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857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装配通过多个滑板片沿长度方向分割滑板的滑板装配体时使用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0年9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0-222167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干线(注册商标)以360km/h行驶的技术正在不断被推进。在这种情况下,现有型的新干线(注册商标)用导电弓中,集电性能不充分。因此,采用在该速段中唯一具有充分的集电性能的多分割滑板体是有效的。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包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多个滑板片,与架线的滑接导线滑动;可挠性片材,随着多个滑板片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弹性变形;铜板,与多个滑板片电连接;多个可动引导部,与多个滑板片成为一体,沿上下方向上移动;固定引导部,被安装在靴体框架上,引导可动引导部自由移动;限制部,限制可动引导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多个弹簧,在上下方向上支撑多个滑板片自由移动;等等。在这样的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将滑板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为多个滑板片。因此,各滑板片的重量被减轻,集电时的滑接导线的随动性能得以提高。其结果是,滑板片从滑接导线脱离,所谓离线被降低,集电性能得以提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0266号公报
在不具有多分割构造的现有滑板体中,部件数量比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少。因此,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不使用特别的装配夹具等就能够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装配。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构成滑板装配体的部件数量比现有的滑板体相比格外得多。因此,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在将磨耗的滑板片更换为新的滑板片并重新装配滑板装配体的情况、装配新的滑板片并重新制作滑板装配体的情况等下,需要高精度地排列滑板片,难以在短时间内装配滑板装配体。另外,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不仅需要正确排列许多滑板片,还需要针对许多滑板片高精度地排列多个引导部。因此,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相邻的滑板片之间的间隔如果过于狭窄,则导致滑板片之间干扰。另外,许多引导部如果排列不整齐,则不能将滑板装配体嵌入靴体框架中。此外,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在通过螺钉紧固引导部与滑板 片时,可能滑板片、引导部以螺钉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偏离。因此,在现有的多分割滑板体中,滑板装配体的装配费事,难以高精度地装配滑板装配体,同时难以确保制作精度。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高精度装配滑板装配体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
本发明通过以下记载的解决方法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是在装配通过多个滑板片沿长度方向分割滑板的滑板装配体时使用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安装部,排列装载多个所述滑板片;滑板片校准部,使多个所述滑板片沿规定的方向排列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方式校准多个滑板片;以及间隔保持部,使多个所述滑板片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方式将相邻的滑板片保持规定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可动引导校准部,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以使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沿规定的方向排列的方式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是在装配通过多个滑板片沿长度方向分割滑板的滑板装配体时使用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可动引导校准部,以使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沿规定的方向排列的方式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沿规定的方向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以使与引导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自由移动的固定引导部侧的滑动面一起滑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侧的滑动面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防止在固定多个所述滑板片和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时多个可动引导部偏离。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包括:校准面,所述校准面与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的一端部侧的滑动面接触,并与多个可动引导部的另一端部侧的滑动面接触,以校准所述滑动面。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滑板片定位部,所述滑板片定位部以使所述滑板的全长为规定的长度的方式将位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滑板片中的两端的滑板片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滑板片定位部以使所述滑板装配体侧的安装部被自由装卸地安装于集电靴的靴体框侧的安装部的方式将滑板装配体侧的安装部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限制诱导部,所述限制诱导部在将限制部定位于多个可动引导部时,沿多个可动引导部的中心线引导限制部,所 述限制部将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滑板片校准部包括与多个所述滑板片的端面接触以校准多个滑板片的端面的校准面。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涉及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所述间隔保持部包括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从安装部上突出的突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具,能够在短时间内高精度地容易装配滑板装配体。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集电装置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集电装置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省略具有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集电靴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外观图的俯视图。
图3B是沿着图3A的II1-1II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1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V1-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立体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滑板装配夹具的外观图的俯视图。
