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185发布日期:2019-10-13 00:4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主要应用于沙滩越野、山区载货、军事领域及农场作业等情况,全地形车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常行驶于泥浆、砂石、树林、杂草等环境中,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

对于有驾驶室的全地形车,目前驾驶室的座椅多为分体结构,包括坐垫和靠背两部分,坐垫直接固定在车架的座椅安装架上,而靠背固定在驾驶室车架上。对于驾驶室的座椅,由于空间限制,通常设置两个乘客位靠背,靠背性能单一,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目前很多全地形车因为空间限制等问题,无法实现悬架减震或者座椅减震,给驾驶员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隐患。因此,如何提高全地形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该减震舱座椅包括吊舱座椅、减震吊架、减震舱和弹簧减震单元;所述的吊舱座椅悬挂式设置于全地形车的防滚架上;吊舱座椅的底部通过减震吊架设置于减震舱上,吊舱座椅的两侧采用减振板实现固定;所述的弹簧减震单元均匀设置于减震舱表面,并与吊舱座椅接触,使全地形车产生的颠簸通过减震面的形式吸收。

所述的弹簧减震单元包括接触片和双弹簧减震器;双弹簧减震器由大、小两个弹簧减震元件组成,两个弹簧减震元件为箱体结构,小弹簧减震元件活动式嵌入大弹簧减震元件中;其中,小弹簧减震元件中放置小弹簧,小弹簧下端设置活塞,活塞杆穿出小弹簧减震元件的下端,并延伸至大弹簧减震元件中;大弹簧减震元件中的活塞杆外套设大弹簧,且大弹簧的上端面与小弹簧减震元件底端接触;接触片固定于小弹簧减震元件上端;当接触片受压时,迫使小弹簧减震元件向大弹簧减震元件中运动,大弹簧减震元件中的大弹簧受到挤压,实现一次减震;同时由于小弹簧减震元件底端与大弹簧减震元件底端的距离减小,导致活塞运动并挤压小弹簧,从而实现弹簧减震单元的二次减震。

所述的减震吊架包括外壳体、活塞连杆、弹簧A、内壳体、弹簧 B和弹簧C;外壳体的下端开口,上端固定在全地形车的吊舱座椅上,内壳体的上端开口,且上半部分置于外壳体中,内壳体的下端固定在减震舱上;活塞连杆的杆部固定于外壳体内的上端面,活塞部位于内壳体中;弹簧A套设在位于外壳体中的活塞连杆的杆部,上端面与外壳体接触,下端面与内壳体的上端接触;弹簧B套设在位于内壳体中的活塞连杆的杆部,上端面与内壳体的上端接触,下端面与活塞部接触;弹簧C放置于内壳体中,位于活塞连杆的活塞部下方;当向上运动时,内壳体向上运动,弹簧A、弹簧B、弹簧C向上压缩,实现减震;当向下运动时,内壳体向下运动,弹簧B压缩,实现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单元,当实现减震效果的时,通过面的形式进行吸收震动,将会缩短减震的距离。(2)在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最大的减震效果,以最大程度的缓解驾驶员的颠簸感。(3)半包围式的吊舱座椅能够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舱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簧减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簧减震单元的外形图。

图4为柔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舱座椅;2柔性连接机构;3减震舱;4弹簧减震单元;5接触片; 6双弹簧减震器;7外壳体;8活塞连杆;9弹簧A;10内壳体;11弹簧B;12 弹簧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该减震舱座椅包括吊舱座椅1、减震吊架2、减震舱3和弹簧减震单元4;所述的吊舱座椅1悬挂式设置于全地形车的防滚架上;吊舱座椅1的底部通过减震吊架2设置于减震舱3上,吊舱座椅1 的两侧采用减振板实现固定;所述的弹簧减震单元4均匀设置于减震舱3表面,并与吊舱座椅1接触,使全地形车产生的颠簸通过减震面的形式吸收。

所述的弹簧减震单元4包括接触片5和双弹簧减震器6;双弹簧减震器6由大、小两个弹簧减震元件组成,两个弹簧减震元件为箱体结构,小弹簧减震元件活动式嵌入大弹簧减震元件中;其中,小弹簧减震元件中放置小弹簧,小弹簧下端设置活塞,活塞杆穿出小弹簧减震元件的下端,并延伸至大弹簧减震元件中;大弹簧减震元件中的活塞杆外套设大弹簧,且大弹簧的上端面与小弹簧减震元件底端接触;接触片5固定于小弹簧减震元件上端;当接触片5受压时,迫使小弹簧减震元件向大弹簧减震元件中运动,大弹簧减震元件中的大弹簧受到挤压,实现一次减震;同时由于小弹簧减震元件底端与大弹簧减震元件底端的距离减小,导致活塞运动并挤压小弹簧,从而实现弹簧减震单元4的二次减震。

所述的减震吊架2包括外壳体7、活塞连杆8、弹簧A9、内壳体10、弹簧 B11和弹簧C12;外壳体7的下端开口,上端固定在全地形车的吊舱座椅1上,内壳体10的上端开口,且上半部分置于外壳体7中,内壳体10的下端固定在减震舱3上;活塞连杆8的杆部固定于外壳体7内的上端面,活塞部位于内壳体10中;弹簧A9套设在位于外壳体7中的活塞连杆8的杆部,上端面与外壳体7接触,下端面与内壳体10的上端接触;弹簧B11套设在位于内壳体10中的活塞连杆8的杆部,上端面与内壳体10的上端接触,下端面与活塞部接触;弹簧C12放置于内壳体10中,位于活塞连杆8的活塞部下方;当向上运动时,内壳体10向上运动,弹簧A9、弹簧B11、弹簧C12向上压缩,实现减震;当向下运动时,内壳体10向下运动,弹簧B11压缩,实现减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