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控的力限制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68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来。
[0014] 附图中给出了下文要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在附图中:
[0015] 图1为未另外详细示出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带轴的分解图,该带轴具有集成在带轴 中的、两级式力限制装置的组成部件,
[0016]图2为力限制开始之前处于起始位置中的力限制装置的连接管与固定在带轴上 的联接元件共同作用的剖面图,
[0017]图3示出了图2的对象在由于带轴与联接在其上的联接元件相对于连接管继续旋 转而使具有锁止钩的联接元件驶过连接管的锁止槽时的状态,
[0018]图4示出了在带轴与联接元件一起相对于连接管继续旋转时图3的对象在本发明 的跨接装置的作用被取消时的状态,
[0019]图5为图4所示的对象在联接元件的锁止钩陷入到连接管的锁止槽中的状态, [0020] 图6在与图1相应的示意图中示出了具有力限制装置的带轴的另一个实施例,
[0021] 图7示出在力限制开始之前在起始位置上连接管与联接元件共同作用的立体图,
[0022]图8示出了在连接管没有接合到联接元件上的情况下,图7的对象在联接元件的 锁止钩驶过锁止槽时的状态,
[0023] 图9示出图7的对象在联接元件的锁止钩陷入到连接管的锁止槽中时的状态。
[0024] 就图1所示的具有集成在其中的力限制装置的带轴而言,其结构布局与在同 类文献DE102009024292A1中详细阐述的对象相一致,因此作为补充可以参考公开文献 DE102009024292A1并且就其内容而言,只要在本发明的说明书的范围内没有进行更改,也 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对象。
[0025] 在图1中示出了带轴10,在该带轴中集成了具有较高的力限制水平的第一力限制 元件11和具有较低的力限制水平的第二力限制元件12。两个力限制元件11、12分别构造 为扭力杆,各扭力杆具有经相应造型的端部。两个扭力杆11、12插入在连接管13的内部, 该连接管13就其而言可推入带轴10的中心孔30中。
[0026] 对此,第一力限制元件11具有经造型的(左)端部14,该端部用于将第一力限制 元件11连接到未进一步示出的型材端头上,例如该型材端头的设计和功能已经在同类文 献DE102009024292A1中进行了阐述。第一力限制元件11的相对的(右)端部15根据连接 管13的内部造型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连接管13上并且就此而言牢固地与该连接管连接。相 应地,构成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扭力杆也是这样,该扭力杆的(左)端部16同样形状配合 地与连接管13连接并且该扭力杆的另一个(右)端部17形状配合地与带轴10连接。就 此而言,如在同类文献中所述,第一力限制元件11和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两个端部14和 17分别在轴向上凸出于连接管13。
[0027] 为了将连接管13接合到带轴10上,在连接管13的外圆周和带轴10的中心孔30 的内圆周之间设置联接元件18,该联接元件容纳在带轴10内部相应设置的凹陷部22中并 且支撑在其中。联接元件18借助弹簧21相对于锁止管13被预紧,其中弹簧21由连接到用 于联接元件18的凹陷部22的凹陷部22a容纳并且由此使得联接元件18预紧地贴靠在连 接管13上。本身同样弹性地构造的联接元件18在径向端部上具有锁止钩19,该锁止钩在 联接元件18位于带轴10的凹陷部22内时以内侧凸出到孔30中并且就此而言弹性地置于 连接管13的外表面上。联接元件18的锁止钩19对应有构造在连接管13上的锁止槽20, 在连接管13相对于联接元件18的锁止钩19的相应位置中,锁止钩19由于起作用的弹力 而与锁止槽20形成啮合并且在该啮合位置中,连接管13与联接元件18以及因此与带轴10 从两个部件共同旋转的意义上来说相连接。
[0028] 下面根据图2至5描述图1所示的力限制装置的功能。对此,关于连接时的各个 过程,作为补充,参考公开文献DE102009024292A1。
[0029]由图2可以看出的力限制装置的起始位置可以知道,在联接元件18和连接管13 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使联接元件18间隔开的间隔垫片23,因此联接元件18的锁止钩19与连 接管13的表面保持距离。如在说明书开始部分所述的,在力限制过程开始时带轴10相对 于未进一步示出的型材端头逆时针地(箭头40)继续旋转,其中以其一个端部14与型材端 头连接的第一力限制元件11保持不动,由此形状配合地与第一力限制元件11的第二端部 15连接的连接管13相应地不动。该连接管13由此也使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第一端部16 固定,由此在带轴与和其联接的、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第二端部17的继续旋转过程中,构 造为扭力杆的第二力限制元件12自身发生扭转。同时,固定在带轴10的凹陷部22中的联 接元件18与带轴一起朝箭头40的方向共同旋转,如通过图2与图3所示状态得对比给出 的。
[0030] 在图3的示意图中,联接元件18已经相对于图2所示的起始位置旋转大约270°, 其中在该位置中,联接元件18驶过连接管13的锁止槽20,因为继续起作用的间隔垫片23 而使联接元件18的锁止钩19不会陷入到锁止槽20中。
[0031] 根据图3,在带轴10相对于前述连接管13的继续旋转过程中,间隔垫片23到达构 造在连接管13中的凹陷部24的上面,从而使得:因通过弹簧21对联接元件18以弹性的方 式的力加载而使得间隔垫片23被压入凹陷部24并且卡锁在其中,在带轴10逆时针地(箭 头40)继续旋转过程中,间隔垫片23从联接元件18上被剪下。然后,联接元件18的锁止 钩19置于连接管13的外圆周上,并且在带轴10围绕始终还是不动的连接管13继续旋转 时,锁止钩19根据图5中所示嵌入到连接管13的锁止槽20中,由此根据图5所示,连接管 13这时联接到联接元件18的以及带轴10的旋转运动上。
[0032] 在此时,由于连接管13与带轴10联接而使得这时第二力限制元件12被跨接,因 为该第二力限制元件不仅以其(右)端部17直接与带轴10连接并且以其(左)端部16 通过与带轴10连接的连接管13而与带轴连接;因此,完成了从通过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 作用规定的低的力限制水平转换到通过第一力限制元件11限定的较高的力限制水平,因 而带轴10不再相对于第二力限制元件12的端部16进行旋转。更确切地说,这时在带轴10 的继续旋转过程中第一力限制元件11的联接到连接管13上的(右)端部15进行旋转并 随之使得构造为扭力杆的第一力限制元件11相对于第一力限制元件11的固定在型材端头 上的(左)端部14进行扭转。
[0033] 如从图2所示的力限制装置起始位置和图5所示的力限制装置转换位置的比较中 得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带轴相对于经锁止的型材端头或者说第一力限制元件11的左 端部14旋转大约1 ^后实现转换。可以看出,通过相应地移置连接管13中的锁止槽20, 4 能够选择较小的带轴转数来规定转换时间点。
[0034] 在图6至9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例与前面图1至5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 处在于,转换力限制装置的水平的转换时间点可以再继续推移并且特别是可以设计成大于 两圈的带轴转数。
[0035] 对此,联接元件18与其锁止钩19可相对于连接管13轴向移动地设置,由此联接 元件18在力限制装置的起始位置上以轴向的端部区段置于连接管13的圆周上并且因此联 接元件18的锁止钩19同样不会陷入到连接管13的锁止槽20中,直至锁止钩19通过联接 元件18相对于连接管13的轴向移动而带入到与锁止槽20齐平的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