图S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断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滑板装配夹具的外观图的一部分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8C是图8A的VII1-VIIC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将滑板片安装于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的滑板装配夹具的安装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8A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l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的外观图的俯视图。
图1l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的外观图的侧视图。
图1l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断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的外观图的一部分而示出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将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安装于滑板装配夹 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将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中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安装于滑板装配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过滑板装配体中的滑板装配夹具的限制诱导部将限制部插入可动引导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滑板装配体时的装配顺序的工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滑板片排列/间隔保持工序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弹性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间隔调整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导电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可动引导部临时固定工序的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可动引导部固定工序的立体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限制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间隔调整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利用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间隔调整部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完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架线I是设置在线路上空的电车线,其隔开规定的间隔,在支撑点被支撑。滑接导线Ia是集电装置4的滑板13接触的电线,滑板13通过与滑接导线Ia接触移动而向车辆2提供负载电流·。车辆2是电车或者电机动车等电车,例如是以高速行驶的新干线(注册商标)等铁路车辆。车体3是用于装载输送乘客的构造物。
集电装置4是用于从滑接导线Ia向车辆2导电的装置。集电装置4具有底架5、绝缘子(碍子)6、构架7、靴支撑部8、集电靴(靴体)9等。底架5是支撑构架7的构件。绝缘子6是将车体3与底架5之间电绝缘的构件。构架7是在支撑集电靴9的状态下能沿上下方向工作的连接(link)装置。靴支撑部8是将集电靴9相对于架线I水平地托举的构件。并且,靴支撑部8是提供没有图示的弹簧的缓冲作用的结构部,其通过底架5具有的没有图示的托举用弹簧被向上方托举。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集电装置4是相对于车辆2的前进方向Ltl被设置为非对称、在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可使用的单臂式导电弓。集电装置4相对于构架7在位于滑板13前进方向后侧的顺风方向(々K务方向)上前进。
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的集电靴9是安装并支撑滑板13的构件,其通常是在与滑接导线Ia直交的方向上伸展的细长的金属制的构件。如图1B、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集电靴9为将滑板13分割为多个的多分割滑板体。集电靴9是通过将滑板13分割为许多滑板片13a、13b从而与滑接导线Ia接触并振动的滑板13的质量降低且对滑接导线Ia的随动性能提高的新干线(注册商标)用(高速用)导电弓的集电靴。集电靴9具有图4 图6所示的整流部10、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喇叭11、图2 图6所示的滑板装配体12、图4 图6所示的靴体框24、图4以及图5所示的固定引导部25、图2以及图5所示的弹性支撑部26、以及图5所示的固定部27等。
图4 图6所示的整流部10是用于调整由气流产生的扬力的构件。整流部10通过没有图示的固定构件被装卸自由地设置在靴体框24上。集电靴9的截面形状通过将整流部10与具有最适形状的构件进行交换而能够变更为任意形状。
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喇叭11是在车辆2通过转辙器时用于防止向在转辙器的上方交叉的两根滑接导线Ia中与车辆2的前进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滑接导线Ia的插入的构件。如图1B所示,喇叭11是从集电靴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而设置且前端部弯曲形成的金属制的构件。
图2 图6所示的滑板装配体12是装配集电靴9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构件。滑板装配体12是在多个滑板片13a、13b以及多个可动引导部17等被校准的状态下装配的装配品(滑板体)。如图2所示,滑板装配体12嵌入集电靴9的靴体框24且被设置为与靴体框24 一体化。滑板装配体12包括图1A 图6所示的滑板13、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安装部14、图2 图6所示的弹性部15、导电部16、图2、图3B及图4所示的可动引导部17、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的固定部18、间隔调整部19、图2 图6所示的限制部20、图4以及图5所示的缓冲部21、图2、图3B以及图6所示的间隔调整部22、图2、图3A、图3B以及图6所示的固定部23等。
图1A 图6所示的滑板13是与滑接导线Ia滑动的构件。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滑板13是在与车辆2的前进方向直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或者碳制的板状构件,其是构成滑板装配体12的一部分的构成部件。滑板13的中央部具有作为车辆2在干线行驶时主要与滑接导线Ia滑动的主滑板的功能,滑板13的两端部具有作为与滑接导线Ia滑动的频率比主滑板低的辅助滑板的功能。在滑板13上,由于与滑接导线Ia接触移动(滑动)而流动大电流,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导电性以及耐磨耗性等。如图1B 图3B所示,滑板13是在长度方向被分割为多个的滑板。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滑板13具有安装在集电靴9的中央部的合计12片的滑板片13a、以及安装在集电靴9的两端部的合计两片的滑板片13b。
如图1B 图5所示的滑板片13a是构成滑板13的主要部分的构件。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滑板片13a是为了防止相邻的滑板片13a之间的干扰、沿着集电靴9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空隙而配置为一列的滑板小片。滑板片13a形成为规定的宽度(例如52mm)、长度(例如74mm)以及厚度(例如10mm)。如图3A所示,滑板片13a例如是外观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薄板状构件。滑板片13a的两侧部相对于滑板13的前进方向(与滑板13的长度方向直交的方向)Ltl以大致15°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被直线状切断。另外,滑板片13a与相邻的滑板片13a之间形成有2mm的间隔Λ 10滑板片13a例如作为辅助滑板发挥作用的两端部的两片为铝制,作为主滑板发挥作用的中央部(例如540_的范围)的10片为铁类烧结合金制。并且,两端部的两片的磨耗大时,两端部的两片还可以交换为铁类烧结合金制。滑板片13a通过与滑接导线Ia接触,从而能够随着与滑接导线Ia之间作用的接触力C的变动以及滑接导线Ia的上下方向的变位、分别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滑板片13a具有贯通滑板片13a的内螺纹部13c。
