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3824发布日期:2019-01-14 19:2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在轮胎赤道的两侧的胎面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条主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充气轮胎,例如公知有以下的日本特开2015-07436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

该充气轮胎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通过在轮胎赤道的两侧的胎面部分别形成一条主槽来形成三条陆部,并且在各陆部形成沿轮胎子午线延伸的多个细槽、以及与上述细槽正交且沿轮胎赤道延伸的多个交叉细槽。由此,在各陆部沿周向反复地配置由沿上述细槽排列配置的多个呈矩形的块部构成的块部组。其结果,这些块部以格子状配置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形成有多个上述那样的块部的充气轮胎中,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存在抗湿性能大幅度地降低之类的课题。若如图8那样着眼于一个块部,则在该块部51进入到接地区域时,该块部51承受载荷而向半径方向内侧被压瘪,但此时,由于构成块部51的橡胶是非压缩性的,因此四面的侧壁52均向该侧壁52垂直地鼓出。在此,上述的侧壁52的鼓出量如假想线所示,随着从各侧壁52的横方向两端(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棱线)52a朝向它们的中间点而变大,并且随着从各侧壁52的纵向两端(半径方向内、外端)朝向它们的中间点而变大,该侧壁52的面中心(重心)附近成为最鼓出的山的顶点。

并且,如图9所示,若这样鼓出的两个块部51以接地时关闭的细槽53为中间而使侧壁52彼此以整面对置的状态排列配置,则最鼓出的顶点附近以正对面对置。因此,在上述鼓出部54彼此相互压瘪而以上述面中心部为中心扩展的范围,两个块部51的对置的侧壁52彼此面接触。而且,如上所述,若鼓出部54彼此相互压瘪,则由于上述槽53未吸收尽的橡胶,而使与两个块部51的对置的侧壁52相邻正交的两个侧壁55的角部56如图9中假想线所示那样鼓出。在此,若这样使侧壁52变形后的块部51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以格子状配置,则相邻的块部51的角部56也通过上述的鼓出而相互面接触。因此,相邻的块部51间的槽53因块部51的侧壁52彼此的面接触而大部分被封闭。其结果,充气轮胎在湿润路面上行驶时,水能够进入的空间变得狭窄,并且水流动的截面积变得狭窄而导致抗湿性能降低。

另外,在着眼一个块部51时,该块部51的半径方向外端的在表面的接地压在外缘部、即开口端边缘57附近较高、在表面的中央部变低。然而,如上所述,若以格子状配置的块部51进入接地区域,则因上述那样的鼓出变形而槽53的大部分被封闭,各块部51的开口端边缘57附近的接地压降低,各块部51的表面的接地压被均匀化。在此,如上所述,若在块部51的表面存在接地压高的部位,则接地时该部位破坏路面的水膜并与路面接触。因此,接地面积增大并提高抗湿性能,但如上所述,若接地压高的部位减少而整体上接地压被均匀化,则不会充分地进行水膜的破坏,进而导致抗湿性能降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虽然也考虑使位于块部51间的槽53的宽度变大,但若这样,则行驶时的块部51的变形量增大而发热量增加,其结果,存在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恶化之类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阻止滚动阻力的恶化并且容易提高抗湿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这样的目的能够由充气轮胎来实现,即,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赤道s的两侧的胎面部,通过分别形成至少一条主槽来形成多条陆部,并且通过在至少任一条上述陆部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接地时关闭的细槽、以及与上述细槽交叉且在接地时关闭的交叉细槽,从而沿周向反复配置由在该陆部沿上述细槽排列配置的多个块部构成的块部组,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块部组中,使块部的宽度方向侧壁彼此沿细槽错开相当于上述块部的配设间距p的1/3~1/2倍的距离l。

