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298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缓冲沿中央纵轴线的运动的缓冲器,特别是用于对车辆座椅缓冲。
背景技术
这种缓冲器通过现有使用是已知的,并被用于例如在卡车或拖拉机中对驾驶员的座椅缓冲。原则上也可以用这种缓冲器作为底盘缓冲器。此外,可以为运动器材特别是划船机械等类似设备装备这样的缓冲器。这种缓冲器也作为双管缓冲器已知。这些种缓冲器在其缓冲性能上可能不同,取决于缓冲器被致动的方向。例如当沿插入方向致动缓冲器时,即当驾驶员座椅被加载荷时,可能需要小的缓冲效果。相比之下,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抽出方向,即当压力又从驾驶员座椅被提升时,可能需要大的缓冲效果。在双管缓冲器中,当活塞杆被插入时,诸如油的压力流体从内部工作腔中排出并流动通过活塞杆引导件,尽可能少地向外部平衡腔损失压力。当活塞杆被抽出时,活塞杆引导件与一阻力对抗,以实现增强的缓冲效果。从现有使用中已知布置在活塞杆引导件中的阀,当活塞杆被推入时,所述阀打开并使油不受阻力地流过活塞导杆。当抽出时,活塞杆引导件被所述阀气密地密封。如果阀没有正确工作,当活塞杆被推入时,油流就可能被阻止,从而实现高得惊人的缓冲效果。这感觉像是例如堵塞了缓冲器一样。从现有使用中也已知将设置在活塞杆与活塞杆引导件之间的环状间隙用作压力流体的流动通道。环状间隙的尺寸以及因此缓冲器的缓冲效果都直接依赖于活塞杆和活塞杆引导件的制造公差。即使尺寸上的小的变化也能显著地改变缓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缓冲性能的缓冲器,该缓冲器运行好且可以低成本地生产。所述目的以非显而易见的方式通过一种缓冲器实现,该缓冲器用于缓冲沿中央纵轴线的运动,特别是用于对车辆座椅进行缓冲,该缓冲器包括沿中央纵轴线延伸的外部壳体;在第一壳体端处封闭外部壳体的引导和密封单兀;从第一壳体端导出且通过引导和密封单兀进行密封的活塞杆;布置在外部壳体中并包围一工作腔的内部壳体;位于工作腔中的缓冲流体;与第一壳体端相对的第二壳体端;在内部壳体中沿中央纵轴线被引导并固定在活塞杆上的活塞,其中,活塞将工作腔分成朝向第一壳体端的第一部分工作腔和朝向第二壳体端的第二部分工作腔,并且活塞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部分工作腔的流通通道;布置在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之间的平衡腔,以及整合到引导和密封单元中并用于工作腔和平衡腔之间的流体节流连接的节流通道,其中,节流通道具有一长度和包括内宽的截面积。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缓冲器致动过程中从工作腔排出到平衡腔中的缓冲流体通过代表流体节流连接部的节流通道。特别是当沿推入方向和沿拉出方向致动时,缓冲流体都通过节流通道从工作腔流入平衡腔。节流通道整合到缓冲器的引导和密封单元中,该引导和密封单兀在第一壳体端处封闭外部壳体。通过引导和密封单兀,活塞杆在第一壳体端处以密封的方式被导出缓冲器。在外部壳体中布置有包围工作腔的内部壳体。内部壳体具有中央纵轴线。工作腔被固定在活塞杆上的活塞分成朝向第一壳体端的第一部分工作腔和朝向第二壳体端的第二部分工作腔。活塞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部分工作腔的流通通道。平衡腔布置在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之间。节流通道具有与流体流向垂直地取向且具有内宽的截面积和长度,并能在工作腔和平衡腔之间实现节流的流体连接。缓冲器的节流作用或缓冲效果可以特别地通过改变节流通道的长度实现。特别地,节流通道的生产的制造精度对缓冲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不需要使用布置在活塞杆与引导和密封单元之间的环状间隙作为节流通道。本申请的缓冲器能够根据致动方向一即,活塞杆从缓冲器抽出的方向或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插入缓冲器的方向——影响缓冲力,其中,沿插入方向的缓冲效果小,沿抽出方向的缓冲效果大。节流通道可以通过不复杂且廉价的方式制造。节流通道在使用中是牢靠的,其中特别地,通过在使用中封闭节流通道而避免了缓冲器阻塞。避免了缓冲器的任何故障。 一种缓冲器一其中节流通道取向成至少部分地与中央纵轴线呈直角并被配置成特别是围绕中央纵轴线呈螺旋线形、曲线形和/或螺旋形——使得节流通道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这种节流通道可以直接整合到引导和缓冲单元中。可以对于引导和缓冲单元的相对较小的结构高度生产长的节流通道。缓冲器被设计成是紧凑的。这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与结构尺寸之比较高。