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和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6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和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和电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适合用于有限布线空间内的电连接的电缆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装备有发动机和电机作为驱动力源的现有的混合动力车辆。这种混合动力车辆例如装备有电池,例如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车辆通过逆变器将从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然后将交流电压作用于电机。这样一来,混合动力车辆能够驱动电机旋转以输出驱动力。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中,逆变器可与集成了发动机和电机的驱动单元一起布置在发动机舱中。逆变器与电机通过电缆彼此电连接。驱动单元主要占据发动机舱中的大容积。因此,逆变器的安装空间和布置从逆变器到电机的电缆所需的布线空间可能极为有限。因·此,根据逆变器和电机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具体地,电缆的一端所连接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子和电缆的另一端所连接的电机的输入端子之间的位置和取向关系,电缆可能需要在极为狭窄的空间内弯曲地布置。在此,相关技术文献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 2003-308738 (JP-A-2003-308738)记载了一种汽车线束。在该汽车线束中,三条电线用胶带绑在一起直到分支位置,这三条电线被分成一组两条电线和一单条线并从分支位置分支成两个方向,所述一组两条电线的端子与单个L形端子压接在一起,单个L形端子与所述单条电线的端子压接在一起,并且三条电线用胶带绑在一起直到分支位置,以实现分支方向控制和端子方向控制,通过所述分支方向控制,所述两个分支方向沿着电连接盒的左、右两个外表面,通过所述端子方向控制,所述两个L形端子的均具有螺栓孔的水平突出部定位成彼此面对,以由此防止分支成两个方向的线束的各电线和L形端子的方向错误地改变。顺便说一下,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将逆变器连接到电机的电缆绝大部分使用圆形电线。各圆形电线具有铜线和覆盖铜线的绝缘护套材料,并且铜线和绝缘护套材料具有圆形截面形状。与此相比,具有例如长圆形或椭圆形截面形状的扁平电线的覆盖铜线的绝缘护套材料的表面积比圆形电线大,因而扁平电线在通电期间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并且对于抑制由于铜损引起的电力损失而言是有利的。然而,由于扁平电线具有扁平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具有纵向和横向,所以扁平电线易于在横向上弯曲,但扁平电线难以在纵向上弯曲。因此,当对混合动力车辆中将逆变器连接到电机的各电缆使用扁平电线时,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据逆变器和电机之间的位置、取向等的关系,扁平电线可能需要在扁平电线难以弯曲的方向上弯曲,且因此使扁平电线弯曲所需的布线空间增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JP-A-2003-308738中记载的汽车线束由三条圆形电线形成,于是防止了线束的分支成两个方向的所述一组两条电线和单条电线的方向和分别与分支后的所述一组两条电线和单条电线的端子压接在一起的L形端子的方向错误地改变。JP-A-2003-308738中记载的汽车线束并未为如上所述的扁平电线的布线空间增大提供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电线和端子,所述电线难以在预定方向上弯曲且易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结且连接到电气设备,并且所述电缆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减小布线空间使所述容易弯曲的方向与所述电缆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电缆的电连接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电线和端子,所述电线难以在预定方向上弯曲且易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结且连接到电气设备。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连结的接线部和连接到所述 电气设备的连接部,并且形成为使得当所述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时,包括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定向在所述电线易于弯曲的方向并且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电缆中,所述端子可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可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接线部弯曲。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电缆中,所述端子可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可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接线部扭转。