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5597发布日期:2019-01-22 19:3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门窗框在上部中辊压式窗框(rollsash)和冲压式窗框(presssash)相接合且设置有装饰条(decorativemolding)并且在装饰条的端部嵌入有端帽(endcap)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9至图11所示,已知有如下类型的车门1:车辆前车门1的上缘的车门窗框10的角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所具有的冲压式窗框12也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稍微延伸而通过焊接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辊压式窗框11相接合,并且,利用装饰条20将该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和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从车外侧覆盖住,端帽25嵌入到该装饰条20的后侧的端部中。

在这样的车门1的上侧外周缘(顶侧外周缘)安装有车门密封条30,该车门密封条30具有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32和外密封唇部33。车门密封条30是沿着顶侧延伸的挤出成型部和沿着柱侧延伸的挤出成型部在车门1的后侧角部通过注模成型而相连接。

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为大致板状,如图10所示,配置在辊压式窗框11的平整面(flatsurface)11b上,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端部31a嵌入到在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的车内侧面形成的突出部11c与平整面11b之间,安装基部31的车内侧端部31b嵌入到在平整面11b的车内侧竖立设置的卡止部11d与平整面11b之间。

另外,在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与外密封唇部33之间向着车外侧突出设置有唇状突起部35,由该唇状突起部35和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端部31a将在辊压式窗框11上形成的突出部11c夹持住,从而车门密封条30安装在辊压式窗框11上。

相对于此,在冲压式窗框12侧,如图11所示,在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的车内侧面并未特别形成有突出部,因此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配置在冲压式窗框12的平整面12b上,在未图示的位置通过未图示的卡扣而被固定。

在冲压式窗框12的端部侧,在车门1的后侧,如图11所示,安装有端帽25,以便将装饰条20与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的间隙填埋住,注模成型的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端部31a和位于该车外侧端部31a的上部且从外密封唇部33的根部向着车外侧形成的卡止突起部36分别嵌合到在端帽25上形成的凹部25a、25b中。

但是,在车门1的后侧角部,车门密封条30对端帽25的组装,是将车门密封条30从车内侧向着车外侧而按压到在冲压式窗框12上安装的端帽25上,使得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端部31a和卡止突起部36分别嵌合于在端帽25形成的凹部25a、25b中,因此存在车门密封条30的组装性不稳定的可能性。

即,在冲压式窗框12侧,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被配置在冲压式窗框12的平整面12b上,仅通过卡扣而局部固定,并没有直接嵌合在冲压式窗框12上,因此构成不稳定的状态。

因此车门密封条30的密封性能低下而有可能使得水浸入到车内侧。

另外,虽然公开有将硬质的装饰件(garnish)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压入而组装到在车门窗框上组装的车门密封条上的结构(专利文献1、2),但是并不是如下结构:在汽车的车门窗框上部,辊压式窗框与冲压式窗框相接合,在其端部嵌入端帽。

另外,由于都是需要先组装车门密封条,因此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在之后产生将车门密封条卸掉的事态的情况下,作业性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5531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专利第4762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使车门密封条在稳定的状态下容易地组装,之后的拆卸也容易。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汽车的车门窗框(10)在上部,辊压式窗框(11)与冲压式窗框(12)相接合,该辊压式窗框(11)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辊压成型,并且在辊压式窗框的上端缘(11a)的车内侧面形成有突出部(11c),该冲压式窗框(12)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冲压成型,并且在冲压式窗框的上端缘(12a)的车内侧面未形成有突出部,所述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和所述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饰条(20)从车外侧覆盖住,在该装饰条的端部嵌入有端帽(40),

将车门密封条(30)的注模成型部组装于所述冲压式窗框(12)和所述端帽(40),该车门密封条(30)具有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32)和外密封唇部(33),

其特征是,

在所述端帽(40)形成有向着车内侧突出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帽突出部(41),

