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8875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保险杠,其包括保险杠壳体和连接保险杠壳体与车架横梁的支架。这种汽车汽车保险杠只有保险杠壳体所起的一级碰撞减震吸能功能,减震吸能性能较差,不能很好的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以解决现有现有汽车保险杠减震吸能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壳体,还包括位于保险杠壳体和车架横梁之间的若干减震弹簧和并列固定在车架横梁上的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弹簧固定座上;所述保险杠壳体通过吸能盒与车架横梁连接,所述吸能盒包括正六边形外壳和设置于正六边形外壳中的X形交叉板。
[0005]进一步,所述减震弹簧的高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
[0006]进一步,所述弹簧固定座为圆柱形橡胶柱。
[0007]进一步,所述保险杠壳体的两端弧形部内侧设置有S形吸能板。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其具有保险杠壳体、减震弹簧、吸能盒等多级复合减震部件,从而在碰撞过程中可逐级消耗碰撞能量,碰撞能量吸收消耗量更大,其吸能减震过程更平稳,可更好的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S形吸能板7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壳体1,还包括位于保险杠壳体I和车架横梁2之间的若干减震弹簧3和并列固定在车架横梁2上的弹簧固定座4,所述减震弹簧套3在弹簧固定座4上;所述保险杠壳体I通过吸能盒与车架横梁连接,所述吸能盒包括正六边形外壳5和设置于正六边形外壳5中的X形交叉板6。
[0013]本实施例中,其吸能盒的正六边形外壳5的两侧边为V形折弯板结构,可在受压过程中快速相应减震吸能,同时吸能盒内部的X形交叉板6可进一步提高其减震吸能性能。
[0014]本实施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由于具有了保险杠壳体1、减震弹簧3、吸能盒等多级复合减震部件,从而在碰撞过程中可逐级消耗碰撞能量,碰撞能量吸收消耗量更大,吸能减震过程更快,可更好的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5]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减震弹簧3的高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在碰撞过程中,中部的减震弹簧3先接触碰撞物,然后中部两侧的弹簧再依次接触碰撞物,碰撞减震吸能过程更平稳,缓冲效果更好,可更好的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6]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弹簧固定座4为圆柱形橡胶柱,圆柱形橡胶柱也具有减震吸能功能,其可在碰撞后期吸收消耗碰撞能量,进一步了提高汽车保险杠装置的防护性能。
[0017]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保险杠壳体I的两端弧形部内侧设置有S形吸能板7,S形吸能板7可提高保险杠壳体I两侧的强度和减震吸能能力,提高对汽车的侧面防护性能。
[001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保险杠壳体和车架横梁之间的若干减震弹簧和并列固定在车架横梁上的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弹簧固定座上;所述保险杠壳体通过吸能盒与车架横梁连接,所述吸能盒包括正六边形外壳和设置于正六边形外壳中的X形交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的高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固定座为圆柱形橡胶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壳体的两端弧形部内侧设置有S形吸能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壳体,还包括位于保险杠壳体和车架横梁之间的若干减震弹簧和并列固定在车架横梁上的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弹簧固定座上;所述保险杠壳体通过吸能盒与车架横梁连接,所述吸能盒包括正六边形外壳和设置于正六边形外壳中的X形交叉板。本实用新型复合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其具有保险杠壳体、减震弹簧、吸能盒等多级复合减震部件,从而在碰撞过程中可逐级消耗碰撞能量,碰撞能量吸收消耗量更大,其吸能减震过程更平稳,可更好的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IPC分类】B60R19-18
【公开号】CN204296623
【申请号】CN201420643565
【发明人】陈世蓉
【申请人】重庆市永宏陈记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