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电缆中,所述电线可以是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扁平电线,所述扁平截面形状具有纵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电缆中,所述端子可形成为使得包括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上述任一种结构并且并排设置的多条电缆;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收纳各条电缆的所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和各条电缆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并允许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末端部分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突出;和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电线的端部周围,并将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保持在液密状态。上述电连接器可包括对应于U、V和W三相的所述三条电缆,并且所述电缆的所述端子可分别连接到用作所述电气设备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子。另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三条电缆中至少一条电缆的包括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交叉所成的角度可不同于其它电缆的所述角度。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三条电缆中每一条电缆的包括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交叉所成的角度在所述三条电缆之间可不同。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面的电缆和电连接器中,所述端子与难以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弯曲且易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电线的末端连结,并且连接到电气设备,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结的接线部和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的连接部,并且所述端子形成为使得当所述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时,包括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定向在所述电线易于弯曲的方向。这样一来,可使通过所述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的所述电缆易于弯曲的方向与所述电缆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结果,能减小布线空间。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图I是使用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缆和电连接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前部的示意性构型图;图2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缆和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所连接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子部的视图;图3是包括现有的一般端子所连结的扁平电线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现有电连接器中所包括的一组扁平电线和端子的放大视图;图5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所包括的一组扁平电线和端子的放大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所包括的一组扁平电线和另一个端子的放大视图;图8是示出包括图6所示的端子的根据所述实施例的一替换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连接到逆变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装配在图8所示的电连接器上的保持部件的正视图;图IOA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三条扁平电线的布置位置并示出各扁平电线的容易弯曲方向彼此完全一致的情形的视图;以及图IOB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三条扁平电线的布置位置并示出各扁平电线的容易弯曲方向彼此基本一致的情形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描述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数值、方向等只是例述性的以便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并且可适当地进行修改以满足用途、目的、规格等。图I示意性地示出当从上方看去时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式(FR)混合动力车辆10的发动机舱12的内部。混合动力车辆10具有位于车辆前部14的体部内的发动机舱12。驱动单元22纵向地安装在发动机舱12中。驱动单元22是发动机(E/G) 16和两个电机(MGl和MG2) 18和20的一体集成单元。驱动轴24从驱动单元22朝车辆后部15延伸。发动机16是能够利用诸如汽油和轻油之类的燃料来输出用于推进车辆的动力和/或用于发电的动力的内燃发动机。例如,三相交流电机适合用于电机18和20。电机18和20都能够既用作电动机又用作发电机。亦即,电机18和20均用由从车载电池(未示出)供给的直流电压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压来驱动旋转而能够输出驱动力,同时用在再生期间从车轮传递的动力发电而能够以所发电力给电池充电。另外,当电池的充电状态低时,电机18例如接收发动机动力而发电,然后以所发电力给电池充电。此外,电机18还用作当发动机16起动时由来自电池的电力驱动以使发动机16起转的起动电机。