发明效果

若充气轮胎旋转而块部进入接地区域,则该块部承受载荷而被压瘪,该块部的各侧壁以面中心附近成为山的顶点的方式鼓出(成为最大鼓出部),但在本公开中,如上所述,由于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块部组中使块部的宽度方向侧壁彼此沿细槽错开相当于上述块部的配设间距p的1/3~1/2倍的距离l,因此在周向上相邻的块部中,上述最大鼓出部沿细槽较大地偏移,由此,可避免最大鼓出部彼此的相互压瘪而减少块部侧壁彼此的接触面积。另外,通过避免上述那样的最大鼓出部彼此的相互压瘪,从而块部的角部附近的鼓出量也减少,该部位中的块部侧壁彼此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在细槽、交叉细槽中未被封闭的空间增加,其结果,充气轮胎在湿润路面上行驶时,水能够进入的空间增大,并且水流动的截面积也扩大,容易提高抗湿性能。而且,如上所述,即使块部侧壁鼓出变形,细槽、交叉细槽的某种程度的部分为被封闭,因此在各块部的开口端边缘附近残留有接地压高的部位,其结果,进一步提高抗湿性能。此时,由于不需要使细槽、交叉细槽的槽宽度变宽,因此能够阻止滚动阻力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胎面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胎面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胎面部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iii-iii向视剖视图。

图8是说明以往的胎面部中的块部的变形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以往的胎面部中的块部的变形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在图1、2中,11是装配于卡车、公共汽车、乘用车上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该充气轮胎11以在内部填充了空气、氮气等的状态使用。该充气轮胎11在半径方向外端部具有在行驶时接地的胎面部12。在该胎面部12的外周面(踏面)形成有多条主槽13,该多条主槽13一边沿轮胎赤道s锯齿地屈曲一边连续地延伸,但由于这些主槽13的宽度较宽,因此在接地时也不会关闭。在此,上述主槽13在轮胎赤道(胎面中心)s的两侧的胎面部12分别形成至少各一条,在该实施方式中各形成两条共计四条。其结果,在与轮胎赤道s最接近的两条内侧主槽13a间划分出在轮胎赤道s上延伸的一条接近陆部14。另外,在上述内侧主槽13a与分别配置于比该内侧主槽13a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两条外侧主槽13b之间,划分出两条中间陆部15。并且,在上述外侧主槽13b与胎面端e之间划分出两条外侧陆部16。由此,在上述胎面部12形成有沿轮胎赤道s延伸的多条、在此为五条陆部。此外,在本公开中,上述主槽也可以在轮胎赤道s的两侧的胎面部12各设置一条、或者各设置三条、共计两条、或者六条。另外,除了上述的主槽以外,还可以在轮胎赤道s上追加一条主槽。并且,上述的主槽也可以笔直地延伸。

在上述陆部中的至少任一条陆部、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跨越轮胎赤道s而最接近该轮胎赤道s的一条接近陆部14,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细槽19。这些细槽19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轮胎赤道s的延伸方向上等距离分离地配置。并且,这些细槽19的槽宽度为在接地时关闭的0.5~3.0mm的范围内,一般称为刀槽花纹。在此,上述的宽度方向是指相对于与轮胎赤道s正交的轮胎子午线g以45度以下的角度交叉的方向,包含与轮胎子午线g平行的方向。并且,在相邻的两条细槽19间分别划分的划分陆部20(参照图4),形成有至少一条、在此为一条交叉细槽21。该交叉细槽21相对于上述细槽19以预定角度、在此以90度交叉,并且其两端呈大致t字形地与细槽19连续。此外,在形成有多条上述的交叉细槽21的情况下,这些交叉细槽21在细槽19的延伸方向上等距离分离地配置。此外,为了使块部刚性整体均匀化,交叉细槽21相对于细槽19的交叉角度优选为大致90度。并且,这些交叉细槽21的槽宽度也为在接地时关闭的0.5~3.0mm的范围内,与细槽19相同地称为刀槽花纹。

