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技术背景 随着当前底盘、发动机技术的日臻完善,车辆的振动、噪声的控制已经成为整车系统研发的核心问题。发动机悬置可实现对发动机振动和路面激励的隔离和吸收,减少乘客舱中人所受到的影响,降低其他零部件因过多振动而产生的疲劳破坏。目前的发动机悬置,发动机悬置壳体与发动机悬置支臂距离较近,在极限工况下,发动机悬置壳体会与发动机悬置支臂出现碰撞,造成局部应力过大,损坏发动机悬置,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避免了发动机悬置壳体与发动机悬置支臂碰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壳体;橡胶套筒,穿装在所述壳体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两端的凸沿与所述壳体卡接;支臂,穿装在所述橡胶套筒内;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加强筋,且与所述橡胶套筒的凸沿相接触;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支臂与所述壳体碰撞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上设有一向所述壳体内侧下凹的凹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凹部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凹部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凹部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加强筋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大支臂与壳体之间的距离,避免支臂与壳体相互碰撞,延长使用寿命。
图I表示现有技术发送机悬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0]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包括壳体I和支臂2,支臂2通过橡胶套筒3设置在壳体I的安装孔内,橡胶套筒3设有与壳体I卡接的凸沿,壳体I设有加强筋11,且所述加强筋11与所述凸沿相接触,所述加强筋11与橡胶套筒3的凸沿连接的一面具有一向壳体I内部下凹的凹部,壳体I与支臂2之间的距离较近,这样,在极限工况下,壳体I会与支臂2出现碰撞,造成局部应力过大,损坏发动机悬置,影响使用寿命。为了解决壳体I与支臂2在极限工况下出现碰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发动机悬置包括壳体I ;橡胶套筒3,穿装在所述壳体I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两端的凸沿与所述壳体I卡 接;支臂2,穿装在所述橡胶套筒3内;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的加强筋11,与所述橡胶套筒3的凸沿相接触;发动机悬置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支臂2与所述壳体I碰撞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11上。连接部的设置加大了橡胶套筒3与壳体I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大了支臂2与壳体I之间的距离,避免壳体I与支臂2在极限工况下的碰撞,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加强筋11上设有一向所述壳体I内侧下凹的凹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凹部内,节省成本。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凹部的形状相适配。为了有效的实现在极限工况下,避免壳体I与支臂2之间的碰撞,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凹部的厚度。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加强筋11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节省成本。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 壳体; 橡胶套筒,穿装在所述壳体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两端的凸沿与所述壳体卡接; 支臂,穿装在所述橡胶套筒内;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加强筋,且与所述橡胶套筒的凸沿相接触;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防止所述支臂与所述壳体碰撞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上设有一向所述壳体内侧下凹的凹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凹部的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凹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加强筋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壳体;橡胶套筒,穿装在所述壳体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两端的凸沿与所述壳体卡接;支臂,穿装在所述橡胶套筒内;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加强筋,且与所述橡胶套筒的凸沿相接触;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支臂与所述壳体碰撞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大支臂与壳体之间的距离,避免支臂与壳体相互碰撞,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K5/12GK202782631SQ2012204024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马智男, 席玉岭, 韩杰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