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54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作业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农田内进行作业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公知有在行驶车体的后部装配有苗栽种装置的苗移植机(参照专利文献1)。

以往的作业车辆的框架结构沿机体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左右的前后框架,包括在前侧连结该前后框架的前侧框架和在后侧连结该前后框架的后侧框架。

若作业车辆因农田内的泥泞等的影响而不能移动,则需要装配脱出用的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配置于前侧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97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钩挂牵引装置的钢丝绳的对象物不限于存在在行驶车体的正面,还在以行驶车体为基准位于斜前方的对象物上钩挂钢丝绳,并用牵引装置卷绕。

此时,若斜方向的较大负载持续地施加于牵引装置,则存在牵引装置脱落或者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安装强度从而牵引装置不易因负载而脱落或者破损的作业车辆。

方案1是一种作业车辆,在行驶车体2具备牵引装置50,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上述行驶车体2具备沿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配置的框架20,上述牵引装置50经由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而连结于上述框架20,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的至少一方构成为:以从上述框架20朝向上述牵引装置50并朝向左右方向内侧或者左右方向外侧的姿势配置。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至少在上述框架20侧沿左右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沿上述行驶车体2的前后方向配置的前后框架的前部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与第二安装部件的左右方向之间连结于上述框架20。

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件或者第二安装部件形成与上述框架20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的安装部。

方案4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行驶车体2 设置燃料箱60,利用连结部件连结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在上述连结部件形成朝向上述燃料箱60的下方的折弯部。

方案5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装置50 由卷绕牵引线材53的卷绕部51a、以及将上述牵引线材53向上述卷绕部51a 引导的线材导向件构成,上述线材导向件由通过上述牵引线材53的接触而转动的转动部件、或者通过上述牵引线材53的接触而能够变形的弹性部件构成。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实用新型,由于能够由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以及框架20形成构架构造,因此即使从斜方向对牵引装置50施加负载也不易破损,可防止牵引装置50脱落或者变形。

另外,由于牵引方向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提高作业性。

根据方案2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以及前后框架来分散施加于牵引装置50和框架20的负载,因此能够防止牵引装置50、框架20破损。

根据方案3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者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经由与框架20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的安装部来连结第一安装部件或者第二安装部件,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安装部件或者第二安装部件与框架20的安装强度,防止牵引装置50脱落、破损。

根据方案4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者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利用连结部件来连结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从而能够提高强度,防止牵引装置50脱落、破损。

另外,通过在连结部件形成折弯部,从而能够提高连结部件的强度,并防止在牵引时泥接触燃料箱60的下部,因此能够防止燃料箱60的破损。

根据方案5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者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利用线材导向件对牵引线材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在牵引时容易使行驶车体2 处于前高后低姿势,从沉没状态的脱出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由转动部件或者弹性部件构成线材导向件,从而能够不易损伤牵引线材和线材导向件,因此提高牵引装置50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苗移植机的左视图。

图2是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牵引装置的安装结构的苗移植机的前端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a)是说明牵引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左视图。

图4(b)是表示第一安装部件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与连结部件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钢丝绳导向件部的主视图。

图5(b)是沿轴心垂直剖切其它例的第二钢丝绳导向件部的剖面的主视图。

图5(c)是沿轴心垂直剖切其它例的第三钢丝绳导向件部的剖面的主视图。

图5(d)是沿轴心垂直剖切其它例的第四钢丝绳导向件部的剖面的从正面观察到的右半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其它例的第四钢丝绳导向件部的概略左视图。

图7(a)是表示其它构成例的牵引装置的安装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b)是表示其它构成例的牵引装置的安装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的苗移植机进行说明。

苗移植机1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经由升降连杆装置12A而能够升降地装配有栽种装置12。在图1中,升降连杆装置12A以及栽种装置12用双点划线表示。

如图1、图2所示,行驶车体2具备左右的前轮3L、3R以及后轮4L、4R,在机体的前部配置有变速箱体5。

另外,在构造上支承行驶车体2整体的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沿行驶车体2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于底板部14的下侧。另外,设有:沿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配置且连结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的前端部的框架20;以及沿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配置且连结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的后端部的后连结框架30。

上述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框架20、以及后连结框架30是剖面均为矩形状的管,相互连结固定,俯视下构成大致矩形状的框体。

并且,在框架与后连结框架30之间,与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交叉地配置有中间框架35。另外,在右前后框架10R的右外侧配置有连结后连结框架30的右侧端和中间框架35的右侧端的右外侧框架15R。另外,在左前后框架10L的外侧配置有连结后连结框架30的左侧端和中间框架35的左侧端的左外侧框架15L。

