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10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导向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向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中拥有车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针对车辆内部舒服,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当乘坐汽车时,后排乘客也越来越注重使用安全带。

当前,乘用车后排外侧安全带的卷收器通常固定在汽车c柱后方,为了不影响后排座椅靠背的开启,安全带的出口距离靠背的前面需要有200mm左右的距离。

但是,由于受空间限制、结构限制,安全带上出口与带扣固定点间的横向距离通常较小,当将安全带锁舌插入带扣时,安全带从卷收器的出口直接斜向带扣固定点方向,肩带与座垫所成的角度很大,因此,当乘员佩戴安全带时,安全带与乘员肩部接触位置往往靠近乘员颈部,导致乘员在乘车过程中极为不舒服,对长途乘车的后排乘员而言,佩戴安全带成了一件极其难受的事情,以至于导致后排乘客更加不愿意佩戴安全带,造成了后排乘客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导向装置及汽车,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座椅安全带卡乘客颈部、造成乘员乘车体验差,不愿意佩戴安全带,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的后排座位安全带,包括:导向装置本体;

导向装置本体包括安装座和导向块;安装座位于车辆后排座椅靠背开关位置,且安装座与车辆后排座椅连接;

导向块设置有导向孔,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贯穿导向孔与导向块连接,安装座设置有开口端,导向块通过开口端可与安装座连接,以使安全带限制于乘客肩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安装座与导向块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沿着安装座的开口端设置有楔形槽,导向块对应楔形槽设置有楔形边,导向块通过楔形边与楔形槽配合连接,以使导向块与安装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沿着安装座的开口端设置有滚槽,导向块对应滚槽设置有滚轮,导向块通过滚轮与滚槽配合连接,以使导向块与安装座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座设置有前挡肩,前挡肩设置于安装座远离开口端的一侧,导向块与前挡肩抵接,以限定导向块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导向孔的开孔方向与前挡肩垂直设置,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自导向孔远离前挡肩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内,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用于通过导向孔向导向块施加靠近前挡肩的力,以使导向块与前挡肩抵接。

进一步地,安装座和导向块贯穿设置有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

进一步地,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安装座车辆后排座椅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导向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的后排座位安全带,包括:导向装置本体;导向装置本体包括安装座和导向块;安装座位于车辆后排座椅靠背开关位置,且安装座与车辆后排座椅连接;导向块设置有导向孔,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贯穿导向孔与导向块连接,安装座设置有开口端,导向块通过开口端可与安装座连接,,以使安全带限制于乘客肩部的位置;导向装置本体位于车辆后排座椅靠背开关位置,避免了对座椅靠背结构的较大改动,安装座由座椅靠背开关框架上端盖改造而成,设计改动小,占用空间变化小,避免了新增设计对原有设计带来的影响,通过导向装置本体作为安全带上端的转向装置,安全带由卷收器输出后,经导向装置本体导向后才能转向乘员,使安全带与乘员肩部的接触位置远离了颈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座椅安全带卡乘客颈部、造成乘员乘车体验差,不愿意佩戴安全带,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乘员的舒适度,而且导向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安全带的导向作用,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本体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向装置本体;101-安装座;111-前挡肩;121-楔形槽;102-导向块;112-导向孔;122-楔形边;200-车辆后排座椅;300-安全带;400-卷收器;500-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101与车辆后排座椅200连接,安全带300由卷收器400输出穿设于导向块102内。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本体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为沿着直视导向孔112的方向。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101设置有楔形槽121。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向块102设置有楔形边12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的后排座位安全带300,包括:导向装置本体100;导向装置本体100包括安装座101和导向块102;安装座101位于车辆后排座椅200靠背开关位置,且安装座101与车辆后排座椅200连接;导向块102设置有导向孔112,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300贯穿导向孔112与导向块102连接,安装座101设置有开口端,导向块102通过开口端可与安装座101连接,以使安全带300限制于乘客肩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安装座101车辆后排座椅200固定连接。

其中,安装座101与车辆后排座椅2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接、通过螺钉连接、粘接等,较佳地,安装座101与车辆后排座椅200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钉连接。

具体地,安装座101由当前设计的座椅靠背开关框架上端盖基础上改制而成,可作为座椅靠背开关的零件进行加工及装配。与原端盖相比,与车辆后排座椅200连接结构进行了加强,高度有所提升,保留了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

导向块102作为安全带300的附件,在安全带300装配过程中装配到安全带300上,导向块102通过导向孔112与安全带300连接,使得导向块102可以沿着安全带300滑动。

