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132发布日期:2019-01-22 22:5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车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箱式货车的上货或卸货,多数都是用人工上下,对于货物的上货或卸货都是配备专业搬运工,长期以往增加了货物接送的成本,而目前的货物搬运机器设计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装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装卸装置,包括C型钢、工字型钢、滚轮和电动葫芦,所述C型钢开口向下的横向安装在车箱顶端的内侧面上,所述C型钢的长度与所述车箱顶端的长度相当,且由所述车箱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工字型钢的顶端翼板置于所述C型钢的槽体内,所述C型钢槽口的两侧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凸楞,所述工字型钢的顶端翼板的两端卡在两侧所述凸楞上并悬挂在所述C型钢的下方,且所述工字型钢的顶端翼板可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移动;所述工字型钢的底端翼板的上表面上横向的开设轨道,所述滚轮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在所述上表面横向的往返滑动,所述电动葫芦通过所述滚轮悬挂在所述工字型钢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工字型钢下方横向的往返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C型钢、工字型钢、滚轮的相互运动带动电动葫芦在车箱内外移动,从而实现货物的上货或卸货,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货物的装卸工作,节约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轨道和所述滚轮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轨道以所述工字型钢的腹板为轴对称的设置在底端翼板两侧的上表面上,两个所述滚轮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的滚动轴的一端向所述工字型钢外侧延伸,所述电动葫芦顶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片,所述电动葫芦的两块连接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滚轮的外侧,两块所述连接片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滚轮的滚动轴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轴承,两个所述滚轮的滚动轴向外延伸的一端伸入对应一侧的所述连接片的轴承内并可在所述轴承内轴向转动,两个所述滚轮在轨道上向车箱外侧或向车箱内侧滚动带动所述电动葫芦共同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动葫芦通过滚轮悬挂在工字型钢的下方,滚轮带动电动葫芦共同移动,从而实现货物搬运。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的腹板上且位于所述滚轮的上端设有防止滚轮向上移动的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的长度与C型钢的长度相当。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工字型钢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移动的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设置在靠近车箱顶端的内侧,所述推动部件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和调节手柄,所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以及调节手柄的一端共端点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形成Y字型,所述第一铰链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工字型钢的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车箱连接,向上推动所述调节手柄增大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之间的夹角,从而推动所述工字型钢的顶端翼板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的向车箱外移动,或者向下拉动所述调节手柄减小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之间的夹角,从而拉动所述工字型钢的顶端翼板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的向车箱内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推动部件使工字型钢的端部伸出车箱外,可使电动葫芦移动至车箱外部,实现卸货。

进一步,所述电动葫芦的下端设有用于悬挂货物的挂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装卸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装卸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

1、C型钢,2、工字型钢,3、滚轮,4、电动葫芦,5、第一铰链,6、第二铰链,7、调节手柄,8、车箱,401、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装卸装置,包括C型钢1、工字型钢2、滚轮3和电动葫芦4,所述C型钢1开口向下的横向安装在车箱8顶端的内侧面上,所述C型钢1的长度与所述车箱8顶端的长度相当,且由所述车箱8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工字型钢2的顶端翼板置于所述C型钢1的槽体内,所述C型钢1槽口的两侧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凸楞,所述工字型钢2的顶端翼板的两端卡在两侧所述凸楞上并悬挂在所述C型钢1的下方,且所述工字型钢2的顶端翼板可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移动;所述工字型钢2的底端翼板的上表面上横向的开设轨道,所述滚轮3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3在所述上表面横向的往返滑动,所述电动葫芦4通过所述滚轮3悬挂在所述工字型钢2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滚轮3在所述工字型钢2下方横向的往返移动。

具体的,电动葫芦4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中,能够通过C型钢、工字型钢、滚轮的相互运动带动电动葫芦在车箱内外移动,从而实现货物的上货或卸货,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货物的装卸工作,节约成本。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轨道和所述滚轮3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轨道以所述工字型钢2的腹板为轴对称的设置在底端翼板两侧的上表面上,两个所述滚轮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3的滚动轴的一端向所述工字型钢2外侧延伸,所述电动葫芦4顶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片401,所述电动葫芦4的两块连接片40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滚轮3的外侧,两块所述连接片401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滚轮的滚动轴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轴承,两个所述滚轮3的滚动轴向外延伸的一端伸入对应一侧的所述连接片401的轴承内并可在所述轴承内轴向转动,两个所述滚轮3在轨道上向车箱8外侧或向车箱8内侧滚动带动所述电动葫芦4共同移动。

应理解的,所述工字型钢2上还设有正反电机,该正反电机驱动所述滚轮3在轨道上前后滚动。

上述实施例中,电动葫芦通过滚轮悬挂在工字型钢的下方,滚轮带动电动葫芦共同移动,从而实现货物搬运。

上述实施例中,滚轮3的设置不局限于两个,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腹板两侧的两个对称的滚轮3为一组,设置多组滚轮3,而两个连接片401对称的两个通孔也为一组,且滚轮3的组数与通孔的组数相同,即电动葫芦通过多组滚轮3悬挂在工字型钢2的下方。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字型钢2的腹板上且位于所述滚轮3的上端设有防止滚轮3向上移动的限位块。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字型钢2的长度与C型钢1的长度相当。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工字型钢2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移动的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设置在靠近车箱8顶端的内侧,所述推动部件包括第一铰链5、第二铰链6和调节手柄7,所述第一铰链5、第二铰链6以及调节手柄7的一端共端点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形成Y字型,所述第一铰链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工字型钢2的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6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车箱8连接,向上推动所述调节手柄7增大所述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6之间的夹角,从而推动所述工字型钢2的顶端翼板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的向车箱8外移动,或者向下拉动所述调节手柄7减小所述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6之间的夹角,从而拉动所述工字型钢2的顶端翼板在所述槽体内横向的向车箱8内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推动部件使工字型钢的端部伸出车箱外,可使电动葫芦移动至车箱外部,实现卸货。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葫芦4的下端设有用于悬挂货物的挂钩。

当车辆要装卸货物时,把调节手柄向上移动,铰链打开,把工字型钢推出车箱尾部一部分,这时电动葫芦就可以在车箱内部与外部移动,当电动葫芦提起货物时,就可以在车箱内部与外部移动,即可以把货物搬到车箱内部或车箱外部,从而实现货物的自动装卸功能,当货物装卸完毕,调节柄下移,铰链把工字型钢拖入车箱内部,可关闭车箱后门,实现货物的安全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