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1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臂,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的控制臂。
背景技术
控制臂是很多悬架系统(比如麦弗逊悬架,双横臂悬架等)的重要组成部件,主要 用来传递车辆的横向力和纵向力。控制臂的空间位置会决定主销轴线的位置,直接影响后 倾角和内倾角的数值。因此车辆的自动回正性能与控制臂的空间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传统 的控制臂部件形式多样,每个车型都不相同,较常见的控制臂都是单一部件,根据部件受力 不同,选择的工艺也不相同,如冲压、焊接、铸造等。常见的控制臂如图1所示,它包括与副 车架联接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及与转向节联接的外点支臂;其不足之处是,控制臂尺寸、 角度及形状不可调整,限制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臂,解决控制臂尺寸、角度及形状调整问题。成 为标准化、通用化控制臂部件,满足不同车型的自动回正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它包括与副车架联接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及与转 向节联接的外点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点支臂与后点支臂是一体的,并与所述的外 点支臂可调式活动联接。所述的可调式活动联接,是所述的一体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与外点支臂之间结 合的地方设置两排等距的螺栓孔,并由螺栓联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在将常见的控制臂由单一部件分割成两个部 件,两个部件可由单侧对应的两个螺栓孔来固定,由于两排螺栓孔就好像皮带的扣子,所以 称为扣式控制臂。两个部分之间结合的地方打两排等距的螺栓孔,由于螺栓孔为较多,排列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控制臂尺寸,从而可以形成更多的后倾角度,根据车辆的重量不同,可 以使较多的车型满足良好的自动回正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种新控制臂结构将尽可能 多种车型的控制臂尺寸都统一起来,形成奇瑞公司的特色与标准。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控制臂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臂构造示意图。图中1.前点支臂、2.后点支臂、3.外点支臂、4.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它包括与副车架联接的前点支臂1、后点支臂2及与转向节联接的外点支臂3。所述的前点支臂1与后点支臂2是一体 的,并与所述的外点支臂3可调式活动联接。所述的可调式活动联接,是所述的一体的前点支臂1、后点支臂2与外点支臂3之 间结合的地方设置两排等距的螺栓孔4,并由螺栓联接。具体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的两排等距的螺栓孔,是一体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有4 个,外点支臂有3个。所述的两排等距的螺栓孔间距5-30mm。两个部分之间结合的地方打 两排等距的螺栓孔,由于螺栓孔为较多,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控制臂尺寸,从而可以形 成更多的后倾角度,根据车辆的重量不同,可以使较多的车型满足良好的自动回正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它包括与副车架联接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及与转向 节联接的外点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点支臂与后点支臂是一体的,并与所述的外点 支臂可调式活动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式活动联接,是所述的一体的 前点支臂、后点支臂与外点支臂之间结合的地方设置两排等距的螺栓孔,并由螺栓联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等距的螺栓孔,是一体的 前点支臂、后点支臂有4个,外点支臂有3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等距的螺栓孔间距5-30mm。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它包括与副车架联接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及与转向节联接的外点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点支臂与后点支臂是一体的,并与所述的外点支臂可调式活动联接。所述的可调式活动联接,是所述的一体的前点支臂、后点支臂与外点支臂之间结合的地方设置两排等距的螺栓孔,并由螺栓联接。由于采用在将常见的控制臂由单一部件分割成两个部件,两个部件可由单侧对应的两个螺栓孔来固定。两个部分之间结合的地方打两排等距的螺栓孔,由于螺栓孔为较多,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控制臂尺寸,从而可以形成更多的后倾角度,根据车辆的重量不同,可以使较多的车型满足良好的自动回正性能。
文档编号B60G7/00GK201824825SQ2010205621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
发明者张德超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