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蓄电池槽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72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蓄电池槽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槽盖,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用的带镶嵌气室架的外排气式蓄电池槽盖,属电池零件结构领域。
目前,摩托车用的排气式蓄电池槽盖,都是注塑时在槽盖表面留有一长条形浅槽槽,下部或直接或有一圆孔与蓄电池内相通,然后通过热溶法或粘接法将一嵌条浅槽履盖成一体,但此技术往往受槽盖及嵌条的加工精度、材质、热溶法的设备及粘接法粘合剂等因素的影响,气密性太差,影响电池寿命,特别是浅槽下直接或通过圆孔与电解液相通,在使用的振动过程中电解液及易经浅槽溅出或渗也,腐蚀电池及安装部位的车体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蓄电池槽盖,增加槽盖的气密性,提高电池寿命,防止电解液外流,且简化制度工艺流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蓄电池槽盖内面上留有经盖内隔墙分隔,且隔墙底部相通的对应蓄电池内各电池组槽的气室槽或直接贯穿隔墙的可横穿对应蓄电池内各组槽的,且带对应带通孔的小隔墙的气室通槽,且气室槽或气室通槽均直通一个凸出槽盖外的带弯头的通孔的出气嘴,该嘴在蓄电池不使用时,可用防腐材料堵盖堵塞,以减少电池电荷性能降低,气室槽或气室通槽中,嵌入过盈配合单体或联体气室架,单体气室架两侧壁上或联体气室架上小隔墙体上均有孔通口,单体气室架或联体气室架对应各电池组处有一下凸成倒梯形或倒锥台形,即截面呈倒梯形的,且两侧或各侧有开口槽使气体相通,又便于振动过程中溅起的电解液回流,单体气室架或联单体气室架为保证嵌入后的稳定,两侧凸有钩台,以便卡于通孔边部或卡槽中;同上方案凸出槽盖外的带弯头的通孔的出气嘴还可经与气室槽或气室通槽的垂直向气槽相通排气,只需在垂直气槽上设置槽内封盖或使内封盖与联体气室架为一体成T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加了气密性,便于电池内电解液振动后回流,防止电解液溅出或渗出的腐朽性,注模成型工艺简单,根据需要可使外出气嘴在任意方向,便于非使用时的密封,减少极板氧造成的蓄电池干荷电性降低,且该工艺的成品率可由原工艺成品率的80%90%,提高到9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主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后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A—A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B-B际意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体气室架主视(局剖)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体气室架左视示意图;“____”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联体气室架主视(局剖)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的槽盖示意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的C—C示意图;附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T形气室架的主视示意图;附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T形气室架的后视示意图;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T形气室架的仰视(局剖)示意图;附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案嵌入T形气室架后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是槽盖1上带有极柱孔2,加液孔3,盖隔墙4,槽格5及边条6,其中,槽盖1内有气室槽7,对应隔墙4处有小通孔8,气室槽7经凸出槽盖外的带内孔9的弯头形出气嘴10与外部相通,气室槽7内嵌入一两侧壁有与通孔8对应的槽13的内空的且与气室槽7过盈配合的单体气室架14,边部可有凸起钩台12以便卡入通孔8中或气室槽7边侧的钩槽11中,单体气室架14底部有一外凸的带1—4个开口反流通气槽15的截面呈倒梯形的凸台16,角边部还可有便于隔墙4配合安装的凸角边17;为减化工艺,气室槽7可以是贯穿隔墙4的整体通槽,即