在所述车门密封条(30)的外密封唇部(33)形成有:向着车外侧而在上侧及下侧突出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并列延伸的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在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之间而向着车外侧开口的引导槽部(53);并且,通过连结壁(55)将位于所述引导槽部(53)的前后的一侧的所述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连结在一起而使得所述引导槽部(53)的该一侧为非开放端状态,

将所述车门密封条(30)的所述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所述引导槽部(53)从该一侧,从所述装饰条(20)的车门外部的端部侧向着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车门内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所述冲压式窗框(12)与所述端帽(40)的间隙中,并且将所述帽突出部(41)引导到所述引导槽部(53)中,从而将所述车门密封条(30)组装到所述车门窗框(10)的上侧外周缘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连结壁(55)上形成有倾斜面(55a),该倾斜面(55a)是以向着所述引导槽部(53)的所述一侧且向着车外侧而前端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所述引导槽部(53)形成在从所述外密封唇部(33)的车外侧面分支而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分支部(50)的车外侧面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分支部(50)包括有:从所述外密封唇部(33)的车外侧面向着车外侧延伸的薄壁状的根部(50a);从该根部(50a)进一步向车外侧延伸的厚壁部(50b);在该厚壁部(50b)的车外侧面形成所述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所述引导槽部(53)。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以及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对应事项。

根据本发明,车门密封条的组装,是将车门密封条的上侧突起及下侧突起和引导槽部从车辆的该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从装饰条的车门外部的端部侧向着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冲压式窗框与端帽的间隙中,这时,将在端帽上形成的帽突出部引导到引导槽部中,因此车门密封条在车内外方向上被牢固的支撑着,在稳定的状态下被组装。另外,与如以往例中示出的专利文献1或2那样,将车门密封条先于装饰件或端帽进行组装的结构相比较,之后也能够将车门密封条容易地取出,作业性好。

另外,由于通过连结壁将外密封唇部上设置在车外侧的位于冲压式窗框与端帽的间隙中的引导槽部的上侧突起和下侧突起连结在一起而使得引导槽部的前侧成为非开放端状态,因此与成为开放端状态的结构相比较,提高了刚性。

所以,将车门密封条从后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冲压式窗框与端帽的间隙中时的组装变得容易。即,若假设上侧突起和下侧突起未连结,则存在如下情况:其中的任意一方,在车门密封条滑动插入时与端帽发生干涉而不能插入,或上侧突起和下侧突起的根部侧与冲压式窗框发生干涉而不能插入,或者这样的插入变得困难,组装作业费功夫,但是通过将两突起连结在一起而使得一侧的突起轻飘飘的在车内外方向上自由摆动的情况被抑制,确保前端部的刚性,因此组装变得容易。

也就是说,车门密封条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上侧突起和下侧突起也由相同的材质构成。另外,由于即使是该材质也不具有表现出所突出的突起难以歪倒的高的刚性程度的壁厚,因此相对于侧面方向不具有刚性,在侧面方向或长度方向上以很小的力就会歪斜或倒下。在此,由于上侧突起和下侧突起连结在一起,因此即使是单独的也能够防止突起的歪斜或倒下。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连结壁上形成有以引导槽部的插入侧的端部向着端部侧且向着车外侧而前端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在将车门密封条从车门外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冲压式窗框与端帽的间隙中时,若冲压式窗框沿着倾斜面,则倾斜面对冲压式窗框起到从车内侧向车外侧导入的引导作用,因此能够使得插入更加容易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上侧突起及下侧突起和引导槽部形成在从外密封唇部的车外侧面分支而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分支部的车外侧面上,因此能够仅使得由上侧突起及下侧突起和引导槽部构成的部位从冲压式窗框与端帽的间隙向着车门内部侧容易地滑动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分支部包括有:从所述外密封唇部的车外侧面向着车外侧延伸的薄壁状的根部;从该根部进一步向车外侧延伸的厚壁部;在该厚壁部的车外侧面形成所述上侧突起及下侧突起和所述引导槽部,因此具有稳定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车门密封条的注模成型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图1的x1-x1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图1的x2-x2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从图1的箭头z方向所见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5a~图5d是示出图4的剖视图的视图,其中图5a示出图4的e-e剖视图,图5b示出图4的f-f剖视图,图5c示出图4的g-g剖视图,图5d示出图4的h-h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中分支部与冲压式窗框发生干涉的状态的图1的x2-x2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外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从图1的箭头z方向所见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另外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从图1的箭头z方向所见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汽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例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图9的a-a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以往例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的图9的b-b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门

