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74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包括主风道、分配箱、客室屏柜支风道、司机室屏柜支风道以及连接风道的法兰,在分配箱入口处加导流装置,通过分配箱将空调机组的冷风按比例分配至各主风道中;风道采用复合材料作为主体材料,风道内部全开;主风道中根据试验结果在内部加入孔板用于内部气流调节,简化了气流分配及调节的调节方式,简单可靠;在主风道的底部开有格栅孔,在静压作用下将冷风送入客室;主风道内部两侧避面及内部底面通过加贴带铝箔的吸音棉进行吸音,有效降低通过车顶设备及风道内气流产生的噪音;在主风道的末端分别安装客室屏柜支风道及司机室屏柜支风道,通过支风道将冷风送入屏柜,对电气设备进行散热。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 道。 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城轨地铁风道一般会将风道从中间隔开(避开梁),分左右两部分单独送风, 此方式导致风道断面积减小,风速较高;且风道采用复杂的导流板对内部气流进行分配,采 用外部贴吸音棉的方式进行降噪,效果较差。
[0003]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有效降低通过车顶设备及风道内气流产生的噪音,成为 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主风道内部全开,采 用孔板对内部气流进行调节,简单可靠,解决了客室内噪音大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下部静压式风道的城轨地铁。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安装在城轨地铁车厢的天花板处,包括分配箱和 两个主风道,所述分配箱的内部具有包括两条分流风道的分流结构,两条所述分流风道的 进风口均连通于风源,其中第一分流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一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第二 分流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另一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
[0008] 在所述主风道内垂直于风的流动方向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上开设有气流调节 孔;所述主风道的底部开设有格栅孔,形成用于将风向下送入车厢内部的静压箱。
[0009] 优选的,两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分配箱设置在两个所述主风道 的进风口之间,所述分配箱的分流结构为由导流板分隔形成的人字形;
[0010] 所述分配箱的进风口的开口朝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
[0011] 所述第一分流风道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出风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分配箱 的进风口的开口朝向相反,连通于一个所述主风道;
[0012] 第二分流风道经过所述导流板的引导折回后,其出口方向与所述分配箱的进风口 的开口朝向相同,连通于另一个所述主风道。
[0013] 优选的,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可活动的调节板,能够调节两条所述分流风道的进 风口的开口大小。
[0014] 优选的,所述孔板上的气流调节孔为多个,且所述孔板上靠近所述静压箱处设置 的所述气流调节孔,比远离所述静压箱处设置的所述气流调节孔稀疏。
[0015] 优选的,所述主风道的底部向外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底部开设有上述格栅孔,形成 上述静压箱。
[0016] 优选的,所述主风道内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带铝箔的吸音棉。
[0017] 优选的,还包括屏柜支风道,所述屏柜支风道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主风道的末端, 或者连通于所述主风道的侧边开孔,所述屏柜支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屏柜内的电气设备。
[0018] 优选的,所述屏柜支风道包括客室屏柜支风道和司机室屏柜支风道。
[0019] 优选的,所述分配箱和所述主风道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
[0020] 一种城轨地铁,其车厢的天花板处安装有风道,所述风道上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 压式风道。
[0021]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 通过分配箱的分流结构,使来自风源的进风分流并分别沿两个分流风道进入其对应的主风 道,简化了现有风道复杂的导流板结构;该主风道的内部全开,截面面积较大,能够降低风 速;且主风道内部通过孔板进行气流调节,简单可靠,主风道下部为静压箱,通过静压箱将 风送入客室,解决了客室内噪音大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配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7] 图5为沿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30] 图8为图6的俯视图;
[0031] 图9为沿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
[0032] 图10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33] 其中,100为第一主风道,101、109、113、114和115均为型材边框,102为安装支架, 103为风道底板,104为连接法兰,105为主风道腔体,106为静压箱,107为风道顶板,108为 风道侧板,110为第一出风孔板,111为第二出风孔板,112为第三出风孔板,116为吸音棉, 117为孔板;
[0034] 200为第二主风道;
