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93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品问世,以环保、节能的优势快速占据市场,而对新能源汽车的控制器而言,一般说来,控制器包括两个必须的电气装置,强电逆变器和弱电控制器,不管是强电逆变器还是弱电控制器都需要较大的安装控件,而设计者容易想到将两个装置结合安装以节约安装空间,但是由于结合安装后产热较大,影响使用寿命,所以无法在市场上得以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率高且将两个电控装置统一设置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强电逆变器电路和弱电控制器电路,所述强电逆变器电路和弱电控制器电路分别包括有若干电容器和半导体功率元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电路底板,所述电容器和半导体功率元件均安装于所述电路底板上,所述壳体设置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冷却管路连通,所述冷却管路于壳体内表面形成凸起。

首先,将强电逆变器电路和弱电控制器电路统一设置在该控制器中,而通过电路底板将产热较大的元件统一安装,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大大减小其安装的空间体积,增大了冷却管路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表面的周沿对应凸起形成凹腔,所述电容器置于所述凹腔中。由于电路底板是水平放置的,所述电容器由于体积较大,都会在电路底板中形成“凸起”而管路的设置,也需要充分考虑安装设计空间,所以,将管路的设置与电容器的位置错开,管路在壳体上形成凹腔的位置恰好于电容器安装,同样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底板正对凸起的位置形成散热区,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由于接近冷却管路则散热效果较好,所以将产热较大的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在散热区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路弯折形成若干拐点,所述电路底板正对所述拐点的位置形成散热区,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由于冷却管路折弯形成的拐点散热效率较高,所以将半导体元件焊接在该位置,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底板正对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形成散热区,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由于进水口的水温较低,散热效率较高,所以为了避免局部产生,将其设置在进水口正投影位置,保证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弱电控制器电路的控制引脚耦接所述强电逆变器电路的被控引脚。而通过直接耦接的方式,这样无论弱电控制器还是强电逆变器都不需要额外的引出管脚,减少接插件数量,只保留一个接插件简化了设计,较高的防护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的半径大于所述冷却水道的半径,所述进水口和冷却管路直接设置有过渡管路,所述过渡管路的半径沿进水口至冷却水道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冷却水道的设置,可以保证冷去效率,箭头型设计的冷却水道以及优化的进出水口,使得在发热量较大处水流换热系数更高保证了控制器均匀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半径大于所述冷却水道的半径,所述进水口和冷却管路直接设置有过渡管路,所述过渡管路的半径沿出水口至冷却水道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冷却水道的设置,可以保证冷去效率,箭头型设计的冷却水道以及优化的进出水口,使得在发热量较大处水流换热系数更高保证了控制器均匀散热。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均匀散热使得控制器内发热较大的电子器件得到了有效地冷却,避免了散热不均带来的电子元器件寿命衰减同时大大减少了安装空间以及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拓扑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21、进水口;122、出水口;123、冷却管路;124、过渡管路;31、电路板;21、底板;211、电容器;141、进水口散热区;142、拐点散热区;143、凸起散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由铝制散热外壳和高分子材料上盖组成的散热密闭外壳,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强电逆变器电路和弱电控制器电路,参照图1所示,两个电路的原理以及关系如图,而本设计将其电路关系设计于同一壳体中,可以明显看出相较分体设置每一装置减少了一组接插件的数量,所述强电逆变器电路和弱电控制器电路分别包括有若干电容器211和半导体功率元件,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电路底板21,所述电容器211和半导体功率元件均安装于所述电路底板21上,所述壳体设置有一进水口121和一出水口122,所述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22之间通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冷却管路123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23于壳体内表面形成凸起。所述弱电控制器电路的控制引脚耦接所述强电逆变器电路的被控引脚。所述进水口121的半径大于所述冷却水道的半径,所述进水口121和冷却管路123直接设置有过渡管路124,所述过渡管路124的半径沿进水口121至冷却水道方向逐渐减小。出水口122的半径大于所述冷却水道的半径,所述进水口121和冷却管路123直接设置有过渡管路124,所述过渡管路124的半径沿出水口122至冷却水道方向逐渐减小。还包括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其他电路板31,而需要说明是,本设计中优选将两个电路的所有电容器211和功率管放置在同一电路底板21上,而将其他元件可以设计在其他电路板31上。

参照图4所示,对半导体功率元件以及电容器211的安装位置做出解释,壳体内表面的周沿对应凸起形成凹腔,所述电容器211置于所述凹腔中。电路底板21正对凸起的位置形成凸起散热区143,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冷却管路123弯折形成若干拐点,所述电路底板21正对所述拐点的位置形成拐点散热区142,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电路底板21正对所述进水口121的位置形成进水口121散热区141,所述半导体功率元件焊接于所述散热区。由于不同电路电容器211和半导体功率元件的数量不同,但是按照本壳体的设计方式,仍然会存在较多的预留空间供产热高的器件放置,本方案仅以优选的设计方式为例做出解释。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