卡口 402和两个挡块404。另 外还有两个通孔403,可供锁紧簧3的两端部301穿过。弹性套圈401套在外齿板的中心凸缘 502上,两个卡口 402可以正好插入两个内齿槽503中。
驱动轴1依次穿过密封圈2、锁紧簧3、锁止簧4、外齿板5、自润滑轴承6和内齿板8, 并与内齿板8的安装孔803形成转动配合,驱动轴1的端部与卡圈9固定连接后,完成装配。 驱动轴1的结构如图7所示,它具有一个第一推块101和两个第二推块102,第一推块101插 入自润滑轴承6中两偏心楔块7之间,当驱动轴1转动时,第一推块101可与一个偏心楔块7 的端面704相接触并带动两个偏心楔块转动。第二推块102则可以与锁止簧4上的两个挡块 404相接触。
为了便于安装,内齿板8还与一上连接板10相连接,外齿板5还与一下连接板11相连接。 上连接板IO可以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下连接板11可以与座椅坐盆固定连接。 下面结合图8、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为了简化线条,图中的锁止簧仅画出了半边,在初始状态下,两偏心楔块7 位于自润滑轴承6内的一侧,使外齿板5与内齿板8部分啮合,驱动轴1的第一推块101位 于两偏心楔块7之间,锁止簧上的卡口 402插入内齿槽503中,形成锁止。
如图9所示,当驱动轴1转动时,第二推块与锁止簧4上的挡块404相接触,并对挡块 404施加压力,使弹性套圈401发生弹性变形,两个卡口 402从内齿槽503中脱出,解除锁止。 同时第一推块101与偏心楔块7相接触并带动两个偏心楔块7转动,偏心楔块7转动时就会 带动外齿板相对于内齿板转动,由于内齿板比外齿板多一齿,因此偏心楔块7每转动一圈, 外齿板相对内齿板转动一齿。通过外齿板与内齿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带动座椅坐盆与靠背之 间的转动,使座椅靠背的角度发生变化。
驱动轴1可由电动机驱动,也可以由手动机构驱动。虽然本实施例中内齿板比外齿板多一 齿,但也可以多几齿。
权利要求1. 一种座椅调角器,包括以下部件内齿板,具有中心凸台;外齿板,偏心地与内齿板相啮合,该外齿板具有中心凸缘、中心孔和内齿槽,所述内齿槽位于中心凸缘的外围;偏心楔块,可转动位于外齿板中心孔和内齿板中心凸台之间;驱动轴,具有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第一推块可与偏心楔块相接触并带动偏心楔块转动;其特征是所述偏心楔块与外齿板中心孔、内齿板中心凸台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圆弧柱面;还包括一锁止簧,其具有一弹性套圈和卡口、挡块,所述弹性套圈套在外齿板中心凸缘上,所述卡口插入所述内齿槽中,所述挡块可与驱动轴的第二推块相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齿板比外齿板多一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外齿板中心孔中还固定有一自润滑轴 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轴和外齿板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偏心楔块有两个,相互对称布置,偏 心楔块的端部设有一缺口,还包括一锁紧簧,锁紧簧的两端部分别插入所述缺口中并将两 个偏心楔块连接在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锁紧簧位于锁止簧的外侧,锁止簧上 设有可供锁紧簧的两端部穿过的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齿板还与一上连接板相连接,所述 外齿板还与一下连接板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角器,包括以下部件内齿板,具有中心凸台;外齿板,偏心地与内齿板相啮合,该外齿板具有中心凸缘、中心孔和内齿槽,所述内齿槽位于中心凸缘的外围;偏心楔块,可转动位于外齿板中心孔和内齿板中心凸台之间;驱动轴,具有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第一推块可与偏心楔块相接触并带动偏心楔块转动;所述偏心楔块与外齿板中心孔、内齿板中心凸台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圆弧柱面;还包括一锁止簧,其具有一弹性套圈和卡口、挡块,所述弹性套圈套在外齿板中心凸缘上,所述卡口插入所述内齿槽中,所述挡块可与驱动轴的第二推块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便于加工制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0N2/22GK201296189SQ2008201542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立炜, 沈灿荣, 陈文君 申请人:上海交运汽车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