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00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是汽车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为在车辆前部发生撞击时,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室的目的,为驾驶室内的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现在常见的汽车前保横梁总成通常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设置在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吸能盒均位于前保横梁的同一侧,前保横梁通过两个吸能盒分别与两个前纵梁连接,从而降低了传递至前纵梁上的冲击力。为了保证吸能盒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溃缩,以达到良好吸收冲击力的目的,通常会在吸能盒上设置溃缩诱导槽,在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受到冲击力时,由于溃缩诱导槽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吸能盒对应溃缩诱导槽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能够诱使吸能盒按照设计要求溃缩。

然而,由于溃缩诱导槽的设置,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吸能盒的结构强度降低,导致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不会对驾驶室造成影响的冲击力)时,也会使吸能盒产生溃缩,提高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诱导槽导致汽车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所述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和分别位于所述前保横梁两端的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均设置在所述前保横梁的同一侧,所述前保横梁通过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连接,所述两个吸能盒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所述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和设置在所述诱导槽的槽底的诱导筋,各所述诱导筋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部和第二吸能部,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为柱状的筒体,且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并排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上分别设有数量相同的所述诱导槽。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均为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吸能部和所述第二吸能部之间通过侧壁相连。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部上的所述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一吸能部的一条棱边上,所述第二吸能部上的所述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二吸能部的一条棱边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前保横梁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承撞凸条和连接相邻的所述承撞凸条的连接板,所述多个承撞凸条均沿所述前保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承撞凸条与所述吸能盒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反两侧。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吸能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保横梁焊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吸能盒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安装板,所述两个吸能盒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前纵梁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能盒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作。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前保横梁总成为铝制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受到撞击时,冲击力通过前保横梁传递至吸能盒,由于吸能盒上设有诱导槽,诱导槽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当吸能受到冲击力之后,吸能盒对应诱导槽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起到控制吸能盒的溃缩形状的目的,保证了吸能盒能够良好的吸收冲击力。并且,由于诱导槽的槽底设有诱导筋,且诱导筋与诱导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所以诱导筋能够起到加固被诱导槽弱化的吸能盒部位,从而可以避免吸能盒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降低了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截面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前保横梁,11-承撞凸条,12-连接板,2-吸能盒,21-第一吸能部,22-第二吸能部,3-诱导槽,4-诱导筋,5-安装板,A-前纵梁,B-配合板,a-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如图1所示,前保横梁总成包括前保横梁1和分别位于前保横梁1两端的吸能盒2,两个吸能盒2均设置在前保横梁1的同一侧,前保横梁1通过两个吸能盒2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纵梁A连接,两个吸能盒2上分别设有诱导结构,诱导结构包括诱导槽3和设置在诱导槽3的槽底的诱导筋4,各诱导筋4分别沿各自对应的诱导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晰的显示前保横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在图1中,仅显示了前保横梁总成的一端,而另一端的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结构相同,故而省略。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前保横梁总成受到撞击时,冲击力通过前保横梁1传递至吸能盒2,由于吸能盒2上设有诱导槽3,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为吸能盒2的局部弱化区域,所以当吸能盒2受到冲击力之后,吸能盒2对应诱导槽3的部位将优先产生溃缩,从而起到控制吸能盒2的溃缩形状的目的,保证了吸能盒2能够良好的吸收冲击力。并且,由于诱导槽3的槽底设有诱导筋4,且诱导筋4与诱导槽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以诱导筋4能够起到加固诱导槽3的槽底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吸能盒2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降低了汽车前保横梁总成的维修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冲击力沿吸能盒2的长度方向传递,所以诱导槽3可以垂直于吸能盒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诱导槽3能够诱使吸能盒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溃缩,提高了吸能盒2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诱导筋4的中部可以为圆柱状结构,诱导筋4的两端可以与诱导槽3的两端相匹配,使得诱导筋4能够稳固的装嵌在诱导槽3内。

