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42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一般都是独立箱体放置,采用独立箱体放置时,高压箱一般都要有额外电缆及接插件配合使用,但是该种方式线路外露,且布线混乱,不仅危险,还不便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包括一安装面板,还包括装设于高压箱内的继电器、控制器以及输入接线耳;

所述安装面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箱的外表面;所述安装面板上设有继电器控制接头和供电输出接头;所述继电器控制接头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和所述继电器控制接头的一端置于所述高压箱内,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和所述继电器控制接头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安装面板外侧;

所述输入接线耳分别电连接高压箱的高压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头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安装面板上还设有通信接头;所述通信接头的一端置于所述高压箱内,所述通信接头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安装面板外侧;

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装设于高压箱内的数据传输设备;

所述通信接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以实现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优选的,所述通信接头的另一端电连接一主控设备。

优选的,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多个输入接线耳;所述输入接线耳包括并接接线端子;

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包括第一输出接头;

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所述并接接线端子包括第一输入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三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三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并联,并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接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输入接线耳还包括单接接线端子;所述单接接线端子包括第四输入端子和第五输入端子;

所述供电输出接头还包括第二输出接头和第三输出接头;

所述继电器包括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所述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五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头的一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出接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可通过所述继电器控制接头接线一操控设备;所述操控设备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开关控制指令,以控制各所述继电器的开/合。

优选的,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和所述第二输出接头的一端之间还电连接有分流器。

优选的,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和所述第三输出接头的一端之间还电连接有保险丝。

优选的,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件;

所述高压箱的箱外壳的周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连接件匹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件为螺栓;所述固定孔为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增加一接线装置,以连接高压箱,整个装置置于高压箱内,仅安装面板外露,用户可通过安装面板上外露的供电输出接头即可和高压箱内部电路实现电连接,十分方便安全,其中,控制器可通过外接一操控设备进行操控,进而可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便于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俯视的透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

10、箱外壳;20、控制器;31、并接接线端子;311、第一输入端子;312、第二输入端子;313、第三输入端子;32、单接接线端子;321、第四输入端子;322、第五输入端子;40、继电器;50、分流器;60、保险丝;71、第一输出接头;72、第二输出接头;73、第三输出接头;80、继电器控制接头;90、通信接头;91、数据传输设备;100、安装面板;1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箱的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包括一安装面板100,还包括装设于高压箱内的继电器40、控制器20以及输入接线耳。

具体的,安装面板100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箱的外表面;安装面板100上设有继电器控制接头80和供电输出接头;继电器控制接头80电连接控制器20;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和继电器控制接头80的一端(图1中的上端)置于所述高压箱内,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和继电器控制接头80的另一端(图1中的下端)外露于安装面板100外侧。

所述输入接线耳分别电连接高压箱的高压输出端(高压箱的供电输出端)和继电器40的第一电触点,继电器40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头的一端(图1中所述输出接头的上端);继电器40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器20。其中,继电器40的控制端可控制继电器40的第一电触点和继电器40的第二电触点之间导通或不导通。

具体的,安装面板100上还设有通信接头90;通信接头90的一端置于所述高压箱内。

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装设于高压箱内的数据传输设备91;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91为CAN通信、路由器或交换机等,优选为CAN通信。

通信接头90的一端电连接数据传输设备91;数据传输设备91电连接控制器20,以实现数据传输设备91和控制器20之间的数据通信。

具体的,通信接头90的另一端电连接一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可以为一带网络接口的主控芯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终端等。通过主控设备可以从控制器20获取当前高压箱内的相关工作参数,以实时监控高压箱的工作情况。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0可用于控制各继电器40的开/合,还可用于监控高压箱内电池的电压,箱内的温度等参数。

具体的,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多个输入接线耳;所述输入接线耳包括并接接线端子31。

所述供电输出接头包括第一输出接头71;继电器40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并接接线端子31包括第一输入端子311、第二输入端子312和第三输入端子313;第一输入端子311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第二输入端子312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第三输入端子313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并联,并电连接第一输出接头71的一端。

此外,所述输入接线耳还包括单接接线端子32;单接接线端子32包括第四输入端子321和第五输入端子322。

所述供电输出接头还包括第二输出接头72和第三输出接头73;继电器40还包括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第四输入端子321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第五输入端子322电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第二输出接头72的一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第三输出接头73的一端。

具体的,控制器20可通过继电器控制接头80电连接一操控设备;所述操控设备可向控制器20发送开关控制指令,以控制各继电器40的开/合。

优选的,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和第二输出接头72的一端之间还电连接有分流器50。

优选的,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和第三输出接头73的一端之间还电连接有保险丝60。

具体的,安装面板10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01;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件;所述高压箱的箱外壳10的周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连接件匹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安装孔101,和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件为螺栓;所述固定孔为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安装孔101,和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增加一接线装置,以连接高压箱,整个装置置于高压箱内,仅安装面板100外露,用户可通过安装面板100上外露的供电输出接头即可和高压箱内部电路实现电连接,十分方便安全,其中,控制器20可通过外接一操控设备进行操控,进而可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便于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为便于理解,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