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58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二轮车,特别是涉及燃料箱的搭载结构简约化的自动二轮车。
另外,本发明的申请人也提出了一种在车身车架上一体地设置托架,由所述托架支撑燃料箱的结构(日本特愿2000-95510号)。
在使用了上述金属封油环的安装结构中,由于在燃料箱主体中设置凸缘,所以,无法对应燃料箱的形状自由设定分界线。因此,在吹塑成形时容易发生吹塑成形率偏差、壁厚不匀和薄壁部。另外,由于在螺栓结合结构中,大量使用螺栓·螺母、卡兰盘等,所以伴随了部件数量增加和与之相应的安装工时增加。
进而,今年来,为了使车身轻量化,较多使用轻金属材料形成车身车架结构,为了支撑燃料箱而使支撑架与车身车架一体化的结构,使得价格高的轻金属材料的使用部分加大,具有改善成本的余地。另外,由于设置支撑架而增加了与车架形状相关的限制,降低了设计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课题,通过使形状简约化,提供一种设置了可以减少安装工时和成本,并且可以增大车身车架的设计自由度的燃料箱的自动二轮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车架,由位于车身左侧的左车架、和位于车身右侧的右车架构成,设置了位于前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之间、向车身左右伸出吊架部的燃料箱,所述吊架部具有与所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上边缘相结合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设置了位于前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上方的踏板,进而设置了配置在前述踏板下面、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述踏板被固定的状态下结合在前述燃料箱上面的横板。
进而,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前述燃料箱由树脂吹塑成形而制成,在所述吹塑成形时一体地形成前述吊架部。
根据上述特征,无须在车身车架上伸出托架等,就可以搭载燃料箱。另外,根据第二特征,通过固定踏板,可以固定燃料箱。进而,根据第三特征,通过吹塑成形,从燃料箱突出形成挂在车身车架上边缘的、简单形状的吊架部。由于吊架部被一体地吹塑成形,所以,可以任意设定分界线、防止壁厚不匀和薄壁部的发生。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燃料箱保持结构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3是燃料箱的侧面图。
图4是燃料箱的平面图。
图5是保持在车身车架上的燃料箱的侧面图。
图6是图5的A-A线截面图。
图7是吹塑成形模具的截面图。
图8是吹塑成形模具的截面图。
图9是吹塑成形模具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燃料箱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包括现有燃料箱的凸缘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搭载了改良了的燃料箱的、本发明涉及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作为小型车辆的自动二轮车10,具有车身车架11、安装在车身车架11的头管11a上的前叉12、安装在前叉12上的前轮13、连接在前叉12上的车把14、可以上下摆动地安装在车身车架11后部的动力元件15、安装在动力元件15上的后轮16、悬架动力元件15后端部的后缓冲元件17、安装在车身车架11的后部上部的收纳箱(小件物品收纳箱)18、配置在收纳箱18上面并且可开可闭地安装的座子19。将头盔He收纳在小件物品收纳箱18中。
在车把14上,设置左·右把手51L、51R;左·右制动杆52L、52R;和由左·右制动杆52L、52R所操作的作为开关的制动开关53L、53R。
用连接部11X,将铝压铸件制成并且一体地形成头管11a的前车架11F、和同样由铝压铸件制成的后车架11R,连接形成车身车架11。动力元件15由发动机21和带有离心式离合器的带式无级变速机22形成。发动机21,是汽缸体307和汽缸盖308和顶盖311、即汽缸部分临近收纳箱18和燃料箱35之间,向大致水平方向倾斜的水冷式四冲程发动机。
燃料箱35中设置带锁的供油盖35a,可以在将盖子91向前上方打开时显露出来并从这里供油。在燃料箱35中设置用来探知燃料残存量的、以电阻器为主要结构要素的燃料元件56。
车身车架11由车身盖罩24覆盖。车身盖罩24由以下形成覆盖头管11a的前部的前盖罩28、夹持头管11a并覆盖前盖罩28后部的同时、覆盖驾驶员腿部前方的护腿板26、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踏板(低位式脚踏板)27、从踏板27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底板侧盖罩28、覆盖所述底板侧盖罩28的下缘之间的底盖罩29、覆盖座子19下周边的前部的座子下部盖罩31、覆盖座子19下部的后部以及后轮16上方的后盖罩32、左右一对的侧盖罩33。
在护腿板26的部分配置主开关34,在踏板27的下面配置燃料箱35以及燃料泵36。另外,在车身车架11后部的上端部配置水箱用辅助罐37、电瓶38以及控制元件39。在自动二轮车10中,搭载用来显示车速、燃料残存量、行驶距离、以及和驾驶员通信用的信息等的液晶显示装置60。
