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720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提供一种操作杆结构。倾斜机构能够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盖构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侧部,并用于覆盖倾斜机构,且盖构件在初始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在初始位置处倾斜机构被锁定,在锁定解除位置处锁定状态被解除。
【专利说明】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杆结构以及具有该操作杆结构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在座垫和座椅靠背之间设置有倾斜装置的车辆用座椅。此夕卜,根据专利文献1,由盖覆盖倾斜装置并且将用于操作倾斜装置的第一杆安装到该盖。此夕卜,将用于操作升降装置的第二杆安装到第一杆的座椅前侧,从而构造了杆装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3049号公报
[0004]然而,由于倾斜装置由盖覆盖且将用于操作倾斜装置的第一杆(倾斜操作杆)安装到该盖,所以使得座椅的宽度变宽,因而必须使车辆内部的空间变宽。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座椅的宽度的操作杆结构以及车辆用座椅。
[0006](I)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操作杆结构,其包括:倾斜机构,其能够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以及盖构件,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侧部且用于覆盖所述倾斜机构,且所述盖构件能在初始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倾斜机构被锁定,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处锁定状态被解除。
[0007]根据在第一方面中限定的操作杆结构,盖构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侧部,并且盖构件覆盖倾斜机构。此外,盖构件能够在锁定倾斜机构的初始位置和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这样,由于通过操作盖构件来使倾斜机构锁定或解锁,因此与单独设置操作杆和用于覆盖倾斜机构的盖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此外,可以减小座椅的宽度。
[0008](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I)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主体部,其用于覆盖设置于所述倾斜机构且向所述座垫对所述座椅靠背施力的弹簧构件;连结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且连结到用于所述倾斜机构的锁定解除的杆;以及把持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座椅前方延伸。
[0009]根据在第二方面中限定的操作杆结构,当把持从倾斜操作杆的主体部延伸的把持部以使主体部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解除位置时,转动用于锁定解除的杆以解除倾斜机构的锁定状态。当锁定状态解除时,通过弹簧构件的施力使座椅靠背朝向座垫前倾。此外,当在锁定状态解除的状态下朝向座椅后侧施加抵抗弹黃构件的施力的载荷时,能够使座椅罪背后倾。这里,由于主体部直接覆盖倾斜机构的弹簧构件,因此与单独设置倾斜操作杆和用于倾斜机构的盖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小座椅的宽度。
[0010](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2)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中在所述座垫的下侧设置有能够调节所述座垫相对于车辆地板的高度的升降机构,用于操作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操作杆设置在所述盖构件的座椅前侧,并且所述把持部延伸到比所述升降操作杆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0011]根据在第三方面中限定的操作杆结构,操作升降操作杆以调节座垫的高度。此外,倾斜操作杆的把持部沿座椅宽度方向斜向外延伸到升降操作杆之外。因此,当操作倾斜操作杆时,倾斜操作杆不会与升降操作杆产生干扰,这改善了可操作性。
[0012](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3)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中在所述把持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所述升降操作杆产生干扰的缺口部。
[0013]根据在第四方面中限定的操作杆结构,可以在抑制倾斜操作杆和升降操作杆之间的干扰的同时使座椅的宽度变短。
[0014](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其连结到所述座垫并使其能够倾斜;以及根据(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结构。
[0015]根据在第五方面中限定的操作杆结构,可以获得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限定的操作杆结构的效果。
[0016]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操作杆结构和车辆用座椅,可以减小座椅的宽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杆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杆结构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倾斜操作杆被拆卸后的状态;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倾斜操作杆的背面;
[0021]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杆结构的平面图;
