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773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的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的密封条。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门密封条主要应用在车门门扇门框、侧面车窗、前后档风玻璃、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上,起到防水、防尘、隔音、隔温、减震、密封的作用。其中,车门密封条一般位于车身骨架和车门之间。当车门闭合时,密封条受到压缩与车门相抵,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20920.2 ;申请公布号:CN104097491A】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门框密封条,包括密封条本体,所述密封条本体的上部设有密封泡,所述密封条本体的下部设有安装卡座,其特征是:在所述密封泡内设有两段加强管;所述密封条本体下部的安装卡座卡接在后背门门框的翻边上,该密封条本体两端的对接处位于后背门门框下边的中部,所述两段加强管分别与密封泡内壁的下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管的一段设在下部的左拐角处,所述加强管的另一段设在下部的右拐角处。因此,当汽车后背门关闭时,密封条本体的压缩量大,密封效果好。
[0004]但是,上述汽车后背门门框密封条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受到后背门与车身门框的装配误差及车辆高速行驶时门框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后背门与车身骨架间隙过大,从而使密封条与车门不贴合,产生漏水、噪声、灰尘进入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的密封条,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密封条的密封性能。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的密封条,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框架和后背箱盖,所述后背箱盖扣合在所述车身框架上,所述密封条位于车身框架和后背箱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内部中空的泡管,所述泡管的底部具有长条形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车身框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泡管内设置有橡胶磁,所述后背箱盖压紧抵靠在所述泡管上。
[0007]本汽车的密封条的工作原理是本密封条通过卡槽与车身框架卡接配合实现固定,当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间隙在设计范围内时,后背箱盖到泡管底部的距离小于泡管顶部到泡管底部的距离,此时泡管处于压缩状态,泡管在橡胶磁的磁力作用下,与后背箱盖贴合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密封性;当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的间隙超出设计范围时,后背箱盖到泡管底部的距离大于泡管顶部到泡管底部的距离,泡管通过橡胶磁的磁力作用,泡管会主动与后背箱盖贴合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了密封条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密封条与车门不贴合,产生漏水、噪声、灰尘进入等问题。
[0008]在上述的汽车的密封条中,所述泡管的截面呈环形,所述泡管的顶部具有弧形的型腔,所述型腔内固定有橡胶磁,所述泡管的顶部抵靠在所述后背箱盖上。橡胶磁布置在更靠近后背箱盖的顶部,当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的间隙过大时,泡管在磁力作用下更容易与后背箱盖贴合,从而使密封条的密封性能更好。
[0009]在上述的汽车的密封条中,所述泡管的顶部沿切线方向具有凸沿,所述后背箱盖压紧抵靠在所述凸沿上,所述凸沿与所述后背箱盖接触贴合。凸沿的设计使泡管与后备箱盖的密封面积更大,从而使密封条的密封性能更好。
[0010]在上述的汽车的密封条中,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具有向槽底方向倾斜的若干排卡脚一和卡脚二,所述卡脚一和卡脚二沿卡接部的中心线方向分布,所述卡脚一和卡脚二的端部相抵靠,所述车身框架能够卡入所述卡脚一和卡脚二之间,并与卡槽的槽底抵靠。卡脚一和卡脚二相对设置,车身框架卡入时使卡脚一和卡脚二挤压形变,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紧紧夹住车身框架,避免了密封条发生脱落。
[0011]在上述的汽车的密封条中,所述卡槽外壁的两侧分别具有上压边和下压边,所述上压边呈钩形,所述下压边远离泡管向下倾斜。上压边和下压边起到固定汽车密封条的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的密封条中具有以下优点:本密封条通过在泡管的顶部设置橡胶磁,当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间隙过大时,泡管在橡胶磁磁力的作用主动贴靠在后背箱盖上,从而使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密封,从而提高了密封条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密封条与车门不贴合,产生漏水、噪声、灰尘进入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汽车的密封条的截面示意图。
