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74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摩托车,其减震器一般都是通过弹簧和液压阻尼系统来联合减震的,其液压阻尼系统在阻尼活塞全部行程中阻尼力大致相等,这与实际的减震需求有一定差距,在阻尼活塞的两个行程端部需要阻尼力大,以避免减震器的零件之间撞击,而在阻尼活塞的行程的中部,也就是最常使用的部分,需要阻尼力较小,这样人们骑行时感觉弹性较好,骑行较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液压阻尼系统所能提供的阻尼力在阻尼活塞全部行程上都相等的缺陷,提供一种阻尼力在全部行程上发生改变的减震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它由减震器外筒1、减震器内筒2、阻尼连杆3、减震弹簧4、内筒阻尼活塞环5、定位套6、轴封7组成,能在减震器外筒1中滑动的减震器内筒2中设置有阻尼连杆3,阻尼连杆3的下端固定在减震器外筒1上,内筒阻尼活塞环5通过其下端的定位套6固定在减震器内筒2的下端上,轴封7设置在减震器外筒1上端部的内腔中,圆套筒状的阻尼连杆3中部的外圆表面上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条长条形的凹道3-1,该若干条凹道3-1沿阻尼连杆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行车过程中,如果道路平坦震动较小,则内筒阻尼活塞环5在有凹道3-1处的阻尼连杆3的外表面上滑动,由于凹道3-1扩大了阻尼活塞环5两端油液的流通,所以双向的阻尼力都较小,如果发生大的颠簸,内筒阻尼活塞环5就滑动到阻尼连杆3的没有凹道3-1的端部上,这时因为没有了凹道3-1所以阻尼活塞环5两端油液的流通就减少,阻尼力变大,从而能够避免或减轻减震器的零件之间撞击,当人们骑行在平坦的道路上时,液压阻尼系统的阻尼力很小,减震器的工作富有弹性,人们骑行非常舒适,当骑行发生颠簸时,大的阻尼力又能保护减震器不受损坏。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和容易推广实施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凹道3-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三的凹道3-1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方式五的环空3-2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它由减震器外筒1、减震器内筒2、阻尼连杆3、减震弹簧4、内筒阻尼活塞环5、定位套6、轴封7组成,能在减震器外筒1中滑动的减震器内筒2中设置有阻尼连杆3,阻尼连杆3的下端固定在减震器外筒1上,内筒阻尼活塞环5通过其下端的定位套6固定在减震器内筒2的下端上,轴封7设置在减震器外筒1上端部的内腔中,圆套筒状的阻尼连杆3中部的外圆表面上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条长条形的凹道3-1,该若干条凹道3-1沿阻尼连杆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凹道3-1在长度方向上呈两端浅中间深的圆弧形,凹道3-1的横断面为“小半圆”形。长度方向是圆弧形的凹道3-1使减震器阻尼力的变化非常均匀,使用中没有减震阻尼力突变的冲击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二下面结合图1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凹道3-1在长度方向上呈两端是圆弧过渡中间较平直的“船体”形。此种凹道加工工艺性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三下面结合图4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凹道3-1的横断面为矩形。
具体实施方式
四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内筒阻尼活塞环5的上端处减震器内筒2的外表面上开有环形槽2-2,环形槽2-2中开有连通于减震器内筒2内腔的若干个孔2-1。当减震器内筒2高速向下运动时,内筒阻尼活塞环5下端腔油压非常高,高压油就能通过减震器外筒1与减震器内筒2之间的间隙8向上冲击使轴封7损坏,设置环形槽2-2和孔2-1后,高压油能通过孔2-1流入内筒阻尼活塞环5的上端腔,使轴封7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五下面结合图5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圆套筒形的阻尼连杆3的中部的外圆表面上开有环空3-2。环空3-2的加工工艺性更好。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它由减震器外筒(1)、减震器内筒(2)、阻尼连杆(3)、减震弹簧(4)、内筒阻尼活塞环(5)、定位套(6)、轴封(7)组成,能在减震器外筒(1)中滑动的减震器内筒(2)中设置有阻尼连杆(3),阻尼连杆(3)的下端固定在减震器外筒(1)上,内筒阻尼活塞环(5)通过其下端的定位套(6)固定在减震器内筒(2)的下端上,轴封(7)设置在减震器外筒(1)上端部的内腔中,其特征是圆套筒状的阻尼连杆(3)中部的外圆表面上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条长条形的凹道(3-1),该若干条凹道(3-1)沿阻尼连杆(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凹道(3-1)在长度方向上呈两端浅中间深的圆弧形,凹道(3-1)的横断面为“小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凹道(3-1)在长度方向上呈两端是圆弧过渡中间较平直的“船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凹道(3-1)的横断面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内筒阻尼活塞环(5)的上端处减震器内筒(2)的外表面上开有环形槽(2-2),环形槽(2-2)中开有连通于减震器内筒(2)内腔的若干个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圆套筒形的阻尼连杆(3)的中部的外圆表面上开有环空(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摩托车的减震器——摩托车双向可变阻尼减震器。它由减震器外筒、减震器内筒、阻尼连杆、减震弹簧、内筒阻尼活塞环、定位套、轴封组成,圆套筒状的阻尼连杆中部的外圆表面上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条长条形的凹道,该若干条凹道沿阻尼连杆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如道路平坦,则内筒阻尼活塞环在有凹道处的阻尼连杆的外表面上滑动,凹道扩大了阻尼活塞环两端油液的流通,双向的阻尼力都较小,如果发生大的颠簸,内筒阻尼活塞环就滑动到阻尼连杆的没有凹道的端部上,这时因为没有了凹道所以阻尼活塞环两端油液的流通就减少,阻尼力变大,从而能够避免或减轻减震器的零件之间撞击。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和容易推广实施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D25/04GK2616448SQ03260048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贡晓鹏 申请人:贡晓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