应注意,诸如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之类的二次电池适合用于所述电池,并且可安装在车辆后部15。另外,诸如电气双层电容器之类的另一种蓄电装置可例如被用作代替所述电池的蓄电装置。在混合动力车辆10中,电机18和20均经由电缆28电连接到逆变器(INV)26。逆变器26包括MGl逆变器电路和MG2逆变器电路。逆变器26将从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例如三相交流电压,然后将三相交流电压作用于各电机18和20。这样一来,电机18和20被旋转驱动。在发动机舱12的左、右两个壁面上分别形成有悬架支撑罩(Suspensiontower) 30。各悬架支撑罩30形成为使得车身朝发动机舱12的内部膨出以便在车身的外侧形成前轮悬架部的安装空间。各悬架支撑罩30在其上部具有开口 32。开口 32通常由盖部件封闭。可穿过开口 32装配或调节前轮悬架部。驱动单元22大致布置在发动机舱12内的中央,并且占据发动机舱12中的大容积。另外,在图I所示的示例中,驱动单元22的发动机16大致位于发动机舱12内的中央,并且连结到发动机16的电机18和20在突出到车辆驾驶室11中的位置设置在发动机舱12内的下侧。逆变器26安装在发动机舱12中的后侧位置。因此,在图I所示的示例中,逆变器26安装在驱动单元22的左侧(也就是车辆右侧),在发动机舱12内位于发动机舱后壁面13a和悬架支撑罩30之间留下的狭窄空间内的中央。另外,逆变器26包括用于输出由直流电压转换而来的交流电压的输出端子34(见图2)。各输出端子34是设置在电缆28的末端的电连接器所连接的部分。逆变器26的后侧和车辆右侧(图I中的左侧)分别位于发动机舱12的后壁面13a和右壁面13b附近,并且驱动单元22位于逆变器26的车辆左侧(图I中的右侧)附近。因此,为了容易地将电缆28连接和引导到逆变器26,逆变器26安装成使得输出端子34朝车辆的前方定向。图2示出逆变器26和连接到逆变器26的电连接器40的透视图,以及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的放大视图。逆变器26由逆变器外壳42覆盖。逆变器外壳42在其前部具有两个前侧开口 44和两个上侧开口 46。两个前侧开口 44向前敞开。两个上侧开口 46向上敞开。成对的前侧开口 44和上侧开口 46分别对应于MGl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端子34和MG2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端子34。在该示例中,图中位于左侧的输出端子34经由电缆28与电机18电连接,图中位于右侧的输出端子34经由另外的电缆28与电机20电连接。如图2中由点划线包围的放大视图所示,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形成为使得对应于电机18的U、V和W相的三个端子板34U、34V和34W并排布置。这些端子板34U、34V和34W在逆变器外壳42中布置成经前侧开口 44和上侧开口 46露出。另外,各端子板34U、34V和34W具有安装孔50。电缆28也由对应于电机18的U、V和W相的三条电缆28U、28V和28W形成。电连接器40设置在三条电缆28U、28V和28W的末端。各相的端子48U、48V和48W的远端部从电连接器40突出。在端子48U、48V和48W的各远端部形成有安装孔52。这样构成的电连接器40从由箭头53所示的前侧插入逆变器26的前侧开口 44中,并且各相的端子48U、48V和48W在安装孔50和52彼此连通的状态下被置于各相的端子板34U、34V和34W上。然后,各相的端子48U、48V和48W由从上侧开口 46插入成对的安装孔50和52中的螺栓54和旋拧在螺栓54上的螺母56固定在各相的端子板34U、34V和34W上。这样一来,便完成了电缆28与逆变器26的连接。然后,用盖部件(未示出)封闭逆变器外壳42的上侧开口 46,以由此防止水等进入逆变器26中。另外,逆变器外壳42的前侧开口 44如后文将描述的那样由电连接器40以液密方式密封。应注意,为了容易地连接电缆28,可将螺母56焊接到各端子板34U、34V和34W的背面上,或者各端子板34U、34V和34W的安装孔50可形成为内螺纹孔而省略螺母。图3和图4示出电缆29由扁平电线58和平板状端子49(各相的端子49U、49V和49W可统称为“49”)形成的情形的示例,扁平电线58均具有扁平截面形状,平板状端子49均由连接到扁平电线58的对应一个末端的金属板(例如铜板)制成。电连接器40设置在电缆29的末端,并且各相的端子49U、49V和49W的远端部从电连接器40突出,与在上述构型的情形中一样。
电缆28U、28V和28W分别由均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扁平电线58形成。各个上述扁平电线58具有铜线部和绝缘护套材料62。铜线部形成为使得大量窄铜线60被捆束成具有大致长圆形扁平截面形状或大致椭圆形扁平截面形状。绝缘护套材料62覆盖铜线部。绝缘护套材料62也具有大致长圆形扁平截面形状或大致椭圆形扁平截面形状。各扁平电线58具有比具有同等电流容许值的圆形电线大的、绝缘护套材料62的表面积,因而扁平电线58在通电期间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这样,即使在扁平电线58具有较小的铜线截面积时,也可将扁平电线58被供给以相同电流时的铜损和发热抑制在与圆形电线相同的水平,因而扁平电线58对于抑制电力损失而目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各扁平电线58在截面形状中具有纵向L和横向S。横向S垂直于纵向L。因此,扁平电线58难以在纵向L上弯曲且易于在横向S上弯曲。由于扁平电线58在横向S上的宽度小于具有同等电流容许值的圆形电线的直径,所以扁平电线58比圆形电线更易于在横向S上弯曲,亦即,扁平电线58能以具有更小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的形式弯曲。应注意,在以上描述中,各扁平电线58具有大致长圆形截面形状或大致椭圆形截面形状;然而,各扁平电线的截面形状不限于这些形状。截面形状可例如为其它形状,例如扁平矩形形状。或者,可使用不具有扁平截面形状但具有难以在预定方向上弯曲且易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弯曲的特性的电线。连结到扁平电线58的末端的各端子49由金属板制成,并且考虑到导电率、成本、可加工性等适当地使用铜板。各端子49的近端部64通过诸如压接之类的方法连结到铜线
