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12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工具的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千斤顶的固定装置和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保养、维修车辆例如更换车辆的轮胎时,常需要用到千斤顶和摇把等随车工具。 一般情况下,千斤顶和摇把等随车工具存放在一个塑料盒中,用橡胶带将塑料盒固定后存放在车辆行李箱或者后备箱地板垫下的备胎坑里。在使用时需要将橡胶带解除,再将千斤顶和摇把组装起来,因此很不方便。另外,对于一体式千斤顶摇把,由于其占用空间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因而只能将一体式千斤顶摇把直接存放在后备箱或工具袋中。在车辆急加速或紧急制动的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惯性,摇把或工具袋可在后备箱中滑动而对车辆后备箱垫或工具袋产生损坏。此外, 当后备箱存放较多的物品时,取用一体式千斤顶摇把时非常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方便地固定和取用千斤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方便地固定和取用千斤顶等随车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包括基板和张紧带组件,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弹性卡槽部,所述张紧带组件包括张紧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张紧带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张紧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槽部包括从所述基板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挡片和第二弹性挡片,所述第一弹性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槽部还包括从所述基板向上延伸的第三弹性挡片和第四弹性挡片,所述第三弹性挡片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挡片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的排列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挡片、所述第二弹性挡片、所述第三弹性挡片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中的至少一个的顶端朝向所述弹性卡槽部的外侧倾斜。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挂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挂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基板为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侧部车身钣金。优选地,所述车辆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底座和主体,所述底座嵌合在所述弹性卡槽部内,所述主体通过所述张紧带与所述基板紧固连接。优选地,所述千斤顶包括摇把,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摇把通过所述弹性卡扣固定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方。CN 202080254 U
说明书
2/4页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为多个,该多个弹性卡扣中的至少两个弹性卡扣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的内表面具有防滑条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千斤顶等随车工具固定在基板(例如车辆后备箱侧面的车身钣金)上。其中,弹性卡槽部可以限定千斤顶的周向晃动,张紧带可以限定千斤顶沿基板厚度方向的晃动,从而能够牢固地将千斤顶固定在基板上。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工具箱来存放千斤顶,也不占用后备箱的内部空间,从而节省了行李箱和或后备箱的空间。另外, 当使用工具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取用和存放,而不会受行李箱或后备箱中存放的其他物体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表示千斤顶和摇把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固定装置上的透视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基板的透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基板 20 弹性卡槽部21 第一弹性挡片 22 第二弹性挡片23 第三弹性挡片 24 第四弹性挡片30 张紧带组件 31 张紧带 32 第一连接件33 第二连接件34 安装件40 弹性卡扣50 千斤顶 51 底座 52 主体 53 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对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细说明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基板10和张紧带组件30,所述基板10上设置有弹性卡槽部20,所述张紧带组件30包括张紧带31、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张紧带3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32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板10上,所述张紧带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32。待固定的物体(例如千斤顶50等随车工具)可以一方面通过弹性卡槽部20周向地定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张紧带31牢固地压紧到基板10上。取用时,只需拆卸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以松开张紧带31,并将物体从弹性卡槽部20取出即可。[0033]其中,弹性卡槽部20用于周向地限定待固定的物体。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千斤顶50的底座51可以嵌合在弹性卡槽部20中,从而能够通过弹性卡槽部20对嵌合在其中的底座51施加夹紧的弹力,以使底座51周向稳固地定位。应该注意的是,弹性卡槽部 20对底座51施加的夹紧力只要能够防止底座51因加速、制动等影响脱离弹性卡槽部20即可,当需要取用时可以通过将底座51拔离弹性卡槽部20而解除对底座51的周向限定。弹性卡槽部20可以根据待固定的物体的形状设定尺寸和结构,只要能够对待固定的物体施加平行于基板10的板面的夹紧力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所述弹性卡槽部20包括从所述基板10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挡片21和第二弹性挡片22,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方便地形成弹性卡槽部20并对放置在其中的物体(例如底座5 提供弹性夹紧力。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卡槽部20形成为狭长的两端开放的槽型。为了更稳固地夹紧物体,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卡槽部20还可以优选包括从所述基板10向上延伸的第三弹性挡片23和第四弹性挡片M,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M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M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的排列方向垂直。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沿两个垂直的方向提供弹性夹紧力,从而在平行于基板10的板面上二维地确保弹性卡槽部20中的物体的稳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弹性卡槽部20可以形成为近似矩形的槽型。