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15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上下脚踏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常使用的自行车的构造,其特点是,脚踏板的脚踏方式是旋转式,这种脚踏方式的自行车有两个不足,脚踏板的位置不合理和受力的效率差,参见图1、图2和图3。由实际体验知,当一脚踏板受到大小相同、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力时,由于脚踏板的位置不同,因而脚踏时所用的力气大小也不同,在图1中示出了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且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当脚踏板离Z线距离远时,踏起来费劲,近时省力。现有的自行车,当脚踏板转动时,脚踏板离Z线距离变化范围大,踏起来费劲。当脚踏板受到一垂直于地面的力F时,由力学知识可知,其对旋转中心的切向分力为f=|F|×cosθ,对旋转中心的力距为M=f×L。其中θ为曲柄与水平线的夹角,在水平线之上为正角,在水平线之下为负角,L为曲柄长度,cosθ可看作力的效率,θ越小,效率越大;当脚踏板采用旋转脚踏时,力的效率η的范围是,0≤η≤1,因而力的效率差。以上两个方面始终存在矛盾,当脚踏板位于a、b和g、i之间时,脚踏板离Z线距离近时,位置合理,但力的效益差,η≈0,存在两个脚踏不动的“死区”;当脚踏板位于c、e之间时,力的效率接近于最大值“1”,但离Z线距离远,位置不合理。
实用新型专利01207793.3,名称为《踏板式自行车》,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上下脚踏方式行驶的自行车,但由于其曲柄、脚踏板的位置与现有自行车相同,所以仍然存在脚踏板位置不合理的问题,踏起来仍然费力。另外现有的自行车只能坐着踏,而不能站着踏,随意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存在的受力效果差、脚踏板位置不合理引起的踏起来费力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踏起来省力、舒适的自行车;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坐着踏,也能站着踏,且同样具有省力效果的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一方面要求力的效率高,另一方面要求踏起来舒适的自行车,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脚踏板采用水平上下脚踏方式,曲柄的转动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改变中接头的位置,即把中接头后移,使脚踏板到Z线的距离缩短,就可达到省力的目的,同时降低中接头的高度,缓和脚踏板在最高位置时脚腕的弯曲程度,使踏起来自然轻松。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两曲柄14的一端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曲柄14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7;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所述的车架4上设有底管423和至少一根的下立管416,底管423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下立管416垂直接在中接头415与底管423之间,且下立管416的对称线与立管414的轴线是同一条直线,下管413的底端接在底管423中间,两根平叉421均连在底管423上变成两根斜叉421′;在中接头415与下管413之间可以设有中下管417。
所述曲柄14上设有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可以由平面蜗卷弹簧77、底座78和盖子79构成,所述曲柄14与底座78固接,底座78安装在离合器6的外圆周上,平面蜗卷弹簧77的一端安装在底座78的内凸台上,其另一端经夹头固定在车架4上,并用盖子79封闭。
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也可以由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和固定管71构成,固定管71安装在车轮13的后轮前、两根斜叉421′的下部,其固定管71的两端安装有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的结构由蜗卷弹簧盒72、平面蜗卷弹簧73和连接管74构成,平面蜗卷弹簧73与曲柄14在同一平面上,其一端被固定在蜗卷弹簧盒72内,另一端被引出,绕在曲柄14上,并固定在离合器6的一端外侧;蜗卷弹簧盒72套接在连接管74的一端;所述的蜗卷弹簧盒72的盒盖上可以设有棘爪机构75,在连接管74的另一端还可以设有弹力调节旋钮76;棘爪机构75由棘爪轴螺丝751、棘爪752、棘爪弹簧753和棘爪架754构成,棘爪752和棘爪弹簧753置于棘爪架754内,并用棘爪轴螺丝751固定;弹力调节旋钮76由棘轮761、螺管762、盖子763构成,棘轮761压入盖子763内,盖子763固定在螺管762的下端。
所述的正角限位机构8可以由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立管414上的固定板83和弹簧84所组成,弹簧8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83上,另一端被挡板85压住。
所述的正角限位机构8也可以由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入口处的弹簧81和平面蜗卷弹簧73引出端对应位置上所固定的一个挡板82所组成,所述的弹簧81至少由一个构成。
