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99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具体而言,气垫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和流入到上述第一气垫的气体再通过通风孔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为了防止上述气体泄漏到车内,上述气垫朝车内的面被封闭,上述第二气垫环抱上述第一气垫的部分外侧。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气囊是保护乘客的安全装置,车辆撞击时气囊在乘客和车辆结构物之间展开,防止乘客直接碰撞到结构物受伤的装置。
这些气囊根据需要安装在车辆的各个部位,分别有正面撞击时,安装
在方向盘内部保护驾驶座人员的驾驶座气囊装置;安装在手套箱上方,保护副驾驶座乘客的副驾驶座气囊装置;侧面撞击时在乘客和车门之间展开保护乘客为目的,安装在车辆侧面的安全气帘装置等。
上述驾驶座气囊和副驾驶座气囊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和从上述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保护乘客的气垫,为了防止上述气垫继续膨胀伤害到乘客,上述气垫的一侧形成通风孔,将上述气体发生器中流入的气体排出。
换句话说,上述气体发生器中发生的气体使上述气垫足够保护乘客的大小和压力为止,流入到气垫后,通过上述通风孔排出。
但是,传统技术上的气囊装置而言,上述气体通过通风孔排到车内,所以上述气体的高温和有害成份不仅伤害到乘客,而且车辆发生撞击后展开的气垫无法维持所需的大小和压力,车辆发生二次撞击时无法有效保护乘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从气体发生器流入到气垫的气体泄漏到车内,保护乘客免受上述气体的高温和有害成分的伤害,车辆发生撞击气垫展开后,仍维持上述气垫的大小和压力,在车辆发生二次撞击时有效保护乘客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具体而言,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气垫,上述气垫是由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和流入到上述第一气垫的气体再通过通风孔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组成,为了防止上述气体排到车内,上述气垫朝车内的面被封闭,上述第二气垫环抱上述第一气垫的部分外侧。
上述第一气垫为圆形,上述第二气垫可以是环抱第一气垫部分外侧的环状。上述气垫可以形成区分上述第一、第二气垫的缝制部,形成所述缝制部同时形成通风孔。
上述通风孔是在上述气垫上形成缝制部时,可以留出 一部分没有缝制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气垫,上述气垫又包括从上述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和流入到上述第一气垫的气体再通过通风孔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为了防止上述气体排到车内,上述气垫朝车内的面被封闭,上述第二气垫环抱上述第一气
垫的部分外侧,保护乘客免受上述气体的高温和有害成分的伤害,车辆发生撞击气垫展开后,仍维持上述气垫的大小和压力,在车辆发生二次撞击时有效保护乘客。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装置的侧面截面图2为图1中显示的第一、第二气垫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的第一、第二气垫的正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装置的侧面截面图,图2为图1中显示的第一、第二 气垫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显示的第一、第二气垫的正面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时,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包括,车辆发 生撞击时接收冲撞感应传感器(未图示)所发出信号的ACU(Air-bag Control Unit; 未图示)的控制下,爆炸内部填充的气体发生媒体,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0和, 从气体发生器10流入气体时膨胀,以保护乘客的气垫20组成。
气垫20以从气体发生器10流入上述气体时可以展开的形状,经多次折叠后 收入到收纳部材(未图示)中,当车辆发生撞击从气体发生器10流入气体时开始 膨胀,撕破上述收纳部材后展开。
并且,气垫20包括,从气体发生器10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22和,流 入到第一气垫22的上述气体再经过通风孔25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24组成。如 此,本实用新型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垫20由第一气垫22和第二气垫24构成,通过 气垫20的急剧膨胀防止乘客受伤。
并且,气体发生器10释放的气体温度高,含有部分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为 了防止这样的气体排到车内,本实用新型安全气囊装置中包括的气垫20朝车内 的面被封闭。即,以前通过通风孔25排到车内的上述气体流入到第二气垫24, 所以第二气垫24随第一次膨胀的第一气垫22进行第二次膨胀。如此,本实用新 型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包括的气垫20朝车内的面被封闭,防止上述气体的高温和 有害气体伤害到乘客,车辆发生撞击气垫20展开后,仍维持气垫20的大小和压 力,在车辆发生二次撞击时有效保护乘客。另外,韩国实用新型公开编号1999-0020926记载有,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 的气体发生器10的填充装置和,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垫22的内部气袋、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气垫24的外部气袋构成的缓冲气囊。但是,这样的 构成需要将上述的内气袋和外气袋折叠后收入到收纳部材,但是上述的外气袋 完全包住上述的内气袋,所以上述的内气袋无法折叠成从上述填充装置流入气 体时能展开的形状。换句话说,将这种结构的缓冲气囊作为产品推出是没有现 实可行性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包括的气垫20是第二气 垫24包住第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所以可以将气垫20折叠成从气体发生器10流
