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0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包括保气层、位于保气层外侧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帘纱层,位于帘纱层径向外侧的一层以上的缓冲层,位于帘纱层轴向外侧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位于胎侧部帘纱层的轴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头端最低点越过轮胎最大断宽处并与轮胎最大断宽处的径向距离为轮胎胎侧最大断宽处与胎冠花纹沟底部的径向距离的15%~40%;

所述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头端最高点与缓冲层的外端点的距离为10~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缓冲层经胎冠部、胎肩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层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末端最高点越过轮胎最大断宽处并与轮胎最大断宽处的径向距离为轮胎胎侧最大断宽处与轮胎内径的径向距离的15%~40%;

所述缓冲层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末端最高点和末端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所述缓冲层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末端最低点至少延伸至翻卷后帘纱层的末端最高点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及缓冲层经胎冠部、胎肩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两者结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头端最低点与缓冲层的末端最高点相互叠加分别位于轮胎胎侧最大断宽处的上下两侧,其相互叠加形成的径向距离为5~30mm;

所述帘纱层经翻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头端最低点与缓冲层的末端最高点相互叠加的轴向中心与轮胎最大断宽处的径向距离为0~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至少一层,且独立设置在胎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两层,分别为靠近帘纱层的内加强层及覆盖在其外侧的外加强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层的径向高度大于外加强层的径向高度;

所述内加强层与外加强层的轴向中心位置相同,且该轴向中心与轮胎最大断宽处的径向距离为0~20mm;所述外加强层的径向高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15%~50%;所述内加强层的头端最高点与缓冲层的外端点的距离为10~45mm;所述内加强层的尾端最高点和外加强层的尾端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