这样,如果在至少任一条陆部(接近陆部14)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接地时关闭的细槽19、以及与该细槽19交叉且在接地时关闭的交叉细槽21,则在该陆部(接近陆部14)形成由沿上述细槽19以等距离分离的状态排列配置的多个(两个)块部22构成的块部组23,上述那样的块部组23在周向上反复以等间隔配置。在此,周向是指相对于轮胎赤道s以小于45度的角度交叉的方向,包含与轮胎赤道s平行的方向。在此,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两个块部组23中,块部22彼此如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在交叉细槽21的延伸方向上完全重合(在细槽19的延伸方向上不偏移)的情况下,当充气轮胎11旋转而块部22进入接地区域时,如上所述,水能够进入的空间变得狭窄,并且水的流动的截面积变得狭窄,而且接地压也整体上变得均匀而抗湿性能降低。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块部组23中,使块部22的宽度方向同一侧的宽度方向侧壁、在此为宽度方向一侧的宽度方向侧壁24彼此沿细槽19错开相当于上述块部22的配设间距p的1/3~1/2倍的距离l,因此在周向上相邻的块部22中,上述最大鼓出部沿细槽19较大地偏移。由此,避免最大鼓出部彼此的相互压瘪,从而块部22的侧壁彼此的接触面积减少。另外,通过避免上述那样的最大鼓出部彼此的相互压瘪,从而块部22的角部附近的鼓出量也减少。由此,该部位中的块部22的侧壁彼此的接触面积也减少。因此,在细槽19、交叉细槽21中未封闭的空间增加。其结果,当充气轮胎11在湿润路面上行驶时,水能够进入的空间增大,并且水流动的截面积也扩大,从而容易提高抗湿性能。而且,即使如上述那样块部22的侧壁鼓出变形,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某种程度的部分也不会被封闭。因此,在各块部22的开口端边缘25附近残留有接地压高的部位,其结果,进一步提高抗湿性能。而且,此时,由于不需要使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槽宽度扩大,因此能够容易地阻止滚动阻力的恶化。

在此,块部22的配设间距p是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块部22中的同一点间的距离,是沿细槽19的延伸方向测定的值。并且,若上述距离l的值小于配设间距p的1/3,则根据后述的试验例可知,不能提高抗湿性能。另外,在距离l的值在块部22间产生相对的偏移直至超过配设间距p的1/2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块部22的重合量比之前重合的块部22的重合量大,在该相邻的块部22之间对距离l进行测定。其结果,上述距离l的值1/2为最大值。另外,如上所述,在周向上反复配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偏移的块部组23(块部22)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细槽19与轮胎子午线g方向平行地延伸。但是,若这样,则存在内侧主槽13a以呈矩形波状的方式急剧(以90度)屈曲而流入到内部的水的流动恶化且抗湿性能降低的担忧。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细槽19如上述那样相对于轮胎子午线g以预定角度倾斜,来缓和位于设有块部22的陆部(接近陆部14)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内侧主槽13a向宽度方向的急剧的屈曲。由此,使排水时的水的流动顺畅并提高抗湿性能。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块部22的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角部如假想线所示那样消失,从而使内侧主槽13a的屈曲的程度进一步降低,实现抗湿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在块部22未设置上述那样的消失部的情况下,块部22呈同一形状的四边形、在此呈矩形,但通过设置消失部,形状由四边形稍微变化。另外,在调整各块部22的形状的情况下,有时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块部22相对地沿交叉细槽21稍微偏移。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针对相对于轮胎子午线g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细槽19,使交叉细槽21以直角交叉,因此细槽19相对于轮胎赤道s的倾斜方向与交叉细槽21相对于轮胎赤道s的倾斜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另外,上述充气轮胎11与轮胎赤道s接近的部位、即胎面中心部的接地压根据胎冠半径而比肩部高,因此块部22的压瘪量大(侧壁的鼓出量也大),对抗湿性能的有助率较大,但如上所述,如果在较大地有助于抗湿性能提高的与轮胎赤道s最接近的接近陆部14形成细槽19、交叉细槽21,则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部位的抗湿性能、甚至充气轮胎11整体的抗湿性能。此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在除接近陆部14以外的任意的陆部形成与上述相同的细槽19、交叉细槽21,并且使块部22的宽度方向侧壁24彼此沿细槽19错开相当于上述块部22的配设间距p的1/3~1/2倍的距离l。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阻止滚动性能的恶化,并且提高形成有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陆部的抗湿性能。28是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槽,该横槽分别形成于中间陆部15且宽度方向两端向内侧、外侧主槽13a、13b开口,并且在周向上等距离分离,这些横槽28通过分割中间陆部15来划分出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中间块部29。30是分别形成于外侧陆部16的多个横槽,就这些横槽30而言,宽度方向内端向外侧主槽13b开口,宽度方向外端向胎面端e开口。并且,这些横槽30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周向上等距离分离地配置,因此,上述外侧陆部16由这些横槽30分割,划分出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外侧块部31。此外,也可以省略上述的横槽28、30,该情况下,中间陆部15、外侧陆部16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肋。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是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使形成于上述接近陆部14的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槽深度d比在上述接近陆部14的宽度方向两外侧与该接近陆部14相接的内侧主槽13a的槽深度f大。这样,若通过使靠轮胎赤道s(接近轮胎赤道s的)的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槽深度较深,而使该部位中的块部22的压瘪变得容易,则这些块部22的宽度方向侧壁24彼此在接地时以较大的面积接触。其结果,提高这些块部22的刚性,减少滚动阻力。此外,在细槽、交叉细槽形成于中间陆部的情况下,使上述细槽、交叉细槽的槽深度比外侧主槽的槽深度大。另外,其它结构、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接近陆部14以外的陆部、在此为中间陆部33也形成与上述细槽19、交叉细槽21相同的细槽34、交叉细槽35,利用这些细槽34、交叉细槽35在上述中间陆部33划分出多个块部36。另外,使形成于上述接近陆部14的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槽深度h比形成于接近陆部14以外的陆部(在此为中间陆部33)的细槽34、交叉细槽35的槽深度j大。若这样通过使靠轮胎赤道s的细槽19、交叉细槽21的槽深度h较深来使块部22的压瘪变得容易,则这些块部22的宽度方向侧壁24彼此在接地时以较大的面积接触。其结果,提高这些块部22的刚性,减少滚动阻力。此外,其它结构、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图6、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接近陆部14和中间陆部15一体化而形成宽幅的接近陆部38,并且在该接近陆部38形成与上述的细槽19相同的细槽39、以及与交叉细槽21相同的交叉细槽40,利用这些细槽39、交叉细槽40在上述接近陆部38划分出多个块部41。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三条相互平行的交叉细槽40,并且在细槽39的延伸方向上等距离分离地配置。另外,使形成于上述接近陆部38的细槽39、交叉细槽40中的、位于接近轮胎赤道s的接近部m的细槽39、交叉细槽40的槽深度q比位于远离轮胎赤道s的远离部n的细槽39、交叉细槽40的槽深度r大。若这样通过使位于靠轮胎赤道s的细槽39、交叉细槽40的部位的槽深度较深来使块部41的压瘪变得容易,则在接地时块部41的侧壁彼此以较大的面积接触。其结果,提高这些块部41的刚性,减少滚动阻力。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细槽39、交叉细槽40的槽深度随着接近轮胎赤道s而阶段状地变深,但在本公开中也可以连续地变深。

