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781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拆装过滤器的插入口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的上游设置过滤器。过滤器需要进行清洁或更换等维护。因此,在车辆用空调装置设置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能够从在壳体的侧面设置的插入口进行过滤器的拆装。由于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能够从车辆的外部吸入外气的结构,因此考虑雨水进入装置内部而存留在过滤器的上游的情况。如果在过滤器的上游存留的水的量增多,则存在水位上升而达到过滤器的插入口,最终泄露到装置的外部泄漏的隐患。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提出了在过滤器的下部设置导轨,通过设置将导轨的上游侧与在下游侧设置的排水孔连结起来的排水用槽,而将在过滤器上游存留的水导向排水孔,防止水从插入口泄漏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16532号公报但是,搭载有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不限于保持水平姿态,有时也会向前后左右倾斜。特别是在车辆倾斜为过滤器的插入口朝向下侧的情况下,存在过滤器的插入口的下边的位置比排水孔低的情况。并且,也存在在过滤器的上游存留的水的水位比过滤器的插入口高的情况。因此,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仅设置排水用槽的情况下,在车辆倾斜为过滤器的插入口朝向下侧时,存在不能防止水从插入口漏出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即使车辆处于过滤器的插入口朝向下方的倾斜姿态,水也不会从过滤器的插入口漏出。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壳体,该壳体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且在该空气通路设有用于配置过滤器的过滤器配置区域,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排水口,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的底部;插入口,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用于将过滤器插入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水承接部,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上游侧的空气通路的底部;排水路,其在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下方通过,将水从所述水承接部向所述排水口引导;防水壁,其覆盖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上游侧的边界中所述插入口侧的下方角部;所述防水壁的高度随着靠近所述插入口而升高。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排水路通过过滤器的插入方向上的所述壳体的大致中央部。能够更高效地使水承接部的水流向排水路。另外,在壳体为左右分成两部分结构时,容易形成排水路。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还具有沿着过滤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壁,所述防水壁为向所述引导壁的上方延伸的延长部。由于在过滤器插入时,引导壁引导过滤器的侧面,因此能更高效地进行过滤器的安装作业。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在所述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下方还具有:一对脚壁,其沿着过滤器的插入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底面并列立设;底壁,其架设在该一对脚壁之间,用于载置过滤器。通过使底壁架设在一对脚壁上,过滤器的下方区域成为存水部,即使在一次性流入装置的水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水从过滤器的插入口漏出。并且,能够更高效地配置过滤器。能够防止水附着在过滤器的底面。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排水路具有:上游口,其切开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上游侧配置的所述脚壁的一部分而形成;下游口,其切开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下游侧配置的所述脚壁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上游口比所述下游口大。能够更高效地使水承接部的水流向排水路。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排水路和所述水承接部通过使所述壳体的底面凹陷而形成。在壳体为在左右和下侧分为三部分的结构时,容易形成排水路和水承接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即使车辆处于过滤器的插入口朝向下方的倾斜姿态,水也不会从过滤器的插入口漏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透过壳体进行图示。图3是图1的X-X线剖视图。图4是图3的Y-Y线剖视图。图5表示图1的X-X线剖视图的变形形态。图6是图5的Z-Z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空调装置2、102壳体3、3a、3b空气通路11鼓风机21冷却用热交换器22加热用热交换器23空气混合门24排水口31除霜开口部32弯曲开口部33底部开口部34、35、36模式门50、150过滤器配置区域50a过滤器配置区域的底面51、151插入口52、152水承接部52a水承接部的底面53、153排水路61、161防水壁61a防水壁的顶部62、63、162、163引导壁64、65脚壁66底壁67上游口68下游口69存水部102a壳体的底面D过滤器的插入方向F与水平面平行的面G间隙S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上游侧的边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结构部件表示相同的部件。