自动二轮车10中设置位于车身左侧的空气滤清器41、化油器42、位于发动机21的曲轴21a右端的发动机冷却用水箱43、发动机用排气管44、位于车身右侧的排气用消音器45、与前叉12一起转动的前挡泥板46、后挡泥板47、车头灯48、镜子92、左·右的前信号灯93L、93R、前侧车把盖罩94F、后侧车把盖罩94R、位于前盖罩25内的喇叭95、左右一对的发动机吊架96、发动机起动用脚蹬踏板97、主支架98、托架99、汽缸体307、汽缸盖308、顶盖311、吸气管312、进气歧管313。
在发动机21中设置探知发动机21的水温的水温传感器54,在动力传递机构22的后轮16一侧设置速度传感器55。速度传感器55最好是采用霍尔元件的霍尔传感器。在车身后部设置刹车灯57以及左·右的后信号灯59L、59R、在车身前部设置点亮刹车灯57的点灯电路元件58。
图3是燃料箱35的左侧面图,图4是该图的平面图。燃料箱35由合成树脂、通过吹塑成形(blowing)制成。在燃料箱35上,伸出挂到前车架11F的纵梁(后文将要述及)的上缘的左右吊架部分35L、35R。在燃料箱35的靠近车辆后方处设置供油口351。另外,在燃料箱35的上部中央形成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凹部352。在所述凹部352中配合后文将要述及的横板。
下面,说明将前述燃料箱35搭载在车辆中的状态。图1是搭载了燃料箱35的前车架11F的俯视图,图5是该图的左侧视图,图6是图5的A-A位置处的截面图。在这些图中,前车架11F的纵梁111由左部件111L和右部件111R形成。这些左右部件111L、111R在左右方向即车身横截面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图6所示的大致U形,在靠近车身中央部分的上缘,挂着前述燃料箱35的吊架部分35L、35R。而且,在吊架部分35L、35R和左右部件111L、111R的上缘之间,设置由橡胶(最好是防震橡胶)形成的侧缓冲部件112L、112R。
在左右部件111L、111R的上方有踏板27,在所述踏板27的下面配置沿左右延伸的横板113。通过在踏板27的下面垂直凸出的凸起部271、272中嵌入的销子114、114,将横板113固定在踏板27上。通过将踏板27固定在车身车架11上,使得横板113配合在燃料箱35的凹部352中,所述横板113将燃料箱35压紧固定在左右部件111L、111R上。在横板113和燃料箱35之间,可以设置图5那样的由橡胶(最好是防震橡胶)形成的上缓冲部件115。
而且,左右部件111L、111R的两侧被底盖罩29(29L、29R)覆盖。另外,在燃料箱35的左侧和左部件111L之间的空间中,配置从车身前方向后方延伸的制动拉索116以及油门拉索117。
图7~图9是表示燃料箱35吹塑成形时的分界线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吹塑成形模具是上下分型的。图7中,向上模118U和下模118L形成的模具中注入树脂的型坯35P,在模具闭合的同时施加内压P。在模具闭合时由上模118U和下模118L夹持型坯35P的边缘并密封成形(图8)。被夹持的部分35PF成为毛刺,虽然在成形后在整周修整所述毛刺,然而其痕迹作为分界线PL残留(图9)。由于本实施例的燃料箱35外形简单,所以可以任意设定所述分界线PL,从而避免壁厚不匀和薄壁部。
如以上说明清楚表明的、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三方面,车身车架可以不形成托架等的附属部而维持简单的形状,所以,可以自由地进行确保车身车架的强度·刚性的设计。另外,仅仅将燃料箱搭载在车身车架上、将踏板固定在规定位置,就可以保持在车身上,所以,与螺栓·螺母紧固的结构不同,可以省略紧固用的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结果还可以减少组装工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由于在用树脂将燃料箱吹塑成形时,吊架部也一体成形,所以,可以为了排除壁厚不匀和薄壁部而任意设定分界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二轮车,所述自动二轮车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车架,其特征在于,前述车身车架由位于车身左侧的左车架、和位于车身右侧的右车架构成,设置了位于前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之间、向车身左右伸出吊架部的燃料箱,所述吊架部具有与所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上边缘相结合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位于前述左车架以及右车架上方的踏板,进而设置了配置在前述踏板下面、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述踏板被固定的状态下结合在前述燃料箱上面的横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燃料箱由树脂吹塑成形而制成,在所述吹塑成形时一体地形成前述吊架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较少的工时就可以将燃料箱搭载在车身车架上。燃料箱(35)是树脂的吹塑成形品。在吹塑成形时,一体形成向左右伸出的吊架部。将所述吊架部挂在车身车架(111L、111R)的上缘。将安装在踏板下面的横板(113)配合在燃料箱(35)的上部。通过所述结构,仅仅将燃料箱(35)载置在车身车架上、将踏板固定在其上面,就可以将燃料箱(35)安装在车身上。
文档编号B62J35/00GK1389367SQ0211848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4日
发明者中川光雄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