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角器及其运动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44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调角器及其运动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座椅角度的调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运 动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座椅调角器用于连接汽车座椅的椅座和椅背,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乘客可以通 过座椅调角器调节椅背的角度至最佳位置,获得最舒适和最习惯的乘坐角度。对于驾驶员 来说,可以通过调节椅背的角度获得最好的视野,且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和变速杆等操纵 件。目前,座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同步运动的调角器,以提高操控性能;显然,两侧调 角机构的同步运动是该设计中的关键点。现有技术在座椅尤其是汽车座椅椅背角度调节机 构中,其运动传递主要采用同步连接轴与两侧调角器的驱动件插装配合,使得两侧调角机 构能够同步运动。然而,该同步连接轴与各驱动件之间配合截面大多为正方形或者花键两 种形式,组装过程中,上述形式的配合关系极易出现差错,也就是说,两驱动件与同步连接 轴之间的周向位置关系无法确保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对准;众所周知,在齿轮式角度调节机 构中,调节机构往往带有偏心特征,上述周向位置装置误差必然使得左右两侧的角度调节 机构的偏心方向不一致,进而就会造成整个椅背的角度调节失效或者操作扭矩急剧增大。另外,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上述截面形式的同步连接轴所传递的扭矩载荷偏小, 为了实现大扭矩传递通常需要增大同步连接轴的截面尺寸,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控制 同步连接轴与两驱动件之间的周向位置关系,提高装配精确度及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座椅调角器运 动传递机构,可有效避免装配误差影响角度调节。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运 动传递机构的座椅调角器。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中,同步驱动轴的多个周向间隔设 置的径向内凹部与两侧调角机构驱动件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外凸部形成多个配合 副,以传递扭矩;所述配合副为η个;且在径向截面内,多个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 间的周向尺寸大于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优选地,所述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相等。优选地,η个所述配合副按照η+1等分的方式沿周向均布设置。优选地,在径向截面内,所述径向内凹部和所述径向外凸部均为沿基体圆形成的 圆弧。优选地,所述圆弧的圆心位于所述基体圆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圆弧的两端与所述基体圆之间圆弧过渡。
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角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角机构,及使得两个调角机构 同步运动的运动传递机构,所述运动传递机构具体为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 构。优选地,还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动力输出套筒套装在所述同步驱动轴 上,以传递扭矩;且所述动力输出套筒的内表面与所述同步驱动轴的外周表面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座椅调角器运动传递机构,同样具有能够传递扭 矩的多(η)个配合副,并且在径向截面内,多个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 寸大于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如此设计,一方面使得每个调节机构的驱 动件与同步驱动轴之间的周向位置唯一确定,可规避两侧调角机构的驱动件之间形成周向 装配误差,从而避免左右两侧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偏心方向不一致的缺陷。另一方面,相邻周 向尺寸较大的两个配合副可作为装配标示,给操作者示出明确的参照基准,为提高组装操 作的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径向内凹部和径向外凸部在径向截面内均为沿基体圆形成 的圆弧;相比于现有的梯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在相同的工艺能力下,本优选方案配合副的 轮廓线切向误差较小,从而使得同步驱动轴与各驱动件装配后产生的角度间隙减小,大大 提高左右两侧角度调节机构的同步性。此外,该截面形状的配合副可承受较大的径向力。本发明提供的动力传递机构可适用于手动可自动驱动的座椅调角器,特别适用于 汽车座椅。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座椅调角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一种典型偏心式齿轮调角机构的装配爆炸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驱动件与同步驱动轴的装配后形成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同步驱动轴和驱动件配合处的同步驱动轴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为图3中所示同步驱动轴和驱动件配合处的驱动件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中左调角机构1、右调角机构1'、驱动件11、外凸部111、内齿板12、外齿板13、同步 驱动轴2、内凹部21、马达3、圆弧Α、圆心0、基体圆S。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座椅调解器的动力传递机构,使得调节机构驱动件 与同步驱动轴之间的周向相对位置唯一确定,在提高装配精度的基础上,为提高组装操作 的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不失一般性,本文以自动驱动进行角度调节的座椅调角器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明 确的是,本发明的核心设计同样适用于手动驱动形式的座椅调角器,即通过设置在调角机 构外侧的手轮施加驱动力,只要应用本方案的基本构思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座椅调角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座椅调角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角机构左调角机构1和右调角机构1 ‘,且 两调角机构的驱动件11套装在同步驱动轴2上;同时,马达3的动力输出套筒(图中未示出)套装在同步驱动轴2上,以输出扭矩并通过同步驱动轴2带动左调角机构1和右调角 机构1'的驱动件11同步转动。可以理解,马达3的动力输出套筒的内表面与同步驱动轴 2的外周表面应当相适配,才能满足动力传递的基本需要。本文所使用的左、右等方位词是以图1所示的座椅调角器作为基准定义的,应当 理解,所述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并不限定本申请请求的保护范围。