所述的底管423两端设有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由负角限位器93构成,所述的负角限位器93包括顶管橡皮头931、顶管932、固定板933、动作筒934、顶管防脱螺丝935、柄管936和弹簧937;动作筒934与顶管932均为扇形结构,其扇形的圆心与半径与曲柄14的运动相一致;动作筒934为前端开口,其内部后端设有弹簧937,动作筒934的上、下面设有对应的螺帽938和螺丝孔,与之相配合的顶管932从动作筒934的前端插入,顶管932的上、下面设有对应的细长槽,顶管橡皮头931套在顶管932的前端;顶管防脱螺丝935依次经动作筒934的螺帽938和螺丝孔、顶管932的细长槽,固定板933与柄管936固接起来,动作筒934的内侧固定在固定板933上,柄管936插入底管423内,经螺丝固定。
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由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及其转动机构92构成;转动机构92安装在底管423内部的两端,经螺丝固定;所述的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包括顶管头橡胶套911、顶管912、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顶管防脱螺钉915和压簧器座916;所述的压簧器座916为横的“T”型空心结构,横向及竖向均设有内螺纹,竖向设为主体,横向设为柄管921;所述的压簧器动作筒914与顶管912均为空心柱体结构,内侧靠近下部的位置均设有带内螺纹的凸台通孔,其中顶管912的头部设有凸台;压簧器动作筒914通过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座916的主体内;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依次套在顶管912上,且弹簧913被顶在凸台与压簧器动作筒914之间,所述的顶管头橡胶套911套在顶管912的头部凸台上,所述的顶管防脱螺钉915的头部及尾部均设有一段螺纹,通过其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动作筒914及顶管912的凸台通孔内;所述的转动机构92包括柄管921、柄管固定螺帽922、转动板923、蜗卷弹簧924和衬管925构成;转动板923的一侧中部设有凸台,另一侧设有与柄管921配合的外螺纹,柄管固定螺帽922与柄管921通过外螺纹,依次套在转动板923上,转动板923的另一侧的凸台与蜗卷弹簧924的凹口配合连接,一起装在衬管925内,衬管925安装在底管423内,配合连接。
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由负角限位器94构成,所述负角限位器94包括橡皮套941、固定管942、固定板943、空心管945和柄管944;所述固定板943的左侧前面设有空心管945,橡皮套941套在固定管942上,并被固定管942的凸台顶住,固定管942套在空心管的外面,用螺丝固定,固定板933的右侧后面固接有柄管944,柄管944经螺丝固定在底管423内。
所述的鞍座12可以为可翻转式结构,结构包括鞍座架121、鞍管122、支撑杆123和立管夹124;其连接关系是,鞍座架121的后端与鞍管122铰接,所述的鞍管122插入立管414内,鞍座架121的两侧设有支撑杆123的滑动槽,两支撑杆123的一端连接在立管夹124上,立管夹124固定在立管414上,两支撑杆123的另一端置于鞍座架121两侧的滑动槽内;其所配合的车架4的上管的后半段为下凹形,且接在立管414的中间,或者下管与上管相连后,接在前管的中间,上管的后端接在立管中间。
所述的离合器6可以为弹簧片式缓冲离合器,其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棘轮62和内齿轮63;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2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2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内齿轮63与棘轮62配合,,并套在棘轮62上,在棘轮62和内齿轮63的齿与齿之间设有弹簧片65;内齿轮63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内齿轮63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两曲柄14的一端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曲柄14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7;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
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由平面蜗卷弹簧77、底座78和盖子79构成,所述曲柄14与底座78固接,底座78安装在离合器6的外圆周上,平面蜗卷弹簧77的一端安装在底座78的内凸台上,其另一端经支架31固定在车架4上,并用盖子79封闭。
所述的立管414上设有限制曲柄14向上运动的正角限位机构8,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所述的正角限位机构8由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立管414上的固定板83和弹簧84所组成,弹簧84的一端被挡板85压住。
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三,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所述的两曲柄14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所述的曲柄14由圆盘141和直柄142两部分构成,圆盘141套在离合器6上,在圆盘141的内侧设有曲柄齿轮143,在两曲柄齿轮143之间通过交替齿轮145啮合,交替齿轮145的轴线垂直于中接头415,并经过中接头415的中点,交替齿轮145安装轴承架144上,所述轴承架144设有前支撑脚191和后支撑脚192,前支撑脚191与后支撑脚192分别通过固定夹夹在两根平叉421和下管413上;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一0.3L≤D1≤0.5L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