2车身

10车门窗框

11辊压式窗框

11a辊压式窗框的上端缘

11b辊压式窗框的平整面

11c辊压式窗框的突出部

11d辊压式窗框的卡止部

12冲压式窗框

12a冲压式窗框的上端缘

12b冲压式窗框的平整面

12m冲压式窗框的内侧部

12n冲压式窗框的外侧部

20装饰条

25端帽

25a凹部

25b凹部

30车门密封条

31安装基部

31a车外侧端部

31b车内侧端部

32中空密封部

33外密封唇部

35唇状突起部

36卡止突起部

40端帽

41帽突出部

50分支部

50a根部

50b厚壁部

51上侧突起

52下侧突起

53引导槽部

55连结壁

55a倾斜面

55b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使用车辆的前车门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以往例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说明中所谓的“前后、上下”是以将车辆置于平坦面上的状态为基准的,将观察车门侧面之际的车门外周框的内侧作为车门内部,而外侧作为车门外部。

组装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汽车用车门1,车门窗框10在上部是辊压式窗框11与冲压式窗框12通过焊接而接合在一起,该辊压式窗框11是沿着长度方向(在车门1关闭的状态下指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辊压成型的,冲压式窗框12则是被冲压成型成如下形状:从车门腰线向上方延伸,并且与辊压式窗框11同样的稍微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在辊压式窗框11侧,与以往例中所示相同,如图10所示,在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的车内侧面形成有向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1c,而在冲压式窗框12侧,如图2所示,在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的车内侧面并未形成向着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形成在辊压式窗框11的平整面11b的车外侧,在平整面11b的车内侧竖立设置有卡止部11d。平整面11b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在车内外方向上具有宽度。

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竖立设置在冲压式窗框12的平整面12b的车外侧。平整面12b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在车内外方向上具有宽度。

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和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饰条20从车外侧覆盖住。

作为装饰条20,例如可列举出被称为“亮条(opticalmoldings)”的构件。该构件是利用银色将车外侧表面加工成镜面而呈现出发银色光的状态,从而赋予汽车高级感。

在冲压式窗框12的端部侧,且在车门1的后侧,如图2以及图3所示,端帽40从车门1的外部侧嵌入到装饰条20的后侧的端部。端帽40在与相对的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下嵌入到装饰条20的车内侧。虽然并不是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构成为冲压式窗框12的内侧部12m和外侧部12n重叠在一起的双层部分。如图3所示在车门1的最靠外部侧,冲压式窗框12的内侧部12m与外侧部12n的重叠部分大,而从此处随着进入到车门1的内部侧,冲压式窗框12的外侧部12n逐渐变窄,因此在如图2所示的部位(图1的x1-x1线),重叠的部分变小。另外,如以往例中所示的那样(图11),冲压式窗框12由一枚构成也可以。

车门密封条30具有:在车门窗框10的上侧外周缘(顶侧外周缘)安装的安装基部31;与安装基部31一体成型且作为主密封部分发挥功能的中空密封部32;同样与安装基部31一体成型且作为辅助密封部分发挥功能的外密封唇部33。车门密封条30是挤出成型的构件,但在角部是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在一起,包括辊压式窗框11和冲压式窗框12的接合位置,在冲压式窗框12侧,车门密封条30成为注模成型的部分。