图1B 图3B以及图6所示的滑板片13b是构成滑板13的辅助部分的构件。滑板片13b与两端部的两片滑板片13a同样具有作为 辅助滑板的功能。如图3A所示,滑板片13b例如是前端部一分为二的薄板状构件,形成为规定的宽度(例如52mm)、长度(例如175mm)以及厚度(例如8mm)。滑板片13b在与滑板片13a相邻的侧部相对于滑板13的前进方向Ltl以大致15°的倾斜角度Θ倾斜被直线状切断。另外,为了防止相邻的滑板片13a与13b的干扰,滑板片13b与相邻的滑板片13a之间形成2mm的间隔Λ 10滑板片13b例如为铝制的薄板状构件,与中央部的滑板片13a相比,由于与滑接导线Ia接触的频率低,轻量化比耐磨耗性更受到重视。如图6所示,滑板片13b具有贯通滑板片13b的内螺纹部13d。
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安装部14是将滑板装配体12自由装卸地安装于集电靴9的靴体框24的构件。安装部14是外观为长方形的薄板状构件,通过没有图示的螺钉等固定构件被自由装卸地固定在滑板片13b的下面。如图2所示,安装部14是可与靴体框24侧的安装部24a嵌合的凸状嵌合部,从滑板13的下面突出地被配置在滑板13的两端部。安装部14的高度在将间隔调整部22沿横向插入限制部20与导电部16之间时,为了间隔调整部22与安装部14不干扰,而形成为比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的厚度的合计稍低。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安装部14被配置在滑板13的两端部,其具有作为在将导电部16以及间隔调整部22定位于滑板片13b时的标示的功能。
图2 图6所示的弹性部15是随着滑板13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弹性变形的构件。弹性部15是具有耐电弧性的非导电性的长板状可挠性构件(片材状构件)。滑板片13a、13b的下面接触在弹性部15的上面。弹性部15例如是在玻璃布纤维的两面上接合了硅橡胶的合计三张的三明治结构的可塑性片材、或者是由龟裂发生少的一张高撕破强度硅橡胶构成的可塑性片材。作为弹性部15,能够防止强度不足引起的龟裂的发生,没有因为接合面的剥离产生的雨水的浸入,优选可省略由玻璃布纤维带来的补强的高撕破强度硅橡胶。例如,相对于掺入玻璃布纤维的可塑性片材为拉伸强度9.4 (MPa)、硬度55 (Hsc)、延性3.2 (%)以及撕破强度21.4 (kN/m),由高撕破强度硅橡胶构成的可塑性片材拉伸强度11.4 (MPa)、硬度50 (Hsc)、延性680 (%)以及撕破强度33.0 (kN/m),比掺入玻璃布纤维的可塑性片材具有更充分的强度。弹性部15在随着滑接导线Ia的变位,滑板片1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随着滑板片13a的上下动作而弯曲。如图4以及图6所示,弹性部15在弹性部15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具有贯通孔15a。
图2 图6所示的导电部16是用于确保电流通路的构件。导电部16是排列可与弹性部15 —起弹性变形的具有可挠性的多片(例如5片一组)的铜板等的导电性构件。如图4 图6所示,导电部16的宽度成得比弹性部15的宽度狭窄。导电部16具备:贯通用于插入如图4所示的固定螺钉 18a的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以及贯通用于插入如图6所示的固定螺钉23a的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b等。如图4 图6所示,弹性部15的下面接触导电部16的上面,可动引导部17、间隔调整部22以及弹性支撑部26的上面分别接触导电部16的下面。
图2 图4所示的可动引导部17是与滑板片13a—起移动的构件。如图4所示,可动引导部17是截面形成为四角形状的中空的框架构件。可动引导部17设置为与滑板片13a、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为一体,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靴体框24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可动引导部17。如图4所示,可动引导部17具有:贯通可动引导部17的上部的贯通孔17a、与固定引导部25侧的滑动面25b滑动的滑动面17b、为了插入固定螺钉18a而贯通可动引导部17的贯通孔17c等。在滑板片13a随着滑接导线Ia的变位而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可动引导部17对应滑板片13a的上下动作而沿上下方向滑动。
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的固定部18是固定滑板片13a和可动引导部17的构件。如图4所示,固定部18以将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夹入滑板片13a的下面和可动引导部17的上面之间的方式在滑板片13a上自由装卸地固定可动引导部17。固定部18具有:贯通贯通孔16a、17a、19a而将前端部拧入滑板片13a的内螺纹部13c的固定螺钉(滑板片安装螺钉)18a、以及被夹入固定螺钉18a和可动引导部17之间的垫圈18b等。
图3A、图3B、图4以及图6所示的间隔调整部19是调整滑板片13a、13b与导电部16之间间隔的构件。如图4以及图6所示,间隔调整部19是嵌入弹性部15的贯通孔15a的圆环状的套环(collar)等,其填入滑板片13a与导电部16之间的空隙而作为将他们进行电连接的隔离部(spacer)发挥作用。间隔调整部19具有固定螺钉18a、23a贯通的贯通孔19a。如图4所示,间隔调整部19通过夹入滑板片13a、13b与导电部16之间而将滑板片13a、13b与导电部16之间的间隔调整为固定。
图2 图6所示的限制部20是将可动引导部17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构件。如图4所示,限制部20是截面形状为大致W字状的薄板状构件,如图2、图3A以及图3B,贯通可动引导部17的内部。如图2所示,限制部20的两端部相对于靴体框24的内侧底面以规定的高度被固定。如图4所示,限制部20通过限制部20的下部底面与可动引导部17的下部上面接触,从而限定可动引导部17的可动范围(上下方向的移动量)的上限,同时通过限制部20的上端面与可动引导部17的上部下面接触,从而限定可动引导部17的可动范围的下限。限制部20防止因为图2所示的弹性支撑部26的弹力而使可动引导部17与滑板片13a以及弹性部15等一起向上方移动,且防止滑板片13a、弹性部15以及可动引导部17从靴体框24脱落。限制部20具有如图5所示贯通用于插入弹性支撑部26的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a、如图4所示贯通用于插入固定螺钉18a的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b、以及如图6所示贯通用于插入固定螺钉23a的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c等。
图4以及图5所示的缓冲部21是缓和在限制部20的下部底面和可动引导部17的下部上面冲撞时发生的冲击的构件。缓冲部21例如是橡胶制的薄板状构件。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缓冲部21 沿限制部20的长度方向通过粘合剂等被固定在限制部20的下部底面。缓冲部21具有如图5所示贯通用于插入弹性支撑部26的缓冲部21的贯通孔21a、以及如图4所示贯通用于插入固定螺钉18a的缓冲部21的贯通孔21b。
图2、图3B以及图6所示的间隔调整部22是调整导电部16与限制部20之间的间隔的构件。间隔调整部22是嵌入导电部16的下面与限制部20的上面之间的厚板状构件。如图3B所示,间隔调整部22具有作为填入导电部16的两端部与限制部20的两端部之间的空隙的隔离部的功能。如图6所示,间隔调整部22具有固定螺钉23a贯通的贯通孔22a,间隔调整部22通过夹入导电部16与限制部20之间而将导电部16与限制部20之间的间隔调整为固定。
图2、图3A、图3B以及图6所示的固定部23是固定滑板片13b和限制部20的构件。如图2以及图6所示,固定部23为了将弹性部15、导电部16以及间隔调整部22夹入滑板片13b的下面和限制部20的上面之间,而将限制部20自由装卸地固定于滑板片13b。如图6所示,固定部23具有:贯通贯通孔16b、19a、20c、22a而将前端部拧入滑板片13b的内螺纹部13d的固定螺钉(滑板片安装螺钉)23a、以及被插入固定螺钉23a和限制部20之间的垫圈23b等。
图2以及图4 图6所示的靴体框24是构成集电靴9的主体部分的构件。如图4 图6所示,靴体框24是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状的构形框架构件。在靴体框24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在靴体框24的内部收容有可动引导部17、限制部20、固定引导部25以及弹性支撑部26等。在靴体框24的外侧侧面(前面以及后面)安装有整流部10,在靴体框24的下面安装有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靴支撑部8。如图2所示,在靴体框24的两端部形成有固定长度且没有槽的厚板状部分。在厚板状部分的上面安装滑板片13b的下面。靴体框24具有自由装卸地安装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的安装部24a。安装部24a是可与安装部14嵌合的凹状的嵌合部。
