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以及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66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以及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供可调节的车辆座椅组件使用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组件,例如车辆座椅组件,通常包括座椅以及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以车辆座椅为例,该装置例如可以在机动车辆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调节车辆座椅位置,以使得不同身材的机动车辆驾驶者和/或乘坐者能够在机动车辆内坐得舒适和安全。通常,在车辆座椅的底部的下表面上沿车辆前后方向设有至少ー个(但是可以包括更多个)上导轨构件,在车辆的地板上沿车辆前后方向设有至少另ー个(但是可以包括更多个)下导轨构 件,这两个导轨构件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图I示出了一种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调节装置包括马达I、由该马达驱动的驱动轴2、以及连锁部3。连锁部3包括与驱动轴2螺纹结合的筒部4以及连接至车辆座椅的座部的连接件5。驱动轴2的轴向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随着马达I回转,驱动轴2也回转,而连锁部3沿驱动轴2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连锁部3连接至车辆座椅的底部,因此随着连锁部的移动,从而通过上、下导轨构件的相对移动实现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调节车辆座椅位置。如图2所示,驱动轴2具有外螺纹部;连锁部3的筒部4在其内周面上具有内螺纹部;在驱动轴2和筒部4之间设有ー螺母6,该螺母具有与筒部4的内螺纹部配合的外螺纹部以及与驱动轴2的外螺纹部配合的内螺纹部。驱动轴2在其远离马达的终端終止部7还设有垫圈8,用于防止驱动轴2从筒部4脱出。为了确保螺母6与连锁部3的连接稳固,螺母6的外螺纹部与筒部4的内螺纹部的结合部越长越好。通常,筒部4的内螺纹部的长度比螺母6的外螺纹部的长度长很多。換言之,筒部4的内螺纹部的端部A相比螺母6的外螺纹部的端部B位于图2的左側。然而,这种构造会有以下问题伴随着驱动轴2的回转,连锁部3向图2的左侧移动吋,由于筒部4的弯曲变形导致设置在驱动轴2的终端终止部7的垫圈8在下端与筒部4的内螺纹部相接触,从而产生噪音。因此,需要一种避免在工作时产生这种噪音的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ー个目的就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ー种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的外螺纹部;连锁部,被配置为伴随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可移动,所述连锁部具有圆筒状的筒部和圆筒状的螺母,其中所述筒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筒部的内螺纹部;所述螺母由树脂形成,在径向外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纹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内螺纹部,且通过所述螺母的外螺纹部和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被固定;所述螺母的内螺纹部与所述驱动轴的外螺纹部嵌合,使得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螺母可旋转;所述驱动轴在比所述螺母远离马达的ー侧固定有垫圈;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向所述垫圈侧伸出的伸出部。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车辆座椅,其中该车辆座椅组件还包括上述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位置的装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參照附图进行的以上和以下描述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优点,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ー种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图I的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ー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用在图3的座椅组件中的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的局剖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4的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4的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垫圈与螺母的伸出部相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提供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的示例性和替代性实施方案的说明之前,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种所提到的术语“外”、“内”、“前”、“后”、“纵”、“横”、“竖直”、“上”、“下”、“左”或“右”仅仅为了參照附图描述方便而已。这些术语不g在限制它们所描述的部件,这是因为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各种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不同地定向和布置。现在參照图3,示出了根据ー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座椅组件100的立体图。座椅组件100包括座椅110、导轨系统120以及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见图4)。座椅110通常包括背部112和底部114,背部和底部中得每ー个都可以采用任ー种已知构造。导轨系统120包括内侧轨道装置122和外侧轨道装置126。内侧轨道装置122和外侧轨道装置126例如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以大致间隔和平行的关系连接到座椅110的底部114,同时内侧轨道装置122邻近底部114的内侧定位以及外侧轨道装置126邻近底部114的外侧定位。内侧轨道装置122和外侧轨道装置126的结构相同。内侧轨道装置122包括上轨道121和下轨道123,外侧轨道装置126包括上轨道125和下轨道127。下轨道123和127是细长和大致刚性的导轨构件,其被构型为连接到诸如车辆的地板等的结构上以及通常用作上轨道121和125的导向装置。上轨道121和125是细长和大致刚性的构件,其被构型为连接到座椅110的底部114并且以允许上轨道121和125分别相对于下轨道123和127移动(例如平移或滑动)的方式结合到下轨道123和127上。图4示出了用在图3的座椅组件中的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130的局剖俯视图。