安装基部31为大致板状,在辊压式窗框11侧,如图10所示,配置在辊压式窗框的平整面11b上,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端部31a嵌入到在辊压式窗框11的上端缘11a的车内侧面形成的突出部11c与平整面11b之间,安装基部31的车内侧端部31b嵌入到在平整面11b的车内侧竖立设置的卡止部11d与平整面11b之间。

另外,在冲压式窗框12侧,如图2(图1的x1-x1线)所示,配置在冲压式窗框的平整面12b上,利用卡扣(未图示)将车门密封条30的安装基部31固定到冲压式窗框12的平整面12b上。另外,也可以替代卡扣而使用双面胶带,或者使用双面胶带和卡扣将安装基部31固定到冲压式窗框12上。另外,在车门1的最靠外部侧,如图3(图1的x2-x2线)所示,车门密封条30成为鳍状,安装基部31被压接在冲压式窗框12的内侧部12m上。

中空密封部32和外密封唇部33并列设置,中空密封部32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31的车内侧,外密封唇部33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外密封唇部33的前端侧的截面为大致舌状,向着车门1的外周方向且向着车外侧方向而斜向突出。

而在冲压式窗框12的端部侧,通过嵌入端帽40,在与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之间设置的间隙中,如图1至图3所示,嵌入了在被注模成型的车门密封条30的车外侧形成的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在这两突起51、52之间设置的引导槽部53。

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形成为,在从车门密封条30的外密封唇部33的车外侧面进一步向车外侧延伸的分支部50的车外侧面的上侧及下侧突出,且沿着长度方向并列延伸。另外,引导槽部53形成为,在上侧突起51与下侧突起52之间向着车外侧开口。

分支部50包括有从外密封唇部33的车外侧面向着车外侧延伸的薄壁状的根部50a和从该根部50a进一步向车外侧延伸的厚壁部50b,在该厚壁部50b的车外侧面形成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引导槽部53。

而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在此是前侧(图1中为车辆前方侧)如图1所示那样,如示出从下向上看的状态的图4所示那样,通过将位于引导槽部53的前侧的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利用连结壁55而连结在一起,从而使得引导槽部53的前侧为非开放端状态。

也可以是连结壁55架设在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之上,针对引导槽部53并不由连结壁55连结,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示出图4的h-h线截面的图5d所示那样,以从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的前端至根部都相连结且将引导槽部53填埋住的方式设置连结壁55。

另外,在连结壁55上形成有向着引导槽部53的前侧且向着车外侧以前端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55a。也就是说,连结壁55的倾斜面55a,如图4所示,以向着引导槽部53的前侧,即,从角部的注模成型部侧向着挤出成型部侧而前端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在此基础上,连结壁55的倾斜面55a,如按着图5a、图5b、图5c、图5d的顺序所示那样,以如下方式倾斜:以分支部50的厚壁部50b的壁厚变薄的方式随着朝向前方侧的端部而从车内侧向着车外侧逐渐变细。

相对于此,在端帽40的车内侧面形成有帽突出部41,该帽突出部41向着车内侧突出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该帽突出部41的形状构成为与引导槽部53无间隙的嵌合的形状。如图3所示,端帽40的前端逐渐变细,因此在车门1的最靠外部侧通过装饰条20被从上下夹持而被保持住,而随着从此处逐渐进入到车门的内部,装饰条20的下端不再被保持住。在图2所示的部位,端帽40的下部未被装饰条20保持住。

在将这样构成的车门密封条30组装到车门窗框10的上侧外周缘时,从外密封唇部33延伸的分支部50,从冲压式窗框12和端帽40的间隙向着车门密封条30所延伸的长度方向(在将车门1关闭时成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而从车门外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