[0022]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倾斜操作杆和升降操作杆两者均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及
[0023]图6是示出升降操作杆从图5的状态向上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杆结构12的车辆用座椅10。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座椅的前方,箭头UP表示座椅的上方,箭头RH表示座椅的右方。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说明设置于车辆右侧座席的车辆用座椅10。然而,车辆左侧座席也是一样的。
[0025](车辆用座椅10的整体构造)
[0026]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主要设置有用于乘员就坐的座垫14、用于支撑乘员的后背的座椅靠背16、倾斜机构18、升降机构20、座椅滑动机构22和操作杆结构12。
[0027]座垫14具有作为骨架的座垫框架14A,并且通过将垫24安装到座垫框架14A且利用表皮26从上方覆盖垫24和座垫框架14A来形成座垫14。座椅靠背16连结到座垫14的座椅后端部并使座椅靠背16能够相对于座垫14倾斜,并且座椅靠背16具有座椅靠背框架(未示出)。此外,通过将垫30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且利用表皮32从上方覆盖垫30和座椅靠背框架来形成座椅靠背16。
[0028]倾斜机构18设置在座垫14和座椅靠背16之间。倾斜机构18构造成连结座垫框架14A的后端部和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便多级式地调节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4的倾斜角度。此外,倾斜机构18设置有锁定构件(未示出),并且通过该锁定构件锁定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4的倾斜。锁定构件构造成通过操作将在后面说明的操作杆结构12的倾斜操作杆48来解锁。
[0029]座椅滑动机构22设置在座垫14的下方。座椅滑动机构22是构造成沿座椅前后方向调节车辆用座椅10的相对于车辆地板(未示出)的位置的机构,并且座椅滑动机构22包括固定到车辆地板的下轨道34和安装到下轨道34的上轨道36以使该座椅滑动机构22能够沿座椅前后方向滑动。同时,可以将腿支架安装到下轨道34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下轨道34和车辆地板可以通过腿支架彼此连结。
[0030]座椅滑动机构22设置有滑动锁定机构(未示出),上轨道36锁定于下轨道34,使得上轨道36不能滑动。此外,下轨道34的前端部设置有滑动解除杆38。当操作滑动解除杆38时,能够使上轨道36滑动。当上轨道36相对于下轨道34沿座椅的前方方向或后方方向滑动时,上轨道36滑动到预定位置然后被锁定。
[0031 ] 升降机构设置在座椅滑动机构22和座垫14之间。升降机构20具有前侧连杆40和后侧连杆42。将一对前侧连杆40设置成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前侧连杆4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到前侧支架41,该前侧支架41安装于上轨道36的前端部,前侧连杆4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到座垫框架14A的前端部。
[0032]将一对后侧连杆42设置成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后侧连杆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到后侧支架43,该后侧支架43安装到上轨道36的后端部,后侧连杆4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到座垫框架14A的后端部。此外,扇形齿轮和升降制动器(未示出)连结到该一对后侧连杆42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座椅的右侧)。
[0033]这里,当操作将在后面说明的操作杆结构12的升降操作杆46时,通过升降制动器和扇形齿轮将转动力传递到后侧连杆42。然后,构造为四接头连杆的后侧连杆42和前侧连杆40转动,使得能够调节座垫14相对于车辆地板的高度。
[0034](操作杆结构12的构造)
[0035]接下来,说明操作杆结构12。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操作杆结构12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0的侧部并且定位在座垫14和座椅靠背16的连结部处。此外,操作杆结构12具有连结盖44、升降操作杆46和用作盖构件的倾斜操作杆48。
[0036]如图2所示,连结盖44安装到座垫14和座椅靠背16的连结部。车辆用座椅10的侧部的一部分由连结盖44覆盖。连结盖44是从侧面看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树脂构件,并且在连结盖44的座椅前侧形成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朝向座椅的左侧)凹陷的第一凹部44A。第一凹部44A抵接于座垫14。用于操作升降机构20的升降操作杆46安装到第一凹部44A。
[0037]升降操作杆46具有连结到升降制动器(未示出)的大致圆形的主体部46A和从主体部46A沿座椅的前方方向延伸的把持部46B,沿座椅的前后方向安装升降操作杆46。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把持部46B安装成在无载荷状态下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把持部46B可以斜向上或斜向下地延伸。
[0038]把持部46B的前端部形成有指挂部(finger hanging port1n) 46C,通过使把持部46B的下部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朝向座椅的左侧)凹陷来形成该指挂部46C。因而,乘员能够利用将手指放置于指挂部46C来操作升降操作杆46。由此,改善了升降操作杆46的可操作性。这里,当向上拉动升降操作杆46时,从侧面看,主体部46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后侧连杆42沿升起方向转动。与此相伴地,前侧连杆40升起,从而升高了座垫14的高度。相反,当向下拉升降操作杆46时,从侧面看,主体部46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后侧连杆42下落,从而降低了座垫14的高度。