实施例1

以下,对试验例进行说明。在该试验中,准备了上述的l(距离)/p(配设间距)的值为0/12(交叉细槽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以往轮胎、l/p的值为2/12的比较轮胎1、l/p的值为3/12的比较轮胎2、l/p的值为4/12的实施轮胎1、l/p的值为5/12的实施轮胎2、以及l/p的值为6/12的实施轮胎3。在此,各轮胎的胎面图案与图1中描绘的轮胎图案大致相同,但由于使内侧主槽的槽宽度、锯齿的振幅为同一值,因此调节各块部的消失形状。在此,上述的各轮胎的尺寸为275/80r22.5,主槽、细槽、交叉细槽的槽深度相同。

接着,将这样的各轮胎装配于尺寸为7.50×22.5的轮圈上,并且在其内部填充900kpa的内压(表压)之后,装配于重载重车辆。然后,利用上述的车辆在湿润路面上行驶,按照驾驶员的感觉对行驶时的抗湿性能(操作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指数化。在此,数值越大则抗湿性能越良好。接着,使上述的各轮胎以70km/h在滚筒上行驶之后,使该滚筒惰性旋转,通过对该惰性旋转中的减速程度进行测定,来对各轮胎的滚动阻力进行指数评价。在此,数值越小则滚动阻力越小,是良好的轮胎。在以下的表1中示出上述的试验的结果。根据该试验结果可知,只要使l/p的值在1/3~1/2的范围内,就不会使滚动阻力降低,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湿性能。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在轮胎赤道两侧的胎面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条主槽的充气轮胎的产业领域。

2016年6月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6-112204号的公开整体通过参照而录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中,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而录入的情况与具体而且分别记载的情况相同,通过参照而录入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