由此,在分支部50的车外侧形成的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和引导槽部53从装饰条20的后侧(车门外部侧)的端部侧向着长度方向上的前侧(车门内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冲压式窗框12与端帽40的间隙中,同时,将在端帽40上设置的帽突出部41引导到引导槽部53中,利用上侧突起51及下侧突起52将帽突出部41夹持住。

在此,车门密封条30的分支部50的厚壁部50b的车内侧面贴在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的车外侧面上且沿着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的车外侧面滑动移动。

另外,在使车门密封条30从后侧(车门外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时,即使是在分支部50的前侧(插入侧)与端帽40或冲压式窗框12发生干涉的情况下,由于在分支部50的车外侧形成的上侧突起51的前侧与下侧突起52的前侧通过连结壁55连结在一起而使得引导槽部53的前侧为非开放端状态,确保前端部的刚性,因此插入也能够容易进行。

例如,在分支部50的插入时前侧,未处于连结状态的上侧突起51或下侧突起52直接与端帽40发生干涉,或者,如图6中箭头v所示,组装到车门板件12和端帽40的处于车门1的最靠外部侧的插入口结构中之后,在与来到对应位置的车门密封条30的剖视图重合的状态下,能够理解分支部50的厚壁部50b与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发生干涉的情况,与组装后分支部50牢固的被固定相反,分支部50难以插入。例如,存在有上侧突起51或下侧突起52的位置发生改变而与端帽40侧发生干涉不能插入的情况,或者存在有这样的插入变得困难使得组装作业费功夫的情况,但是通过将两突起51、52连结在一起,一侧的突起由于没有刚性而被动的歪斜或倒下,也就是说轻飘飘的向车内外方向自由摆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在连结壁55形成有向着引导槽部53的前侧(插入侧)且向着车外侧以前侧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55a,因此在将车门密封条30从后侧(车门外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到冲压式窗框12与端帽40的间隙中时,当使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贴着倾斜面55a并沿着倾斜面55a滑动移动时,倾斜面55a将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如图4所示的箭头y那样,从车外侧自动诱导到车内侧。换而言之,倾斜面55a紧贴着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分支部50的厚壁部50b被诱导到冲压式窗框12与端帽40的间隙中。据此,能够防止分支部50的前侧发生干涉,在车门密封条30插入时不需要使车门密封条30侧大幅变形,因此使得组装作业能够更加容易。

这样,当车门密封条30组装到车门窗框10上时,特别是在冲压式窗框12侧,车门密封条30以从外密封唇部33延伸的分支部50从车内外方向由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和端帽40夹持住的方式而被牢固的支撑着,因此即使是冲压式窗框12没有嵌合部且利用卡扣将安装基部31局部固定的车门密封条30,也成为稳定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当车门密封条30从后侧(车门外部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冲压式窗框12与端帽40的间隙时,在将上侧突起51与下侧突起52相连结的连结壁55设置的倾斜面55a起到将冲压式窗框12的上端缘12a从车外侧诱导到车内侧的引导的作用,但是如图7所示,利用连结壁55单纯的将上侧突起51与下侧突起52的前侧相连结,并不特别形成引导用的倾斜也可以。

即,仅通过利用连结壁55将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的前侧相连结,就使得从外密封唇部33的车外侧面分支的分支部50的前侧的刚性提高,并且上侧突起51和下侧突起52在车内外方向上的摆动也在前侧被抑制,因此能够使得组装作业容易。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连结壁55上形成与倾斜面55a反向倾斜的倾斜面55b。倾斜面55b以向着引导槽部53的前侧而前端逐渐变细,并且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而前端逐渐变细而倾斜的方式形成在连结壁55上。

据此,当将车门密封条30从后侧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冲压式窗框12与端帽40的间隙时,当使倾斜面55b紧贴着在端帽40上设置的帽突出部41而沿着帽突出部41时,使帽突出部41在倾斜面55b上滑动,之后,下落到引导槽部53中而能够嵌入到引导槽部53中。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前车门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后车门可以同样适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