[0039]通过使连结盖44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朝向座椅的左侧)凹陷获得的第二凹部44B形成在安装升降操作杆46的第一凹部44A的座椅后侧。第二凹部44B定位在座椅靠背16的侧部且构造成覆盖倾斜机构18的一部分。此外,第二凹部44B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50。构成倾斜机构18且用作弹簧构件的螺旋弹簧52通过开口 50露出。此外,面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座椅的右侧)的肋54形成在开口 50的入口周缘处。
[0040]从侧面看,螺旋弹簧52是成螺旋形卷绕的弹簧构件,并且螺旋弹簧52在其外周缘侧的一端钩到支架56,该支架56构造成与座椅靠背16 —体地转动。此外,螺旋弹簧52在其内周缘的另一端钩到弧状钩构件58。
[0041]这里,从侧面看,螺旋弹簧52构造成沿顺时针方向对支架56施力。为此原因,在倾斜机构18的锁定状态解除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52的施力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4前倾到预定的位置。此外,在倾斜机构18的锁定状态解除的状态下,当沿座椅的后方方向对座椅靠背16施加了比螺旋弹簧52的施力大的载荷时,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4后倾。
[0042]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突出穿过连结盖44的开口 50。从侧面看,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是具有矩形截面的有角的筒形轴构件,并且杆60连结到定位于螺旋弹簧52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座椅的左侧)的锁定构件(未示出)。
[0043]这里,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构造成在初始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在初始位置处倾斜机构18被锁定,在锁定解除位置处锁定状态被解除。当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沿图2的箭头方向(从侧面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到锁定解除位置时,转动力传递到锁定构件,使得倾斜机构18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此外,通过施力部件(未示出)沿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从侧面看,沿顺时针方向)对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施力。因此,在不对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位于初始位置。
[0044]将用作盖构件的倾斜操作杆48安装到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的端部。倾斜操作杆48是具有主体部62和从主体部62向座椅的前方方向延伸的把持部64的树脂构件。当将倾斜操作杆48的外观表面(design surface)构造为前表面时,周壁部48A形成在倾斜操作杆48的从倾斜操作杆48的周缘开始的背面侧。此外,把持部64的下端部形成有通过使把持部64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朝向座椅的左侧)凹陷而形成的指挂部66。乘员可以利用将手指放置于指挂部66来操作倾斜操作杆48。由此,改善了倾斜操作杆48的可操作性。
[0045]主体部62是比连结盖44的开口 50大的大致筒状构件,并且将主体部62放在连结盖44的肋54上以由此覆盖倾斜机构18。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主体部62构造成覆盖构成倾斜机构18的螺旋弹簧5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倾斜机构18可以完全由主体部62覆盖。在主体部62和肋54之间形成间隙,使得主体部62和肋54彼此不会接触。此外,在主体部62的背面侧和螺旋弹簧52之间形成间隙,使得主体部62和螺旋弹簧52彼此不会接触。由此,主体部62能够平滑地转动,而不会接触其它构件。
[0046]如图3所示,倾斜操作杆48的背面侧形成有连结部68,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连结到该连结部68。该连结部68是立设在主体部62的背面侧的大致有角筒状构件并且在连结部68的背面侧形成有安装孔68A,该安装孔68A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向背面侧开口。该安装孔68A形成为稍大于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将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安装到安装孔68A,使得该杆60不能转动。
[0047]如图5所示,在未施加外力的无载荷状态下对安装到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的主体部62朝向初始位置施力。在初始位置处,把持部64从主体部62朝向座椅的前方斜向下延伸。这样,由于把持部64配置成在初始位置处面向斜下方,因此当乘员进出车辆时,把持部46B不会妨碍乘员。
[0048]这里,如图4所示,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沿座椅宽度方向斜向外(朝向座椅的右侧)地朝向座椅的前方延伸。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把持部64的顶端沿座椅的右方方向延伸到升降操作杆46之外。因此,乘员能够容易地把持把持部64,这改善了可操作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把持部64可以构造成从主体部62朝向座椅的前方笔直地延伸。
[0049]此外,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座椅的左侧)形成有缺口部48B。此外,升降操作杆46的把持部46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斜向外(朝向座椅的右侧)地朝向座椅的前方延伸,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也同样如此。
