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88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毂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毂单元在工作过程中,轴承与轮毂轴容易出现轴向滑动,导致轮毂单元的各配件之间容易出现磨损,进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轮毂单元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轴承内部容易积热,如果散热不及时,将导致钢球变形,而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轴承报废,影响轮毂单元的使用寿命。最后,传统的轮毂单元,因结构设计缘故,导致轮毂轴与轴承连接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单元,包括轮毂轴,轮毂轴上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包括设在轮毂轴上的内圈以及套设在轮毂轴外的外圈,所述的内圈上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三环形槽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滚子的第一环形沟道,第二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滚子的第二环形沟道;

所述的内圈与外圈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环形沟道和第二环形沟道连通的散热腔;

所述的轴承两端还分别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骨架以及分别与支撑骨架连接的上抵触架和下抵触架,上抵触架包括连接部和抵触部,抵触部与外圈抵触连接,支撑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部的环槽,下抵触架与内圈抵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轮毂轴上设有用于安装内圈的定位槽,所述的轮毂轴上还设有定位挡圈。

进一步,所述的内圈包括第一内圈和与第一内圈抵触的第二内圈。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 所述的内圈与外圈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环形沟道和第二环形沟道连通的散热腔,通过此设计,增加了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有效的防止钢球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因积热而导致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延长了轮毂单元的使用寿命;2. 通过密封装置的设计,有效的防止灰尘和颗粒杂质进入轴承内部而影响钢球正常运行的现象发生,而支撑骨架由弹性材料制成,有效的防止抵触部与外圈发生机械磨损的现象发生。3. 轮毂轴上设有用于安装内圈的定位槽,所述的轮毂轴上还设有定位挡圈,将轴承装入定位槽后,再通过后续加工使的定位挡圈变形,以此来定位轴承,防止轴承出现轴向滑动的现象,进而防止出现机械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方便装配,同时提高了轮毂单元的稳定性。4. 所述的内圈包括第一内圈和与第一内圈抵触的第二内圈,将内圈分为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方便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分别与外圈之间装配滚子、保持架等等配件,以及方便在其内部添加黄油,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G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轮毂单元,包括轮毂轴1,轮毂轴1上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包括设在轮毂轴1上的内圈以及套设在轮毂轴1外的外圈21,所述的内圈上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外圈21上分别设有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三环形槽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滚子的第一环形沟道,第二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滚子的第二环形沟道;

所述的内圈与外圈21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环形沟道和第二环形沟道连通的散热腔23,通过此设计,增加了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有效的防止钢球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因积热而导致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延长了轮毂单元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轴承两端还分别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骨架31以及分别与支撑骨架31连接的上抵触架32和下抵触架33,上抵触架32包括连接部321和抵触部322,抵触部322与外圈21抵触连接,支撑骨架31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部321的环槽,进而增加了支撑骨架31与密封环的结构强度,下抵触架33与内圈抵触连接。

通过密封装置的设计,有效的防止灰尘和颗粒杂质进入轴承内部而影响钢球正常运行的现象发生,而支撑骨架31由弹性材料制成,有效的防止抵触部322与外圈21发生机械磨损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的轮毂轴1上设有用于安装内圈的定位槽,所述的轮毂轴1上还设有定位挡圈11,将轴承装入定位槽后,再通过后续加工使的定位挡圈11变形,以此来定位轴承,防止轴承出现轴向滑动的现象,进而防止出现机械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方便装配,同时提高了轮毂单元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的内圈包括第一内圈221和与第一内圈221抵触的第二内圈222,将内圈分为第一内圈221和第二内圈222,方便第一内圈221和第二内圈222分别与外圈21之间装配滚子、保持架等等配件,以及方便在其内部添加黄油,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