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37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刹车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一种刹车应急装置公知,目前汽车的制动装置基本设置两套,一是油(气)刹,二是手刹。虽然备有这两套刹车系统,但车在行驶中,往往因车速太快,恰两套刹车系统制动不力,乃至失灵,故酿成车祸,给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汽车现有的两套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刹车应急装置。这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紧急制动装置,不用油、气、电为动力,可靠性较强,其以机械传动制动原理,能对行驶的路面产生强大的摩擦阻力,使车辆能在危急时逐渐停止运行,以达到减少肇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装置的结构由两个长形体,一对刹车块和操纵系统组成。长形体的侧面中间开有一条前高后低的横向长形孔,整体纵向顺装固定在车辆底盘的两根大梁下侧,左右对称,为大梁与刹车块的中间连接件。刹车块侧面外观呈扇形,在其上端有一滑轴与长形孔相连接,轴在孔中可前后滑动灵活,在其下端的平面底部镶有一层弧形弹簧钢板和一层与弹簧钢板一样大小的刹车片,整体高度等于大梁到路面的距离,另外在底部还有1-2个销孔。平时,刹车块悬卧在大梁下的长形体前方,由操纵系统的活动杆插入刹车块底部销孔中进行固定。操纵系统是由手柄、转轴、止动弹簧、 一套活动杆和一组杆套组成。手柄是本装置的启动部件,装在驾驶室内易于人手操作的位置,手柄上部相连有止动弹簧和转轴,下部穿过驾驶室底板与横杆中央联连,横杆是安装在底盘下并处在一套对称的活动杆前端,横杆两端有孔,活动杆头穿孔连结,过孔杆头用螺帽与横杆固定,任螺帽前方还连接有止动弹簧,从活动杆到止动弹簧整条犹如加长的汽车避震器,整套活动杆分布在底盘架下,由一组若干个杆套支撑,杆套还起着导向作用,使其后端杆头能灵活准确如门闩般与刹车块底孔栓配本装置使用时,只需人手拉动手柄,活动杆在力的作用下,杆头会迅速脱离销孔,随之刹车块依自重下悬,其底部的弧形刹车片立即触地,此时在刹车块上端的滑轴随着车辆前进而相对后移,直到移至长形孔的后端。由于长形孔前高后低在滑轴作相对后移的同时,刹车块也逐渐缩矩与路面的距离,并在车身自重的压力下,迫使弧形弹簧钢板和刹车片一起受挤变平,在这受挤变平的过程中,摩擦阻力必然由小变大,车辆也会逐渐减速,直至停止运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飞快行驶需要紧急停车时,当驾驶员发现油(气)刹和手刹不力,无望时,迅速启动本装置,可以避免飞车,并能缩短惯性冲击的距离。因此本装置会起到提高行车安全系数,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不会失控,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转轴 3、活动杆 4、杆套 5、杆叉 6、销孔7、滑轴 8、长形体 9、长形孔 10、底盘大梁 11、路面12、刹车块 13、弹簧钢板 14、刹车片在
图1中刹车块(12)顺卧在车底盘大梁(10)的下侧,底端销孔(6)由活动杆(3)的后端杆头栓入而固定,小端上的滑轴(7)穿过长形孔(9)并处在孔的前端。作为大梁(10)与刹车块(12)中间连接件的长形体(8)上与大梁底贴面固定,下底与长形孔(9)斜度相平行,并且相当平滑,以便刹车块(12)能正常作相对后滑,又不会向后翻摆或卡死。长形孔(9)的斜度,即两端高差应与刹车块(12)底平面和弧形弹簧钢板(13)之间的间隙一致,这样当刹车块(12)在作相对向后位移时,会逐渐缩短了与路面(11)之间的距离,弹簧钢板(13)与刹车块(12)之间的间隙随之受挤贴近。当刹车块(12)相对移至长形孔(9)后端时,弹簧钢板(13)受挤变平,从而刹车片(14)对路面(11)形成平面摩擦而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
图1中处在长形孔(9)两端虚线所示的刹车块,是在活动杆(3)末端杆头脱离销孔(6)后,下悬触地和滑至后端的示意图。另外长形体(8)对底盘大梁(10)还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其长度作为本装置刹车的缓冲程,应尽量长些为好。