处于通槽内的隔墙对应断开,气室架为联体气室架18,它与气室通槽过盈配合,联体气室架18的一侧边上有开口气槽21,其内设置对应隔墙4的带开口通气槽19的小隔段20;联体气室架18的两侧也设有固定的钩台12,以便卡于卡槽11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是包括带有极柱孔23、加渡孔24、盖隔墙25、槽格26、30及边条27的槽盖22组成,其中,槽盖22中相应位置的盖隔墙25间断形成T形气室道28,对应处有弹性钩片29用于固定T梯形气室架33,T形气室道的一端对应处的槽盖22外有一带弯头的出气嘴31,其内一通孔32与气室道28相通,与气室道28对应有一T形气室架33,其内形成气室槽34,T形气室架33上对应槽盖22上其他隔墙25处均有相对应的小隔墙35,外隔墙37、38,且内小隔墙35上端有开口气槽孔36,T形气室架33底部有经外隔墙37间隔的凸起的截面呈倒梯形的侧面有1—4个开口反流气孔39的凸台40,气孔39与气室槽相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注好槽盖和所需的单体、或联体或T形气室架,并在槽盖中嵌入相应的气室槽或通槽或气室道中,然后,在槽盖向蓄电池盒热熔固定后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单体、或联体或T形气室架,可与槽盖和蓄电池盒完成更好的密闭配合。蓄电池在生产好并注入电解液后,可用帽盖将出气嘴密闭,以防止极板氧化,使用时取下帽盖即形成出气道。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因振荡等进入气槽后,会因重力作用沿凸头的开口流回电池组槽中,不至产生电解液溅出或渗出电池外,对其它部件的腐蚀,也提高了电池寿命,凸台侧的开口既保证了气体流通,也可防止电解液大量进入气道或气槽中。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其它蓄电池。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蓄电池槽盖,由带极柱孔2,加液孔3,盖隔墙4,槽格5及边条6的槽盖1组成,其特征在于槽盖1内有气室槽7,对应气室槽7中盖隔墙4处有小通孔8,气室槽7经凸出槽盖1外的带内孔9的弯头形出气嘴10,气室槽7内嵌入一两侧壁有与通孔8对应的槽口14的单体气室架14,单体气室架13底部有一外凸的带1—4个开口反流通气槽15的截面呈倒梯形的凸台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槽7边侧有钩槽11,单体气室架14两侧有用于卡于通孔8中或钩槽11中固定的凸起钩台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气室架14上有配合安装的凸角边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槽7为将对应气室槽处的盖隔墙4间断贯通形成的通槽,其中嵌入的对应气室架为联体气室架18,该架中对应隔墙4处有小隔段20,小隔段20及联体气室架18一边侧上有带开口通气槽19、21,底部有经的小隔段20间隔的外凸的带1—4个开口反流通气槽15的截面呈倒梯形的凸台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槽7贯通形成的通槽侧边有钩槽11,联体气室架18的两侧有用于卡入钩槽11中固定的凸起钩台12。
6.一种摩托车蓄电池槽盖,由极柱孔23、加渡孔24、盖隔墙25、槽格26、30及边条27的槽盖22组成,其特征在于槽盖22中相应位置的盖隔墙25间断形成T形气室道28,对应处有弹性钩片29用于固定T梯形气室架33,T形气室道的一端对应处的槽盖22外有一带弯头的出气嘴31,其内一通孔32与气室道28相通,与气室道28对应有一T形气室架33,其内空形成气室槽34,T形气室架33上对应槽盖22上其他隔墙25处均有相对应的小隔墙35,外隔墙37、38,且内小隔墙35上端有开口气槽孔36,T形气室架33底部有经外隔墙37间隔的凸起的截面呈倒梯形的侧面有1—4个开口反流气孔39的凸台40,气孔39与气室槽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蓄电池槽盖,主要包括在槽盖中设置的一体或间隔或T形气室槽或气室道及嵌入其中的单体或联体或T形气室架及外出气嘴组成,各气室架底部都有相应的带侧开口的凸台,这样可以使得制造工艺更简单,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且在保证了蓄电池外排气的同时,防止了电解液外溅或渗出,且可通过出气嘴的帽盖减少极板老化,提高电池寿命及干电荷性能。
文档编号B60K1/04GK2234882SQ95235179
公开日1996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4日
发明者贾维和, 李卫东, 杨洪英 申请人:济南市蓄电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