调节装置130包括马达132、由马达132驱动的驱动轴134、以及连锁部136。连锁部136被配置为伴随驱动轴134的旋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包括由树脂形成的圆筒状的筒部137、圆筒状的螺母140以及连接件138,筒部137与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一致。连接件138可以连接至座椅的座部,也可以连接至例如车辆的地板。驱动轴134具有一与马达132连接的端部。虽然可以在马达132和驱动轴134之间设置齿轮传动装置133,但该齿轮传动装置不是必需的。驱动轴134的轴向方向可以与例如车辆的前后方向(即页面的上下方向)一致,而作为示例,马达132的轴向方向(即页面的左右方向)可以垂直于驱动轴134的轴向方向。应当理解,马达132的轴向方向也可以为其他合适安装的方向。随着马达132回转,驱动轴134也回转,而连锁部136沿驱动轴134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连锁部136连接至座椅110的底部114,因此随着连锁部136的移动,从而通过上轨道121和125以及下导轨123和127的相对移动实现在例如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调节座椅位置。应理解,座椅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马达132的运行。该控制装置可以被布置为可以被座椅的乘坐者接触到。图5示出了图4的调节装置130的局部放大图。驱动轴134具有驱动轴的外螺纹部151,与马达连接的端部以及比螺母140远离马达的终端終止部134a ;连锁部136的筒部137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筒部的内螺纹部161以及比筒部的内螺纹部更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的孔部162 ;螺母140设于在驱动轴134和筒部137之间,该螺母在径向外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纹部171以及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筒部的内螺纹部172。螺母140通过其外螺纹部171和筒部137的内螺纹部被固定,螺母140的内螺纹部172与驱动轴134的外螺纹部151嵌合,使得驱动轴134相对于螺母140可旋转。筒部137具有一靠近马达132的端部137b。螺母140具有ー靠近马达132的端部140b,该端部从筒部137的端部137b突出,以便于将螺母140安装进筒部137。另外,螺母140和筒部137被铆接固定,以增强二者之间的结合強度,并且螺母140的端部140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正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作为ー种选择,螺母140可以进ー步在靠近马达132的端部140b焊接固定至筒部137,以增强二者之间的结合強度。筒部137可以由碳素钢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适当的金属材料制成。螺母140可以由例如Polyacetal (聚醒树脂)或Polyoxymethylene (聚甲醛树脂)制成。应当理解,螺母140的材料不限于此,而可以采用滑动性好的各种树脂材料。驱动轴134在其远离马达的终端终止部134a还固定有垫圈139,该垫圈的外直径可以比筒部137的孔部162的直径略小并且比螺母140的内螺纹部171的直径大,用于将驱动轴134支撑在筒部137内并且防止驱动轴134从筒部137脱出。筒部137的内螺纹部具有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的端部137a,螺母140的外螺纹部具有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的端部140a。螺母140具有比筒部137的内螺纹部161向垫圈139侧伸出的的伸出部142,该伸出部在轴向方向上相比于筒部137的端部137a更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伸出部142可以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如图所示,伸出部142的外直径可以小于筒部137的孔部162的内直径,和/或可以小于筒部137的内螺纹部161的最小直径。另外,伸出部142的外直径可以比垫圈139的外直径小。伸出部142的外表面可以制成光滑的外表面。作为ー种选择,伸出部142的内表面也可以制成光滑的内表面。在本实施方案中,伸出部142的内表面具有与驱动轴134的外螺纹部151结合的伸出部的内螺纹部143。该伸出部的内螺纹部143可以与驱动轴134的外螺纹部151相配合,并可以与螺母140的内螺纹部172 —体成型。虽然图中示出筒部137的端部137a和螺母140的端部140a基本对齐,但是筒部137的端部137a可以比螺母140的端部140a更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只要伸出部142在轴向方向上相比于筒部137的端部137a更靠近驱动轴134的终端终止部134a。通过设置伸出部142,当连锁部136的筒部137向图5的左侧移动时,垫圈139与螺母140的伸出部142相接触,如图6所示,从而避免了因垫圈139与筒部137的内螺纹部161接触而产生噪音。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伸出部142被制成为与螺母140为一体的。但伸出部142也可以被制成为与螺母140分离的单独的部件。此时,伸出部的内表面也可以是光滑的或具有内螺纹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虽然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用来调节车辆座椅在前后方向(车辆的纵向)上的位置,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可以用来调节车辆座椅在左右方向(车辆的横向)上的位置,或者调节车辆座椅在上下方向(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甚至调节车辆座椅的背部的倾斜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理解,术语“座椅”是ー个宽泛的术语,而不是限制性的术语。根据各种示例性和替代性的实施方案,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和各种座椅一起使用,并且不旨在限制是车辆座椅,而是可以和需要调节位置的各种座椅一起使用。例如,座椅可以是车辆座椅或者是用于飞机、火车、家庭、办公室、剧院或者就坐的人想要调节就坐位置的任意地方的各种座椅组件中的任意ー种。
·[00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在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的外螺纹部;连锁部,被配置为伴随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可移动,所述连锁部具有圆筒状的筒部和圆筒状的螺母,其中所述筒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筒部的内螺纹部;所述螺母由树脂形成,在径向外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纹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内螺纹部,且通过所述螺母的外螺纹部和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被固定;所述螺母的内螺纹部与所述驱动轴的外螺纹部嵌合,使得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螺母可旋转;所述驱动轴在比所述螺母远离所述马达的ー侧固定有垫圈;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向所述垫圈侧伸出的伸出部。通过在螺母上设置伸出部,避免了驱动轴的垫圈与筒部的内螺纹部接触,从而减少噪音。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这样,垫圈可以与伸出部在整个周向上接触,增强伸出部的強度。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母具有ー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所述筒部具有ー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所述螺母的端部从所述筒部的端部突出。这样,便于螺母的安装。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母由树脂制成。这样,便于螺母的制造,且降低成本、
