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127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的后悬架系统,特别是涉及乘用车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扭转梁悬架系统是广泛应用于A级轿车及其以下级别轿车的后悬架系统。扭转梁悬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请参见图1示出的扭转梁典型联接结构,将纵臂衬套5压装到纵臂2的衬套外管里,通过螺栓3将扭转梁悬架4装配到车身或车身支架上(未示出)。

由于扭转梁悬架4与车身联接只通过左右两个衬套5,扭转梁悬架4所受X、Y向力,都通过这两个衬套5传递到车身。这样导致衬套5特别容易损坏,整车的平顺性也不易保证。此外,对于后轴荷更沉,后纵臂2长度L更长的车,后纵臂的衬套5更加容易损坏。因此,现有扭转梁不宜应用在大尺寸、重轴荷的中型车辆及其以上的车辆上。

请参见图2,扭转梁悬架4所受X向力FX和Y向力FY,都通过两个衬套5传递到车身。衬套5受到X向力fx和Y向力fy,因此衬套5设计困难,容易损坏;经常为了保证衬套5的寿命牺牲掉部分隔震性能,导致车辆的平顺性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扭转 梁纵臂联接器将车身和扭转梁悬架相连接,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将受力分解,两个联接模块的其中一个只承受X向力,另一个只承受Y向力,因此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可以应用在大尺寸、重轴荷的中型车辆及其以上的车辆上。本发明的使整体设计简单,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保证车辆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其包括用于联接扭转梁纵臂的第一联接部和用于连接车身或车架的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第一联接模块和与该第一联接模块并列设置的第二联接模块。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联接部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联接模块的中心点在同一垂面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联接模块的中心点和第二联接模块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联接部内设有用于与所述扭转梁纵臂联接的第一衬套。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联接模块内设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联接模块内设有第三衬套。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衬套的制造材料比所述第三衬套的制造材料的刚度更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扭转梁悬架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扭转梁悬架系统,其包括扭转梁悬架、以及与该扭转梁悬架的纵臂联接的如上所述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

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通过增加联接模块的方式将受力分解,两个联接模块的其中一个只承受X向力,另一个只承受Y向力, 因此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可以应用在大尺寸、重轴荷的中型车辆及其以上的车辆上。本发明的整体设计简单,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保证车辆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及扭转梁悬架系统作出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扭转梁悬架系统的典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联接纵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的受力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扭转梁悬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纵臂 3螺栓 4扭转梁悬架 5衬套

10第一联接部 12第二联接部 120第一联接模块

122第二联接模块 100第一衬套 1200第二衬套

1220第三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本发明或其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请结合参见图3-5,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包括用于联接扭转梁纵臂2的第一联接部10和用于连接车身或车架的第二联接部12。所述第二联接部 12包括第一联接模块120和与该第一联接模块120并列设置的第二联接模块122。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可以采用锻铝、锻钢、铸铝、铸钢等材料制造。

请参见图3a、3b和4,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的中心点和第二联接模块122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联接部10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的中心点在同一垂面上。

所述第一联接部10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的中心点连线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车轮受X向力时所述第一联接部10和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受力。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中心点和第二联接模块122的中心点连线方向垂直于整车行驶方向,因此第二联接模块122的不受力。当车轮受Y向力时,扭转梁纵臂2有绕所述第一联接部10旋转的趋势,此时所述第二联接模块122受力,产生一个以所述第一联接部10中心点和所述第二联接模块122中心点连线为力臂的反作用力抵抗Y向力,此时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的不受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联接部10内设有第一衬套100,用于与所述扭转梁纵臂2联接。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内设有第二衬套1200,所述第二联接模块122内设有第三衬套1220。由于受力关系,侧向力FY由衬套1220承受,衬套1200只承受纵向力FX,所以衬套1200可以选用刚度略小的材料,这样就改善了汽车行驶时的平顺性。优选地,所述第二衬套1200和第三衬套1220采用橡胶材料,但所述第二衬套1200采用较第三衬套1220刚度更小的橡胶材料。

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通过合理布局,使X向力分解到所述第一联接部10和所述第一联接模块120上,使Y向力分解到所述第二联接模块122上,使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整车的平顺性,即使纵臂长度增加,后轴荷增大,本发明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也能满足要求。从而使扭转梁悬架可以应用到更大尺寸、更重轴荷的车辆上,增大了扭转梁悬架的使 用范围。

请参见图5,本发明的扭转梁悬架系统包括:扭转梁悬架4、以及与该扭转梁悬架4的纵臂2联接的扭转梁纵臂联接器。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