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607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
背景技术
通用敞车是我国铁路货车中的主要车型,其约占我国所有铁路货车数量的70%。 通用敞车包括车厢,车厢的侧壁上共设置有12个下侧门安装孔,每个下侧门安装孔内固定安装一个下侧门门框,每个下侧门门框中对应安装一扇下侧门。如图1、图2所示,现有通用敞车中下侧门2与下侧门门框1之间采用直板搭接密封结构,S卩,下侧门门框1内边缘处为平板结构3,下侧门2外边缘处也为平板结构4,两平板结构3、4相互贴合实现下侧门2与下侧门门框1之间的密封。采用上述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较差,且下侧门门框1及下侧门2刚度小易变形,在下侧门门框ι或下侧门2变形的情况下,门缝间隙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铁路货物运输。另外,为了保证下侧门门框1与下侧门2之间的密封,则在下侧门门框1或下侧门2变形后, 就需要对下侧门门框1、下侧门2进行整形维修,这样导致了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用以解决现有敞车中的下侧门与下侧门门框之间采用平板搭接的密封机构,而存在的密封效果差,下侧门门框及下侧门刚度小易变形,门缝间隙难以保证,影响铁路货物运输及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包括下侧门门框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下侧门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一竖直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倾斜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如上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如上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中,所述下侧门的中部设置有冲制成型的凸起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敞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下侧门门框,所述下侧门门框内对应设置有下侧门,所述下侧门门框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下侧门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一竖直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倾斜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0010]如上所述的敞车,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如上所述的敞车,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如上所述的敞车,其中,所述下侧门的中部设置有冲制成型的凸起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在下侧门门框上设置了第一凸起部,在下侧门上设置了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分别对下侧门门框、下侧门起到加强作用,提高了下侧门门框、下侧门的刚度,增强了抗变形的能力。另外,通过相互接触配合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二竖直密封面,以及相互接触配合第一倾斜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实现下侧门与下侧门门框之间的密封,扩大了密封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下侧门门框或下侧门变形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密封要求,保障了正常的铁路货物运输,因此, 降低了下侧门门框、下侧门的维修次数,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下侧门与下侧门门框配合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实施例中下侧门外边缘变形后的密封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实施例中下侧门的第二凸起部的外部变形后的密封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实施例中下侧门的第二凸起部的内部变形后的密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的实施例,包括下侧门门框6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7的第一凸起部11,以及下侧门7 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门框6的第二凸起部10,第一凸起部11朝向下侧门7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第二凸起部10朝向下侧门门框6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第一竖直密封面与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第一倾斜密封面与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上述方案,在下侧门门框6上设置了第一凸起部11,在下侧门7上设置了第二凸起部10,第一凸起部11与第二凸起部10分别对下侧门门框6、下侧门7起到加强作用,提高了下侧门门框6、下侧门7的刚度,增强了抗变形的能力。另外,通过相互接触配合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二竖直密封面,以及相互接触配合第一倾斜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实现下侧门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的密封,扩大了密封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下侧门门框 6或下侧门7变形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密封要求,保障了正常的铁路货物运输,因此,降低了下侧门门框6、下侧门7的维修次数,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0024]具体地,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下侧门门框6的内边缘位置处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第一凸起部11,且第一凸起部11的凸起方向朝向下侧门7。其中,下侧门门框6可以有一块环形钢板构成,在环形钢板靠近内环边缘的位置处冲压成型第一凸起部11,第一凸起部 11的形状可以是梯形。当然,下侧门门框6也可以由C形的钢板及固定在下侧梁9上的条状钢板合围形成一个框体,在C形的钢板的内边缘处冲压出一条凸起部,在条状钢板上也冲压出一条凸起部,C形的钢板的凸起部与条状钢板上的凸起部首尾相接构成第一凸起部 11。在下侧门7的外边缘处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第二凸起部10,且第二凸起部10的凸起方向朝向下侧门门框6。其中,下侧门7可由一块钢板构成,在钢板的外边缘位置处通过冲压形成第二凸起部10,第二凸起部10的形状可以是梯形。另外,为了提高下侧门7的刚度,在上述钢板的中部还向下侧门门框6方向冲压有一个凸起体8。其中,矩形的第一凸起部11的上底为第一竖直密封面,一个腰为第一倾斜密封面,矩形的第二凸起部10的上底为第二竖直密封面,一个腰为第二倾斜密封面,第一竖直密封面与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第一倾斜密封面与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以实现下侧门7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的密封,这种密封结构为曲线密封结构,密封面的长度较长,提高了密封效果。例如,如图6所示,在下侧门7外边缘12变形后,下侧门7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仍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如图7所示,在下侧门7的第二凸起部10的外部13变形后,下侧门7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仍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如图8所示,在下侧门 7的第二凸起部10的内部14变形后的下侧门7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仍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当然,在门框的第一凸起部11产生类似上述变形时,下侧门7与下侧门门框6之间同样具有上述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敞车,包括车厢,车厢的侧壁5上设置有下侧门门框6(同参见图3),下侧门门框6内对应设置有下侧门7,下侧门7的外边缘与下侧门门框 6的内边缘处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为上述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中的密封结构,具体参见上述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侧门门框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下侧门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一竖直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倾斜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门的中部设置有冲制成型的凸起体。
5.一种敞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下侧门门框,所述下侧门门框内对应设置有下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门门框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下侧门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下侧门门框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所述第一竖直密封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倾斜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冲压形成的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门的中部设置有冲制成型的凸起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敞车下侧门密封结构及敞车,其中,密封结构包括下侧门门框内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下侧门外边缘位置处具有的朝向下侧门门框的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朝向下侧门的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密封面和第一倾斜密封面,第二凸起部朝向下侧门门框的表面具有第二竖直密封面和第二倾斜密封面,第一竖直密封面与第二竖直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第一倾斜密封面与第二倾斜密封面对应接触配合。上述方案,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提高了下侧门门框、下侧门的刚度,增强了抗变形的能力,因而降低了维修次数,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另外,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上各密封面的配合提高了密封效果。
文档编号B61D17/08GK202320336SQ2011205156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赫忠源, 赵建, 雷恩强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