[0035] 300为分配箱,301和302均为连接法兰,303为导流罩,304为调节板,305为第一 导流板,306为第二导流板,307为底板,308为吸音棉,309为减振垫,310为顶板,311为安 装支架,312为第一侧板,313为第二侧板,314为下盖板;
[0036] 400为第三主风道;500为客室屏柜支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本风道采用复合材料作为 主体材料,风道内部全开,采用孔板对内部气流进行调节,简单可靠;本风道通过在内部贴 带铝箔吸音棉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客室内噪音大的问题。另外,本风道通过采用支风道的 方式将空调的冷风引入到屏柜内,有效的解决了客室及司机室内屏柜设备散热量过大、温 度较高而导致死机或异常的问题。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 请参阅图1-图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的结 构不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配箱的结构不意图;图 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 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图6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6中A-A截面 的剖视图;图10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安装在城轨地铁车厢的天花 板处,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分配箱300和两个主风道,分配箱300的内部具有包括两条 分流风道的分流结构,两条分流风道的进风口均连通于风源,其中第一分流风道的出风口 连通于一个主风道的进风口,第二分流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另一个主风道的进风口,分配 箱300的分流结构能够使来自风源的进风分流并分别沿两个分流风道进入其对应的主风 道;
[0041] 主风道采用复合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包括型材边框、风道底板103、风道顶板107 和风道侧板108,其内具有贯通的空腔结构,即主风道腔体105,在主风道内垂直于风的流 动方向设置有孔板117,该孔板117上开设有气流调节孔;主风道的底部开设有格栅孔,形 成用于将风向下送入车厢内部的静压箱106。
[0042]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 风道,通过分配箱的分流结构,将空调机组的冷风按比例分配至各主风道中,简化了现有风 道复杂的导流板结构;该主风道的内部全开,截面面积较大,能够降低风速;且主风道内部 通过孔板进行气流调节,简单可靠,主风道下部为静压箱,通过静压箱将风送入客室,有效 降低通过车顶设备及风道内气流产生的噪音,解决了客室内噪音大的问题,适用于天花板 上方空间有限的城轨地铁车辆。
[0043] 作为优选,风源采用空调机组,能够提供常温新风、冷风或者热风。
[0044]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两个主风道的进风口相对设置,分配箱设置在两 个主风道的进风口之间,分配箱的分流结构为由导流板分隔形成的人字形;
[0045] 分配箱的进风口的开口朝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
[0046] 其内的第一分流风道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出风口的开设方向与分配箱的 进风口的开口朝向相反,连通于一个主风道;
[0047] 第二分流风道经过导流板的引导折回后,其出口方向与分配箱的进风口的开口朝 向相同,连通于另一个主风道。
[0048] 通过上述人字形的分流结构,分配箱能够使来自风源的进风分流并分别沿两个分 流风道进入其对应的主风道;其结构可以参照图3-图5所示,分配箱300底部的主体部分 与两侧的主风道平齐,其进风口向上倾斜开设,以便于连通位于主风道上方的空调机组,分 配箱300由底板307、顶板310、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围成,其内由入口处的第一导 流板305和弧形的第二导流板306等构成人字形的分流结构;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来 自空调机组的风由右上方的导流罩303进入后,分别经过第一分流风道向左进入第二主风 道200,和经过第二分流风道向右折回后进入第三主风道400。作为优选,在人字形分流结 构内两个分流风道的交汇处设置吸音棉308和减振垫309,以减小噪音。
[0049] 鉴于主风道的长度尺寸比较大,在本方案中主风道由多个风道结构依次连接得 至IJ,其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主风道100、第二主风道200、分配箱300和 第三主风道400依次连接。
[005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分流结构还包括可活动的调节板304,能够通过 改变调节板304的角度状态,调节两条分流风道的进风口的开口大小,从而实现不同的风 量分配。
[0051] 作为优选,孔板117上的气流调节孔为多个,且孔板117上靠近静压箱处设置的气 流调节孔,比远离静压箱处设置的气流调节孔稀疏,其结构可以参照图9所示;通过设置上 述的气流调节孔,控制气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能够将主风道内的气流引导至静压箱106 处,送出适宜的冷风,简化了气流分配及调节的调节方式。
[0052]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左右两列送风的结构,格栅孔为两列,分别设置在主风 道底部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以地铁的行驶方向为基准,即车厢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 分);相应的,孔板117上与这两列格栅孔对应位置的气流调节孔设置较为稀疏,能够对气 体的流向进行合适的引导。
[0053] 作为优选,主风道的底部向外凸起,在凸起的底部开设有上述格栅孔,形成上述静 压箱106。具体的,静压箱106为在一列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如图6所示,分别对应第一出风 孔板110、第二出风孔板111和第三出风孔板112。