这种缓冲器是牢靠的。一种缓冲器——其中内宽与长度之比小于0. 1,特别地小于0.05,特别地小于0. 01,且特别地小于0. 005——能够实现缓冲流体的特别有效的缓冲。通过节流通道的减小的内宽和节流通道的增加的长度,缓冲流体沿着节流通道被节流。节流通道的长度越长,缓冲流体沿着节流通道的缓冲效果越好。节流通道的内宽小于其长度,其中内宽与长度之比小于0. 1,特别地小于0. 05,特别地小于0. 01,且特别地小于0. 005。特别地,节流通道的截面积是圆形的、半圆形的、矩形的或任何其它几何形状。一种缓冲器——其中节流通道的长度可以可变地被调节——可以根据需要的用途进行调整,特别地可以被定制。例如,可能需要缓冲效果在卡车驾驶员座椅中与在拖拉机驾驶员座椅中不同。不需要配备不同的缓冲器,而是可以通过改变节流通道的长度来改变缓冲器的缓冲效果。特别地,这可以通过改变引导和密封单元的各个部件实现。在其中引导和密封单元包括一引导壳体和一引导盖板的缓冲器中,引导和密封单元可以通过不复杂且廉价的方式制造。在其中节流通道被整合到引导壳体和/或引导盖板中的缓冲器中,节流通道被设计成牢靠的。由于其被整合到弓I导壳体和/或引导盖板中,因此不需要将节流通道设计成单独的、附加的部件。总体上减少了缓冲器的部件的数量。一种缓冲器一其中节流通道被配置成位于引导壳体的圆筒体表面上的槽,或其中节流通道被配置成位于外部圆筒体表面上和/或引导盖板的特别是朝向引导壳体的端面上的槽一实现了具有可靠的节流作用的整合的、牢靠的节流通道。
一种缓冲器——其中弓丨导和密封单元包括一盖件——具有简单且不复杂的结构。特别地,引导盖板是不必要的。在其中环形的盖件布置在引导壳体的外部筒体表面和内部壳体的内部筒体表面之间的缓冲器中,盖件在引导和密封单元的引导壳体和内部壳体之间一方面用作密封件,另一方面用作用于节流通道的长度以及因此用于缓冲器的缓冲 效果的调节元件。一种缓冲器——其中节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止回阀被布置成允许流体沿着节流通道从工作腔流入平衡腔,并特别地防止流体从平衡腔流入工作腔——能增强缓冲效果对取向的依赖性。通过其中引导和密封单元包括一密封件和一阀环的缓冲器,防止了缓冲流体——当致动缓冲器时,该缓冲流体通过形成在引导和密封单元与活塞杆之间的环状间隙渗入压力腔中——破坏其正常工作。阀环防止了特别是当活塞杆沿抽出方向致动时缓冲流体从工作腔出来和进入压力腔。特别地,流体通过环状间隙流动是可以接受的。特别地,不需要保证活塞杆引导件满足最高的密封要求。一种缓冲器——其中引导和密封单元包括用于对由引导和密封单元、密封件、阀环和活塞杆所限定的压力腔通气的通气口——使得能够通过通气口可控地减小压力腔中的压力。这样保证已经进入压力腔的缓冲流体不损害引导和密封单元的密封件。一种涉及用于经通气口为压力腔通气的最小通气压力的缓冲器——其中通气压力大于沿着节流通道的流体压力——能实现对压力腔的压力释放以及因此对密封件的压力释放,不破坏节流通道的功能以及因此不破坏缓冲器整体的功能。同时,阀环的可能的故障——即,环状间隙的闭合,特别是在活塞杆沿插入方向致动时——不会导致缓冲器的缓冲效果的恶化。缓冲流体经节流通道的被节流的出流得以保证。驾驶员不能感觉到潜在的座椅缓冲的恶化。此外,阀环的可能的故障——从而使环状间隙不闭合,特别是当活塞杆沿移出方向致动时——不会导致缓冲器的缓冲效果的恶化。压力腔的通气口的影响次于节流部分,即,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仅由节流部分提供。也可以通过阀环致动其它流动截面,即,从而使所述附加的流动截面不被阀覆盖,以减少经节流通道的流体出流以及因此总体上减少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在其中工作腔在第二壳体端处通过一底部阀连接到平衡腔的一缓冲器中——其中底部阀特别地允许流体从平衡腔流入工作腔,并特别地流入第二部分工作腔——缓冲流体可以经底部阀从平衡腔直接流入工作腔,即流入第二部分工作腔。这样,缓冲效果另外地又与致动方向无关。可以例如将活塞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配置成圆筒形的孔,因为保证了流过底部阀——该底部阀特别地仅沿活塞杆的移出方向被致动——的流体的方向依赖性。


在参考附图对4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给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细节。