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384974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インフレータ)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面碰撞(以下简称为“侧撞”)引起的冲击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乘员保护装置一般已知为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一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的装置。这种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一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乘员保护装置有这样的优 点例如,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加厚,就可以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侧撞时乘员的安全性。在此,能够通过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来提高侧撞时乘员的安全性是指虽然在侧撞吋,车辆侧壁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室侧位移,但是通过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安全气囊,使车辆侧壁不和乘员接触,从而提高安全性。但是,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加厚,那么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安全气囊会碰到位于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门扶手等,所以在使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切实地展开这方面有改善的余地。与此相反,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薄,那么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就会难以碰到门扶手等,但在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这方面有改善的余地。在此,考虑到了使用例如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作为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使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切实地展开,并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装置。但是,当使用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时,需要用于对各安全气囊展开的时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存在结构复杂化的技术课题。而且,由于需要这种控制単元等,因而存在成本増加的技术课题。另外,当使用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时,存在安全气囊相互干渉的技术课题。因此,近年,对于乘员保护装置,为了将该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简易的结构,正在寻求ー种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可以通过使该多个腔室切实地展开来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装置。因此,作为简易地构成乘员保护装置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能够在利用一个充气部展开高压气囊和低压气囊时,首先使高压气囊展开,然后使低压气囊展开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ー种具有向扶手的上方展开的上部腔室和向扶手下方展开的下部腔室的侧安全气囊装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01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1-001051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虽然利用一个充气部使高压气囊和低压气囊展开,从而通过低压气囊保护乘员的胸部附近,但是存在高压气囊碰到门扶手的可能性。因此,上述专利文献I在切实地使高压气囊展开的方面有改善余地。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虽然利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在不碰到扶手情况下展开,但是因为不保护乘员胸部附近,所以在提高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在确保车辆侧壁 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同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构成如下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所述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所述多个腔室包括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在门扶手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和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另外,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构成如下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ー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所述多个腔室包括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和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具有压カ阀(压カ弁),所述压カ阀可以设置成在利用所述充气部向所述门扶手侧腔室供给的供给气体的压カ在该门扶手侧腔室内达到规定压カ时将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和胸部侧腔室连通。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压カ阀可以采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材料更容易破裂的材料。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压カ阀可以结合到所述安全气囊,使得所述压カ阀与所述安全气囊的结合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其他部分更容易破裂。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的门扶手侧腔室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上部展开的上部腔室和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下部展开的下部腔室。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具有用于划分所述上部腔室以及所述下部腔室的非膨出部。本发明还提供ー种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在门扶手的沿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并且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本发明还提供ー种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并且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根据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可以提供能够通过在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同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图I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用座椅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 用座椅的、且从车辆侧面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3A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B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二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C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4A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二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C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用座椅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主视图。