入气体时膨胀的形状后收纳。
气垫20是由第一气垫22为圆形,第二气垫24包住第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的 环状构成。这种气垫20的形状不设限,也可以是第一气垫22为多边形,第二气 垫24根据第一气垫22的形状能包住第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的形状构成。但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囊装置作为保护驾驶人员的气囊装置使用时,由于上述气囊 装置要安装在方向盘内,所以为了不受上述方向盘的位置能起到保护驾驶人员 的作用,第一气垫22为圆形,第二气垫24为包住第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的环状 构成是最理想的。下面,限定于第一气垫22为圆形,第二气垫24包住第一气垫 22的部分外侧的环状结构进行说明。
气垫20可以是分别制作第一气垫22和第二气垫24后相互缝制而成的结构, 也可以将一个气垫20的规定部位缝制成圆形后,区分为内侧的第一气垫22和包 住第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的第二气垫24。但是从缩短生产工序,节省成本的角 度考虑时,后者更合适。下面,限定于气垫20上形成将一个气垫20的规定部位 缝制成圆形的缝制部26a、 26b、 26c、 26d,区分为内侧的第一气垫22和包住第 一气垫22的部分外侧的第二气垫24构成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风孔25是在气垫20上形成缝制部26a、 26b、 26c、 26d时,为了让流入到 第一气垫22的气体排到上述第二气垫24,设置能连通第一气垫22和第二气垫24 的软管等单独的部材后,缝制第一气垫22和第二气垫24形成,也可以无需额外 采用部材,在气垫20上形成缝制部26a、 26b、 26c、 26d时,留出气垫20的一部分没有缝制而形成。
下面介绍以下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的作用。 首先,车辆发生撞击时,从撞击感应传感器(未图示)接收撞击信号的
ACU(Air-bag Control Unit;未图示)的控制下,填充在气体发生器10内部的气体 产生媒体发生爆炸产生气体。
以后,第一气垫22在从气体发生器10流入气体时膨胀,撕破收纳部材(未图 示)展开,保护乘客。
之后,气垫20朝车内的面被封闭,所以流入到第一气垫22的气体不会排到 车内,而是通过通风孔25流入到第二气垫24,使第二气垫24膨胀。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装置中包括的气垫20由第一气垫22和第二气 垫24构成,防止乘客在气垫20的急剧膨胀中受伤。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装置中包括的气垫20朝车内的面被封闭,所以有 效防止上述气体泄漏到车内,保护乘客免受上述气体的高温以及有害成分的伤 害,在发生车辆撞击气垫20展开后,仍维持气垫20的大小以及压力,在车辆发 生二次撞击时有效保护乘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气囊气垫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气垫,所述气垫由从所述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和流入到所述第一气垫的气体再通过通风孔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组成,为了防止所述气体泄漏到车内,所述气垫朝车内的方向被封闭,所述第二气垫怀抱所述第一气垫的一部分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垫为圆形,所述第二气垫为怀抱所述第一气垫的部分外侧的环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上形成区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的缝制部,形成所述缝制部同时形成通风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是气垫上形成缝制部时没有缝制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驾驶座安全气囊气垫,具体而言,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气垫;上述气垫包括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体时膨胀的第一气垫,和流入到上述第一气垫的气体再通过通风孔流入时膨胀的第二气垫;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到车内,上述气垫朝车内的面被封闭,上述第二气垫环抱上述第一气垫的部分外侧。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护乘客免受上述气体的高温和有害成分的伤害,发生车辆撞击气垫展开后,仍维持上述气垫的大小和压力,在车辆发生二次撞击时有效保护乘客。
文档编号B60R21/207GK201354057SQ20082018424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寿熙 申请人:上海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