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所述车轮13的后轴427上可以设有小链轮161。
所述车轮13上的后轴轴承162安装在后轴轴壳163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脚踏板位置合理,适合人体用力的特点,在整个脚踏范围内,不存在脚踏不动的“死区”,力的效率的范围由原来的0≤η≤1,提高至0.5≤η≤1;脚踏板与Z线的距离,比原来向后缩短了,缩短的距离占总距离至少达到25%,一般可达到45%,即省力一般可达45%左右,因而踏起来省力,轻松、自然;并且既可坐着踏,也能站着踏,坐着踏与站着踏之间转换方便,且在自行车行驶时,也能方便转换;当站着踏时,其行驶速度要比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坐着踏,明显快得多。


图1为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和Z线位置图;
图2a及图2b为鞍座中心点Z点的位置决定图;图3a为现有技术的自行车脚踏板的受力分析图;图3b为现有技术的自行车脚踏板的安装位置和受力的效率综合分析图;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曲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a和b为图4中的自行车车架示意图;图5c-i为从图5a和b衍生出来的七种灵活接法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5j-l为下立管、底管与曲柄负角限位机构安装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a为图4中的弹簧片式缓冲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的图6a的剖视图;图6c为本发明图6a中装有垫片的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6d为本发明图6c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e为本发明图6a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f为本发明图6a中螺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g为本发明图6a中棘轮与内齿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h-l为本发明图6a中两种弹簧片的结构及安装示意图;图7a为本发明图4中的曲柄回复机构7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图7a中平面蜗卷弹簧一端的结构图;图7c为本发明图4中曲柄回复机构7的外形图;图7d为本发明图7c的安装位置图;图7e为本发明图7c的A-A剖视图;图7f为本发明图7a中曲柄回复机构7的盖子内侧结构示意图;图8a为本发明图4中的正角限位机构8的结构示意图;图8b为本发明图8a的安装位置结构俯视图;图8c为本发明图8b中的右曲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d为本发明图8b中的左曲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本发明图9a装有垫片的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9c为本发明图9a中螺纹管与棘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曲柄回复器的安装位置图;图10b为本发明图10a中的曲柄回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c、d为本发明曲柄回复器70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图;图10e为本发明曲柄回复器(不含棘爪机构和弹力调节旋钮)侧面图;图11a为本发明图10b曲柄回复器中的棘爪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1b为本发明图10b曲柄回复器中的棘爪机构棘爪架结构示意图;图11c为本发明图11a的俯视图;图12a为本发明图10b曲柄回复器中的弹力调节旋钮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图12a的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曲柄回复器蜗卷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正角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b为本发明图14a的运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4c为本发明图14a中弹簧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4d为本发明图14c的俯视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的结构之一示意图;图16b为图16a的上部的剖视图;图16c为本发明图16a的运动状态图;图17a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的结构之二示意图;图17b为本发明图17a的安装在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7c为本发明17a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的结构之三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20a为本发明图19中的翻转式鞍座结构示意图;图20b为本发明鞍座支撑杆与第一种立管夹连接部分示意图;图20c-e为本发明翻转式鞍座翻转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0f-h为本发明图20b中立管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0i-q为本发明图20a中第二种立管夹