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人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18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防撞人车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撞人车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交通便利,大大提高了我们出行的速度,扩大了我们的活动范围,给我们的生活了带来了便利性和高效性。但是,享受汽车带给我们的高效便利美好生活的同时,汽车也逐渐带给人们一些很大的伤害。汽车停下后,开车门撞倒行人或骑车人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导致行人或骑车人受伤,行人或骑车人受车门推力作用向一侧倒下,后方可能有继续前行的汽车,骑车人倒地后,汽车来不及反应,有时甚至造成骑车人遭到汽车碾压的惨剧。随着近几年汽车数量的暴增,汽车停车难的问题凸显后,很多汽车只得停到公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占据了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行驶空间变小,有时甚至被迫到汽车道行走,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汽车开车门的危险与危害进一步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人车门,改变了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下车习惯,开门时被迫转身或转头,能够及时关注车门外交通状况,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防撞人车门,包括车门,车门内侧设有把手,把手靠近车门活动端设置。

经过多次研究发现,驾驶人员或者是乘车人员下车需要打开车门时,因为把手设于手臂自然放置的位置,手放下就能够握到把手,人会下意识直接向外推动车门,然后下车,如果这时后边有人骑车过来或行人过来,就容易导致骑车人或行人碰到车门上,以至于受伤。因此,如果能够在下车时改变下车习惯,能够自然的转动身体,能够直接看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人自然就会先观察交通状况,然后再选择适合的时机下车,减少意外事件发生。人下车一定要抓把手,因此将把手设置到手不能很自然或者很放松就够到的地方,设置到需要转身才能够抓到的地方,下车时就自然转身了,同时,也就自然地观察外面的交通状况,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下车时,因为把手靠近车门活动端,手需要往后放才能够到把手,或者采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去抓把手,这样,势必要转身或者转头,很自然就能够看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减少了意外事件发生。

进一步优选地,把手设于车门内侧二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需要转身或者转头才能抓到把手,这样开门时,眼睛刚好能够看到车外的交通状况,自然就能够随时关注车外的交通状况,大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优选地,把手设于车门内侧三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需要较大幅度的转身或者转头,对于车外交通状况的关注能够更方便有效,进一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把手设于车门内侧四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进一步加大了转身或者转头的幅度,对于车外交通状况的关注能够更方便有效,进一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把手远离人体一侧设有车锁拉手。实现同时拉开车锁,然后推门下车,方便和简化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车门上设有车锁和车锁拉手,车锁拉手靠近车门活动端设置。拉开车锁的同时一般就是准备下车的时候,也设置到靠近车门活动端,能够实现开锁就观察外面交通状况,选择适当的时机下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优选地,车锁拉手设于车门内侧二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进一步优选地,车锁拉手设于车门内侧三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进一步优选地,车锁拉手设于车门内侧四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把手设置到靠近车门活动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下车思维和下车习惯,改变了手自然放落就能够抓到把手直接推门下车的坏习惯,而是,要想够到把手,必须先转身或者转头,很自然地就能够看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很自然地就会观察车门外的交通状况,能够选择适当的时机下车,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了自身的安全,也保证了车外的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台2、第一车门3、第一把手4、第一座位5、第二车门6、第二把手7、第二座位8、第一中心线9、第二中心线10、第一车锁拉手11、第二车锁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防撞人车门,包括车门,车门内侧设有把手,把手靠近车门活动端设置。把手可以设于车门内侧二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把手也可以设于车门内侧三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把手也可以设于车门内侧四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车门包括第一车门2和第二车门5,第一车门2上设有第一把手3,第二车门5上设有第二把手6,第一中心线8是第一车门2内侧一面露出来的部分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一中心线8是线段ac的中心线,b是线段ac的中心点。第一把手3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二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也就是第一把手3设于线段bc段内。第一把手3也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三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一把手3也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四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一车门2第一端与操作台1邻接,第一车门2第二端与第二车门5相邻设置,第一车门2内侧设有第一座位4,人坐到第一座位4上,手自然下垂后位于第一把手3前方,需要向后放才能够到第一把手3,限于车内空间,需要适当转身,或转头看,手才能向后抓住第一把手3。第二车门5内侧设有第二座位7,人坐到第二座位7上,手自然下垂后位于第二把手6前方,需要向后放才能够到第二把手6,限于车内空间,需要适当转身,或转头看,手才能向后抓住第二把手6。