[0050]这里,如图5所示,当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0的乘员向上拉动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时,从侧面看,主体部6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操作锁定构件(未示出)以解除倾斜机构18的锁定状态。
[0051]此外,当乘员从把持部64松手时,通过施力部件使用于锁定解除的杆6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倾斜操作杆48返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将倾斜机构18锁定,因而座椅靠背16不能相对于座垫14倾斜。
[0052](作用和效果)
[0053]以下,说明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杆结构12的作用。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倾斜操作杆48利用主体部62直接覆盖从车辆用座椅10露出的倾斜机构18,因此不必单独地制备用于覆盖倾斜机构18的构件。由此,可以减少组件的数量。此外,与倾斜机构18由单独的构件覆盖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小倾斜操作杆48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突出量。由此,可以减小车辆用座椅10的宽度,使得即使在车辆内部的宽度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安装操作杆结构12。
[0054]此外,由于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和升降操作杆46的把持部46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斜向外(朝向座椅右侧)延伸,因此即使在车辆用座椅10的宽度缩短,也能够确保可操作性。
[0055]此外,由于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形成有缺口部48B,因此可以避免与升降操作杆46的主体部46A产生干扰。也就是,如图1和图5所示,从侧面看,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与升降操作杆46的主体部46A重叠。然而,由于把持部64形成有缺口部48B,所以可以避免把持部64和主体部46A之间的接触。
[0056]此外,当乘员从图5的状态向上拉动升降操作杆46的把持部46B时,从侧面看(参照图6),升降操作杆46的把持部46B绕着主体部46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倾斜操作杆48的把持部64与把持部46B的转动轨道不相交,因此即使操作倾斜操作杆48和升降操作杆46时它们也不相互干扰。
[0057]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安装有连结盖4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不使连结盖44介于倾斜操作杆48和升降操作杆46之间的情况下安装倾斜操作杆48和升降操作杆46。此外,在未设置升降机构20和升降操作杆46的情况下,操作杆结构12可以仅具有倾斜操作杆48。
[0058]此外,在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操作杆结构12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右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操作杆结构12可以设置在相反侧(座椅左侧)。此外,倾斜操作杆48可以不形成有把持部64。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部62的周壁部48A形成为凹凸形状以便乘员能够容易地将手指放置于把持部64。
[0059]尽管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说明性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在各种方面实现本发明。例如,还可以是如下构造:从侧面看,倾斜操作杆48和升降操作杆46彼此不重叠。还可以是如下构造:用一个操作杆来操作倾斜机构18和升降机构20。在这种情况下,倾斜机构18由操作杆覆盖,从而不必单独制备盖。同时,单独需要用于各机构的切换操作的切换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杆结构,其包括: 倾斜机构,其能够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以及盖构件,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侧部且用于覆盖所述倾斜机构,且所述盖构件能在初始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倾斜机构被锁定,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处锁定状态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包括: 主体部,其用于覆盖设置于所述倾斜机构且向所述座垫对所述座椅靠背施力的弹簧构件; 连结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且连结到用于所述倾斜机构的锁定解除的杆;以及 把持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座椅前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垫的下侧设置有能够调节所述座垫相对于车辆地板的高度的升降机构, 用于操作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操作杆设置在所述盖构件的座椅前侧,并且 所述把持部延伸到比所述升降操作杆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持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所述升降操作杆产生干扰的缺口部。
5.—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 座垫; 座椅靠背,其连结到所述座垫并使其能够倾斜;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结构。
【文档编号】B60N2/22GK104512291SQ201410503184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今井基行, 中根博信, 樱井昭弘, 羽场慎, 久保田淳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