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0r-t为本发明鞍座架支撑杆结构图;图20u-w为本发明图20a中鞍座和鞍座架结构图;图21为本发明图19中的脚踏板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24a为本发明图23中的圆盘曲柄结构示意图;图24b为本发明图23a的剖视图;图24c为本发明圆盘式曲柄及曲柄齿轮和交替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4d为本发明两圆盘式曲柄内交替齿轮及其轴承、轴承架的结构及安装位置图;图24e为本发明图24d中的交替齿轮下轴承架固定座结构图;图24f为本发明图24a中中接头、下管及平叉的俯视图;图25a为图23中后轴小链轮四分之一图;图25b为图23中的后轴结构图;图25c为图23中后轴结构轴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各部件功能做如下说明离合器6的功能是,当踏下脚踏板15时,曲柄14经离合器6带动中轴418转动,当松开脚踏板15时,曲柄14向上运动时,离合器6不能带动中轴418转动。其结构有两种,结构之一为带缓冲的离合器,结构之二为不带缓冲的离合器。
曲柄回复机构7的功能是,当脚踏板15到达最底端时,经曲柄回复机构7的作用,使曲柄14作向上回复运动。其结构有两种,分别为如图7c所示的结构之一和如图10c所示的结构之二的平面蜗卷式弹簧曲柄回复器。
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的功能是,当曲柄14回复到上方一定角度时,在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的作用下,使其向上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阻止曲柄14继续向上转动,其结构有两种,分别为结构一之和结构之二。
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的功能是,当曲柄14到达下方一定角度时,在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的作用下,使其向下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阻止曲柄14继续向下转动,其结构有三种,分别为结构之一为曲柄负角限位器93,结构之二为曲柄负角限位器91和结构之三为曲柄负角限位器94。
脚踏板15采用在中轴前方上下脚踏,Z线为经过鞍座12的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D1为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其中Z点的高度H2=5.2L,是为固定鞍座的位置,在此前提下,确定中接头415的位置,才有实际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以28英寸自行车为例,结构包括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离合器6、后泥板426和后轴427,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参见图5a至5i,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参见图1。所述的车架4上设有底管423和下立管416,底管423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下立管416垂直接在中接头415与底管423之间,且下立管416的对称线与立管414的轴线是同一条直线,下管413的底端接在底管423中间,两根平叉421均连在底管423上变成两根斜叉421′。两根斜叉421′之间靠近车轮处设有斜叉小管424,两根立叉422之间设有立叉小管425;可以起到加固车架4的作用。
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两曲柄14的一端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曲柄14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7;作用是使曲柄14复位。曲柄14上还设有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作用是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在向上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参见图4。
车架中的立管414上半段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弯管;当为弯管时,立管414下半段的轴线与下立管416的对称线为同一条直线;两根斜叉421′的前端可以是弯的,参见图4a,也可以是直的;参见图5。下立管416为一根时,参见图5a,下立管416的轴线与立管41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见图5j中的直线N;下立管416为二根时,参见图5b,两根下立管416的对称线与立管414的轴线是同一直线,即为图5j-i中的直线N;c-i是各种弯曲管的车架,可以选择图5中的任何一种的车架,都是对现有自行车车架的改进。在中接头415与下管413之间可以设有中下管417,当然也可以没有中下管417。当接有中下管417时,其中接在下管413的一端的位置可灵活决定,参见图5j和图5k,中下管417垂直于下管413或中下管417与下管413形成任一锐角。上管412和下管413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各种弯曲管,此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6采用弹簧片式缓冲离合器,其结构(参见图6)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棘轮62和内齿轮63;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参见图6e,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拧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2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2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内齿轮63与棘轮62配合,套在棘轮62上,在棘轮62和内齿轮63的齿与齿之间设有弹簧片65;内齿轮63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内齿轮63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垫片67、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的作用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滚珠64散落。
