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5749发布日期:2018-12-22 09:0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南车时速为250和350公里的标准动车组列车的中转式卫生系统的气动控制面板是控制集便系统中的灰水暂存箱、污水中转箱、水增压器、真空发生器等装置的空气动力系统。

目前这款启动控制板只是单纯的气控单元,卫生系统中所有的气控装置的动力源都来自于此,对于其他的系统都是独立于此套系统之外的,整套中转式集便系统体积庞大。并且,连接真空发生器和中转箱打压的气管需要穿过地板,连接出去的管路需要分别连接真空发生器以及中转箱,安装的工序繁琐;管路多,线路长,容易发生气压泄露的风险,这也造成安装以及维修的难度大的问题。再者,现有的气动控制板使用零部件较多,底板加工的工艺也比较复杂,零件多不方便后期装配,同时也增加气压泄露风险,加工工艺复杂会延长加工时间,影响零部件交期,半成品报废率也会增高,会直接影响项目进度和成本;同样,整个系统体积庞大,数目众多的零部件也会造成装配上的问题,太多的零部件占据了太多的空间,整套系统整备质量增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因此,研发一种高集成度、零件使用少、效率高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灰水回收系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集成在气动控制板上的真空发生器、打正压阀体和第一电磁阀座,所述真空发生器上设置有开关,所述打正压阀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真空发生器上内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打正压阀体单向连通,所述打正压阀体与中转箱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其中,所述真空发生器的侧壁上内置有第一残压释放阀,所述第一残压释放阀单向阀。

其中,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尾端设置有消音器。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喷射尾管,所述喷射尾管与所述消音器相连。

其中,所述喷射尾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座连通。。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120kpa调压管路,400kpa调压管路,600kpa调压管路,所述120kpa调压管路与第一电磁阀座上的120kpa进气口连接,所述400kpa调压管路与第一电磁阀座上的400kpa进气口连接,所述600kpa调压管路与真空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座上设置有进口管夹阀接口和出口管夹阀接口。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抽真空电磁阀、管夹控制电磁阀和打增压电磁阀,所述抽真空电磁阀设置在第二电磁阀座上,所述管夹控制电磁阀和打增压电磁阀均设置在第一电磁阀座上。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管路集成连接阀和正负气压表。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弹簧,活塞套装在所述弹簧里。

本发明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具有高集成度、零件使用少、效率高等特点。第一,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将外部的打正压阀体、真空发生器、以及消音器集成到控制面板上,将外部气管转化为内部气管,减少了穿底板气管;第二,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集成后的控制面板系统件能够减少零件使用,减少体积,同时减少了连接,提高了可靠性;第三,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能够降低噪声,并能够将空气的压缩量减少至30%以上,内置的单向阀能消除真空发生器倒流泄漏,提升了便器抽吸效果,内置的活塞式结构,也使得抽气效率提升。第四,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中外置的中转箱残压释放阀,能够有效防止中转箱反喷,同时在消音器尾端设有喷管,此处是管夹阀控制电磁阀排气,能将杂质排出去,能够有效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1-真空发生器,11-第一单向阀,12-第一残压释放阀,13-消音器,14-喷射尾管,141-喷射尾管进气口,15-通气管路,16-真空发生器进气口,17-抽真空电磁阀,2-打正压阀体,21-打增压电磁阀,22-活塞,3-第一电磁阀座,31-进口管夹阀接口,32-出口管夹阀接口,33-120kpa进气口,34-400kpa进气口,4-开关,51-120kpa调压管路,52-400kpa调压管路,53-600kpa调压管路53,6-管夹控制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座,8-管路集成连接阀,9-正负气压表,10-弹簧,20-第二残压释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申请中所述的方位例如上下左右均为对照附图描述的方便而使用,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集成在气动控制板上的真空发生器1和打正压阀体2,甚至还可以包括第一电磁阀座3,所述真空发生器上设置有开关4,所述打正压阀体2内设置有活塞22,所述真空发生器1上内置有第一单向阀11,所述第一单向阀11与打正压阀体2单向连通,所述打正压阀体2与中转箱连通,所述打正压阀体2的容积与所述活塞22的体积之间的比值为1.1-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活塞闭气装置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具有高集成度、零件使用少、效率高等特点。第一,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将外部的打正压阀体、真空发生器集成到控制面板上,将外部气管转化为内部气管,减少了穿底板气管;第二,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集成后的控制面板系统件能够减少零件使用,减少体积,同时减少了连接,提高了可靠性;第三,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中转式集便系统能够降低噪声,并能够将空气的压缩量减少至30%以上,内置的单向阀能消除真空发生器倒流泄漏,提升了便器抽吸效果,内置的活塞式结构,也使得抽气效率提升。

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真空发生器1的侧壁上内置有第一残压释放阀12。在给中转箱打正压时,一旦气动盘某处发生气压泄漏,污物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反喷,而第一残压释放阀的设置,会有效抑制中转箱反喷。

如图1所示,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第二残压释放阀20,所述第二残压释放阀20用于在故障状态下释放整个装置的压力,进一步抑制中转箱的反喷。

如图1-2所示,所述真空发生器1的尾端设置有消音器13;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喷射尾管14,所述喷射尾管14与所述消音器13相连;所述喷射尾管14上设置有喷射尾管进气口141,所述进气口141通过通气管路15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座3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在消音器尾端设有喷射尾管,并在喷射尾管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座连通,以将杂质排出去,能够有效避免堵塞。

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120kpa调压管路51,400kpa调压管路52,600kpa调压管路53,所述120kpa调压管路51与第一电磁阀座3上的120kpa进气口33连接,所述400kpa调压管路52与第一电磁阀座上的400kpa进气口34连接,所述600kpa调压管路53与真空发生器进气口16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电磁阀座3上设置有进口管夹阀接口31和出口管夹阀接口32。

如图1-2所示,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抽真空电磁阀17、管夹控制电磁阀6和打增压电磁阀21,所述抽真空电磁阀17设置在第二电磁阀座7上,所述管夹控制电磁阀6和打增压电磁阀21均设置在第一电磁阀座3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管路集成连接阀8和正负气压表9。

如图3所示,所述气动控制板上设置有弹簧10,活塞22套装在所述弹簧10内,所述弹簧10用于将活塞22的复位。

本发明工作过程为:

按下开关,气动控制板给水增压器增压,将水增压器里面的水全部压出来,流到便器里面去。与此同时,真空发生器开始抽真空,中转箱内部开始产生负压,当真空度到达-35kpa时,便器碟阀打开,负压将便器里面的水和污物吸走。在此期间,水增压器再次吸满了水,污物被抽走后,气动控制面板再次驱动水增压器,将里面的水挤压出来,进入到便器中,实现液封。以上的过程实现了一次便器的冲洗功能。当真空发生器开始工作时,活塞在原位,真空发生器内部气流流速变大,打正压阀体内部的右侧气体通过内置的第一单向阀被真空发生器带走,同时,与打正压阀体相连的中转箱内的空气也相应被抽走;当给中转箱打正压时,活塞被连接在第一电磁阀座上的400kpa的气压推动,以堵住与真空发生阀体相连的第一单向阀,使得气体不能从内置在真空发生阀体内的第一单向阀泄露,从而实现打正压功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