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底卸式矿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615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底卸式矿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索道自动底卸式矿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索道底卸式矿斗包括斗体,斗体顶部设有滑轮装置,滑轮装置用于将斗体悬挂在索道上;斗体底部一侧铰接有底板,斗体底部另一侧设有底板锁,底板锁包括有中下部铰设在斗体一侧的锁柄,锁柄底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挡杆,锁定底板时先将底板旋转并合拢在斗底上,然后扳动锁柄使锁柄上端向外(即远离斗体的方向)旋转、同时带动挡杆向内旋转并将底板端部挡住,使底板无法向下旋转开启。当矿斗沿索道滑至卸矿位置时,工作人员人工从矿斗设有底板锁的一侧使用撬杠将锁柄上端向内旋转,从而带动挡杆向外旋转并放开底板端部,底板在斗体内运载物(矿物)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并释放斗体内的运载物。这种索道底卸式矿斗存在如下的缺点卸矿时必须由工作人员人工开锁,开锁速度慢,浪费人力的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底卸式矿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底卸式矿斗包括斗体,斗体底部一侧铰接有
底板,斗体底部另一侧设有锁柄,锁柄的中下部铰设在斗体上,锁柄底端向内固连有水平设
置的挡杆,所述锁柄向上固连有自动开锁杆。 自动开锁杆为金属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在现有底卸式矿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用时,在矿斗的卸矿位置处的固定物上架设阻挡横杆,使阻挡横杆挡在自动开锁杆的滑行轨迹上,当矿斗沿索道下滑至卸矿位置时,自动开锁杆撞击阻挡横杆,从而使自动开锁杆起到与以往的撬杠相同的作用,即带动锁柄上端向内旋转,从而带动挡杆向外旋转并放开底板端部,完成开锁过程,此时底板在斗体内运载物(矿物)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并释放斗体内的运载物。上述开锁、卸矿过程无须人工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开锁、卸矿的效率较以往大大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开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底卸式矿斗包括斗体1,斗体1顶部通过拉绳9连接有一对滑轮装置8,滑轮装置8用于将斗体1悬挂在索道6上。斗体1底部一侧铰接有底板2,斗体1底部另一侧设有锁柄3,锁柄3的中下部铰设在斗体1上,锁柄3底端向内(即
3朝向斗体1的一侧)固连有水平设置的挡杆4,所述锁柄3向上向外固连有金属自动开锁杆 5。 使用时,在矿斗的卸矿位置处的固定物(如树木、山体或支架等)上架设阻挡横杆 7,使阻挡横杆7挡在自动开锁杆5滑行轨迹上,当矿斗沿索道6下滑至卸矿位置时,自动开 锁杆5将撞击阻挡横杆7,从而使自动开锁杆5起到与以往的撬杠相同的作用,即带动锁柄 3上端向内旋转,从而带动挡杆4向外旋转并放开底板2的端部,完成开锁过程,此时底板 2在斗体内运载物(矿物)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并释放斗体l内的运载物。上述开 锁、卸矿过程无须人工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开锁、卸矿的效率较以往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自动底卸式矿斗,包括斗体,斗体底部一侧铰接有底板,斗体底部另一侧设有锁柄,锁柄的中下部铰设在斗体上,锁柄底端向内固连有水平设置的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柄向上固连有自动开锁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卸式矿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锁杆为金属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底卸式矿斗,包括斗体,斗体底部一侧铰接有底板,斗体底部另一侧设有锁柄,锁柄的中下部铰设在斗体上,锁柄底端向内固连有水平设置的挡杆,所述锁柄向上固连有自动开锁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于在现有底卸式矿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用时,在矿斗的卸矿位置处的固定物上架设阻挡横杆,使阻挡横杆挡在自动开锁杆的滑行轨迹上,当矿斗沿索道下滑至卸矿位置时,自动开锁杆撞击阻挡横杆,从而使自动开锁杆带动锁柄上端向内旋转,进而带动挡杆向外旋转并放开底板端部,此时底板在斗体内运载物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并释放斗体内的运载物。上述开锁、卸矿过程无须人工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开锁、卸矿的效率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B61D7/26GK201544964SQ20092025805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卫平, 周建波, 崔志强, 张涛, 晋建平, 李海峰, 李虎增, 梁文六 申请人: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