图4以及图5所示的固定引导部25是引导可动引导部17自由移动的构件。固定引导部25是相对地安装在靴体框24的内侧的两侧面的长板状构件。如图4所示,固定引导部25具有与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滑动的滑动面25b。固定引导部25具有作为允许可动引导部17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限制可动引导部1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限制部的功能。固定引导部25引导可动引导部17自由移动,以使可动引导部17随着滑接导线Ia的变位而能沿上下方向移动。
图2以及图5所示的弹性支撑部26是弹性支撑滑板片13a的构件。弹性支撑部26是受到压缩的压缩盘簧等弹性体(施力构件)。弹性支撑部26在如图2以及图5所示相邻的可动引导部17之间,与各滑板片13a相对应地配置有与滑板片13a相同的个数。如图5所示,弹性支撑部26的上端部贯通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a以及缓冲部21的贯通孔21a,与导电部16的下面接触,弹性支撑部26的下端部被安装在靴体框24的底部上面。如图2以及图5所示,弹性支撑部26通过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支撑滑板片13a。弹性支撑部26根据如图1A以及图1B所 示的滑板片13a和滑接导线Ia之间作用的接触力C而伸缩。
图5所示的固定部27是将弹性支撑部26固定于靴体框24的构件。固定部27包括:安装在靴体框24的内侧的底面上且保持弹性支撑部26的下端部的保持板27a、将弹性支撑部26的下端部夹入与保持板27a之间且对弹性支撑部26的下端部按压的按压板27b、将保持板27a以及按压板27b固定于靴体框24的固定螺钉27c、以及夹入固定螺钉27c与按压板27b之间的垫圈27d等。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过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装配的滑板装配体的动作。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如果车辆2沿前进方向Ltl行驶,则滑板13相对于滑接导线Ia接触移动,伴随着滑板13的前进,滑接导线Ia被托举。滑接导线Ia由于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且通过架线金属零件在支撑点被支撑,所以滑接导线Ia的支撑点附近为硬点。因此,滑板13使滑接导线Ia沿向上方向变位的按压量在支撑点附近小,而在滑接导线Ia的支撑点间的中央附近增大。其结果是伴随着车辆2的行驶,滑板13反复进行上下的波状运动,发生滑板13从滑接导线Ia脱离的离线。本发明的滑板体与现有的滑板体不同,通过许多滑板片13a、13b将滑板13分割。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体中,各滑板片13a的重量被减轻。另外,通过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滑板片13a被柔软地支撑,同时,通过独立的弹性支撑部26支撑着各滑板片13a。因此,如果对各滑板片13a作用接触力C,则对抗弹性支撑部26的弹力而弹性部15以及导电部16弯曲,接触力C作用的滑板片13a变位。并且,与滑板片13a两侧相邻的滑板片13a也随着变位。其结果是对滑板片13a的滑接导线Ia的随动性能得以提高,离线降低,集电性能提高。另外,由于滑板片13a与滑接导线Ia之间发生的离线电弧引起的滑板13的损伤降低。
图7所示的装配夹具29是在装配滑板装配体12的时候使用的夹具。装配夹具29使滑板片13a、13b隔开规定的间隔Λ !正确地校准为直线状,同时使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被正确校准在同一平面上(面一)上。在装配夹具29上,滑板装配体12与如图1A 图6所示那样的滑板装配体12通常使用时的姿势上下颠倒,以表里相反的状态被装配。装配夹具29具有滑板装配夹具30和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然后,通过自由装卸地组合滑板装配夹具30与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从而在操作人员装配滑板装配体12时,辅助装配作业,容易进行滑板装配体12的装配。装配夹具29的尺寸考虑滑板装配体12的各构成部件的公差,被设定为:如果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在公差内,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装配,且滑板装配体12以必要的装配精度进行装配。
图7、图8A、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滑板装配夹具30是用于将多个滑板片13a、13b隔开规定的间隔Λ !并校准为直线状的夹具。滑板装配夹具30具有将滑板片13a、13b拉开规定的间隔Λ !并校准为直线状的功能、将滑板片13a、13b的与滑接导线Ia接触侧的表面校准在同一平面上(面一)的功能、将滑板片13a、13b校准为滑板13的全长为规定长度的功能、将安装部14定位在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与靴体框24侧的安装部24a嵌合的位置的功能、以及定位限制部20以使可动引导部17的中心与限制部20的中心一致的功能。滑板装配夹具30包括图7、图8A、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安装部31、滑板片定位部32、滑板片校准部33、34、固定部35、间隔保持部36、图8A、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间隔调整部37、图7、图8A、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固定部38以及限制诱导部39等。
图7 图10所示的安装部31是排列多个滑板片13a并安装的构件。安装部31是具有装配作业时安装部31 不容易与装配夹具29 —起移动的重量的金属制长板状构件,其外观形状为长方形的厚板状的基部。安装部31支撑着与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滑接导线Ia接触侧的滑板片13a、13b的表面。并且,安装部31使滑板片13a、13b的表面如图9所示校准在同一平面上(面一)。安装部31的长度形成为比滑板13的全长稍微长,安装部31的宽度形成为比滑板13的宽度稍长。安装部31包括如图SC所示贯通安装部31的长孔状的贯通孔31a、贯通安装部31的内螺纹部31b、以及如图SB所示将滑板装配夹具30装载与作业台等上时用于在作业台的上面与安装部31的下面之间形成规定空隙的底部31c等。
图9所示的滑板片定位部32是为了使滑板13的全长为规定的长度而将位于安装部31上的滑板片13a、13b中的两端的滑板片13b定位于规定位置的构件。例如为了能够装配滑板13的全长不同的多种的滑板装配体12,而通过没有图示的螺钉等固定构件将滑板片定位部32以能够交换的方式自由装卸地固定在安装部31的两端部。为了将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自由装卸地安装于靴体框24侧的安装部24a,滑板片定位部32将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定位于规定的位置。如图2所示,例如为了使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和靴体框24侧的安装部24a正确地嵌合,如图9所示,滑板片定位部32将滑板片13b定位于规定的位置,同时,将安装部14也定位于规定的位置。滑板片定位部32形成与滑板13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外观为厚板状的模块。滑板片定位部32隔开与滑板13的全长相同的间隔并分别被配置在安装部31的两端部。滑板片定位部32在将滑板片13a、13b安装于安装部31上时通过与滑板片13b的前端部接触,从而在调整滑板13使滑板13的全长为规定长度的同时,也调整固定于滑板片13b的安装部14于正确位置。滑板片定位部32在一端部具有内螺纹部32a。
图7 图10所示的滑板片校准部33、34是以多个滑板片13a、13b沿规定的方向排列在安装部31上的方式校准多个滑板片13a、13b的构件。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滑板片校准部33、34通过与多个滑板片13a、13b的端面接触,从而使多个滑板片13a、13b沿规定的方向校准。滑板片校准部33、34全都具有大致同一形状,是与滑板装配体12大致相同高度的长板状构件。滑板片校准部33是固定滑板片13a、13b的一端部的固定壁部。滑板片校准部34是堵塞滑板片13a、13b的另一端部的装卸式(分割式)的盖部。滑板片校准部33、34将滑板片13a、13b的两端面定位,以使在安装部31上使滑板片13a、13b排列为一列。滑板片校准部33、34具有与多个滑板片13a、13b的端面接触而使多个滑板片13a、13b的端面校准的校准面33a、34a。校准面33a是与滑板片13a、13b的一端面接触的平坦面,以使滑板片13a、14b的一端面校准为直线状。校准面34a是与滑板片13a、13b的另一端面接触的平坦面,以使滑板片13a、13b的另一端面校准为直线状。滑板片校准部33通过没有图示的螺钉等固定构件被固定在安装部31的一个边缘部。滑板片校准部34被自由装卸地固定于安装部31的一个边缘部,从滑板装配夹具30容易取出装配完毕之后的滑板装配体12。