图I示出根据本发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向截面,带有基本上完全抽出的活塞杆;图2示出根据图I的视图,带有几乎完全插入的活塞杆;图3示出图I的缓冲器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放大的详细视图;图4示出根据图3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截面透视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根据图3的视图;图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根据图4的截面透视图;图7示出根据图3、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视图;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根据图4的截面透视图;图9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根据图3的视图;以及图10示出从根据图9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引导盖板的前面看到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
下文参考图I至4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总体用附图标记I表示的缓冲器是液压缓冲器,包括大体上中空的圆筒形的内部壳体2和包围内部壳体2的外部壳体3。根据所示示例性实施方式,两个壳体2、3被配置成管段。缓冲器I被称作双管缓冲器。内部壳体2在图I中左侧所示的第一壳体端4处被引导和密封单元5封闭,该引导和密封单兀5用于引导和密封从第一壳体端4导出的活塞杆6。在与第一壳体端4相对的第二壳体端7处,内部壳体2被带有底部阀9的环形壳体盖8封闭。内部壳体2、引导和密封单元5和壳体盖8基本上围成工作腔10,工作腔10填充有缓冲流体11。在内部壳体2中与中央纵轴线12同轴地布置有活塞13,活塞13沿中央纵轴线12可移动地引导,并固定在第一活塞杆端14上。活塞13将工作腔10分成朝向第一壳体端4的第一部分工作腔15和朝向第二壳体端7的第二部分工作腔16。在布置在缓冲器I外部的第二活塞杆端17上形成有圆筒形通口形状的第一固定件18。外部壳体3具有圆形截面并包围内部壳体2。第一壳体端19带有凸缘以形成壳体止挡部20,其中限定了壳体开口 21,活塞杆6被引导穿过壳体开口 21。外部壳体3的与第一壳体端19相对地布置的第二壳体端22被壳体基部23封闭,壳体基部23与外部壳体3一体形成。壳体基部23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特别是多部分式的部件连接到外部壳体3上。壳体基部23例如在朝向内部壳体2的一侧设有阶梯形的壳体基部凹部24用于装配基部阀9。在壳体基部23的背向内部壳体2的一侧形成或固定有第二固定件25,其中第二固定件25基本上关于中央纵轴线12中心对齐。内部壳体2和外部壳体3被布置成与中央纵轴线12同轴,从而形成环状间隙形式的平衡腔26。平衡腔26绕其周长宽度不变。缓冲器I也可包括至少一个具有非圆形的、基本上呈椭圆形的截面的壳体3,壳体3被布置成关于另一壳体2偏置,从而形成具有椭圆形截面的环状间隙形式的平衡腔26。另外,平衡腔26可以延伸到壳体基部凹部24中。平衡腔26可以承受压力并部分地填充有缓冲流体11,例如油或气体如氮。为了在第一壳体端4、19附近在外部壳体3中连接内部壳体2,引导和密封单兀5包括引导壳体27和引导盖板28。引导盖板28被布置在引导壳体27的为此配备的凹部中。引导壳体27被设计成沿着中央纵轴线12呈阶梯形,并由内部壳体2中的一内部壳体阶梯部密封。引导壳体27在外周侧上通过一外部壳体阶梯部密封在外部壳体3上,并沿着中央纵轴线12通过一盘片29支承在壳体止挡部20上。引导壳体27在朝向外部壳体3的第一壳体端19的端面上包括一凹部,密封件30插入所述凹部中。密封件30用于以密封的方式将活塞杆6导出缓冲器I。引导壳体27中的凹部被选择大于布置在其中的密封件30,从而通过引导和密封单元5、密封件30和活塞杆6界定一压力腔31。也可以在引导壳体27和引导盖板28之间配备一阀环(未示出)。该阀环防止从工作腔10流出的流体进入压力腔31,特别是在活塞杆6沿抽出方向41移动期间。当活塞杆6沿插入方向42移动时,流体从工作腔10流入压力腔31是可以接受的。引导壳体27包括肩部32,内部壳体2在轴向上——即沿中央纵轴线12——支承在肩部32上。内部壳体2在第二壳体端7、22附近通过壳体盖8固定在外部壳体3上,壳体盖8被设计成环形的,并利用沿径向突出于内部壳体2上的壳体盖止挡部而承靠在第二壳体端7上。为了安装底部阀9,壳体盖8具有与中央纵轴线12同中心布置的壳体盖孔,该壳体盖孔穿过环形的壳体盖凹部。底部阀9使流体能从平衡腔26流入工作腔10,特别是流入第二部分工作腔16。 活塞杆6在其第一活塞杆端14处具有减小的直径,以此形成活塞杆止挡部33。在第一活塞杆端14上、从活塞杆止挡部33开始布置有第一活塞杆间隔垫片34、片簧形式的第一封闭件35、活塞盘36、片簧形式的第二封闭件37、第二活塞杆间隔垫片38和活塞杆紧固螺母39。活塞杆紧固螺母39被旋在活塞杆螺纹上,并将活塞13固定在活塞杆6上。活塞13由第一封闭件35、活塞盘36、第二封闭件37和活塞密封件40形成。活塞密封件40被设计成环形的并布置在活塞盘36中的为此配备的活塞凹槽中。