另外,牵引装置5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于行驶车体2的前侧。牵引装置 50是例如在苗移植机1因农田内的泥泞等的影响而不能移动时、使苗移植机1 脱出的装置。即是如下装置:将根基部固定于牵引装置50的卷绕部侧的钢丝绳的前端部固定于在农田的外侧所设的支柱等,利用马达驱动式的卷绕部卷绕钢丝绳,由此使行驶车体2从泥泞等脱出。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最前端设有保险杠17。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中央部设有驾驶座席7,在驾驶座席7的前方设有对左右的前轮3L、3R进行操舵的驾驶盘8。另外,在驾驶座席7的下方配置有由发动机罩11覆盖的发动机9。

另外,发动机9搭载于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上,发动机9的动力经由带传动装置6以及HST40而传递到变速箱体5。被传递到变速箱体5的动力由变速箱体5内的变速装置变速,传递到左右的前轮传动箱(省略图示)从而对左右的前轮3L、3R进行驱动,并且传递到左右的后轮齿轮箱(省略图示) 从而对左右的后轮4L、4R进行驱动。

另外,从变速箱体5取出的动力通过栽种传动轴(省略图示)向栽种装置 12传动。

另外,从行驶车体2的前端部遍及前面罩13的左右两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有前面地板16,前面地板16的后端部与底板部14的前端部相邻,构成同一平面的地板面。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前端部,且在前面罩13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60。

接着,使用图3~图6对牵引装置50进行说明。

如图3~图4(a)所示,牵引装置50具备牵引单元51、将牵引单元51 搭载于其上表面的台座52、以及固定于台座52的前端侧的钢丝绳导向件部70。

另外,牵引单元51具有通过马达驱动来卷绕牵引线材53的卷绕部51a。牵引线材53的根基部固定于卷绕部51a侧,在牵引线材53的前端部53a安装有钩54。

另外,如图5(a)所示,钢丝绳导向件部70具备:导向件部件71,其是剖面为圆形的棒状部件的两端向下方折弯的、正面观察时为大致门形状的部件;以及左右的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其正面观察时为大致L字状,各L 字的短边72La、72Ra固定于台座52,且在各L字的长边72Lb、72Rb的内壁面侧焊接固定有导向件部件71的两端部。

由此,在牵引时,由卷绕部51a卷绕的牵引线材53与导向件部件71的外周面的下表面侧接触,但由于导向件部件71是剖面为圆形的圆棒形状,因此不会勾挂住牵引线材53,牵引线材53顺畅地被引导至卷绕部51a。

另外,由此,提高导向件部件71以及牵引线材53的耐久性。

此外,也可以用橡胶或者树脂涂覆导向件部件71的表面。由此,进一步提高导向件部件71以及牵引线材53的耐久性。

此外,上述牵引线材53是牵引线材的一个例子。另外,上述卷绕部51a 是卷绕部的一个例子,上述钢丝绳导向件部70是钢丝绳导向件部的一个例子。

接着,使用图3~图4(b)对牵引装置50的向行驶车体2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牵引装置50利用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框架20。

如图3所示,左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具有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 和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在俯视下构成为大致“へ”字形状,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前端部110La固定于台座52的前左角部,左侧的第一后端部110Lb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框架20的后面20a侧。

另外,如图3所示,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在俯视下以大致“へ”字的屈曲部为界,且前侧从保险杠17向外侧突出并朝向前方斜中央倾斜,后侧朝向后方笔直地延伸,在左前后框架10L的外侧如上所述地连结于框架20。

另外,如图4(a)所示,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在侧面观察下为大致 L字形状,大致L字的长边的前端部即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前端部110La固定于台座52,大致L字的长边的后端侧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并经由燃料箱60的最下面60a朝向上方立起,大致L字的短边的端部即左侧的第一后端部110Lb 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框架20的后面20a侧。

具体的连结构造如下所述。

即、在侧面观察下,是反L字形状,而且具有比左侧的第一后端部110Lb 的左右宽度宽的左右宽度的板状基材101a遍及左侧的第一后端部110Lb的前面以及上面而固定,在该板状基材101a的两端部设有左右的螺栓用下孔。并且,左侧面观察下为大致反コ字状且其下端部向下方以直角折弯的形状的固定部件101b相对于框架20而与其上下面以及前面接触并嵌入,在设于该固定部件101b的两端部的左右的螺栓贯通用孔中插入的固定用螺栓102固定于板状基材101a的左右的螺栓用下孔,由此左侧的第一后端部110Lb连结于框架20 的后面20a侧。