在图2中,刹车块(12)上端叉将长形体(8)钳夹在中间,并由滑轴(7)连接,其活动部位均有一定的间隙,且接触面都应平整光滑。在底部弹簧钢板(13)和刹车片(14)的尺寸可稍大于刹车块(12),以增加与路面(11)的摩擦面。刹车块(12)可以是实心的,或为了减轻重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也可以制成空心的。
在图3中,手柄(1)是设在驾驶室内,由止动弹簧拉住,当人手克服弹力拉动手柄(1)时,(见
图1中手柄(1)的虚线位置),在转轴(2)和下端横杆的作用下,活动杆(3)压缩前端的止动弹簧向前移位,随之末端杆头迅速脱离销孔(6),刹车块(12)即下悬触地,就完成了本装置启动操作动作。当人手松开手柄(1)时,在三个止动弹簧的收缩下,手柄(1)和活动杆(3)恢复原位。本系统还设有杆套(4)一组若干个,与活动杆(3)相配套,使杆在套中滑动灵活,并能起导向和支撑作用。还有杆叉(5)装在活动杆(3)后端的杆套前,使活动杆能更稳定栓住刹车块(12)另与销孔(6)相配的杆头的数量、形状、大小必须适宜,保证能在车辆行驶状态下,能将刹车块(12)固定住。
此外,本装置对于刹车块(12)使用后复原,未设计专用机构,主要原因是考虑其复杂性和未必常用,因此,刹车块(12)的复原采用以下办法,即将车辆倒回一定距离,刹车块(12)会回到长形孔(9)的前端位置,用人工可将刹车块(12)向车头方向提转至底盘大梁(10)的下侧,移动杆叉(5)将杆头插入销孔(6)即成。
另需说明的一个问题,即两个相对称的刹车块在实施中是否能够同步?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同步刹车的,在实际中因路面状况不同,其摩擦力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由于刹车块是装在两根距离不大且接近中轴的大梁下侧,因此,两个刹车块下悬触地相距甚近,并且这时刹车块是处在车底盘的后半部,即使两边产生的摩擦力略有不等,但不会发生车向跑偏等问题,而这时重要的是能应急把车刹住。
权利要求1.一种刹车应急装置,其特征是由两个长形体,一对刹车块和操纵系统等配合构成,两个长形体(8)分别对称装在车底盘两根大梁中部底面,其中有一条前高后低的长形孔(9),其底的平面与该孔(9)的斜度相平行,在与长形体(8)相连的刹车块(12)上端有滑轴(7),与该孔(9)为动配合串联,刹车块(12)的下端底面镶有一层弧形弹簧钢板(13)及摩擦片(14),弧形弹簧钢板与刹车块(12)底平面形成的最大间隙等于长形孔(9)两端斜差,其整体高度应等于大梁到地面的距离,该悬挂静止和脱栓触地均由相配的操纵系统控制,触地后的摩擦片(14)在车辆前冲时会产生由小到大的摩擦力阻力,使车得以停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操纵系统由装在驾驶室内手柄(1)和底盘下的一套活动杆(3)等配合构成,手柄(1)上部由止动弹簧和转轴(2)连接固定,下部穿过驾驶室底板进入底盘与活动杆(3)前端的横杆中间相连,本横杆两端有孔,活动杆(3)前端杆头从孔穿过,为动配合,外有螺帽紧固,与螺帽正前方相连的有止动弹簧(数量2个,左右对称),活动杆(3)后端杆头与销孔(6)栓配,使刹车块(12)能悬挂静止,当人手拉动手柄(1)时,下部的横杆会带动活动杆(3)向前压缩止动弹簧作平行移位,后杆头脱销,使刹车块(12)得以下悬刹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一套活动杆(3)的支撑件是一组分布并固定在车底盘架上能起导向作用的杆套(4),并且杆能在套中灵活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活动杆(3)后端的最末一个杆套前装有杆叉(5),平时可使杆头稳定地栓住刹车块(12),当刹车块(12)下悬后需要复位,人手可移动杆叉(5)将杆头插入销孔(6),而把刹车块(12)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刹车应急装置,本装置的一对侧面为扇形的刹车块分别对称装在底盘大梁下,中有长形体作为梁与刹车块的中间连接件,长形体中横向有一条斜的长形孔与刹车块上滑轴相接,刹车块的悬挂静止与触地刹车均由操纵系统控制。驾驶室内的启动手柄在人手作用下,经杠杆将力传到底盘下的活动杆,致使刹车块脱杆下悬触地,随着车辆前冲,刹车块作相对后移,对路面产生由小到大的摩擦阻力,可迫使车辆停止运行。
文档编号B60T1/00GK2295641SQ9624774
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6日
发明者邱炳生 申请人:邱炳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