具体过程,当需要导向装置进行安全的导向时,安全带300由卷收器400输出后,沿着安全带300滑动导向块102,导向块102滑动至安装座101的位置,通过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连接,从而可以改变安全带300由卷收器400输出后的路径,增加了安全带300的横向距离,从而使得安全带300经导向块102导向后才能转向乘员,使安全带300与乘员肩部的接触位置远离了颈部,提高了乘员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的后排座位安全带300,包括:导向装置本体100;导向装置本体100包括安装座101和导向块102;安装座101位于车辆后排座椅200靠背开关位置,且安装座101与车辆后排座椅200连接;导向块102设置有导向孔112,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300贯穿导向孔112与导向块102连接,安装座101设置有开口端,导向块102通过开口端可与安装座101连接,以使安全带300限制于乘客肩部的位置;导向装置本体100位于车辆后排座椅200靠背开关位置,避免了对座椅靠背结构的较大改动,安装座101由座椅靠背开关框架上端盖改造而成,设计改动小,占用空间变化小,避免了新增设计对原有设计带来的影响,通过导向装置本体100作为安全带300上端的转向装置,安全带300由卷收器400输出后,经导向装置本体100导向后才能转向乘员,使安全带300与乘员肩部的接触位置远离了颈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座椅安全带300卡乘客颈部、造成乘员乘车体验差,不愿意佩戴安全带300,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乘员的舒适度,而且导向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安全带300的导向作用,更加实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为可拆卸连接。

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滑块与滑槽连接、滚槽与滚轮、齿轮与齿条等。

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沿着安装座101开口端设置有楔形槽121,导向块102对应楔形槽121设置有楔形边122,导向块102通过楔形边122与楔形槽121配合连接,以使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滑动连接。

其中,楔形槽121的边缘设置有梯形凹槽,楔形边122的边缘设置有梯形凸起,从而楔形边122通过两端边缘的梯形凸起与梯形凹槽卡接,使得向块可相对于安装座101滑动。

梯形槽的深度小于安装座101的厚度,使得导向块102沿着安装座101的表面滑动,保证了导向块102的整体强度,更加实用。

进一步地,沿着安装座101开口端设置有滚槽,导向块102对应滚槽设置有滚轮,导向块102通过滚轮与滚槽配合连接,以使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滚动连接。

其中,滚槽内设置有导轨,滚轮可以沿着导轨滚动,使得导向块102可以与安装座101为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座101设置有前挡肩111,前挡肩111设置于楔形槽121或滚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导向块102与前挡肩111抵接,以限定导向块102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导向孔112的开孔方向与前挡肩111垂直设置,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300自导向孔112远离前挡肩111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112内,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300用于通过导向孔112向导向块102施加靠近前挡肩111的力,以使导向块102与前挡肩111抵接。

其中,当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连接后,安全带300由于卡扣与座椅的卡座连接,从而使得安全带300具有一个整体下压的力,由于车辆后排座位的安全带300自导向孔112远离前挡肩111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112内,从而使得安全带300会带动导向块102具有向前挡肩111运动趋势,以使导向块102可以更好与安装座101连接,不会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晃动而使得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脱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通过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可以为滑动连接或者滚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是否连接,而带动安全带300位于不同的位置,使得针对不同体型的后排乘员可以选择不同的安全带300连接方式,实现了任何体型的乘员佩戴安全带300均不会产生安全带300卡乘员颈部的情况,提高了乘员的舒适度,而且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安全带300的导向作用,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远离前挡肩111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卡接组件,具体地,安装座101远离前挡肩111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孔,当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连接时,导向块102远离前挡肩111的两端设置有弹性凸起,当导向块102与前挡肩111抵接时,弹性凸起可以卡设于卡接孔内,从而可以更加的将导向块102固定于安装座101内,使得导向块102更加稳定。

导向块102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开关,当需要将安全带300打开,以及需要将导向块102与安装座101分离时,通过按压弹性开关,使得弹性凸起可以收缩至导向块102内部,从而使得弹性凸起与卡接孔分离,使得导向块102可以由安装座101内分离。

进一步地,安装座101和导向块102贯穿设置有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是在原座椅靠背开关的结构及位置的基础上,将原座椅靠背开关的结构设计成安全带300的导向装置,从而需要在安装座101和导向块102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从而可以在保留座椅靠背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300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利用原有座椅靠背开关位置设计而成,结构简单,对原有结构设计改动小。

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形、矩形、椭圆形等,较佳地,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具体安装过程,导向块102和安装座101作为座椅靠背开关的零件,在座椅靠背上安装靠背开关过程中安装好安装座101;导向块102作为安全带300的附件,在装配安全带300过程中安装好导向块102;在使用过程中,后排乘员需要对安全带300上端进行外移,则将导向块102从安装座101后方嵌入到安装座101中,至受到前挡肩111限制为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装置,通过安装座101与导向块102远离前挡肩111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卡接组件,使得导向块102可以更好的与安装座101连接,从而可以更加的将导向块102固定于安装座101内,使得导向块102在安装座101内更加稳定;另外,通过安装座101和导向块102贯穿设置有座椅靠背开关操作孔500,在保留座椅靠背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300的导向作用,导向装置本体100位于原座椅靠背开关位置,避免了对座椅靠背结构的较大改动;安装座101由原座椅靠背开关框架上端盖改造而成,设计改动小,占用空间变化不大,使装配方便,易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导向装置;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提供的导向装置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