另外,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在俯视下与以上述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 110L的大致“へ”字的屈曲部为界向后侧延伸的部分平行地配置,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前端部120La固定于台座52的后左角部,左侧的第二后端部120Lb 在左前后框架10L的内侧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框架20的后面20a侧。

另外,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与上述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相同,在侧面观察下构成为大致L字形状,大致L字的长边的前端部即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前端部120La如上所述固定于台座52,大致L字的长边的后端侧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并经由燃料箱60的最下面60a而朝向上方立起,大致L字的短边的端部即左侧的第二后端部120Lb连结于框架20。

另外,如图3所示,连结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和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的左侧的连结部件130L在俯视下位于燃料箱60的前侧左端的下方。

由此,由于能够形成构架构造,因此提高左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的强度。

另外,如图4(a)、图4(b)所示,左侧的连结部件130L在侧面观察下具有以大致“へ”字状朝向下方折弯的折弯板状部130La,提高左侧的连结部件130L的强度,并且在牵引时,燃料箱60的下部具有防止被泥推向后方而破损的除泥功能。

此外,右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R与上述左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相同,具有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右侧的连结部件 130R是连结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的结构,这一点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关于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的、台座52以及框架20的连结构造,也与上述左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苗移植机1因农田内的泥泞等的影响而不能移动时,作业者拆下前面地板16,将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固定于框架 20的后面20a侧,能够能够将牵引装置50装配于行驶车体2的前侧。

由此,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分别具备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和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以及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上述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以及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以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在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的外侧固定于框架20,而且,上述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以及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以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在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的内侧固定于框架20,从而增加针对偏转方向上所施加的负载的强度,并且在框架 20上所施加的负载以左右的前后框架10L、10R的连结部为中心而分散到框架 20的左右两侧,因此可防止变形。

另外,左右的第一装配支柱部件110L、110R在俯视下形成大致“へ”字形状,其前侧从保险杠17向外侧突出并朝向前方斜中央倾斜,从而针对来自斜前方的牵引时的负载也增加强度,并且从保险杠17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也具有行驶车体2的前侧的防护部件的作用。

另外,如上所述,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通过燃料箱60 的最下面60a而固定于框架20,由此如图4(a)所示,牵引装置50的下表面 (即、台座52的背面)的、以农田的表面为基准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与燃料箱 60的最下面60a的、以农田的表面为基准的垂直方向的高度相比,能够配置为相同或者比其低。

由此,在牵引时,行驶车体2的前侧容易向上方抬起,即、能够使机体的姿势处于前高后低,因此容易从农田中的沉没状态脱出。

另外,由于容易使机体的姿势处于前高后低,因此能够减少燃料箱60、软管类(省略图示)的破损。

此外,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如图5(b)所示,代替钢丝绳导向件部70而具备第二钢丝绳导向件部170。

图5(b)是从正面观察沿轴心垂直地剖切第二钢丝绳导向件部170的剖面的图。此外,对于基本上与图5(a)相同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符号。

如图5(b)所示,第二钢丝绳导向件部170具备:左右的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贯通地固定于上述左右的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的上端部的、剖面为圆形的棒状的导向件轴部件171;以及以上述导向件轴部件171 为轴心转动自如地保持的圆筒状的辊部件172。

辊部件172也可以是金属制、或者树脂制。另外,也可以用橡胶或者树脂涂覆辊部件172的外周面。由此,提高辊部件172以及牵引线材53的耐久性。

另外,在辊部件172的中央、左端、以及右端的外周壁面,分别配置有一对一对地对置的、贯通至内周壁面的、注油用的中央贯通孔172C、左端贯通孔172L、以及右端贯通孔172R。

由此,在牵引时,通过牵引线材53与转动自如的辊部件172接触,从而牵引顺畅地进行,容易从沉没状态脱出。另外,通过在辊部件172设置注油用的贯通孔,从而提高维修保养性。

另外,并不限于图5(b)所示的构成例,例如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代替固定的导向件轴部件171而设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左右的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的上端部的转动导向件棒状部件(省略图示),省略辊部件172。另外,也可以用橡胶或者树脂涂覆转动导向件棒状部件的表面。由此,提高转动导向件棒状部件以及牵引线材53的耐久性。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如图5(c)所示,钢丝绳导向件部70而具备第三钢丝绳导向件部270。