60。铜线60在扁平电线58的末端露出。另外,各端子49是作为除压接在铜线60上的部分之外基本上整体以狭长形状延伸成具有平坦表面的平板形成的一般端子,并且在其远端部具有安装孔52。当上述扁平电线58和端子49用于形成电缆29时,如图3所示,分别包括从电连接器40突出的端子49U、49V和49W的远端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分别沿着延伸穿过电连接器40的各相的电缆29U、29V和29W的纵向L布置。因此,在电缆29用于图I所示的逆变器26与电机18和20之间的电连接的状态下,当端子49连接到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的电缆29以大致U形弯头形状弯曲并且连接到电机18和20时,弯曲方向与构成电缆29的扁平电线58难以弯曲的方向(亦即,截面形状的纵向L)基本一致。因此,难以使电缆29弯曲而在附近位置形成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并且当扁平电线58在扭转约90度的状态下以U形弯头形状弯曲时,扁平电线58以大的曲率半径弯曲并且需要大的布线空间。于是,如图5和图6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缆28中,当端子48 (各相的端子48U、48V和48W统称为“48”,并且这适用于下文的描述)连接到逆变器26时,包括端子48的连接部68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定向在扁平电线58易于弯曲的方向并且与预定方向交叉。具体地,电缆28均包括扁平电线58和端子48。端子48连结到扁平电线58的末端并且连接到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扁平电线58类似于上述扁平电线,因而在此省略其描述。另一方面,各端子48例如由诸如铜板之类的金属板形成,并且具有接线部66和连接部68。接线部66通过诸如压接之类的方法连结到在扁平电线58的末端露出的铜线60。连接部68例如通过利用螺栓54和螺母56紧固而连接到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的端子板34U。然后,连接部68弯曲成相对于接线部66形成直角或大致直角,或者接线部66弯曲成相对于连接部68形成直角或大致直角。这样一来,连接部68的平坦表面69定向在横向 S,其是扁平电线58易于弯曲的方向。结果,可使通过端子48连接到逆变器的输出端子34的各电缆28的容易弯曲方向与电缆28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也就是这里的箭头X方向和与箭头X方向相反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这样,端子48连接到逆变器26的电缆28可在逆变器26附近的位置以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的形式弯曲,因而能减小布线空间。另外,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端子48中,连接部68可扭转并弯曲成相对于接线部66形成直角或大致直角,或者接线部66可扭转并弯曲成相对于连接部68形成直角或大致直角。这样一来,与上述实施例的情形中一样,也可使各电缆28的容易弯曲方向与电缆28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应注意,在以上描述中,电缆28的端子48连结到扁平电线58的邻近逆变器26的端部;作为替代,端子48也可连结到电缆28的扁平电线58的邻近电机18和20的端部。这样一来,在电机侧也能减小布线空间,并且由于扁平电线58比圆形电线更容易弯曲,所以扁平电线58对于容易地将扁平电线58连接到电机18和20的输入端子而言是有利的。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各端子48的接线部66和连接部形成约90度的夹角;然而,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该构型。各端子48的弯曲角度或扭转角度可设定成使各扁平电线58的容易弯曲方向与电缆28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接下来,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一替换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40。图8是示出包括图6所示的端子48的电连接器40连接到逆变器26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装配在电连接器40上的保持部件82的正视图。电连接器40不仅可设置在邻近逆变器26的连接端部处,而且可设置在邻近电机18或20的连接端部处。电连接器40包括电缆28和连接器壳体70。电缆28由对应于U、V和W三相的三条扁平电线58形成,并且端子48分别连结到各电线的至少一端。连接器壳体70收纳电缆28的端部,端子48的接线部66,和端子48的连接部68的一部分。连接器壳体70可适当地由具有筒状外周壁部的塑料模制产品形成。在连接器壳体70的一端形成有电线插入开口 72。在连接器壳体70的另一端形成有端子开口 74,以便允许端子48的连接部68的远端部从所述壳体向外突出。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70的外周面上,两个突条76形成为彼此平行,并且诸如O形圈之类的密封部件78被保持在这些突条76之间。当电连接器40被插入逆变器26的前侧开口 44中并且连接到逆变器26时,密封部件78被压靠在前侧开口 44的周缘部上而与前侧开口 44的周缘部紧密接触,以由此防止水进入逆变器外壳42。例如,在位于连接器壳体70内的电缆28的各端部周围装配有橡胶密封部件80。密封部件80可以是单独配合在各扁平电线58上的O形圈,或者可以是具有三个通孔的单个平坦或筒状部件,所述通孔的孔边缘部能够以液密方式与三条扁平电线58的外周紧密接触。保持部件82固定在连接器壳体70内。如图9所示,保持部件82可由具有大致椭圆形外形的塑料平板形成,并且具有可供带有端子48的电缆28插入穿过的三个圆形通孔83或单个长圆形通孔84。保持部件82通过诸如粘接和螺旋接合之类的方法固定在连接器壳体70上。保持部件82保持电线58在电线插入开口 72中的竖直位置,并且防止密封部件80沿电线58移动而从壳体滑出。