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效果,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变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为具有壳体2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壳体2的内部具有空气通路3,在空气通路3设有用于配置过滤器(未图示)的过滤器配置区域50,壳体2具有:排水口24,其设置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3b的底部(如图1所示);插入口51,其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用于将过滤器插入过滤器配置区域50(如图2所示);水承接部52,其设置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空气通路3a的底部;排水路53,其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方通过,将水从水承接部52向排水口24引导(如图2所示);防水壁61,其覆盖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边界S中、插入口51侧的下方角部(如图2所示);防水壁61的高度随着靠近插入口51而升高。如图1所示,壳体2形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形,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3。在空气通路3的最上游部,外气导入口(未图示)和内气导入口(未图示)在壳体2上开口。利用内外气切换门(未图示)选择性地开闭外气导入口或者内气导入口。在空气通路3的最下游部,除霜开口部31、弯曲开口部32和底部开口部33在壳体2上开口。各开口部31、32、33分别经由管(未图示)间接或者直接地与车室内的吹出口(未图示)连接。各开口部31、32、33的开度分别利用模式门34、35、36调节。在空气通路3配置有例如鼓风机11和冷却用热交换器21。鼓风机11配置在内外气切换门(未图示)的下游。鼓风机11向空气通路3供给送风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21配置在鼓风机11的下游。冷却用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循环(未图示)的一部分能够使制冷剂流通,根据需要冷却送风空气。在空气通路3,也可以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1的下游配置加热用热交换器22、空气混合门23。加热用热交换器22能够供例如被发动机的排热加热的温水流通,而根据需要对送风空气进行加热。空气混合门23调节旁通加热用热交换器22的空气(冷风)的比例和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22的空气(温风)的比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1的上游的空气通路3a设置有过滤器配置区域50。过滤器配置区域50是根据需要来配置过滤器(未图示)的空间。过滤器(未图示)除去送风空气中的粉尘或者臭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有:排水口24、插入口51、水承接部52、排水路53、防水壁61。壳体2的分模可以是例如左右分为两部分结构,也可以是在左右和下侧分为三部分的结构。图2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的壳体2左右分为两部分的结构的形态。在这里,左右分为两部分的结构是指,在车辆的左右分割成形的两个壳体部件2A、2B成为一体而形成一个壳体2的结构。另外,在左右和下侧分为三部分的结构是指,在车辆的左右和下侧分割成形的三个壳体部件成为一体而形成一个壳体2的结构。本发明不限于壳体的分模,在壳体2为分为三部分结构等的、分为两部分结构之外的结构时,也可以是同样的结构。排水口24是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3b的底部开口的孔。对于排水口24的位置,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排水口24设置在配置冷却用热交换器21的部分的底部的形态,只要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3b的底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插入口51是在壳体2的侧面开口的孔,具有使过滤器(未图示)在壳体2内出入自由的形状。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插入口51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中朝向车辆的右方的面的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设有插入口51的壳体2的侧面也可以是朝向车辆的左方或者后方的面(未图示)。水承接部52是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空气通路3a的底部设置的空间,暂时存留从外气导入口(未图示)进入的雨水。如图1所示,水承接部的底面52a位于比过滤器配置区域的底面50a靠近车辆下方的位置。如图2所示,排水路53是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方设置的水路,与配置有水承接部52和排水口24(如图1所示)的空间连通。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优选排水路53在过滤器的插入方向D上的壳体2的大致中央部通过。排水口24大多设置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车辆处于水平状态时,能够使水承接部52的水高效地向排水路53流动。