图7 图9所示的固定部35是将滑板片校准部34固定于安装部31的构件。固定部35将滑板片校准部34自由装卸地固定于滑板片定位部32,以使滑板片13a、13b夹入滑板片校准部33与滑板片校准部34之间。固定部35包括:拧入图7以及图9所示的滑板片定位部32的内螺纹部32a的固定螺钉35a、以及夹入固定螺钉35a和滑板片定位部32之间的垫圈35b等。
图7 图10所示的间隔保持部36是保持相邻的滑板片13a、13b为规定的间隔Δ I而使多个滑板片13a、13b隔开规定的间隔Λ I排列在安装部31上的构件。如图8C所示,间隔保持部36是截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的薄板状构件。如图9所示,间隔保持部36是通过夹入相邻的滑板片13a、13b之间而调整滑板片13a、13b的间隔为规定的间隔Λ !的滑板间调整板。间隔保持部36例如为了在破损等时能够容易地交换而构成为与安装部31不同的部件,间隔保持部36被自由装卸地设置在安装部31上。间隔保持部36的厚度形成为与如图2、图3Α以及图3Β所 示的相邻的滑板片13a、13b的间隔Λ ι大致相同。如图8C所示,间隔保持部36具有突出部36a、弯曲部36b等。如图7、图8A及图8B所示,突出部36a是沿安装部31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从安装部31突出的部分。如图SC所示,突出部36a贯通安装部31的贯通孔31a。如图10所示,突出部36a以稍低于滑板片13a、13b的厚度的方式从安装部31的上面突出。如图8C所示,弯曲部36b是从安装部31的下面突出并与安装部31平行地延伸的部分。弯曲部36b具有贯通弯曲部36b的贯通孔36c。如图8A所示,间隔保持部36与滑板片13a、13b的倾斜面同样,相对于滑板13的前进方向Ltl以大致15°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配置在安装部31上。间隔保持部36在安装部3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与滑板片13a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间隔地被配置为一列。
图8B、图8C以及图10所示的间隔调整部37是调整安装部31与间隔保持部36之间的间隔的构件。间隔调整部37是嵌入安装部31的下面与弯曲部36b的上面之间的薄板状构件,间隔调整部37是调整间隔保持部36的突出部36a的突出量的隔离部。间隔调整部37例如存在厚度不同的多种,在装配厚度不同的滑板片13a、13b时,选择适当厚度的间隔调整部37来使用。如图8C所示,间隔调整部37具有固定螺钉38a贯通的贯通孔37a。
图8C以及图10所示的固定部38是将间隔保持部36固定在安装部31上的构件。固定部38为了将间隔调整部37夹入安装部31和间隔保持部36之间,而将间隔保持部36自由装卸地固定于安装部31上。固定部38包括:插入间隔保持部36的弯曲部36b的贯通孔36c和间隔调整部37的贯通孔37a且拧入安装部31的内螺纹部32a的固定螺钉38a、以及夹入固定螺钉38a和弯曲部36b之间的垫圈38b等。
图7 图10所示的限制诱导部39是在将限制部20定位于多个可动引导部17时沿着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中心线引导限制部20的构件。如图14所示,限制诱导部39在将限制部20插入多个可动引导部17时,为了使图4以及图13所示的可动引导部17的内侧的侧面与限制部20的两缘部之间的左右空隙A2相同,将限制部20诱导至多个可动引导部17。限位引导部39定位多个可动引导部17和限制部20,以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中心与限制部20的中心一致。如图7、图9、图10以及图14所示,限制诱导部39是形成于滑板片定位部32的凹状的槽口部。如图14所示,限制诱导部39的宽度形成为比限制部20的宽度稍宽。另外,如图13所示,限制诱导部39的高度形成为比限制部20的厚度稍高。如图7 图10所示,限制诱导部39具有与限制部20的下面接触并引导限制部20的引导面39a、与限制部20的一个侧面接触并引导限制部20的引导面3%。如图14所示,在限制部20的一个侧面与引导面39b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限制部20插入多个可动引导部17,从而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中心与限制部20的中心一致。
图1lA 图13所示的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是用于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校准为直线状的夹具。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具有相对于滑板片13a、13b正确地定位可动引导部17并使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校准在同一平面上的功能、在固定滑板片13a、13b和可动弓丨导部17时防止可动引导部17的姿势变化的功能。如图11A、图1lB以及图1lC所示,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是操作人员为了容易装卸而比滑板装配夹具30轻的金属制框状构件。如图9以及图13所示,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长度形成为与滑板13的全长大致相同。另夕卜,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宽度形成为与滑板片13a、13b的宽度大致相同。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包括图1lA 图13所示的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图11A、图1lB以及图1lC所示的安装部43、44、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2所示的增强部45、以及图1lA 图13所示的操纵部46等。
图1lA 图13所示的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是以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沿规定方向排列的方式沿规定方向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构件。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沿规定的方向对多个可动引导部17校准,以使与图4所示的固定引导部25侧的滑动面25b滑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为同一平面。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通过插入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和另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从而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校准为直线状,将可动引导部17正确地相对于滑板片13a、13b定位。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防止图9所示的多个滑板片13a、13b和图12所示的多个可动引导部17被固定时的多个 可动引导部17的偏离。例如图13所示的固定螺钉18a在用扭力扳手等紧固用具旋转来紧固滑板片13a、13b和可动引导部17时,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防止可动引导部17以固定螺钉18a为中心旋转,防止可动引导部17的姿势变化。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可动引导校准部41能够在滑板片校准部33和多个可动引导部17之间自由装卸地嵌合,另外,能够在滑板片校准部34和多个可动引导部17之间自由装卸地嵌合。如图11A、图1lB以及图1lC所示,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是截面形状为四角形的角柱状构件。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的一端部与安装部43连接为一体,另一端部与安装部44连接为一体。如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3所示,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具有校准面41a、42a和接合面41b、42b等。