[005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主风道内的侧壁和底壁均加贴有带铝箔的吸音 棉116,有效的解决了客室内噪音大的问题。
[0055] 以上都是以第一主风道110为例进行说明的,其他风道的结构和它大致相同,可 以参照上述结构的描述。
[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还包括屏柜支风道,该 屏柜支风道的进风口连通于主风道的末端,或者连通于主风道的侧边开孔,屏柜支风道的 出风口连通于屏柜内的电气设备。本风道通过采用支风道的方式将空调的冷风引入到屏柜 内,对电气设备进行通风散热降温,有效的解决了客室及司机室内屏柜设备散热量过大、温 度较高而导致死机或异常的问题。
[0057] 具体的,上述屏柜支风道包括客室屏柜支风道500和司机室屏柜支风道(未示 出)。
[0058] 作为优选,分配箱300和主风道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多个主风道之间也可以 通过法兰结构连接。
[005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城轨地铁,其车厢的天花板处安装有风道,其核 心改进点在于,风道上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
[006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轨地铁及其下部静压式风道,包括主风道、 分配箱、客室屏柜支风道、司机室屏柜支风道以及连接风道的法兰,在分配箱入口处加导流 装置,通过分配箱将空调机组的冷风按比例分配至各主风道中;风道采用复合材料作为主 体材料,风道内部全开;主风道中根据试验结果在内部加入孔板用于内部气流调节,简化了 气流分配及调节的调节方式,简单可靠;在主风道的底部开有格栅孔,在静压作用下将冷风 送入客室;主风道内部两侧避面及内部底面通过加贴带铝箔的吸音棉进行吸音,有效降低 通过车顶设备及风道内气流产生的噪音;在主风道的末端分别安装客室屏柜支风道及司机 室屏柜支风道,通过支风道将冷风送入屏柜,对电气设备进行散热。
[006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6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安装在城轨地铁车厢的天花板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箱和两个主风道,所述分配箱的内部具有包括两条分流风道的分流结构,两条所述分 流风道的进风口均连通于风源,其中第一分流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一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 口,第二分流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另一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 在所述主风道内垂直于风的流动方向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上开设有气流调节孔;所 述主风道的底部开设有格栅孔,形成用于将风向下送入车厢内部的静压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风道的 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分配箱设置在两个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分配箱的分流结 构为由导流板分隔形成的人字形; 所述分配箱的进风口的开口朝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分流风道向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出风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分配箱的进 风口的开口朝向相反,连通于一个所述主风道; 第二分流风道经过所述导流板的引导折回后,其出口方向与所述分配箱的进风口的开 口朝向相同,连通于另一个所述主风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还包 括可活动的调节板,能够调节两条所述分流风道的进风口的开口大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上的气流 调节孔为多个,且所述孔板上靠近所述静压箱处设置的所述气流调节孔,比远离所述静压 箱处设置的所述气流调节孔稀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的底部 向外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底部开设有上述格栅孔,形成上述静压箱。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内的侧 壁和底壁均设置有带铝箔的吸音棉。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柜支风道,所述屏柜支风道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主风道的末端,或者连通于所述主风道 的侧边开孔,所述屏柜支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于屏柜内的电气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柜支风道包 括客室屏柜支风道和司机室屏柜支风道。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箱和所述 主风道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
10. -种城轨地铁,其车厢的天花板处安装有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权利要求 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城轨地铁下部静压式风道。
【文档编号】B61D27/00GK203888808SQ20142024363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肖峰敏, 易柯, 吕知梅, 李跃中, 杨天智, 王正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