图5(c)是从正面观察沿轴心垂直地剖切第三钢丝绳导向件部270的剖面的图。此外,对于基本上与图5(a)相同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符号。

如图5(c)所示,第三钢丝绳导向件部270具备:左右的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贯通地固定于上述左右一对导向件部件固定板72L、72R的各上端部的、在外侧具有底部的圆筒状的左右的架部件271L、271R;以及利用上述左右的架部件271L、271R而转动自如地支撑两端部的导向件棒状部件 272。导向件棒状部件272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件构成,即使在施加了过负载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弹性变形来释放过负载,因此不宜产生变形、破损等的问题。

另外,导向件棒状部件272只要加工成仅由左右的架部件271L、271R支撑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即可,能够实现部件的成本降低。

另外,并不限于图5(c)所示的构成例,也可以如图5(d)所示,代替第三钢丝绳导向件部270而具备第四钢丝绳导向件部370。

图5(d)是从正面观察沿轴心垂直地剖切第四钢丝绳导向件部370的右半分的图。此外,对于基本上与图5(c)相同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

如图5(d)所示,第四钢丝绳导向件部370是如下结构:在左右的架部件271L、271R的底部的中央贯通地配置润滑脂喷嘴371,从而能够注入润滑脂。由此,在牵引时,即使牵引线材53以过负载状态接触导向件棒状部件272 的情况下,导向件棒状部件272也顺畅地转动,因此提高导向件棒状部件272 以及牵引线材53的耐久性。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6所示,代替钢丝绳导向件部 70而具备第五钢丝绳导向件部470。

图6是表示第五钢丝绳导向件部470的概略左视图,表示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的剖面。

如图6所示,第五钢丝绳导向件部470具备:具有在牵引时引导牵引线材 53的开口部471a的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以及将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配置于牵引单元51的前侧的、在侧面观察下呈大致L字形状的导向件板保持部件472。

导向件板保持部件472的后端侧固定于台座52。

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形成为在正面观察下在左右方向上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横宽形状,是在其大致中央部设有横宽形状的开口部471a的锻造制。另外,开口部471a的角部471b通过实施C倒角而消除边缘,从牵引线材53 难以被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勾挂,能够顺畅地引导牵引线材53。另外,由此,减少牵引线材53的磨损,提高耐久性。

此外,角部471b也可以代替C倒角而实施R倒角。

另外,为了使钢丝绳导向件主体471自身具有强度,也可以部分地改变厚度。

此外,并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中的任一方仅具有一个装配支柱部件。另外,该一个装配支柱部件也可以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外侧与框架20连结,或者,也可以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内侧与框架20连结。

或者,左右的牵引装置装配支柱100L、100R的任一方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装配支柱部件,或者,也可以双方均具有三个以上的装配支柱部件。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三个以上的装配支柱部件中的一个装配支柱部件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外侧与框架20连结,而且剩余的装配支柱部件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内侧与框架20连结,或者,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两个以上的装配支柱部件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 10R的外侧与框架20连结,而且剩余的装配支柱部件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内侧与框架20连结,或者,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全部的装配支柱部件在左前后框架10L或者右前后框架10R的外侧与框架20连结。

另外,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和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以及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也可以以作业者不能装卸的结构固定。

并且,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左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L和左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L、以及右侧的第一安装部件110R和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件120R的后端部与框架20的前面侧、底面侧、或者上面侧连结。另外,各装配支柱部件也可以是在侧面观察下不弯曲成大致L字状而是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形状。

另外,如图7(a)、图7(b)所示,牵引装置50的下表面(即、台座52 的背面)的、以农田的表面为基准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也可以构成为比燃料箱 60的最下面60a的高度高。

图7(a)、图7(b)所示的其他构成例与图3、图4(a)所示的构成例的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构成为牵引装置50的台座52的背面的距离农田面的高度比箱60的最下面60a的距离农田面的高度高。另外,左右的第一装配支柱部件1110L、1110R的前端部相比左右的第二装配支柱部件1120L、1120R的前端部,在俯视观察下,相对于台座52在后方固定这一点不同。另外,左右的第一装配支柱部件1110L、1110R通过燃料箱60的左右侧面的外侧而与框架 20连结的这一点不同。在图7(a)、图7(b)所示的其他构成例中,也能够发挥与图3、图4(a)所示的构成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对苗移植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并不限定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牵引装置的安装强度的作业车辆,作为苗移植机等而有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