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655发布日期:2019-02-10 14:0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系统及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使汽车有更理想的振动和噪声性能,橡胶元件被广泛用于悬架构件的连接处。作为悬架的缓冲元件,其对高频的振动传递特性有着重要影响。而如今悬架橡胶元件的规范中规定了静态刚度和一种或两种低频下的动态刚度。对包括100hz或更高频率下的小位移刚度要求没有做规范,其次橡胶元件不能自适应吸收由悬架传递上来的振动能量。例如,路面作为悬架系统重要的激励源,其激励频带普遍是在20-200hz左右,而橡胶元件很难主动吸收和抑制这种宽频带上振动峰的传递。

现有的专利技术中,一种减振器上连接总成(专利申请号:201520315565.9,授权公告号:cn204586410u),包括车身底板、车身安装板和减振器上连接装置,车身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车身安装板与车身底板固连且两者之间具有空腔;减振器上连接装置包括顺次套设在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的底座、第一橡胶体、第二橡胶体、压板和连接螺母,活塞杆上设置有与底座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其中,第一橡胶体远离底座的一端和第二橡胶体邻近第一橡胶体的一端分别与车身安装板的两个表面相贴合,第二橡胶体上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环向凸槽。该技术不能根据不同路况调节自身刚度,自适应吸收来自路面的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实现悬架外连接套支撑力的自动调节,安全性高的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包括外壳体、活塞杆、电磁铁、永磁体、弹簧、电磁体控制电极和电极刷,外壳体为中空结构,电磁铁、永磁体和弹簧位于外壳体内部,外壳体上设有外壳体通孔,活塞杆通过外壳体通孔穿设于永磁体和电磁铁,电磁体控制电极穿过外壳体和永磁体与电磁铁相连,电磁体控制电极为圆柱体结构,电磁体控制电极的外表面与电极刷相连。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极的数量为二,控制电极对称分布在活塞杆的两边,控制电极的端部与电磁铁相连,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外壳体装置和下外壳体装置,上外壳体装置和下外壳体装置固连且形成中空结构,上壳体装置包括依次固连的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上壳体装置主体和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和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对称的分布在上壳体装置主体的两边;下外壳体装置包括依次固连的下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下外壳体装置主体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和下外壳装置左连接件固连且设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穿设于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和下外壳装置左连接件,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固连且设有第二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穿设于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下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和下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体装置主体的截面和下外壳体装置主体的截面均为“u”字形结构,上外壳体装置主体的“u”字形的深度大于下外壳体装置主体的“u”字形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永磁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电磁铁位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且通过弹簧相连。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u”字形结构,弹簧的一端与永磁体相连,另一端与电磁铁相连。

优选地,所述弹簧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永磁体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磁铁的上端相连,第二永磁体通过第二弹簧与电磁铁的下端相连,活塞杆通过外壳体通孔依次穿设于第一永磁体、电磁铁和第二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二且对称分布在第一永磁体的两端,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在第二永磁体的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采用“永-电-永”磁浮结构形式,通过改变电磁铁电流方向,既可以利用磁极间引力工作,也可利用斥力工作。

2、本发明电磁铁外接控制电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实现所设计的“永-电-永”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支撑力自动调节。

3、本发明可控性好,动态响应迅速,相对橡胶元件而言,电磁控制本身具有更好的可控性与响应能力;

4、相对于传统的橡胶元件,磁浮结构本身是依靠吸/斥力工作,不会出现老化,疲劳破坏等问题

5、电磁铁与永磁铁之间通过u型弹簧连接,在断电的时候,弹簧起着支承作用保证了结构上的安全性。

6、结构上采用u型弹簧连接,u型弹簧起着主要支撑作用,可以使得电磁铁和永磁铁之间间隙足够小,只需要小电流的调节就能获得较大的电磁力,能较好的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的结构总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磁体与电极刷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活塞杆;2、电磁铁;3、永磁体;4、弹簧;5、控制电极;7、外壳体;9、电极刷;10、外壳体通孔;11、连接槽;31、第一永磁体;32、第二永磁体;41、第一弹簧;42、第二弹簧;71、上外壳体装置;72、下外壳体装置;73、上壳体装置主体;74、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5、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6、下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7、下外壳体装置主体;78、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81、第一安装通孔;82、第二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路噪控制的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包括外壳体7、活塞杆1、电磁铁2、永磁体3、弹簧4,电磁体控制电极5和电极刷9,外壳体7为中空结构,电磁铁2、永磁体3和弹簧4位于外壳体7内部,外壳体7上设有外壳体通孔10,活塞杆1通过外壳体通孔10穿设于永磁体3和电磁铁2,电磁体控制电极5穿过外壳体7和永磁体3与电磁铁2相连,电磁体控制电极5为圆柱体结构,电磁体控制电极5的外表面与电极刷9相连。

控制电极5的数量为二,控制电极5对称分布在活塞杆1的两边,控制电极5的端部与电磁铁2相连,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相连。

外壳体7包括上外壳体装置71和下外壳体装置72,上外壳体装置71和下外壳体装置72固连且形成中空结构,上壳体装置71包括依次固连的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4、上壳体装置主体73和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5,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4和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5对称的分布在上壳体装置主体73的两边;下外壳体装置72包括依次固连的下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6、下外壳体装置主体77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78;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4和下外壳装置左连接件76固连且设有第一安装通孔81,第一安装通孔81穿设于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4和下外壳装置左连接件76,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5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78固连且设有第二安装通孔82,第二安装通孔穿设于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5和下外壳装置右连接件78,第一安装通孔81和第二安装通孔82结构相同。

通过第一安装通孔81和第二安装通孔82可以将外壳体7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上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4、上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5、下外壳体装置左连接件76和下外壳体装置右连接件78结构相同。

上外壳体装置主体73的截面和下外壳体装置主体77的截面均为“u”字形结构,上外壳体装置主体73的“u”字形的深度大于下外壳体装置主体77的“u”字形的深度。

永磁体3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永磁体31和第二永磁体32,电磁铁2位于第一永磁体31和第二永磁体32之间且通过弹簧4相连。第一永磁体31、电磁铁2和第二永磁体32构成“永—电—永”磁浮结构形式。

弹簧4为“u”字形结构,弹簧4的一端与永磁体3相连,另一端与电磁铁2相连。弹簧4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第一永磁体31通过第一弹簧41与电磁铁2的上端相连,第二永磁体32通过第二弹簧42与电磁铁2的下端相连,活塞杆1通过外壳体通孔10依次穿设于第一永磁体31、电磁铁2和第二永磁体32。

第一弹簧41的数量为二且对称分布在第一永磁体31的两端,第一弹簧41的开口位置相对,第二弹簧42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在第二永磁体32的两端。

电磁体2上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的数量为四个,连接槽11为“u”字形结构均匀分布在电磁体2的四周。第一永磁体31和第二永磁体32均分别设有与连接槽11对应位置和结构相同的槽型结构。弹簧4通过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和电磁体2上设置的“u”字形槽结构,能够很方便的将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和电磁体2连接在一起。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来自路面的激励通过与减振器连接的活塞杆1传递给所设计的永-电-永交联磁浮式悬架外连接套再传递给车身,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磁体2的磁场强度及方向,使磁场力与弹簧4弹性(缓冲)力有效协同,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能量,衰减路面激励对车身的振动的冲击。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