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腔阻隔发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926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腔阻隔发泡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腔填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腔阻隔发泡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车身结构设计,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空腔连通车内外,从而导致车外的灰尘、水汽、气流、噪声和热量等环境因素进入车内,即车身泄露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汽车的密封性和舒适感,设计人员设计了各种密封结构,以防止外部环境因素进入车身内部,其中汽车的空腔填充技术,就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

汽车的空腔填充技术一般分为装配式空腔填充零件和注入式填充材料。装配式空腔填充零件是在骨架体上设置发泡体,通过组装方式安装在空腔内,并通过后期加热促使发泡体发泡膨胀填充满空腔,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而注入式填充材料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流体状的发泡材料填充满空腔,并通过后期加热促使发泡体发泡膨胀填充满空腔,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其中装配式空腔填充零件,其具有安装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能节省大量发泡材料的优点。但是装配式空腔填充零件制造要求高,特别是发泡体与骨架体的包覆设计,若发泡体与骨架体不能形成很牢固的包覆,在发泡体发泡或者后期使用过程中,发泡体与骨架体会发生分离现象,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发泡体在发泡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与骨架体分离的汽车空腔阻隔发泡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骨架体和发泡体;所述发泡体通过注塑包覆在在骨架体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外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凹槽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也形成开口;所述发泡体填充满凹槽组。

上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上表面呈夹角;所述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与下表面呈夹角。

上述凹槽组还包括连接第一凹槽的底部与第二凹槽的底部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侧面向骨架体的内部延伸。

上述外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立柱。

上述立柱的顶端设有直径大于立柱的球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组使得发泡体的包覆强度更高,有效防止发泡体与骨架体的分离;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夹角,进一步加强了发泡体的包覆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槽能够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加强了发泡体的包覆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与凹槽组配合,使得发泡体的包覆效果更强,避免了发泡体与骨架体的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骨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骨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骨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骨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骨架体1和发泡体2;所述发泡体2通过注塑包覆在在骨架体1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外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凹槽4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也形成开口;所述发泡体2填充满凹槽组。

所述外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立柱6。

所述立柱6的顶端设有直径大于立柱6的球体。

(实施例二)

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骨架体1和发泡体2;所述发泡体2通过注塑包覆在在骨架体1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外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凹槽4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也形成开口;所述发泡体2填充满凹槽组。

所述第一凹槽3的延伸方向与上表面呈夹角;所述第二凹槽4的延伸方向与下表面呈夹角。

所述外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立柱6。

所述立柱6的顶端设有直径大于立柱6的球体。

(实施例三)

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骨架体1和发泡体2;所述发泡体2通过注塑包覆在在骨架体1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外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凹槽4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也形成开口;所述发泡体2填充满凹槽组。

所述凹槽组还包括连接第一凹槽3的底部与第二凹槽4的底部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从侧面向骨架体1的内部延伸。

所述外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立柱6。

所述立柱6的顶端设有直径大于立柱6的球体。

(实施例四)

见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骨架体1和发泡体2;所述发泡体2通过注塑包覆在在骨架体1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外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凹槽4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并且在侧面也也形成开口;所述发泡体2填充满凹槽组。

所述第一凹槽3的延伸方向与上表面呈夹角;所述第二凹槽4的延伸方向与下表面呈夹角。

所述凹槽组还包括连接第一凹槽3的底部与第二凹槽4的底部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从侧面向骨架体1的内部延伸。

所述外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立柱6。

所述立柱6的顶端设有直径大于立柱6的球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