符号说明5车辆、6地板、10侧安全气囊装置、11充气部、12安全气囊、12a上部腔室、12b下部腔室、12c胸部侧腔室、12e压カ阀、20侧门(车辆侧壁)、25门扶手、30车辆用座椅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11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12,且通过在侧门20(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该安全气囊12,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S卩,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相当于乘员保护装置。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来保护乘员的方法相当于乘员保护方法。实施方式I首先,使用图I以及图2,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5的侧门20及车辆用座椅30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5的侧门20及车辆用座椅30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展开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5的侧门20及车辆用座椅30的、且从车辆侧面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I及图2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侧门20具备构成该侧门20的框架的内板21及外板22。另外,侧门20在内板21和外板22之间具备车窗玻璃23,该车窗玻璃23能够在内板21和外板22之间沿车辆5的上下方向上下活动。并且,在构成侧门20的内板21在车辆5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安装有车门内饰24。在该车门内饰24上,配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室侧突出的门扶手25。并且,用于供乘员就座的车辆用座椅30配设在门扶手25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车室侧。该车辆用座椅30具备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坐垫(シートクッシヨン)31和配置于该座椅坐垫3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用于供乘员倚靠的座椅靠背32。另外,车辆用座椅30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座椅靠背32的上端部具有头枕33。构成该车辆用座椅30的座椅坐垫31,通过滑行机构34以能够向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5的地板6。因此,乘员在利用车辆用座椅30时,可以根据乘员的喜好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车辆用座椅30。并且,如上所述,在车辆5前后方向上的座椅坐垫31后端部,安装有座椅靠背32。该座椅靠背32通过未图示的倾斜机构安装于座椅坐垫31。因此,乘员在利用车辆用座椅30时,可以根据乘员的喜好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立起或放倒座椅靠背32。另外,在座椅靠背32的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侧门20侧的端部,配设有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体地,侧安全气囊装置10被配设为能够从座椅靠背32向侧门20侧或者向车辆5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展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侧安全气囊装置10如上述那样配设在座椅靠背32的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侧门20侧的端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设在座椅坐垫31的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侧门20侧的端部。此时,侧安全气囊装置10被配设为能够从座椅坐垫31向侧门20侧或者向车辆5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展开。该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备作为气体喷出装置的充气部11和与充气部11连接配置且利用自充气部11喷出的气体展开的安全气囊12。并且,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备容纳这些充气部11以及安全气囊12的未图示的壳体。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0安装于座椅靠背32的未图示的框架。而且,在框架上以 覆盖该框架的方式设置有罩。即,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被埋设在座椅靠背32的内部。
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备对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连接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电路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充气部11。本实施方式的充气部11具备沿着车辆5的上下方向配设的充气部壳体Ila和容纳在该充气部壳体Ila内的未图不的火药。并且,该充气部壳体Ila具有位于充气部壳体Ila的轴向上的两端且用于将在该充气部壳体Ila的内部产生的供给气体喷向安全气囊12的内部的第一气体供给ロ Ilb以及第ニ气体供给ロ 11c。S卩,充气部11的第一气体供给ロ Ilb的气体供给方向被配设为能够向后述的安全气囊12的上部腔室12a供给。另外,充气部11的第二气体供给ロ Ilc的气体供给方向被配设为能够向后述的安全气囊12的下部腔室12b供给。 在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也可以具备根据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来偏转自充气部11的第一气体供给ロ Ilb以及第ニ气体供给ロ Ilc喷出的供给气体的喷出方向的未图示的内管。这样,侧安全气囊装置10通过利用由控制电路控制的充气部11向安全气囊12内部提供供给气体,来开始展开安全气囊12。该安全气囊12虽然如上述那样利用由充气部11提供的供给气体在侧门20和就座于车辆用座椅30的乘员之间展开,但平时被容纳在壳体内。具体地,安全气囊12被卷状地折叠容纳在壳体内。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2虽然如上述那样被卷状地折叠容纳在壳体内,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波纹状地折叠容纳。该安全气囊12通过缝制由被实施阻燃加工的织布等构成的一对底布(基布)的外周缘而形成袋状。并且,在安全气囊12的一对底布的任意ー个上,形成有将后述的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与外部连通的未图示的通气孔。S卩,安全气囊12构成为能够通过通气孔将由充气部11供给到安全气囊12的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内的供给气体排向外部。另外,安全气囊12虽然如上述那样通过缝制一对底布的外周而形成袋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熔接一对底布的外周等手段来形成袋状。另外,安全气囊12的通气孔虽然在ー对底布的任意ー个上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ー对底布的双方上均形成。另外,通气孔的形成位置也不特别受到限定,只要是能够将由充气部11供给到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以及胸部侧腔室12c内的供给气体排向外部的位置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12具有能够在门扶手25沿车辆5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的上部腔室12a以及下部腔室12b (门扶手侧腔室)、和能够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的胸部侧腔室12c。另外,安全气囊12在上部腔室12a和下部腔室12b之间具备用于划分这些上部腔室12a以及下部腔室12b的非膨出部12d。