活塞凹槽形成在活塞盘36的朝向内部壳体2的外壁中。活塞密封件40使活塞盘36相对于内部壳体2密封。当活塞杆6沿插入方向42移动时,第一封闭件35起作用,该第一封闭件35在下文中称作压力片簧。第二封闭件37沿抽出方向41起作用,在下文中称作拉力片簧。拉力片簧37与多个牵引流通通道(未示出)协作,压力片簧35与多个未示出的压力流通通道协作。所述流通通道分别包括相对于中央纵轴线12横向延伸的横向通道和与横向通道相连且沿着中央纵轴线12延伸的纵向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在活塞盘36中形成,且形成第一部分工作腔15和第二部分工作腔16之间的连接部。沿着插入方向42看去,压力流通通道可以由纵向通道和与该纵向通道相邻接的横向通道构成。然而,牵引流通通道可以由横向通道和邻接的纵向通道构成。牵引流通通道的纵向通道可以布置在活塞盘36中,使得它们可以通过可弹性变形的拉力片簧37进行密封。相应地,压力流通通道的纵向通道可以被布置在活塞盘36中,使得它们可以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压力片簧35进行密封。在活塞13沿抽出方向41或插入方向42移动时,所述流通通道可以分别包括一有效流动截面积,该有效流动截面积可以通过封闭单个或多个流通通道而发生改变。所述有效流动截面积定义为对缓冲器I的缓冲力-速度特性有效的流通通道截面,其中流通通道沿着它自身的截面可以如希望的那样。因此,有效流动截面积定义为对结果有用的流通通道截面。缓冲器I具有优选的安装位置,从而使插入方向42与重力的方向一致。缓冲器I被安装到需要缓冲的元件上,从而将活塞杆6固定到需要缓冲的运动部件例如驾驶员的座椅上的第一固定件18上。这意味着缓冲器I被布置成其中央纵轴线12大体上垂直,其中在该安装位置中,活塞杆6和第一固定件18被布置在顶部。引导和密封单元5被布置在缓冲器I的壳体2、3中,其布置方式使得引导盖板28朝向工作腔10。引导盖板28被布置在引导壳体27的为此配备的凹部43中。引导盖板28利用端面、突出的环形突起44和引导壳体27为此配备的凹槽进行布置。这样,引导盖板28和引导壳体27关于彼此进行布置,特别是关于中央纵轴线12同中心地进行布置。在引导盖板28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上设有一外部槽,该外部槽沿中央纵轴线12呈螺旋线、即以螺旋形式延伸。因此,具有外部圆筒体表面45的引导盖板28只部分地位于引导壳体27的内部圆筒体表面47上。外部槽46使流体能沿引导盖板28的外围上的螺旋线流向分配通道48。分配通道48大体上阶梯形地整合到引导壳体27中,并使外部槽46与肩部32连接,其中分配通道48延伸直到引导壳体27的外部壳体部分的外部筒体表面49上。这样保证了缓冲流体11可以沿着外部槽46从工作腔10经分配通道48流入布置在内部壳体2和外部壳体3之间的平衡腔26。由于分配通道48相对于肩部32凹陷,内部壳体2支承在该肩部32上,从而保证了所述流体的流动。外部槽46被限定为节流通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外部槽46具有半圆形的流动截面积和长度I,流动截面积具有内宽d。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内宽d是半圆的直径。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引导盖板28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上的节流通道46被配置成完全螺旋线,即开口角为360°。这意味着螺旋线的斜度相当于引导盖板28的宽度。螺旋线形的节流通道46还可以具有不同于360°的开口角。小于360°和大于360°的开口角都是可能的。螺旋线的斜度可以与引导盖板28的宽度不同。可以通过改变引导盖板28的宽度——即通过改变引导盖板28的沿中央纵轴线12尺寸一来调整节流通道46的长度。节流通道46的长度I大于节流通道的内宽d。节·流通道46也可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或矩形。节流通道46也可以被配置成曲折的或绕中央纵轴线12具有不同的布置。可以在节流通道46中配备至少一个节流止回阀,以防止流体从平衡腔26流入工作腔10。下文描述缓冲器I的工作原理。活塞13包括流通通道,该流通通道可被片簧35、37封闭。在缓冲器的静止位置,片簧35、37承靠在活塞上,即封闭流通通道。当致动活塞杆6时,片簧35、37上的流体压力随着插入和抽出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别地直到在其中一个部分工作腔15、16中达到一漂移压力。一旦达到该漂移压力,相应的片簧35、37将从活塞提起。可能沿活塞13的流通通道不受阻力地实现在两个部分工作腔15、16之间的流体流动。这不仅适用于沿抽出方向41致动活塞,而且适用于沿插入方向42致动活塞。这样的缓冲器I具有非渐进式的缓冲性能。由流通通道的有效流通截面积提供缓冲力-速度特性。