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671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前轴及转向总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的速度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发展不断提高,车辆的行驶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现在人们对驾乘的舒适性要求也在日益提升,非独立悬架商用车已不能满足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等方面提出的要求。目前商用车底盘总成系统基本使用的是非独立悬架和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传统的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前轴总成,其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均比较差;也有改善平顺性的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前轴总成,它在传统的钢板弹簧悬架基础上改善了平顺性,但成本较高,其操纵稳定性相对来说无甚改善。目前也有少量独立悬架前轴总成在商用车上应用,从行驶速度来看,它们的使用效果不甚理想,首先相对于乘用车来说商用车的车架等部件加工精度较低,严重影响独立悬架的使用性能;再次有些独立悬架前轴总成,虽然具备很大的发动机布置空间,但其对车架作用力点无横梁加强车架横向刚度及扭转刚度,造成车架变形从而导致转向及悬架运动特性改变,影响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安全性。另外有些采用齿轮齿条转向系统,其布置要求对原有商用车改进底盘非常不方便,并且其传动效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包括上横臂、下横臂、上导向杆、下导向杆、轮毂制动盘、弯形横梁、主销后倾可调装置、空气弹簧、减震器、导向杆安装板、前横梁、副车架、中间横拉杆、摇臂支架、转向摇臂、直拉杆、短横拉杆、转向节;其中,弯形横梁通过螺栓联接在副车架上;上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空气弹簧通过螺栓与上横臂联接;减震器上端安装在前横梁上,下端安装在下横臂上;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主销后倾可调装置安装在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之间;转向节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球铰联接,构成主销轴线;轮毂制动盘及制动钳组装为转向总成,套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圆锥滚子轴承套在转向节轴端,以轴肩定位螺栓夹紧;短横拉杆、中间横拉杆及直拉杆分别通过球铰与转向摇臂连接,转向摇臂套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摇臂支架安装于副车架;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前端通过球铰与导向杆安装板联接,后端分别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向杆安装板与前横梁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摇臂成L形,其一端联接有短横拉杆及中间横拉杆,另一端与直拉杆联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减少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架及车身振动,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的现象;同时减少了非簧载质量,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主销后倾可调装置根据车辆用途通过调节后倾角改变转向轮胎低速及高速回正特性;适用于同一底盘不同用途的车辆。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梯形断开式转向机构,显著减小左右转向轮转角阿克曼误差,进而消除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间的运动干涉,提高了转向轻便性及操纵稳定性,减小轮胎磨损;其能够与循环球式转向机结合构成转向系统,减少车辆总布置方面的修改,节约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副车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全部装配至副车架上,底盘装配前轴时,则只需将副车架安装至车架即可,装配过程简单,降低成本;避免由于车架制造误差所造成的性能影响,从而保证装配精度。在本实用新型 中,上横臂和下横臂安装在弯形横梁上,弯形横梁增加车架的横向刚度及扭转刚度;横梁弯形结构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布置,增大车厢空间,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整车重心,提高行驶操纵稳定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有效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的现象;减少了非簧载质量,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上横臂和下横臂装在弯形横梁上,横梁弯形结构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布置,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整车重心,提高行驶操纵稳定性,另外设置有副车架并将前轴及转向总成安装在副车架,装配过程简单,节约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空气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图2、图3的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包括上横臂1、下横臂2、上导向杆3、下导向杆4、轮毂制动盘5、弯形横梁6、主销后倾可调装置7、空气弹簧
8、减震器9、导向杆安装板10、前横梁11、副车架12、中间横拉杆13、摇臂支架14、转向摇臂15、直拉杆16、短横拉杆17、转向节18。在本实施例中,弯形横梁6通过螺栓联接在副车架12上;上横臂I内端与弯形横梁6铰接,空气弹簧8通过螺栓与上横臂I联接;减震器9上端安装在前横梁11上,下端安装在下横臂2上;下横臂2内端与弯形横梁6铰接,主销后倾可调装置7安装在下横臂2内端与弯形横梁6之间;转向节18与上横臂I和下横臂2外端球铰联接,构成主销轴线;轮毂制动盘5及制动钳组装为转向总成,套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圆锥滚子轴承套在转向节18轴端,以轴肩定位螺栓夹紧;短横拉杆17、中间横拉杆13及直拉杆16分别通过球铰与转向摇臂15连接,转向摇臂15套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摇臂支架14安装于副车架12 ;上导向杆3和下导向杆4前端通过球铰与导向杆安装板10联接,后端分别与上横臂I和下横臂2外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向杆安装板10与前横梁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摇臂15成L形,其一端联接有短横拉杆17及中间横拉杆13,另一端与直拉杆16联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减少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架及车身振动,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的现象;同时减少了非簧载质量,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主销后倾可调装置根据车辆用途通过调节后倾角改变转向轮胎低速及高速回正特性;适用于同一底盘不同用途的车辆。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梯形断开式转向机构,显著减小左右转向轮转角阿克曼误差,进而消除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间的运动干涉,提高了转向轻便性及操纵稳定性,减小轮胎磨损;其能够与循环球式转向机结合构成转向系统,减少车辆总布置方面的修改,节约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副车架12,前轴及转向总成全部装配至副车架12上,底盘装配前轴时,则只需将副车架12安装至车架即可,装配过程简单,降低成本;避免由于车架制造误差所造成的性能影响,从而保证装配精度。在本实施例中,上横臂I和下横臂2安装在弯形横梁6上,弯形横梁6增加车架的横向刚度及扭转刚度;横梁弯形结构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布置,增大车厢空间,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整车重心,提高行驶操纵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包括上横臂、下横臂、上导向杆、下导向杆、轮毂制动盘、弯形横梁、主销后倾可调装置、空气弹簧、减震器、导向杆安装板、前横梁、副车架、中间横拉杆、摇臂支架、转向摇臂、直拉杆、短横拉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弯形横梁通过螺栓联接在副车架上;上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空气弹簧通过螺栓与上横臂联接;减震器上端安装在前横梁上,下端安装在下横臂上;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主销后倾可调装置安装在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之间;转向节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球铰联接;轮毂制动盘及制动钳组装为转向总成,套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圆锥滚子轴承套在转向节轴端;短横拉杆、中间横拉杆及直拉杆分别通过球铰与转向摇臂连接,转向摇臂套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摇臂支架安装于副车架;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前端通过球铰与导向杆安装板联接,后端分别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向杆安装板与前横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转向摇臂成L形。
专利摘要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其中,弯形横梁联接在副车架上;上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空气弹簧与上横臂联接;减震器上端安装在前横梁上,下端安装在下横臂上;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铰接,主销后倾可调装置安装在下横臂内端与弯形横梁之间;转向节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球铰联接;轮毂制动盘及制动钳组装为转向总成套在转向节轴端;短横拉杆、中间横拉杆及直拉杆分别通过球铰与转向摇臂连接,转向摇臂套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摇臂支架安装于副车架;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前端与导向杆安装板联接,后端分别与上横臂和下横臂外端固定连接,导向杆安装板与前横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装配简单,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B60G3/20GK203142772SQ2013201244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付建朝, 左佳, 胡鹏, 李小强 申请人: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