本方案左调角机构1和右调角机构1'为偏心式齿轮调角机构。对于调角机构来 说,其具体构成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比如,利用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 理实现椅背角度的无级调整,如图2如示,该图示出了现有一种典型偏心式齿轮调角机构 的装配爆炸图。其中,具有内齿圈的内齿板12用于与椅背固定连接,具有行星轮的外齿板 13用于与椅座固定连接,机构具有由内齿圈11和行星轮21构成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当操作扭矩作用于驱动件11时,通过偏心部件、行星轮带动内齿圈转动,从而使得外齿板 13相对于内齿板12转动,实现调节椅背角度的目的。由于该调角机构的内部构造不是本发 明的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如本文前面所描述的,本方案的核心设计在于自驱动马达3至左调角机构1和右 调角机构1 ‘的扭矩传输链上的动力传递机构。对于自动驱动方式来说,该机构可将来自于 驱动马达3的动力传输至两侧的角度调节机构;而对于手动驱动方式来说,该机构将座椅 一侧的角度调节机构的运动传递到座椅另一侧的调节机构,使位于椅背两侧的调节机构的 调节动作同步,实现椅背的角度调节。本方案提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主体构成与现有技术相同,同步驱动轴2的多个周 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内凹部21与两侧调角机构驱动件11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外凸部 111形成多个配合副,以传递扭矩。为便于以下描述,设定多个配合副为η个,请一并参见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 为驱动件11与同步驱动轴2的装配后形成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和图5为分为同步驱动 轴2和驱动件11在配合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七个由径向内凹部21与径向外凸部111构成的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间 的周向尺寸,大于其他六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图中所示,该较大周向尺寸形成于 位于上方的两个相邻配合副之间。应当理解,此处所述“上方”同样对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 范围不构成进一步的限制。如图4所示,同步驱动轴2在基体圆有一段圆弧范围内没有径向内凹部,使其具有 唯一的方向性。如图5所示,驱动件11在基体圆有一段圆弧范围内没有径向外凸部,使其 具有唯一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在径向截面内,多个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 尺寸大于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这样,左调角机构1和右调角机构1'的驱动件11与同步驱动轴2之间的周向位 置唯一确定,可规避两侧调角机构的驱动件11之间形成周向装配误差,从而避免左右两侧 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偏心方向不一致的缺陷。另外,相邻周向尺寸较大的两个配合副可作为 装配标示,给操作者示出明确的参照基准,为提高组装操作的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显然,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相等,即,η个配合副依次沿周向均 布设置,可利于加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优选地,η个配合副按照η+1等分的方式沿周向 均布设置。图中所示,七个配合副按照八等分的方式周向均布。
实际上,各配合副的截面形状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工艺水平确定。进一步地,在 径向截面内,相配合的径向内凹部21和径向外凸部111均为沿基体圆S形成的圆弧A。相 比于现有的梯形花键、渐开线花键来说,在相同的工艺能力下,配合副的轮廓线切向误差较 小,可以使得同步驱动轴2与各驱动件装配后产生的角度间隙减小,大大提高左右两侧角 度调节机构的同步性。图中所示,圆弧A的圆心0位于基体圆S的外侧,该截面形状的配合副可承受较大 的径向力。同时,为避免易于进行装配作业,并避免在圆弧A与基体圆S交汇处产生应力集 中,优选地,圆弧A的两端与基体圆S之间圆弧过渡。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中,同步驱动轴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内凹部 与两侧调角机构驱动件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外凸部形成多个配合副,以传递扭矩; 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副为η个;且在径向截面内,多个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 周向尺寸大于其他η-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η-1组相 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η个所述配合副按 照η+1等分的方式沿周向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径向截面内,所 述径向内凹部和所述径向外凸部均为沿基体圆形成的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圆心 位于所述基体圆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两端 与所述基体圆之间圆弧过渡。
7.座椅调角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角机构,及使得两个调角机构同步运动的运动 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 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 动力输出套筒套装在所述同步驱动轴上,以传递扭矩;且所述动力输出套筒的内表面与所 述同步驱动轴的外周表面相适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调角器的运动传递机构,其中,同步驱动轴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内凹部与两侧调角机构驱动件的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径向外凸部形成多个配合副,以传递扭矩;所述配合副为n个;且在径向截面内,多个配合副中的一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大于其他n-1组相邻配合副之间的周向尺寸。如此设计,在避免装配误差影响角度调节的基础上,为提高组装操作的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优选地,在径向截面内,所述径向内凹部和所述径向外凸部均为沿基体圆形成的圆弧;可进一步降低角度间隙,并可提高其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运动传递机构的座椅调角器。
文档编号B60N2/22GK102133870SQ201110052889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杜渐, 江冲, 黄兴, 黄正坤 申请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