也可以将缓冲器I设计成所谓的渐进式缓冲器,下文说明其工作原理。图I和2示出缓冲器I的静止位置。片簧35、37不承靠相关的支承面,且流通通道没有封闭。在活塞13沿抽出方向41或插入方向42低速移动期间,活塞13特别是片簧35、37基本上保持在图1、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在活塞13的移动期间,缓冲流体11可以流经流通通道。片簧35、37在它们自身与相关的支承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从而缓冲流体11可以进入另一相应的部分工作腔15、16。使用渐进式缓冲器时,片簧35、37的作用模式相对于非渐进式缓冲器发生改变,即片簧35用作拉力片簧,而片簧37用作压力片簧。在低速时,缓冲力/速度特性由流通通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确定。下文参考图I描述渐进式缓冲器I在活塞13沿插入方向42移动期间的工作原理,其中插入速度与上述活塞13的移动相比高很多。在活塞13移动期间,通过位于第二工作腔16中的缓冲流体11将力施加在压力片簧37上。随着力的增加,压力片簧37逐渐弹性变形并挤压流通通道的相关的支承面,由此逐渐减小有效流动截面积。在足够程度的力下,压力片簧37完全承靠在支承面上,从而完全密封流通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缓冲流体11可以简单地只通过流通通道从第二部分工作腔16流入第一部分工作腔15。这样,拉力片簧35被从相关的支承面推开,从而使所述流体可以从第二部分工作腔16流入第一部分工作腔15。通过活塞杆6移动的缓冲流体11的体积经过节流通道46和分配通道48流入平衡腔26。由于节流通道46的流动截面相对于第一部分工作腔15中的环形截面减小,因此缓冲流体11沿着节流通道46被节流。节流通道46由此 基本上与活塞杆6和引导孔50的制造公差无关——活塞杆6通过所述弓丨导孔50在引导和密封单元5中进行引导。此外,节流通道46在制造期间的尺寸偏差对缓冲器I的缓冲效果不重要,因为缓冲功能取决于流经节流通道46的缓冲流体11的体积流量。所述缓冲效果主要受节流通道46的长度I影响,该长度比节流通道46的内宽d大。特别地,引导和缓冲单元5保证了活塞杆6和引导孔50之间的环状间隙的通流不会削弱缓冲器I的缓冲效果。可以通过节流通道46的长度I的变化以不复杂的方式直接实现节流作用的变化,以及因此实现缓冲器I的缓冲效果的变化,长度I的变化例如是因为引导盖板28的宽度——即其沿中央纵轴线12的延伸量——的改变。经过环状间隙的通流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缓冲流体11流入压力腔31。此外,可以配备一未示出的阀环以防止缓冲流体11无节流地流入压力腔31和在那里在密封件30上施加流体压力pf。这样可以增加密封件30的寿命。此外,在压力腔31中可以设有一未示出的通气口,该通气口能在最小通气压力匕下对压力腔通气。通气压力Pe大于流体压力pf。当在图2中的布置的基础上沿抽出方向41致动活塞杆6时,缓冲流体11通过活塞13从第一部分工作腔15中移出,并在第一壳体端14处经过节流通道46和分配通道48流入平衡腔26。这意味着一旦沿抽出方向41致动缓冲器1,缓冲流体11就流经节流通道46。在第二壳体端7处,缓冲流体11经内部壳体2的底部阀9被吸入第二部分工作腔16。此外,通过活塞盘36中的通口,流体可以直接从第一部分工作腔15流入第二部分工作腔16。下文参考图5和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不例性实施方式。相同部件具有与第一不例性实施方式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参考对第一不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但带有附加的a。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节流通道46a被配置成引导壳体27a的内部圆筒体表面47a上的内部槽。然而,引导盖板28a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a被设计成没有槽。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改变引导盖板28a的宽度——即其沿中央纵轴线12的延伸量——来直接影响节流通道46a的长度I。下文参考图7和8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部件具有与前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参考前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但带有附加的b。