此外,优选地,可以使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M中的至少一个的顶端朝向所述弹性卡槽部20的外侧倾斜, 从而便于放置物体。另外,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M可以与基板10 —体形成,例如从基板10通过剪切、弯曲等技术工艺形成。 当然,也可以在基板10上设置单独的弹性片作为上述弹性挡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弹性卡槽部20形成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对嵌合在其中的物体施加夹紧的弹力,以使物体周向稳固地定位即可。张紧带组件30用于对待固定物体施加压紧力,以使物体牢固地压紧连接到基板 10上。需要放置或取用物体时,只需将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的可拆卸连接松开即可。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可拆卸连接,只要方便拆卸并且在连接时能够使张紧带31提供足够的压紧力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32可以为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的挂孔,所述第二连接件33可以为挂钩。通过这种布置,可以简单地实行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的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时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所述基板10可以为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侧部车身钣金。通过将车辆的后备箱侧部车身钣金作为基板10,可以充分利用车辆自身的部件并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其中,所述车辆可以包括千斤顶50,所述千斤顶50包括底座51和主体52。如上所述,可以利用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千斤顶50。具体地,所述底座51可以嵌合在所述弹性卡槽部20内,所述主体52可以通过所述张紧带31与所述基板10紧固连接。放置和取用千斤顶50时,只需松开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的可拆卸连接并从弹性卡槽部20取出底座51即可。此外,所述固定装置还适用于一体式千斤顶摇把。具体地,所述千斤顶50可以包括摇把53,所述基板10上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卡扣40,所述摇把53可以通过所述弹性卡扣 40固定并设置在所述主体52的下方。通过这种布置,摇把53可以通过弹性卡扣40周向限定,还可以压紧在主体52和基板10之间,从而间接地通过张紧带31压紧。其中,弹性卡扣40可以形成各种适当结构,只要能够对摇把53提供周向固定即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卡扣40形成为筒状部,该筒状部通过沿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筒件的母线方向去除圆筒件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弹性卡扣40能够朝向圆筒件的轴线施加径向的弹性夹紧力。另外,可以使弹性卡扣40延伸一定的长度,从而通过增大与摇把53的接触面积来增大夹紧力。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卡扣40为多个,该多个弹性卡扣40中的至少两个弹性卡扣40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从而通过多个弹性卡扣40对摇把53的多段部分提供周向固定。另外,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40的内表面可以具有防滑条纹,以防止摇把53在弹性卡扣40中转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基板(10)和张紧带组件(30),所述基板(10)上设置有弹性卡槽部(20),所述张紧带组件(30)包括张紧带(31)、第一连接件 (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张紧带(3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32)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板(10)上,所述张紧带(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部(20)包括从所述基板(10)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挡片(21)和第二弹性挡片(22),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部(20)还包括从所述基板(10)向上延伸的第三弹性挡片(23)和第四弹性挡片(24),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24)彼此间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24)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的排列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挡片(21)、所述第二弹性挡片(22)、所述第三弹性挡片(23)和所述第四弹性挡片(24)中的至少一个的顶端朝向所述弹性卡槽部(20)的外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为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的挂孔,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为挂钩。
6.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基板(10)为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侧部车身钣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千斤顶(50),所述千斤顶 (50)包括底座(51)和主体(52),所述底座(51)嵌合在所述弹性卡槽部(20)内,所述主体 (52)通过所述张紧带(31)与所述基板(10)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50)包括摇把(53),所述基板(10)上还设置有弹性卡扣(40),所述摇把(53)通过所述弹性卡扣(40)固定并设置在所述主体(52)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40)为多个,该多个弹性卡扣(40)中的至少两个弹性卡扣(40)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40)的内表面具有防滑条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包括基板和张紧带组件,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弹性卡槽部,所述张紧带组件包括张紧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张紧带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张紧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基板为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侧部车身钣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槽部可以限定千斤顶的周向晃动,张紧带可以限定千斤顶沿基板厚度方向的晃动,从而能够牢固地将千斤顶固定在基板上。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工具箱来存放千斤顶,也不占用后备箱的内部空间,从而节省了行李箱和或后备箱的空间。
文档编号B60S9/22GK202080254SQ20112016096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岩, 田博士, 谢松祥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