并且,在壳体2为左右分为两部分的结构时,容易形成排水路53。防水壁61是从壳体2的内壁面突出的板状的突起。如图2所示,优选防水壁61从壳体2的侧面中设有插入口51的面的内壁面突出。并且,防水壁61可以从壳体2的底面的内壁面突出(未图示)。即使车辆倾斜为插入口51朝向下侧,在水承接部51存留的水的水位在插入口51侧高,由于防水壁61发挥堤坝的作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从插入口51漏出。如图2所示,防水壁61覆盖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边界S中插入口51侧的下方角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边界S是在图2中标注斜线的面,是过滤器配置区域50与过滤器配置区域的上游侧空气通路3a的边界面。图3是图1的X-X线剖视图。防水壁61的高度随着靠近插入口51而升高。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防水壁的顶部61a朝向插入口51,向斜上方直线状延伸的形态,但防水壁61的高度随着靠近插入口51而升高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防水壁的顶部61a可以是朝向上方凹的曲线状(未图示)。在防水壁的顶部61a朝向插入口51向斜上方直线状延伸时,优选防水壁的顶部61a的倾斜角度θ为10°~60°,更优选的是20°~45°。倾斜角度θ是防水壁的顶部61a相对于与水平面平行的面F的夹角。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如图2所示,壳体2还具有沿着过滤器的插入方向D延伸的引导壁62,优选防水壁61为朝向引导壁62的上方的延长部。引导壁62覆盖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的边界S的下部。通过设置引导壁62,在过滤器插入时,引导壁62引导过滤器的侧面,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过滤器的安装作业。引导壁62至少位于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即可,优选除了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上游侧以外,还设置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游侧。在壳体2为左右分为两部分的结构时,引导壁62、63也可以在如图2所示的过滤器的插入方向D上具有间隙G。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如图1所示,优选壳体2在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下方还具有:一对脚壁64、65,其沿着过滤器的插入方向D从壳体2的底面并列立设;底壁66,其架设在一对脚壁64、65之间,用于载置过滤器。通过使底壁66架设在一对脚壁64、65上,过滤器的下方区域成为存水部69,即使在一次性流入装置的水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水从过滤器的插入口51(如图2所示)漏出。并且,能够更稳定地配置过滤器。能够防止水附着在过滤器的底面。优选引导壁62、63朝向其上方与脚壁64、65分别连接。另外,优选防水壁61与引导壁62、63的上方连接。图4是图3的Y-Y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水路53具有:上游口67,其切开在空气通路的上游侧配置的脚壁64(如图3所示)的一部分而形成;下游口68,其切开在空气通路的下游侧配置的脚壁65(如图3所示)的一部分而形成;优选上游口67比下游口68大。在图4中,上游口6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下游口68的左右方向宽度大。能够使水承接部52(如图4所示)的水更高效地流向排水路53。并且,由于下游口68比上游口67小,因此即使绕过过滤器配置区域50的空气在排水路53中流通,也能够使绕过过滤器配置区域50而在排水路53中流通的空气量减少。图5表示图1的X-X线剖视图的变形形态。图6是图5的Z-Z线剖视图。参照图5和图6对变形形态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排水路153和水承接部152(如图6所示)使壳体的底面102a凹陷而形成。在壳体102为在左右和下侧分为三部分的结构时,容易形成排水路153和水承接部152。在图5和图6中,引导壁162、163从壳体的底面102a立设,防水壁161是向引导壁162的上方延伸的延长部。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在将过滤器从插入口15、151插入过滤器配置区域50、150后,插入口15、151被过滤器罩(未图示)覆盖。优选过滤器罩(未图示)不螺纹固定于壳体2。过滤器罩(未图示)相对于壳体2的固定方法除了螺纹固定以外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在壳体2和过滤器罩上设置相互卡合的部分而来卡合的方法。通常,过滤器罩(未图示)为了防止水从插入口51、151泄漏,在过滤器罩与壳体2之间夹入由氨基甲酸酯等构成的能够变形的密封件(未图示),通过螺纹固定于壳体2而使插入口51、151密闭,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罩(未图示)即使不通过螺纹固定来密闭,也能够利用防水壁61、161防止水从插入口51、151漏出。由于不对过滤器罩进行螺纹固定,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过滤器的安装、取出作业。由于不使用螺钉,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个数。由于不使用螺钉和密封件,能够降低产品的价格。在图1中,表示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布局为鼓风机11配置在车辆的上方的纵置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鼓风机11配置在车辆的左方或者右方的横置型(未图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