与前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节流通道46b作为外部槽被整合在引导壳体27b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b上。相应地,引导壳体27b的内部壳体部分不具有用于引导盖板的凹部。因此,引导盖板28b —体地整合到引导壳体27b中。节流通道46b被盖件51覆盖,该盖件51布置在引导壳体27b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b和内部壳体2的内部筒体表面之间。通过改变盖件51的宽度,可以改变节流通道46的有效长度以及由此改变缓冲器I的缓冲效果。可以将引导盖板28b提供成单独的部件并将其布置在引导壳体27b上。可选地,也可以将节流通道46b设置成盖件51的内部圆筒体表面上的内部槽。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壳体27b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b将被配置成没有外部槽,即配置成平面的。下文参考图9和10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部件具有与前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参考前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件标记为同样的附图标记,但带有附加的C。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节流通道46c被配置成呈螺旋形位于引导盖板28c的朝向引导壳体27c的端面52上。相应地,引导盖板28c包括入口 53,缓冲流体11可以通过入口 53从工作腔10进入节流通道46c。入口 53连接引导盖板28c的两个相对的端面52。相应地,引导盖板28c具有相对于中央纵轴线12沿径向向外对齐的出口 54,出口 54使节流通道46c与引导壳体27c中的分配通道48连接。引导壳体27c或引导盖板28c的圆筒体表面45c、47c不具有任何槽。
此外,在引导盖板28c的朝向引导壳体27c的端面52上配备有定位销55。定位销55可以被布置在引导壳体27c中为此设置的凹部中。这样,引导盖板28c相对于围绕中央纵轴线12的旋转位置被固定在引导壳体27c上。相应地确定了螺旋形的节流通道46c的长度I。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节流通道46c的长度I来调整缓冲效果。螺旋形的节流通道46c也可以被布置在引导体27c的端面上。相应地,引导盖板28c具有平面的端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器,用于缓冲沿中央纵轴线(12)的运动,包括 i.沿中央纵轴线(12)延伸的外部壳体(3); ii.在第一壳体端(19)处封闭外部壳体(3)的引导和密封单兀(5、5a、5b、5c); iii.从第一壳体端(19)导出且通过引导和密封单兀(5、5a、5b、5c)进行密封的活塞杆(6); iv.布置在外部壳体(3)中的内部壳体(2),该内部壳体包围一工作腔(10); V.位于工作腔(10)中的缓冲流体(11); vi.与第一壳体端(19)相对的第二壳体端(22); Vii.沿中央纵轴线(12)在内部壳体(2)中引导的活塞(13),该活塞固定在活塞杆(6)上,其中 i.活塞(13)将工作腔(10)分成朝向第一壳体端(19)的第一部分工作腔(15)和朝向第二壳体端(22)的第二部分工作腔(16),以及 ii.活塞(13)包括至少ー个用于连接所述部分工作腔(15、16)的流通通道; viii.布置在内部壳体(2)和外部壳体(3)之间的平衡腔(26);以及 ix.整合到引导和密封单元(5、5a、5b、5c)中的节流通道(46、46a、46b、46c),该节流通道用于工作腔(10)和平衡腔(26)之间的流体节流连接,其中节流通道(46、46a、46b、46c)具有 1.长度(1);以及 ii.具有内宽(d)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对车辆座椅进行缓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46a、46b、46c)至少部分地取向成与中央纵轴线(12)成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46a、46b、46c)配置成围绕中央纵轴线呈螺旋线形、曲线形和螺旋形中的至少ー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干,d〈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干,d/l<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干,d/l<0.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干,d/l<0.