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743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包括客车车顶、客车侧板以及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上臂,其上端与客车车顶铰接;中臂,其上端与上臂的下端铰接,中臂与上臂的铰接点跟客车侧板之间可拆连接;下架,其呈平放的长平板状,下架一长侧边与中臂的下端铰接,该长侧边的对边作为锁紧边,锁紧边与客车侧板可拆连接,使整副折叠架呈“Z”形;所述折叠架有两副,分左右地镜像对称布置。平时本实用新型可承载行李,一旦出现突发急救事故则可通过放下各臂、翻转下架、两边组合下架的方式,组成应急吊床供病人平躺,且能吸收车辆颠簸而转为轻微晃动,避免对病人造成震动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可安装在客车上作为行李架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上的行李架。

【背景技术】
[0002]大巴客车载客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有乘客不适、出现需要紧急送院施救的情况,而不少病状则有令病人平躺、减少颠簸的要求。比如突发脑溢血,则需要在车内清出大片空间,让患者侧身平躺在车厢地板上,并让车子尽量开得平稳,避免过分颠簸震动。但显然此举中车辆的颠簸始终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施救造成影响。但如果车辆内常备急救折叠床,又会占据大量的乘车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在普通使用状态下是行李架形状,一旦遇到突发急救事件时,则可变形为供患者平躺的吊架床。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包括客车车顶、客车侧板以及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上臂,其上端与客车车顶铰接;中臂,其上端与上臂的下端铰接,中臂与上臂的铰接点跟客车侧板之间可拆连接;下架,其呈平放的长平板状,下架一长侧边与中臂的下端铰接,该长侧边的对边作为锁紧边,锁紧边与客车侧板可拆连接,使整副折叠架呈“Z”形;所述折叠架有两副,分左右地镜像对称布置。
[0006]换言之,右边的折叠架呈“Z”形的话,则左边的折叠架呈反“Z”形。显然下架的上表面为“Z”形的最下横,可供乘客在上面摆放行李。下架呈长平板状,是指其整体形态为平面,故也包括了直条网状、交叉网状、多孔网状、密底平板等形态。中臂、下架、客车侧板构成了牢靠的三角形结构,足以拉起下架上的行李,此时本实用新型作为行李架使用。由于行李架在应急情况下需要变形成床,故折叠架的关节采用铰接形式,且中臂与上臂的铰接点跟客车侧板之间、锁紧边与客车侧板之间都是可拆连接的。将锁紧边与客车侧板松开以及中臂与上臂的铰接点与客车侧板松开,折叠架本身所形成的三杆机构即会垂下,然后再将下架翻转过来,使折叠架呈“L”形,两边的折叠架对接,两边下架的锁紧边互相锁紧,即组成一张床面远离车厢地板的吊床,可供病人在上平躺。因为翻转的缘故,原下架的下表面此时即成为床的上表面了,故可在原下架的下表面设置软垫面,增加舒适度。况床本身的吊起机构的关节处皆为铰接,具有可轻微摇晃的特性,能吸收车辆行使带来的颠簸。至于如何方便地实现各位置的拆装,下面的实施例会进一步举例说明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客车上常见的行李架改造成上臂、中臂、下架的形态,且各关节处互相铰接,平时本实用新型承担起负担乘客行李的责任,而一旦出现突发急救事故,则可通过放下各臂、翻转下架、两边组合下架的方式,来组成一张应急吊床供病人平躺,而吊床的关节采用铰接形式,能吸收车辆颠簸而转为轻微晃动,可避免对病人造成震动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可安装在客车上作为行李架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在普通行李架时候的状态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形成应急吊床时候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2]参照图1?图2,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包括客车车顶、客车侧板以及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上臂I,其上端与客车车顶铰接;中臂2,其上端与上臂I的下端铰接,中臂2与上臂I的铰接点跟客车侧板之间可拆连接;下架3,其呈平放的长平板状,下架3 —长侧边与中臂2的下端铰接,该长侧边的对边作为锁紧边,锁紧边与客车侧板可拆连接,使整副折叠架呈“Z”形;所述折叠架有两副,分左右地镜像对称布置。
[0013]为方便装卸,且让关节具有较牢靠的承重能力,所述中臂2与上臂I的铰接点位置设有搭接轴;所述客车侧板的上端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 一侧边与客车侧板铰接,该侧边的对边则呈钩状,供所述搭接轴搭接。这样在下架自由的情况下,只需上托中臂2,令搭接轴离开支撑板4,然后用手将支撑板4拨开,让出空间,即可使中臂2以及上臂I自然垂下。这种方式,既减少了散件个数,又安全可靠。
[0014]还有,对于下架与客车侧板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所述锁紧边设有与客车侧板紧贴的连接板31,连接板31设有销孔,一锁紧销32穿过该销孔与客车侧板胀形连接从而将连接板31固定。特别地,锁紧销32的长度大于两倍连接板31的厚度。使用时,立即拔掉锁紧销32,即可使下架松脱并翻转。然后又因为锁紧销32特别长,故两边的下架的锁紧边在对接之后,原本的销孔就会同心,这时用同一锁紧销一口气插入通过两销孔,就可轻松完成床面的组装,这样就不用再另配其他锁紧装置。为了提高舒适度,下架3的下表面设有软垫面。这样变成吊床后,由于下架经过翻转,故软垫面就会朝上了。针对小型客车,可能吊床的下放高度有欠缺,此时将下方的座位放平即可,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定设在只设单排座位的车厢前部亦可。
[001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客车车顶、客车侧板以及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 上臂(I),其上端与客车车顶铰接; 中臂(2),其上端与上臂(I)的下端铰接,中臂(2)与上臂(I)的铰接点跟客车侧板之间可拆连接; 下架(3),其呈平放的长平板状,下架(3) —长侧边与中臂(2)的下端铰接,该长侧边的对边作为锁紧边,锁紧边与客车侧板可拆连接,使整副折叠架呈“Z”形; 所述折叠架有两副,分左右地镜像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臂(2)与上臂(I)的铰接点位置设有搭接轴;所述客车侧板的上端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 一侧边与客车侧板铰接,该侧边的对边则呈钩状,供所述搭接轴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边设有与客车侧板紧贴的连接板(31),连接板(31)设有销孔,一锁紧销(32)穿过该销孔与客车侧板胀形连接从而将连接板(3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销(32)的长度大于两倍连接板(3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客车行李架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架(3)的下表面设有软垫面。
【文档编号】B60R7/04GK203995984SQ20142039402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陈贤根 申请人: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