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3所示的校准面41a、42a是使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校准的部分。如图13所示,校准面41a与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接触。另外,校准面42a与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另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接触。如图1lA所示,校准面41a、42a是沿着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平坦面。如图13所示,接合面41b是与滑板片校准部33的校准面33a接合的部分。另外,接合面42b是与滑板片校准部34的校准面34a接合的部分。如图1lA所示,接合面41b、42b是沿着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平坦面,其形成与校准面41a、42a平行。
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2所示的安装部43、44是装卸自由地被安装在滑板片13b上的部分。 如图12所示,安装部43、44能够嵌合滑板片定位部32和安装部14之间的空隙、以及滑板片校准部33和滑板片校准部34之间的空隙。如图1lA所示,安装部43、44是外观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薄板状的部分。安装部43被配置在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一端部上。另外,安装部44被配置在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另一端部上。
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2所示的增强部45是增强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的部分。如图12所示,增强部45是外观形状弯曲为大致U字状的薄板状构件。增强部45将可动引导校准部41和可动引导校准部42牢固地连接,将可动引导校准部41和可动引导校准部42之间的间隔保持为固定。增强部45的高度被设定为在装配滑板装配体12时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将手插入其与可动引导部17之间。以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为中心、左右等间隔地配置有两个增强部45。增强部45通过没有图示的螺钉等固定构件被装卸自由地固定在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上。
图1lA 图13所示的操纵部(handle) 46是在滑板装配夹具30上装卸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时由操作人员把持的部分。如图1lC所示,操纵部46是外观形状弯曲为大致U字状的轴状构件,其被自由装卸地固定在安装部43、44上。如图14所示,在将限制部20插入多个可动引导部17时,操纵部46的高度被设定为限制部20能够通过操纵部46的内侧。如图1lC所示,操纵部46具有插入安装部43、44的贯通孔的外螺纹部46a、安装于外螺纹部46a的前端部的固定螺母46b、为了在与固定螺母46b之间插入安装部43、44而安装于该外螺纹部46a的固定螺母46c等。如图11A、图11B、图1lC以及图12所示,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操作,以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为中心,在增强部45的外侧左右等间隔地配置有两个操纵部4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使用方法。
图15所示的滑板片校准/间隔保持工序#100是在将滑板片13a、13b校准为一列的同时将相邻的滑板片13a、13b保持为规定间隔Λ !的工序。如图16所示,操作人员在滑板装配夹具30的安装部31上的相邻间隔保持部36之间逐个地排列滑板片13a。并且,操作人员在安装部31上的两端的间隔保持部36与滑板片定位部32之间逐个地排列滑板片13b。此时,操作人员为了使滑板片13a、13b的端面接触滑板片校准部33的校准面33a,而在安装部31上排列滑板片13a、13b。其结果是滑板片13a、13b在安装部31上校准为直线状的同时,相邻的滑板片13a、13b以规定间隔Λ ι在安装部31上排列。
图15所示的弹性部安装工序#110是在滑板片13a、13b上安装弹性部15的工序。如图17所示,操作人员为了使弹性部15的两端部与安装部14的段部一致,而使弹性部15装载于滑板片13a、13b。此时,通过使弹性部15的一个侧面接触滑板片校准部33的校准面33a,从而以滑板片13a、13b的中心与弹性部15的中心一致的状态将弹性部15安装于滑板片 13a、13b。
图15所示的间隔调整部安装工序#120是在弹性部15安装间隔调整部19的工序。导电部安装工序#130是在弹性部15上安装导电部16的工序。如图18所示,操作人员在图17所示的弹性部15的贯通孔15a逐个嵌入间隔调整部19,并在弹性部15安装间隔调整部19。接着,如图19所示,操作人员为了在多个导电部16中的两端部的导电部16的前端部与安装部14的段部一致,而使多个导电部16排列装载在弹性部15上。此时,为了使如图18所示的弹性部15上安装的间隔调整部19的贯通孔19a与图19所示的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 —致,而将导电部16安装于弹性部15。
图15所示的可动引导部临时固定工序#140是在导电部16上排列可动引导部17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18临时固定可动引导部17和滑板片13a、13b的工序。如图20所示,操作人员为了使图4所示的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与可动引导部17的贯通孔17a —致,而使可动导电部17在导电部16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装载。接着,操作人员在图4所示的固定部18的固定螺钉18a的外螺纹部涂覆螺纹锁固剂(緩 止A剤),将固定螺钉18a插入可动引导部17的贯通孔17a、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以及间隔调整部19的贯通孔19a。接着,操作人员如用手紧 固滑板片13a的内螺纹部13c与固定螺钉18a的外螺纹部,则如图20所示,滑板片13a和可动引导部17通过固定部18被临时拧紧。
图15所示的可动引导部校准/固定工序#150是在将可动引导部17校准为一列的同时将可动引导部17和滑板片13a通过固定部18固定的工序。如图21所示,操作人员将滑板片校准部34用固定部35紧固于滑板片定位部32。其结果是,如图13所示,将滑板片13a以及弹性部15夹入滑板片校准部33和滑板片校准部34之间。接着,如图21所示,在滑板装配夹具30上安装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首先,如果在滑板装配夹具30的滑板片校准部33和滑板片校准部34之间以及滑板片定位部32和安装部14之间嵌入有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安装部43、44,则在滑板片13b上安装有安装部43、44。同时,如图13所示的滑板片校准部33、34的校准面33a、34a与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之间,嵌入有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在弹性部15上安装有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此时,可动引导部17和滑板片13a是通过固定部18临时拧紧的状态。因此,操作人员用手逐个微调可动引导部17的姿势,将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嵌入滑板片校准部33、34和可动引导部17之间。其结果是,如图21所示,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在同一平面上排列,同时多个可动引导部17直线状地校准为一列。接着,在如图13所示的固定部18的固定螺钉18a安装扭力扳手等紧固用工具。然后,用紧固用工具正式拧紧固定螺钉18a直至达到规定的设定扭矩值(例如12.7±1.0 (Ν.πι))。此时,通过图10所示的滑板片校准部33、34以及图13所示的相邻间隔保持部36夹入滑板片13a的两端部以及两缘部,通过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插入可动引导部17的两端部。因此,即使固定螺钉18a用紧固用工具旋转,滑板片13a以及可动引导部17以固定螺钉18a为中心旋转,滑板片13a和可动引导部17也不会偏离。
图15所示的限制部安装工序#160是在多个可动引导部17安装限制部20的工序。如图22所示,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然后,使限制部20的下面接触图7所示的限制诱导部39的引导面39a的同时,使限制部20的一个侧面接触限制诱导部39的引导面3%。接着,如图22所示,操作人员使限制部20沿长度方向(横向)向可动引导部17滑动。其结果是,在限制部20的中心被定位在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中心的状态下,导电部16的一端部通过多个可动引导部17内且依次插入多个可动引导部17内。如果操作人员反复限制部20直至限制部20的一端部与安装部14的段部一致,则限制部20的两端部被定位安装在滑板片13b上。