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干,d/l<0.0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46a、46b、46c)的长度(1)可被可变地进行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引导和密封単元(5、5a、5b、5c)包括引导壳体(27、27a、27b、27c)和引导盖板(28、28a、28b、28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46a、46b、46c)整合在引导壳体(27、27a、27b、27c)和引导盖板(28、28a、28b、28c)至少其中之一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a、46b)配置成位于引导壳体(27a、27b)的圆筒体表面(47a、47b)上的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节流通道(46、46c)配置成位于引导盖板(28、28c)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和端面(52)至少其中之一上的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引导盖板(28、28c)的端面(52)朝向引导壳体(27、27c)。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引导和密封単元(5b)包括ー盖件(5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环形的盖件(51)布置在引导壳体(27b)的外部圆筒体表面(45b)和内部壳体(2)的内部筒体表面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至少ー个止回阀在节流通道(46、46a、46b、46c)中布置成使得允许流体沿着节流通道(46、46a、46b、46c)从工作腔(10)流入平衡腔(26)。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至少ー个止回阀在节流通道(46、46a、46b、46c)中布置成防止流体从平衡腔(26)流入工作腔(1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引导和密封单兀(5、5a、5b、5c)包括一密封件(30)和一阀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引导和密封単元(5、5a、5b、5c)包括一通气ロ,该通气ロ用于对由引导和密封单兀(5、5a、5b、5c)、密封件(30)、阀环和活塞杆(6)所限定的压カ腔(31)进行通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经通气ロ对压カ腔(31)进行通气的最小通气压カ(pe),其中该通气压カ(pe)大于沿着节流通道(46、46a、46b、46c)的流体压カ(pf)。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工作腔(10)在第二壳体端(22)处通过ー底部阀(9)与平衡腔(26)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底部阀(9)使得流体能从平衡腔(26)流入工作腔(10)。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底部阀(9)使得流体能从平衡腔(26)流入第二部分工作腔(1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其用于缓冲沿中央纵轴线的运动,特别是对车辆座椅缓冲,包括沿中央纵轴线延伸的外部壳体;在第一壳体端封闭外部壳体的引导和密封单元;被引导和密封单元密封且从第一壳体端导出的活塞杆;在外部壳体中的包围工作腔的内部壳体;工作腔中的缓冲流体;与第一壳体端相对的第二壳体端;沿中央纵轴线在内部壳体中引导的活塞,其固定在活塞杆上,将工作腔分成朝第一壳体端的第一部分工作腔和朝向第二壳体端的第二部分工作腔,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部分工作腔的流通通道;内和外部壳体之间的平衡腔;整合到引导和密封单元中的节流通道,该节流通道用于工作腔和平衡腔之间的流体节流连接,且具有长度和包括内宽的截面积。
文档编号B60N2/42GK102951047SQ20121028864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A·博雷尔, R·勒舍尔, A·克罗 申请人:苏斯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