并且,在安全气囊12内部的非膨出部12d的附近,配设有充气部11。即,侧安全气囊装置10构成如下以安全气囊12的非膨出部12d为界划分成上部腔室12a和下部腔室12b,并能够通过充气部11的第一气体供给ロ Ilb及第ニ气体供给ロ Ilc展开。在此,充气部11在车辆5上下方向上配设在和门扶手25相同的位置。即,与充气部11 一祥,非膨出部12d在车辆5的上下方向上也被配设在相对于门扶手25的相同位置处而能够形成展开。而且,如上所述,安全气囊12以非膨出部12d为分界具有上部腔室12a和下部腔室12b。由此,当展开安全气囊12吋,侧安全气囊装置10会以门扶手25为基点,分为门扶手25的上部和下部而使安全气囊12展开,所以能够使安全气囊12不碰到门扶手25而展开。因此,即使安全气囊12的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在车辆5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形成得很厚,侧安全气囊装置10也能够如上述那样使安全气囊12不碰到门扶手25而展开。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通过增加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在车辆5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来确保侧门20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即确保与侧门20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对侧撞的安全性。在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的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在门扶手25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即,通过上部腔室12a挤压乘员的肩部附近,通过下部腔室12b挤压乘员的臀部附近。因此,由于仅通过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不会挤压乘员的胸部附近,因此胸部伤害值可能会上升。也就是说,为了降低胸部伤害值,需要一种能够对乘员的肩部附近到臀部附近的范围进行面挤压(面押压)的结构。因此,如上所述,除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之外,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还具备能够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的胸部侧腔室12c。具体地,安全气囊12在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和胸部侧腔室12c之间具有压カ阀12e。该压カ阀12e采用比安全气囊12的材料更容易破裂的材料,例如该压カ阀12e由比构成安全气囊12的底布更薄的布构成。因此,供给气体被通过充气部11供给到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一旦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内的压カ达到高压,压カ阀12e就会破裂。于是,在压カ阀12e破裂后,安全气囊12在通过充气部11向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提供供给气体的同时,也会向胸部侧腔室12c提供供给气体。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通过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胸部侧腔室12c,来确保侧门20和乘员的胸部附近的空间,即确保与侧门20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对侧撞的安全性。并且,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利用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对乘员的肩部到臀部的范围进行面挤压,所以可以降低胸部伤害值。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0通过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胸部侧腔室12c,来达到保护乘员的胸部附近的目的。由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可以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侧门20的侧撞所引起的冲击时提高安全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カ阀12e虽然如上述那样由比构成安全气囊12的底布更薄的布构成,但不限于此,压カ阀12e也可以结合到安全气囊12,使得压カ阀12e与安全气囊12的结合部比安全气囊12的其他部分更容易破裂,例如,可以通过采取粗缝(仮縫い)等而构成。这样,如果通过采取粗缝等而构成,供给气体会被充气部11供给到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一旦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内的压カ达到高压,压カ阀12e就会分离。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11形成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的安全气囊12,从而在向侧门20侧撞时,可以通过利用这些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确保侧门20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侧门20的侧撞所引起的冲击时提高安全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11实现向安全气囊12难以展开的部位即乘员的胸部附近的展开。因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在安全气囊12难以展开的部位实施。由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可以降低成本。

下面,使用图3A、图3B、图3C、图4A、图4B及图4C对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动作以及通过侧安全气囊装置10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方法进行说明。图3A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B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第ニ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C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另外,图4A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的第二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C是示意性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如图3A及图4A所例示,通常,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被容纳在未图示的壳体内。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2被卷状地折叠容纳。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2虽然如上述那样被卷状地折叠容纳,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波纹状地折叠容纳。如图3B及图4B所例示,当未图示的传感器因向侧门20的侧撞而检测到高于规定的冲击时,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向充气部11提供动作信号。于是,充气部11根据该控制电路产生的动作信号,向安全气囊12内提供供给气体。由此,安全气囊12开始展开。然后,从充气部11的第一气体供给ロ Ilb向安全气囊12的上部腔室12a侧提供供给气体,从第二气体供给ロ Ilc向安全气囊12的下部腔室12b侧提供供给气体,此时,充气部11被配置在安全气囊12的非膨出部12d附近。并且,非膨出部12d被配置在与门扶手25在车辆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S卩,供给气体被从安全气囊12的非膨出部12d附近向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供给,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以门扶手25为基点,将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在门扶手25的上部及下部展开。由此,在展开安全气囊12时,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使该安全气囊12以不碰到门扶手25的方式展开,从而可以更加切实地展开安全气囊12。此时,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使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不碰到门扶手25而展开,所以能够以与侧门20和乘员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由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确保侧门20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即能够使乘员远离侧门20,因而可以对因侧撞而产生的冲击提高安全性。如图3C及图4C所例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2,如果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内的压カ因充气部11供给的供给气体而升高,压カ阀12e就会被打开。
