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越野车用下摆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807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越野车用下摆臂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越野车下摆臂,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独立悬架是重型越野汽车悬架系统的主流形式,具有较好的道路适应性,下摆臂作为独立悬架系统的关键零件之一,起到承载、力和力矩传递的作用。下摆臂上下受垂直载荷,前后能够进行启动和制动力的传递;连接车桥总成和轮边总成,同时还作为承载元件的下连接点。传统的下摆臂结构复杂,在悬架跳动的较大行程内容易和其他零件干涉摩擦;有的下摆臂设计时,仅考虑其承受垂直载荷,没有考虑较大的制动力的传递,受力状态较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再者,传统的下摆臂设计时,其形状中间处下凸,导致车辆的离地间隙较小,使得车辆的通过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好的越野汽车下摆臂结构。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越野车用下摆臂结构,包括下摆臂本体,所述下摆臂本体由横向立筋I、横向立筋II、横向立筋III及纵向立筋与底板1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在该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下底两侧设有圆柱形腔体I,其顶部设有锥形台阶腔体,其中间局部设有两段圆柱形腔体II。

所述底板采用等壁厚底板结构。

所述下摆臂本体上设有三个圆柱凸台。

所述底板上设有减重孔。

所述下摆臂本体侧面设有加强筋。

所述圆柱形腔体I与车桥中段的旋转副连接,锥形台阶腔体与轮边总成的球铰连接,圆柱形腔体II与承载元件的旋转副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条立筋和底部等壁厚筋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满足垂直承载的同时,也能保证纵向启动和制动力的传递,提高了稳定性;通过旋转副连接车桥中段总成,通过球副连接轮边总成,并作为承载元件的下连接点;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比较扁平,可避免传动轴等件的干涉,同时大大提高了整车的离地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1圆柱形腔体I、2杆端体上的油槽、3圆柱形腔体II、4横向立筋I、5横向立筋II、6横向立筋III、7纵向立筋、8圆柱凸台、9减重孔、10加强筋、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摆臂本体,主要功能是连接车桥中段和轮边总成,并作为承载元件的支撑点,所述下摆臂本体由横向立筋I4、横向立筋II5、横向立筋III6及纵向立筋7与底板11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承受垂直载荷、传递力和力矩。

所述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下底两侧设有圆柱形腔体I1,用于安装摆臂枢轴,实现和车桥中段的旋转副连接。

所述下摆臂本体整体结构比较扁平,避免了传动轴等件的干涉,同时大大提高了整车的离地间隙。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所述三角形框架结构的顶部设有锥形台阶腔体2,用于连接球销总成,实现与轮边总成的球铰连接。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图。

所述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中间局部设有两段圆柱形腔体II3,用于实现与承载元件的旋转副连接。

所述底板11采用等壁厚底板结构。

所述下摆臂本体上设有三个圆柱凸台8,用于下摆臂本体的加工定位。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所述底板11上设有减重孔9,可降低重量,兼具排水功能。

所述下摆臂本体侧面设有加强筋10,以增加下摆臂纵向力的传递能力。

所述圆柱形腔体I1与车桥中段的旋转副连接,锥形台阶腔体2与轮边总成的球铰连接,圆柱形腔体II3与承载元件的旋转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条立筋和底部等壁厚筋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满足垂直承载的同时,也能保证纵向启动和制动力的传递,提高了稳定性;通过旋转副连接车桥中段总成,通过球副连接轮边总成,并作为承载元件的下连接点,实现了和车桥中段、轮边总成以及承载元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比较扁平,可避免传动轴等件的干涉,同时大大提高了整车的离地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