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118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线束布置,多将低压线束通过左(右)侧地板上部走至车身后部,由于低压线束需要与汽车的多个部件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低压线束需要的线束的长度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成本浪费;并且,现有的快、慢充线束多为一体式的,通过将上述一体式线束固定至车身地板下部延伸至快、慢充座处,在安装以及后期维修时,非常不便于识别,并且线束的长度也有所增加,同样造成了资源浪费。

并且,现有的线束一般都是采用接线端子与导线压接,然后再将导线安装到汽车专用的接插件上,压接的方式使得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在使用时,会造成连接点处电压较大使连接点处发热,进而造成设备工作不正常甚至自燃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及电动汽车,用以实现节省线束长度、便于对线束的安装与维修时的快速识别以及降低线束内部接线端子与导线之间的接触电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包括:

固定于汽车车身上的第一线束,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一端与所述汽车的充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二端与汽车的慢充电口连接;

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上的第二线束,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一端与汽车的电源分配单元PDU连接,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快充电口连接;

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上的第三线束,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一端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二端分别与汽车的开关系统、中控系统、车门系统、车窗系统、音响系统和灯具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和所述第三线束在所述汽车车身上沿所述汽车的车体方向并排排列。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束与所述第二线束均为高压线束,所述第三线束为低压线束。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束为慢充线束,所述第二线束为快充线束。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束与所述第二线束均设置于汽车的乘员舱外部,所述第三线束设置于汽车的乘员舱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和所述第三线束均包括:

绝缘套管;

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第一端;

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内,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连接;

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每一所述导线上均设有扎带。

优选地,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和上述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所述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三路线束布置,节省了使用的线束的长度,并且,便于对线束的后期管理与维修;同时,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分离隔开,能够达到保证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安装于电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线束;2、第二线束;3、第三线束;4、充电机;5、慢充电口;6、电源分配单元PDU;7、快充电口;8、蓄电池;9、开关系统;10、中控系统;11、车门系统;12、车窗系统;13、音响系统;14、灯具系统;15、汽车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包括:

固定于汽车车身15上的第一线束1,所述第一线束1的第一端与所述汽车的充电机4连接,所述第一线束1的第二端与汽车的慢充电口5连接;

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15上的第二线束2,所述第二线束2的第一端与汽车的电源分配单元PDU6连接,所述第二线束2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快充电口7连接;

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15上的第三线束3,所述第三线束3的第一端与汽车的蓄电池8连接,所述第三线束3的第二端分别与汽车的开关系统9、中控系统10、车门系统11、车窗系统12、音响系统13和灯具系统14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线束1、所述第二线束2和所述第三线束3在所述汽车车身15上沿所述汽车的车体方向并排排列。

具体的,汽车的车体方向是指汽车的前后方向,第三线束3设置在第一线束1和第二线束2的中间,第一线束1、第二线束2和第三线束3在汽车车身上排列的方式呈“三”字型。通过三路线束布置,可以将复杂线束简单化,便于快速安装与后期的维修处理;同时,根据各个线束与汽车具体部件连接之间的距离长短,最大程度上降低所使用的线束的长度,节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束1与所述第二线束2均为高压线束,所述第三线束3为低压线束;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束1为慢充线束,所述第二线束2为快充线束;所述第一线束1与所述第二线束2均设置于汽车的乘员舱外部,所述第三线束3设置于汽车的乘员舱内部。

由于低压线束需要与汽车的开关系统9、中控系统10、车门系统11、车窗系统12、音响系统13和灯具系统14分别连接,通过将低压线束自汽车的车身地板下分别延伸至上述多个系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线束所需长度,不仅能够节省资源,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高压线束设置在乘员舱外部以及低压线束设置在乘员舱的内部,可以避免在出现意外情况时高压线束对乘员造成人身伤害,保证乘员人身安全。

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束1、所述第二线束2和所述第三线束3均包括:绝缘套管;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第一端;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内,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连接;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二端连接。

在接线端子与每一导线连接处上还可以包裹一层用于防水的橡胶层。

且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导线上均设有扎带。扎带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对线束内的多根导线的集中管理,提高了线束的整体束线强度和集中度,有效防止导线松动和脱离现象。

且进一步的,多根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焊接。多根导线与接线端子的接线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保证接线端子与多根导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且接触电阻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通过三路线束布置,节省了所需使用的线束的长度,并且,便于对线束的后期管理与维修;同时,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分离隔开,能够达到保证乘员安全。将每一线束的接线端子与导线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可以降低阶段端子与导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扎带的设置便于了对多根导线的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汽车车身15和上述的电动汽车线束总成,所述电动汽车线束总成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15上。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