[0014]图2是间隙正常时密封条应用示意图。
[0015]图3使间隙过大时密封条应用示意图。
[0016]图中,1、车身框架;2、后背箱盖;3、泡管;31、型腔;32、凸沿;4、卡接部;41、卡槽;42、卡脚一 ;43、卡脚二 ;5、橡胶磁;6、上压边;7、下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本汽车包括车身框架I和后背箱盖2,后背箱盖2扣合在车身框架I上,密封条位于车身框架I和后背箱盖2之间,本密封条包括泡管3、型腔31、凸沿32、卡接部4、卡槽41、卡脚一 42、卡脚二 43、橡胶磁5、上压边6、下压边7。
[0019]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密封条包括内部中空的泡管3,泡管3的截面呈环形,泡管3的顶部具有弧形的型腔31,型腔31内植入橡胶磁5,橡胶磁5刚度较小,密度与泡管3所用材料相当,泡管3的顶部沿切线方向还具有凸沿32,后背箱盖2压紧抵靠在凸沿32上,凸沿32与后背箱盖2接触贴合;泡管3的底部具有长条形的卡接部4,卡接部4的底部具有卡槽41,卡槽41卡在车身框架I上。
[0020]如图2所示,卡槽41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具有向槽底方向倾斜的若干排卡脚一 42和卡脚二 43,卡脚一 42和卡脚二 43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分布,卡脚一 42和卡脚二 43的端部相抵靠,靠近卡槽41槽口的位置具有一排远离泡管3方向倾斜的卡脚三,卡脚三能够抵靠在车身框架I上,车身框架I能够卡入卡脚一 42和卡脚二 43之间,并与卡槽41的槽底抵靠。卡槽41外壁的两侧分别具有上压边6和下压边7,上压边6呈钩形,下压边7远离泡管3向下倾斜,下压边7能够抵靠在车身框架I上,起到支撑密封条的作用。根据卡槽41的深度,卡脚一 42和卡脚二 43优选为两排。
[0021]本密封条的主要工作状态如下:如图2所示,此时后背箱盖2与泡管3之间的间隙正常,密封条受到后背箱盖2挤压,压缩变形,与后盖紧密贴合,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如图3所示,当后背箱盖2与泡管3之间的间隙过大时,此时密封条泡管3在橡胶磁5磁力作用下处于拉伸状态,密封条拉伸变形,泡管3顶部主动与后盖贴合,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00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身框架1、后背箱盖2、泡管3、型腔31、凸沿32、卡接部4、卡槽41、卡脚一 42、卡脚二 43、橡胶磁5、上压边6、下压边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的密封条,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框架(I)和后背箱盖(2),所述后背箱盖(2)扣合在所述车身框架(I)上,所述密封条位于车身框架(I)和后背箱盖(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内部中空的泡管(3),所述泡管(3)的底部具有长条形的卡接部(4),所述卡接部(4)的底部具有卡槽(41),所述车身框架(I)卡入所述卡槽(41)内,所述泡管(3)内设置有橡胶磁(5),所述后背箱盖(2)压紧抵靠在所述泡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管(3)的截面呈环形,所述泡管(3)的顶部具有弧形的型腔(31),所述型腔(31)内固定有橡胶磁(5),所述泡管(3)的顶部抵靠在所述后背箱盖(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管(3)的顶部沿切线方向具有凸沿(32),所述后背箱盖(2)压紧抵靠在所述凸沿(32)上,所述凸沿(32)与所述后背箱盖(2)接触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1)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具有向槽底方向倾斜的若干排卡脚一(42)和卡脚二(43),所述卡脚一(42)和卡脚二(43)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分布,所述卡脚一(42)和卡脚二(43)的端部相抵靠,所述车身框架(I)卡入所述卡脚一(42)和卡脚二(43)之间,并与卡槽(41)的槽底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1)外壁的两侧分别具有上压边(6)和下压边(7),所述上压边(6)呈钩形,所述下压边(7)远离泡管(3)向下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密封条,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密封条密封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汽车包括车身框架和后背箱盖,后背箱盖扣合在车身框架上,密封条位于车身框架和后背箱盖之间,密封条包括内部中空的泡管,泡管的底部具有长条形的卡接部,卡接部的底部具有卡槽,车身框架卡入卡槽内,泡管内设置有橡胶磁,后背箱盖压紧抵靠在泡管上。本密封条通过在泡管的顶部设置橡胶磁,当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间隙过大时,泡管在橡胶磁磁力的作用主动贴靠在后背箱盖上,从而使后背箱盖与车身框架密封,从而提高了密封条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密封条与车门不贴合,产生漏水、噪声、灰尘进入等问题。
【IPC分类】B60J10-08
【公开号】CN204567241
【申请号】CN201520063737
【发明人】王磊, 岳洋, 王海林, 刘强, 杨安志,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