图15所示的间隔调整部安装工序#170是将间隔调整部22安装在导电部16和限制部20之间的工序。如图23所示,使间隔调整部22在图3B以及图6所示的导电部16和限制部20之间的空隙间从安装部14侧沿横向滑动。如果操作人员将间隔调整部22插入导电部16和限制部20之间,直至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b和间隔调整部22的贯通孔22a达成一致,则成为间隔调整部22完全地嵌合在导电部16与限制部20之间的状态。
图15所示的限制部固定工序#180是通过固定部23固定限制部20和滑板片13b的工序。如图24所示,将固定部23的固定螺钉23a插入图6所示的导电部16的贯通孔16a、限制部20的贯通孔20b以及间隔调整部19、22的贯通孔19a、22a。接着,扭力扳手等紧固用工具被安装在固定螺钉23a上。然后,紧固滑板片13b的内螺纹部13d和固定螺钉23a的外螺纹部,通过紧固用工具紧固固定螺钉23a直至达到规定的设定扭矩值。其结果是,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滑板13的全长被设定为规定的长度。并且,如图4所示,可动引导部17的内侧侧面和限制部20的两缘部之间的左右空隙A2被设定为相同。接着,如图25所示,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并且,放松固定部35的固定螺钉35a,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滑板片校准部34。最后,从安装部31取下完成的滑板装配体12。然后,在图2所示的靴体框24的安装部24a嵌入滑板装配体12的安装部14,通过没有图示的固定螺钉等的固定构件,紧固安装部14和安装部24a,滑板装配体12和靴体框24 一体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能够得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I)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多个滑板片13a、13b沿规定的方向排列在安装部31上的方式通过滑板片校准部33、34校准多个滑板片13a、13b。然后,间隔保持部36以隔开规定间隔Λ !保持相邻的滑板片13a、13b,以使多个滑板片13a、13b隔开规定的间隔Λ !排列在安装部31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正确排列滑板片13a、13b,在短时间内能够容易地装配部件数量多的复杂结构的滑板装配体12。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20分钟左右的短时间内正确地以2.0mm±0.4mm的间隔Λ ι装配相邻滑板片13a、13b为一列。另外,不需要将许多滑板片13a、13b隔开规定的间隔Λ !并正确地排列在平台上且不偏离地装配滑板片13a、13b这样的特别技能或熟练,在短时间内谁都能够完全地装配滑板片13a、13b。另外,由于在滑板片13a、13b校准了的状态下滑板片13a、13b的间隔Λ ι被保持固定,因此在滑板片13a、13b和可动引导部17通过固定螺钉18a被紧固时,能够防止滑板片13a、13b的偏离。并且,由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装配滑板装配体12,因此能降低检查滑板装配体12、交换构成部件所需的成本,同时能够使再利用性得以提高。
(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17,以使与多个滑板片13a、13b—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17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因此,能够正确地高精度地排列可动引导部17。另外,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装配部件数量多且复杂的结构的滑板装配体12。
(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动弓I导校准部41、42沿规定的方向校准多个可动弓I导部17,以使与自由移动地引导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固定引导部25侧的滑动面25b滑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为同一平面。因此,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能够在正确地排列为一列的状态下被装配,且能够在靴体框24上高精度地安装滑板装配体12。其结果是,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和固定引导部25侧的滑动面25b不挂住而简单地嵌合。因此,滑板片13a、13b和滑接导线Ia接触时,滑板片13a、13b通过可动引导部17能够顺利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多个滑板片13a、13b和多个可动引导部17时,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防止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偏离。因此,可动引导部17能够以校准了的状态下进行装配。其结果是,通过固定螺钉18a紧固滑板片13a、13b和可动引导部17时,能够防止可动引导部17以固定螺钉18a为中心旋转,防止可动引导部17的姿势变化。
(5)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在与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接触的同时,与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另一端部侧的滑动面17b接触,对滑动面17b进行校准。因此,可动引导部17侧的滑动面17b和固定引导部25侧的滑动面25b不挂住而能够简单地将他们嵌入。其结果是,在滑板片13a、13b和滑接导线Ia已接触时,通过可动引导部17能够使滑板片13a、13b顺利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6)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板片定位部32以使滑板13的全长变为规定的长度的方式将位于安装部31上的滑板片13a、13b中的两端的滑板片13b定位在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滑板13的全长为规定的长度。另外,能够正确地装配滑板13。
(7)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板片定位部32将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定位于规定的位置,以使滑板装配体12侧的安装部14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靴体框24侧的安装部24a。因此,滑板装配体12和靴体框24不挂住,能够简单地将滑板装配体12装入靴体框24中。
(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与多个滑板片13a、13b —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限制部20定位于多个可动引导部17时,限制诱导部39沿着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中央引导限制部20。因此,能够装配为限制部20正确地位于可动引导部17的中央。其结果是,在可动引导部17的内侧的侧面和限制部20的两缘部之间形成左右均匀的空隙Λ 2。因此,滑板片13a与滑接导线Ia接触且可动引导部1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能够防止可动引导部17和限制部20之间的干扰。
(9)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板片校准部33、34具有与多个滑板片13a、13b的端面接触且对多个滑板片13a、13b的端面进行校准的校准面33a、34a。因此,仅使滑板片13a、13b接触校准面33a、34a,就能够 将滑板片13a、13b自动地排列为一列。