随后,将简单描述如此构成的电连接器40的装配。首先,将密封部件80和保持部件82装配在端子48分别连结的三条扁平电线58周围。之后,从端子48开始将三条扁平电线58插入连接器壳体70的电线插入开口 72中。然后,允许各端子48的连接部68的远端部从端子开口 74突出到壳体外部,并且将密封部件80压入连接器壳体70中。最后,将保持部件82固定地装配在电线插入开口 72中。这样,便完成了电连接器40的装配。电连接器40包括分别具有上述扁平电线58和端子48的电缆28,因此,在电连接器40的端子48均连接到逆变器26的输出端子34后,扁平电线58可在电缆28对于期望的布线方向而言需要弯曲的弯曲方向上以小的曲率半径在电连接器40的电线插入开口 72的紧外侧的位置容易地弯曲。因此,能减小布线空间。在此,如图IOA所示,在电连接器40中,当使接线部66和连接部68之间形成的角度在由扁平电线58形成的各相的电缆28U、28V和28W的端子48之间相等时,各电缆28U、28V和28W的容易弯曲方向(图IOA中的水平方向)彼此完全一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三条电缆28U、28V和28W布置成在相同的方向上弯曲时,有可能三条电缆28U、28V和28W如图IOA中的右图所示在横向上彼此重叠,结果,置于中间的电缆28V难以散热。与此相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包括多条电缆中至少一条电缆的端子的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与作为扁平电线难以弯曲的方向的纵向交叉所成的角度可与其它电缆的所述角度不同。例如,如图IOB所示,当各电缆28U、28V和28W的容易弯曲方向一点一点变动时,三条电缆28U、28V和28W可在电缆28U、28V和28W例如布置成在图IOB中向右弯曲时相继地布置在纵向上。这样,能避免如上所述的散热性能下降的情况。图IOB所示的各电缆28U、28V和28W的取向或位置能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将中间电缆28V的端子48的接线部66和连接部68之间形成的角度设定为90度,将左侧电缆28U的端子48的接线部66和连接部68之间形成的角度设定成稍小于90度,并将右侧电缆28W的端子48的接线部66和连接部68之间形成的角度设定为稍大于90度。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电缆和电连接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它们能以各种形式进行修改或改进。例如,在以上描述中,电缆和电连接器连接到用作电气设备的逆变器和电机以供交流电流通过;然而,本发明的方面并不限于该构型。电缆和电连接器可用在电连接部中以供在其它电气设备之间、例如电池和变换器之间以及电池和逆变器之间的直流电流通过。另外,在以上描述中,电缆和电连接器用于FR混合动力车辆;然而,本发明的方面并不限于该构型。电缆和电连接器可应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式(FF)混合动力车辆,或者可应用于单电机式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等。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电缆和电连接器不仅可应用于汽车,而且可应用于为了小型化而具有有限布线空间的任何其它类型的移动体(例如,机械手)或安装机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电线和端子,所述电线难以在预定方向上弯曲且易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结且连接到电气设备,所述电缆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连结的接线部和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的连接部,并且形成为使得当所述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气设备时,包括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定向在所述电线易于弯曲的方向并且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接线部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接线部扭转。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是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扁平电线,所述扁平截面形状具有纵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形成为使得包括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
6.—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排设置的多条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 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收纳各条电缆的所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和各条电缆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并允许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末端部分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突出;和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电线的端部周围,并将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保持在液密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对应于U、V和W三相的所述三条电缆,并且所述电缆的所述端子分别连接到用作所述电气设备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条电缆中至少一条电缆的包括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交叉所成的角度不同于其它电缆的所述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条电缆中每一条电缆的包括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平坦表面的平面与所述电线难以弯曲的所述预定方向交叉所成的角度在所述三条电缆之间不同。
全文摘要
一种电缆,包括难以在纵向上弯曲且易于在横向上弯曲的扁平电线(58);和与扁平电线(58)的末端连结且连接到逆变器的端子(48)。端子(48)具有与扁平电线(58)的末端连结的接线部(66)和连接到逆变器的连接部(68)。端子(48)形成为使得当端子(48)连接到逆变器时,包括连接部(68)的平坦表面(69)的平面定向在扁平电线(58)易于弯曲的方向并且与预定方向交叉。
文档编号B60R16/02GK102893457SQ20118002356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
发明者佐藤俊男, 宫崎正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