减轻重量。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筒部在远离所述马达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直径。这样,便于将螺母安装进筒部。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的最小直径。这样便于将螺母安装进筒部。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具有与所述驱动轴的外螺纹部结合的伸出部的内螺纹部。这样能够保证伸出部具有足够的強度以抵靠所述垫圈。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筒部在远离马达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垫圈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内直径。这样,便于筒部沿驱动轴移动。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母和所述筒部被铆接固定,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为正方向、五边形或六边形。这样,螺母与筒部的结合更牢固,并且便于螺母安装进筒部。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母进ー步焊接固定至所述筒部。这样,螺母与筒部的结合更牢固。另ー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组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座椅,其中该座椅组件还包括上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这样,在实现座椅位置调节的同时降低了由所述调节装置的运行而产生的噪音。为清楚完整地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參照附图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然而,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其保护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ー种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马达; 由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驱动轴的外螺纹部; 连锁部,被配置为伴随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可移动,所述连锁部具有圆筒状的筒部和圆筒状的螺母, 其中 所述筒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筒部的内螺纹部; 所述螺母由树脂形成,在径向外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纹部,在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螺母的内螺纹部,且通过所述螺母的外螺纹部和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被固定; 所述螺母的内螺纹部与所述驱动轴的外螺纹部嵌合,使得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螺母可旋转; 所述驱动轴在比所述螺母远离所述马达的ー侧固定有垫圈; 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向所述垫圈侧伸出的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在远离所述马达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内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内螺纹部的最小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具有与所述驱动轴的外螺纹部结合的伸出部的内螺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具有ー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所述筒部具有ー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且所述螺母的端部比所述筒部的端部向所述马达ー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在远离马达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垫圈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内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和所述筒部被铆接固定,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为正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马达的端部焊接固定至所述筒部。
10.ー种座椅组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座椅,其特征在干,该座椅组件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座椅位置的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座椅组件。该装置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的驱动轴,其具有外螺纹部;连锁部,被配置为伴随驱动轴的旋转沿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可移动,连锁部具有圆筒状的筒部和圆筒状的螺母,其中筒部具有内螺纹部;螺母由树脂形成,具有外螺纹部以及内螺纹部,且通过螺母的外螺纹部和筒部的内螺纹部被固定;螺母的内螺纹部与驱动轴的外螺纹部嵌合,使得驱动轴相对于所述螺母可旋转;驱动轴在比螺母远离马达的一侧固定有垫圈;螺母具有比筒部的内螺纹部向垫圈侧伸出的伸出部。通过在螺母上设置伸出部,避免了驱动轴的垫圈与筒部的内螺纹部接触,从而减少噪音。
文档编号B60N2/04GK202448773SQ20122000823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R·布鲁恩, 小川彻, 高桥俊辅, 魏君鹏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