(10)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部36具有在安装部3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从安装部31突出的突出部36a。因此,将突出部36a作为标示,仅将滑板片13a、13b排列在相邻的突出部36a之间,就能够自动地隔开规定的间隔A1地排列滑板片13a、13b。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如以下记载地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I)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集电装置4相对于构架7在位于滑板13前进方向的后侧的顺风方向(前进方向Ltl)上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集电装置4相对于构架7在滑板13位于前进方向的前侧的逆风方向(与前进方向Ltl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集电装置4为单臂式导电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菱形导电弓、羽型导电弓等其他形式的导电弓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已经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新干线(注册商标)用导电弓靴体中使用的滑板装配体1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来线用导电弓靴体中适用滑板装配体12的情况下,对滑板装配体12也可适用本发明。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由12片滑板片13a和两片滑板片13b构成的滑板1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滑板片13a、13b的片数并不限定于上述片数。
(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滑板片校准部33被固定于安装部31上、滑板片校准部34可装卸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固定或者装卸地构成滑板片校准部33、34这两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在导电部16上装载可动引导部17之后,在导电部16上装载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导电部16上装载可动弓I导装配夹具40之后,也可以在导电部16上装载可动引导部1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在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状态下,在可动引导部17上插入限制部20。但是,在滑板装配夹具30上安装了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状态下,还可以在可动引导部17 插入限制部20。
(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在可动弓I导装配夹具40被安装于滑板装配夹具30的状态下,以间隔调整部19被安装在限制部20和导电部16之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的状态下,还可以在限制部20和导电部16之间安装间隔调整部1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在从滑板装配夹具30卸下滑板片校准部34的状态下,以在限制部20和导电部16之间安装间隔调整部1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滑板装配夹具30上安装有滑板片校准部34的状态下,还可以将间隔调整部19安装在限制部20和导电部16之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夹具,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容易地高精度地装配滑板装配体。
符号说明
I架线(电车线)Ia滑接导线
2车辆4集电装置
9集电靴13滑板
13a、13b滑板片 14安装部
15弹性部16导电部
17可动引导部17b滑动面
18固定部19间隔调整部
20限制部21缓冲部
22间隔调整部23固定部
24靴体框24a安装部
25固定引导部25b滑动面
26弹性支撑部27固定部
29装配夹具30滑板装配夹具
31女装部31a关出部
32滑板片定位部 33、34滑板片校准部
33a、34a校准面35固定部
36间隔保持部36a突出部
37间隔调整部38固定部
39限制诱导部39a、39b引导面
40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1、42可动引导校准部
41a、42a校准面43、44安装部
45增强部46操纵部
L。前进方向C接触力
Λ Jl]隔A2 空 隙
权利要求
1.一种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是在装配通过多个滑板片沿长度方向分割滑板的滑板装配体时使用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排列装载多个所述滑板片; 滑板片校准部,使多个所述滑板片沿规定的方向排列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方式校准多个滑板片;以及 间隔保持部,使多个所述滑板片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方式将相邻的滑板片保持规定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可动引导校准部,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以使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沿规定的方向排列的方式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
3.一种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是在装配通过多个滑板片沿长度方向分割滑板的滑板装配体时使用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的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引导校准部,以使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沿规定的方向排列的方式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沿规定的方向校准多个可动引导部,以使与引导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自由移动的固定引导部侧的滑动面一起滑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侧的滑动面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防止在固定多个所述滑板片和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时多个可动引导部偏离。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引导校准部包括:校准面,所述校准面与多个所述可动引导部的一端部侧的滑动面接触,并与多个可动引导部的另一端部侧的滑动面接触,以校准所述滑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滑板片定位部,所述滑板片定位部以使所述滑板的全长为规定的长度的方式将 位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滑板片中的两端的滑板片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片定位部以使所述滑板装配体侧的安装部被自由装卸地安装于集电靴的靴体框侧的安装部的方式将滑板装配体侧的安装部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包括:限制诱导部,在将限制部定位于多个可动引导部时,所述限制诱导部沿多个可动引导部的中心线引导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将与多个所述滑板片一起移动的多个可动引导部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片校准部包括与多个所述滑板片的端面接触以校准多个滑板片的端面的校准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装配体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保持部包括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从安装部上突出的突出 部。
全文摘要
在滑板装配夹具(30)的装载部(31)上排列多个滑板片(13a)时,多个滑板片(13a)通过滑板片校准部(33)排列为一列,并且,相邻的滑板片(13a)通过间隔保持部(36)以规定的间隔(△1)被保持。在将多个可动引导部(17)在导电部(16)上排列,在滑板装配夹具(30)上安装可动引导装配夹具(40)时,多个可动引导部(17)的滑动面(17b)通过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的校准面(41a、42a)在同一平面上排列成一列。在通过固定部(18)紧固滑板片(13a)与可动引导部(17)时,滑板片校准部(33、34)、间隔保持部(36)以及可动引导校准部(41、42)防止滑板片(13a)与可动引导部(17)的偏离。
文档编号B60L5/22GK103228480SQ2011800470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山田晴夫, 栗田健, 水岛文夫 申请人: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