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43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降噪车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施工简单、降噪效果优良的降噪车身。包括车身本体,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分为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在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降噪垫由连接在一起的合成丁基橡胶层和铝箔层构成;合成丁基橡胶层粘贴在所述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粘贴于乘客舱内部底面的降噪垫的面积占乘客舱的内部底面面积50%至80%。本实用新型的降噪车身具有降噪效果优良、成本增加较少、施工效率较高等优点,可在车辆的生产过程中制备,又可在销售后的普通车身上改装而成。
【专利说明】降噪车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有效阻止隔绝外界噪音源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车身,为降低乘客舱内的噪音,通常会在以下几个地方设置隔音垫或隔音条:1)在发动机舱与乘客舱之间的隔板上设置隔音垫;2)在车门扇的边缘设置隔音条和密封条;3)在发动机上盖的内侧设置隔音垫。
[0003]然而,即使采用了上述的措施,但车辆在运动时乘客舱内的噪音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虽然现时已经有很多针对车身的降噪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实施通常伴随着高成本和施工难等问题,因而未能被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施工简单、降噪效果优良的汽车车身。
[0005]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降噪车身,包括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分为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特别地,在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所述降噪垫采用以下结构:由连接在一起的合成丁基橡胶层和铝箔层构成;所述合成丁基橡胶层粘贴在所述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所述粘贴于乘客舱内部底面的降噪垫的面积占乘客舱的内部底面面积50%至80%。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合成丁基橡胶层和铝箔层结构的降噪垫对乘客舱的内部底面进行大面积的覆盖,这样可有效防止噪音从车身底部传入乘客舱。结合现有的其他降噪措施,则能获得的非常好的降噪效果。
[0008]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降噪垫的合成丁基橡胶层为现有的用于减震缓冲的材料层,属于现有技术。
[0009]作为优选或改进的方案:
[0010]I)对应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和后排座椅安装位的降噪垫可以是一片或以上。
[0011]2)后排座椅安装位为阶梯状的安装位,设有安装位平面和安装位立面;在安装位平面和安装位立面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
[0012]3)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还分为中排脚踏位和中排座椅安装位,在中排脚踏位和中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也粘贴有降噪垫。
[0013]4)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还分为行李位,在行李位的表面也粘贴有至少一片降噪垫
[0014]5)车身本体设有行李舱,在行李舱的内部底面粘贴有至少一片降噪垫,粘贴于行李舱内部底面的降噪垫的面积占行李舱的内部底面面积70%至98%。[0015]本实用新型的降噪车身具有降噪效果优良、成本增加较少、施工效率较高等优点,可在车辆的生产过程中制备,又可在销售后的普通车身上改装而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1中降噪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现有的多功能车的车身。本实施例的车身包括:车身本体,车身本体分为发动机舱I和乘客舱2。
[0022]其中,乘客舱2的内部底面分为:前排脚踏位21、前排座椅安装位22、中排脚踏位23、中排座椅安装位244、后排脚踏位25、后排座椅安装位26以及行李位27。
[0023]在前排脚踏位21、前排座椅安装位22、中排脚踏位23、中排座椅安装位24、后排脚踏位25、后排座椅安装位26以及行李位27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具体为:
[0024]对应前排脚踏位21:第十五降噪垫215、第十六降噪垫216、第十八降噪垫218、第十九降噪垫219 ;
[0025]对应前排座椅安装位22:第十四降噪垫214、第十七降噪垫217 ;
[0026]对应中排脚踏位23:|H^一降噪垫211、第十二降噪垫212、第十三降噪垫213 ;
[0027]对应中排座椅安装位24:第七降噪垫207、第八降噪垫208、第九降噪垫209、第十降噪垫210 ;
[0028]对应后排脚踏位25:第五降噪垫205、第六降噪垫206 ;
[0029]对应后排座椅安装位26:第三降噪垫203、第四降噪垫204 ;
[0030]对应行李位27:第一降噪垫201、第二降噪垫202。
[0031]如图2所示,第一降噪垫201至第十九降噪垫219是由连接在一起的合成丁基橡胶层28和铝箔层29构成的。降噪垫以合成丁基橡胶层28粘贴在前述的各个部位的表面上。本实施例第一降噪垫201至第十九降噪垫219的总面积占乘客舱2的内部底面面积的60%。
[0032]本实施例能在仅增加较低成本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传入至乘客舱2内的噪声。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现有三厢轿车的车身。包括:车身本体,车身本体分为发动机5舱、乘客舱6和行李舱7。
[0035]其中,乘客舱6的内部底面分为:前排脚踏位61、前排座椅安装位62、后排脚踏位63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64。
[0036]在前排脚踏位61、前排座椅安装位62、后排脚踏位63、后排座椅安装位64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在行李舱7的内部底面也粘贴有降噪垫。具体为:
[0037]对应前排脚踏位61:第十五降噪垫615、第十六降噪垫616、第十九降噪垫619、第二十降噪垫620 ;
[0038]对应前排座椅安装位62:第十四降噪垫614、第十八降噪垫618 ;
[0039]对应后排脚踏位63:第十三降噪垫613、第十七降噪垫617 ;
[0040]对应后排座椅安装位64:第八降噪垫608、第九降噪垫609、第十降噪垫610、第
i降噪垫611、第十二降噪垫612 ;
[0041]对应行李舱7内部底面:第一降噪垫601、第二降噪垫602、第三降噪垫603、第四降噪垫604、第五降噪垫605、第六降噪垫606、第七降噪垫607。
[0042]本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位64为阶梯状的安装位,设有安装位平面和安装位立面。第八降噪垫608、第九降噪垫609、第十降噪垫610粘贴于安装位平面,第十一降噪垫611、第十二降噪垫612粘贴安装位立面。
[0043]本实施例的行李舱7中的降噪垫中,第四降噪垫604、第六降噪垫606和第七降噪垫607是壁贴的,目的是为尽可能地覆盖行李舱7的底面。
[0044]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降噪垫601至第二十降噪垫62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
[0045]本实施例第八降噪垫608至第二十降噪垫620的总面积占乘客舱6的内部底面面积的70%。而第一降噪垫601至第七降噪垫607的总面积占行李舱7的内部底面面积的90%。
[0046]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降噪车身,包括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分为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其特征是:在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所述降噪垫采用以下结构:由连接在一起的合成丁基橡胶层和铝箔层构成;所述合成丁基橡胶层粘贴在所述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以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所述粘贴于乘客舱内部底面的降噪垫的面积占乘客舱的内部底面面积50%至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车身,其特征是:对应前排脚踏位、前排座椅安装位、后排脚踏位和后排座椅安装位的降噪垫是一片或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车身,其特征是:后排座椅安装位为阶梯状的安装位,设有安装位平面和安装位立面;在安装位平面和安装位立面的表面均粘贴有降噪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车身,其特征是:车身本体的乘客舱的内部底面还分为中排脚踏位和中排座椅安装位,在中排脚踏位和中排座椅安装位的表面也粘贴有降噪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车身,其特征是:车身本体设有行李舱,在行李舱的内部底面粘贴有至少一片降噪垫,粘贴于行李舱内部底面的降噪垫的面积占行李舱的内部底面面积 70% 至 98%ο
【文档编号】B60R13/08GK203450051SQ20132041798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