需要说明的是,诱导筋4中部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例如,当需要吸能盒2在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就产生溃缩,可以适当减小诱导筋4的直径,从而通过降低诱导筋4对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的加固程度来达到目的;当需要吸能盒2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才产生溃缩,可以适当增加诱导筋4的直径,从而通过进一步加大诱导筋4对诱导槽3的槽底部位的加固程度来达到目的,本发明对诱导筋4的直径不做限制。

优选地,前保横梁总成为铝制结构,从而降低了前保横梁总成的重量,实现了前保横梁总成的轻量优化。并且,使得前保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全铝制车身,使得前保横梁总成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优选地,吸能盒2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作,保证了吸能盒2的整体性,使得吸能盒2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优选地,诱导槽3由吸能盒2在挤压成型后,在吸能盒2上加工得到,从而简化了吸能盒2的制作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2为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能盒2包括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为柱状的筒体,且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并排设置,从而使得当冲击力作用于吸能盒2,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将共同吸收冲击力,避免吸能盒2因局部受力不均而发生不良溃缩。其中,不良溃缩是指一种溃缩现象,具体为吸能盒2只有一处产生大幅度屈折,而其他部位不产生屈折或者很小的屈折,在出现这种溃缩现象时,吸能盒2只能吸收很小一部分的冲击力,而很大一部分冲击力将直接通过前纵梁A作用于驾驶室,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相对的,良好溃缩同样也是一种溃缩现象,具体为吸能盒2产生连续的幅度适中的屈折,即产生波浪形溃缩,在出现这种溃缩现象时,吸能盒2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而小部分的冲击力将在通过前纵梁A传递的过程中消散,从而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具体地,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分别设有数量相同的诱导槽3,从而使得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能够具有相同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吸能盒2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优选地,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可以分别设有一个诱导槽3,在实际实验时,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分析得到,在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设置一个诱导槽3即可以实现吸能盒2的良好溃缩,从而简化了吸能盒2的结构,降低了吸能盒2的制造成本。

更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的诱导槽3到前保横梁1的距离相等,从而保证了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在收到冲击力后能够同时溃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均为棱柱状结构,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之间通过侧壁a相连,从而使得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能够稳固连接,以更好的吸收冲击力。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吸能盒2能够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作,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可以共用同一个侧壁a,即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通过同一个侧壁a相连。

图3为吸能盒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均可以为八棱柱结构,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的截面可以均为相同的八边形,且八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同。优选地,八边形可以为正八边形,即八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相同,从而保证了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的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八边形的边长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再次参见图2,优选地,第一吸能部21上的诱导槽3位于第一吸能部21的一条棱边上,第二吸能部22上的诱导槽3位于第二吸能部22的一条棱边上。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受到冲击力的作用时,受到八棱柱结构的影响,作用力将首先传经各棱边,所以将诱导槽3设置在八棱柱的棱边上,可以使得诱导槽3在吸能盒2刚受到冲击力时就充分的发挥作用,保证了前保横梁总成的性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的诱导槽3可以关于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之间的连接侧壁a对称布置,从而保证了吸能盒2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的诱导槽3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能部21和第二吸能部22上的诱导槽3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布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再次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前保横梁1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承撞凸条11和连接相邻的承撞凸条11的连接板12,多个承撞凸条11均沿前保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承撞凸条11与吸能盒2分别位于连接板12的相反两侧。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前保横梁1受到冲击时,多个承撞凸条11能够共同受力,通过连接板12将作用力分散至每个承撞凸条11上,从而提高了前保横梁1承受冲击力的能力。

实现时,承撞凸条11和连接板12也可以通过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吸能盒2的一端分别与前保横梁1焊接,从而保证了吸能盒2与前保横梁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吸能盒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安装板5,两个吸能盒2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安装板5安装在汽车的前纵梁A上。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一旦前保横梁1因承受撞击而损坏,或者吸能盒2产生溃缩,此时可以直接通过拆卸安装板5将前保横梁和吸能盒2一起拆卸更换,从而便于维修。

优选地,前纵梁A的与吸能盒2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安装板5相匹配的配合板B,安装板5通过螺栓与各自对应的配合板B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