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轮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993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轮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用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轮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轮胎是机动车(包括摩托车、汽车和工程车辆等)的核心部件之一,不同使用场景(城市铺装路面、越野地形等)需要采用不同胎纹的轮胎。当机动车主要行驶在泥泞的山道或者沙滩等地形时,为防止打滑需要采用胎纹较深的轮胎;当机动车主要行驶在城市铺装路面时,为获取更多的抓地力(摩擦力),提高机动车的稳定性能,需要采用胎纹较浅的轮胎,甚至采用平纹轮胎。

因此,当需要更换机动车使用场景时,人们需要采用合适胎纹的轮胎。而机动车使用者通常不会准备多套不同胎纹的轮胎,且轮胎的更换较为复杂,通常机动车使用者难以独自完成,只能将机动车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更换,费时费力。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轮及机动车,能够变换轮胎的胎纹,满足不同地形道路的行驶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轮毂;以及轮胎,其套设在轮毂上;其要点在于,还包括:多个胎纹块,其分布在轮胎的外表面上,并可沿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以及驱动机构,其与各个胎纹块相连,用于改变各个胎纹块的外表面与轮胎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胎纹块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控制胎纹块的凸出程度或凹陷程度改变轮胎的表面胎纹,以适应于不同地形道路的行驶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轮胎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腔室,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均与腔室数量相同的气囊和充气泵,各个所述气囊的形状与对应的腔室相适应,各个所述胎纹块分别与对应的气囊相连或一体成型;当各个充气泵对对应的气囊充气时,各个胎纹块沿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外移动至第一位置;当各个充气泵抽走对应气囊内的气体时,各个胎纹块沿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内移动至第二位置。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充气泵充气,使气囊膨胀,进而使胎纹块沿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外移动,通过充气泵吸气,使气囊收缩并产生负压,进而使胎纹块沿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内移动。

作为优选:各个所述充气泵均固定在轮毂上,并通过密封管嵌入对应的腔室后与对应的气囊连通。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密封管的设计既便于充气泵与气囊的连接,又保证了密封性。采用以上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胎纹块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胎纹块的外表面与轮胎的外表面齐平。采用以上结构,胎纹块的外表面与轮胎的外表面齐平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抓地力,特别适用于铺装路面行驶的摩托车。

作为优选:在所述腔室内设有用于限定各个胎纹块最大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采用以上结构,使轮胎胎纹的变化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轮胎采用免充气胎,以使全地形车轮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的全地形车轮,在车身或车架上设有配气装置,各个所述充气泵均与配气装置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机动车的车轮能够根据道路需求改变胎纹,满足不同地形道路行驶对轮胎抓地力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全地形车轮及机动车,结构新颖,易于实现,轮胎的胎纹能够根据不同地形道路行驶对轮胎抓地力的要求进行变换,不需要更换轮胎,省时省力,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全地形车轮的胎纹块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全地形车轮的胎纹块在凸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全地形车轮的胎纹块在凸出状态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全地形车轮的胎纹块在收纳状态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图4,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轮毂1、轮胎2、多个胎纹块3和用于控制胎纹块3的驱动机构4。其中,轮胎2采用免充气胎,并套设在轮毂1上。胎纹块3和轮胎2均采用橡胶材质,所有的胎纹块3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轮胎2的外表面上,并可沿轮胎2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个胎纹块3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以获得更好地抓地力和极佳的排水性能。所述驱动机构4与各个胎纹块3相连,用于改变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与轮胎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使轮胎2的胎纹能够根据不同地形道路行驶对轮胎抓地力的要求进行变换,而在路况场景发生重大变化时不需要更换轮胎2,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请参见图3和图4,所述轮胎2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腔室21,各个腔室呈多通道结构,各个通道211自轮胎2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汇聚为一个连通口212,各个胎纹块3分别位于对应通道211内,具体位于各个对应通道211的外端,即轮胎2的外表面附近,并且,各个对应通道211的外端扩径,并具有用于限定各个对应的胎纹块3最大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

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均与腔室21数量相同的气囊41和充气泵42,各个所述气囊41的形状与对应的腔室21相适应,气囊41的大部分与腔室21的内壁连接,气囊41仅具有(连接有)胎纹块3的部分不与腔室21的内壁连接,以便于充气或放弃时推出或吸入胎纹块3。具体地说,各个所述胎纹块3分别与对应的气囊41相连或一体成型,当胎纹块3与对应的气囊41一体成型时,胎纹块3为气囊41的一部分,类似气球表面的凸点或凸块。因此,当各个充气泵42对对应的气囊41充气时,气囊41内的压力快速增加,各个胎纹块3沿轮胎2的径向方向向外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各个充气泵42抽走对应气囊41内的气体时,气囊41内的压力快速减小,形成负压,各个胎纹块3沿轮胎2的径向方向向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保持在第二位置。

请参见图1和图2,各个所述充气泵42均固定在轮毂1上,并通过密封管43嵌入对应的腔室21后与对应的气囊41连通,通过密封管43的设计既便于充气泵42与气囊41的连接,又保证了密封性。

第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4,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凸出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外;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与轮胎2的外表面齐平。第一位置适用于越野等极限路况,避免出现轮胎打滑,第二位置时轮胎为平纹,能够获得更多的抓地力,特别适用于铺装路面行驶的摩托车。

第二种实施例: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凸出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外;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凸出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外;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凸出高度高于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凸出高度。第一位置适用于越野等极限路况,避免出现轮胎打滑,第二位置适用于城市铺装道路,能够获得更多的抓地力,且舒适性更加。

第三种实施例: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凹陷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内;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凹陷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内;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凹陷程度小于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凹陷程度。第一位置适用于城市铺装道路,能够获得更多的抓地力,且舒适性更加,第二位置适用于越野等极限路况,避免出现轮胎打滑。

第四种实施例: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与轮胎2的外表面齐平;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凹陷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内。第一位置时轮胎为平纹,能够获得更多的抓地力,特别适用于铺装路面行驶的摩托车,第二位置适用于越野等极限路况,避免出现轮胎打滑。

第五种实施例: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凸出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外;当各个所述胎纹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各个胎纹块3的外表面凹陷至轮胎2的外表面以内。由于胎纹块3的外表面面积与轮胎2的外表面面积不等,通过调节胎纹块3凸出或凹陷,能够改变全地形车轮的抓地力、排水能力等性能。

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任一种全地形车轮,在车身或车架上设有配气装置,各个所述充气泵42均与配气装置连通。机动车的车轮能够根据道路需求改变胎纹,满足不同地形道路行驶对轮胎抓地力的要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