第二中心线9是第二车门5内侧一面露出来的部分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二中心线9是线段ce的中心线,d是线段ce的中心点。第二把手6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二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也就是第二把手6设于线段de内。第二把手6也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三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二把手6也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四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把手远离人体一侧设有车锁拉手。第一把手3远离人体一侧设有第一车锁拉手10。第二把手6远离人体一侧设有第二车锁拉手11。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车门上设有车锁和车锁拉手,车锁拉手靠近车门活动端设置。车锁拉手可以设于车门内侧二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车锁拉手也可以设于车门内侧三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车锁拉手也可以设于车门内侧四等分车门活动端一段内。

第一车门2上设有第一车锁和第一车锁拉手10,第一车锁拉手10靠近第一车门活动端设置,第一车锁拉手10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二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一车锁拉手10也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三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一车锁拉手10也可以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四等分第一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一车锁拉手10和第一把手3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第一车锁拉手10靠近第一车门活动端设置,也可以第一把手3靠近第一车门活动端设置。

第二车门5上设有第二车锁和第二车锁拉手11,第二车锁拉手11靠近第二车门活动端设置,第二车锁拉手11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二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二车锁拉手11也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三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二车锁拉手11也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四等分第二车门活动端一段内。第二车锁拉手11和第二把手6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第二车锁拉手11靠近第一车门活动端设置,也可以第二把手6靠近第一车门活动端设置。其余同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车门包括第一车门2和第二车门5,第一车门2上设有第一把手3,第二车门5上设有第二把手6,第一中心线8是第一车门2内侧一面露出来的部分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一中心线8是线段ac的中心线,b是线段ac的中心点。第一把手3设于第一车门2内侧二等分第一车门固定端一段内。第一车门2可以绕第一车门固定端转动。第一车门2第一端与操作台1邻接,第一车门2第二端与第二车门5相邻设置,第一车门2内侧设有第一座位4,人坐到第一座位4上,手自然下垂后能够很方便地握第一把手3。

第二中心线9是第二车门5内侧一面露出来的部分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二中心线9是线段ce的中心线,d是线段ce的中心点。第二把手6可以设于第二车门5内侧二等分第二车门固定端一段内。第二车门5可以绕第二车门固定端转动,也就是第二把手6设于线段cd内。第二车门5内侧设有第二座位7,人坐到第二座位7上,手自然下垂后能够很方便地握住第二把手6。

手握住第一把手3或者第二把手6,可以很方便地推门下车,因为人的视线习惯于注视前方,因此不容易观察侧边的情况,增加开车门危险性,因为车门向侧边打开,刚好对于从后边走过来的行人或者是骑车过来的人是一种侧推力,行人或者骑车人很难抗衡这种侧推力,很容易丧失平衡,摔倒在另一侧的汽车道或者是行车道上,除去摔伤本身的伤害,从另一侧汽车道或者行车道后边过来的车辆或电动车或者自行车,甚至行人,都可能会对摔伤的人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汽车二次碾压的话,甚至导致人员重伤甚至死亡,危害非常严重。

经过多次研究发现,驾驶人员或者是乘车人员下车需要打开车门时,因为现有汽车的把手设于手臂自然放置的位置,手放下就能够握住把手,人会下意识直接向外推动车门,然后下车,如果这时后边有人骑车过来或行人过来,就容易导致骑车人或行人碰到车门上,以至于受伤。因此,如果能够在下车时改变下车习惯,先观察一下车门外的交通状况,然后再下车,就能够大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观察车门外的交通状况,需要转头去观察,或者转动身体,头部自然也跟着转动,就能够很方便地观察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人下车需要抓把手,因此将把手设置到手不能很自然或者很放松就够到的地方,设置到需要转身才能够抓到的地方,下车时就能够自然的转动身体,能够直接看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人自然就会先观察交通状况,然后再选择适合的时机下车,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下车时,因为把手靠近车门活动端,手需要往后放才能够到把手,或者采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去抓把手,这样,势必要转身或者转头,很自然就能够看到车门外的交通状况,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