于是,安全气囊12通过打开压カ阀12e来利用充气部11向胸部侧腔室12c内提供供给气体。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胸部侧腔室12c被构成为能够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这样,能够通过使胸部侧腔室12c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来确保侧门20和乘员胸部附近的空间,即确保与侧门20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通过使胸部侧腔室12c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来利用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对乘员的肩部到臀部的范围进行面挤压,从而可以降低胸部伤害值。另外,因为安全气囊12在使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展开之后,开始对胸部侧腔室12c进行展开,所以能够以比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低的压カ使胸部侧腔室12c展开。这样,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以低的压カ使胸部侧腔室12c展开,所以可以减小胸部侧腔室12c引起的对乘员的挤压力。由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降低胸部侧腔室12c引起的对乘员的胸部伤害值,从而可以提高对于向侧门20的侧撞的安全性。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11使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展开的安全气囊12,从而在向侧门20侧撞时,能够通过利用这些上部腔室12a、下部腔室12b及胸部侧腔室12c确保侧门20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对于向侧门20的侧撞所引起的冲击的安全性。另外,根据通过展开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安全气囊12来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方法,可以提高对于向侧门20的侧撞所引起的冲击的安全性。实施方式2下面,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50的车辆的侧门20及车辆用座椅30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50的安全气囊52展开状态的主视图。该侧安全气囊装置50在安全气囊52的门扶手侧腔室52a由ー个腔室构成,而该门扶手侧腔室52a向着门扶手25展开来构成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比是不同的,其它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所以,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50的安全气囊52具备能够朝向门扶手25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车室面侧展开的门扶手侧腔室52a和能够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的胸部侧腔室52c。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50使安全气囊52的门扶手侧腔室52a向着门扶手25在车辆5宽度方向上的车室面侧展开,因此能够确保在构成侧门20的各部分中的位于离乘员最近的位置的门扶手25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即能够确保门扶手25和乘员的距离。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50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51形成门扶手侧腔室52a及胸部侧腔室52c的安全气囊52,从而能够通过利用这些门扶手侧腔室52a及 胸部侧腔室52c确保门扶手25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侧门20的侧撞所引起的冲击。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所述多个腔室包括 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在门扶手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和 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
2.一种乘员保护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所述多个腔室包括 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和 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成在利用所述充气部向所述门扶手侧腔室供给的供给气体的压力在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内达到规定压力时将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和所述胸部侧腔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阀采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材料更容易破裂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阀结合到所述安全气囊,使得所述压力阀与所述安全气囊的结合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其他部分更容易破裂。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的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具有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上部展开的上部腔室和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下部展开的下部腔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具有用于划分所述上部腔室以及所述下部腔室的非膨出部。
8.一种乘员保护方法,所述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一个腔室在门扶手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并且 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一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
9.一种乘员保护方法,所述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一个腔室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并且 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一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能够通过利用该安全气囊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该乘员保护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12),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侧门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侧门碰撞,多个腔室具有能够在门扶手(25)沿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及下部展开的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和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胸部附近展开的胸部腔室(12c)。
文档编号B60R21/233GK102649416SQ20121004304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长泽勇, 马场纪佳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