脚踏板15采用在中轴418前方上下脚踏,当向下脚踏脚踏板15时,曲柄14向下转动,离合器6与中轴418处于拧紧状态,当内齿轮63转动时,通过内齿轮63上的齿、弹簧片65和棘轮62上的外齿,带动棘轮62转动,其内侧的棘轮齿也顺时针转动,再通过“千斤”,带动中轴418转动,弹簧片65从中起到缓冲作用;当脚向上离开脚踏板15时,曲柄14向上转动,棘轮62的内侧棘轮齿不能作用在中轴418上,从而不带动中轴418转动。
本实施例的曲柄回复机构7采用结构之一,由平面蜗卷弹簧77、底座78和盖子79构成,参见图7;所述曲柄14与底座78固接,底座78安装在离合器6的外圆周上,平面蜗卷弹簧77的一端安装在底座78的内凸台上,其另一端经夹头固定在车架4上,并用盖子79封闭。由于图7a的曲柄回复器,其内部安装的是图9中的不带缓冲功能的离合器,所以若要安装图6的缓冲离合器,只需把图7a的曲柄回复器内圈中棘轮齿去掉,再套在图6a的外圆上就可以了。另外,图7a中平面蜗卷弹簧77的引出端,在本实施例中,不采用图7b的方式固定,而是直接固定在负角限位机构9上;或者固定在夹头上,夹头固定在斜叉421′上,参见图19。当脚踏脚踏板15向下运动时,曲柄14向下转动,平面蜗卷弹簧77被旋紧,产生收缩力,当脚踏板15到达最底位置后,脚开始提起,曲柄14在平面蜗卷弹簧77收缩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使脚踏板15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的正角限位机构8由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立管414上的固定板83和弹簧84所组成,参见图8;目的是对左、右曲柄向上转动角度θ进行限制。弹簧8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83上,另一端被挡板85压住。当曲柄14在曲柄回复器7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时,挡板85跟着向上运动,直到压到弹簧84,当弹簧84的反力与曲柄回复器7中的平面蜗卷弹簧77的收缩力相等时,停止运动,曲柄14被限制在一个正角值上。图中曲柄14位于60度上,因而该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对曲柄14转动的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60°。因为车架的右侧安装有链罩419,正角限位机构8安装在车架左右两侧的位置略有不同,在右侧,弹簧84在链罩419的内侧,其曲柄上的挡板85绕过链罩419。由于各种车型的链罩419大小、形状略有不同,也可使固定在固定板83上的弹簧84位于链罩419的上方,即弹簧84与链罩419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也绕在链罩419外面,不绕过链罩419。
本发明还可在底管423的两端安装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目的是对左、右曲柄向下的转动角度θ的范围进行限制使左、右曲柄转动角度θ≥-80°。以使曲柄14向下运动时不要达到垂直位置,达到省力和方便脚踏的目的。当然负角限位机构可省略。所述负角限位机构结构有三种,下面分别加以描述结构一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的结构之一由负角限位器93构成,参见图16;其结构包括顶管橡皮头931、顶管932、固定板933、动作筒934、顶管防脱螺丝935、柄管936、弹簧937和螺帽938;动作筒934与顶管932均为扇形结构,其扇形的圆心与半径与曲柄14的运动相一致;动作筒934为前端开口,其内部后端设有弹簧937,弹簧937上下一排有若干个,动作筒934的上、下面中间处固定有螺帽938,设有对应的螺丝孔,与之相配合的顶管932从动作筒934的前端插入,顶管932的上、下面设有对应的细长槽,顶管橡皮头931插入顶管932的前端;顶管防脱螺丝935依次经螺帽938、动作筒934的螺丝孔、顶管932的细长槽后穿出,固定板933与柄管936固接起来,动作筒934的内侧固定在固定板933上,柄管936插入底管423内,经螺丝固定。
当曲柄14离开顶管932时,顶管932在弹簧937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图16b中箭头方向表示顶管932运动方向,此时槽的右端与顶管防脱螺丝935相接触,即顶管防脱螺丝935挡住了顶管932的运动,使它不致于脱落。当顶管932在曲柄14的作用下运动时,柄管不会转动,不需安装转动机构。动作筒934的内侧与固定板933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连接,且固定位置可以左右移动,使曲柄负角限位机构对曲柄负角方向的转动,可在小范围内变动。
结构二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结构之二由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及其转动机构92构成;参见图17,转动机构92安装在底管423内部的两端,经螺丝固定;所述的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包括顶管头橡胶套911、顶管912、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顶管防脱螺钉915和压簧器座916;所述的压簧器座916为横的“T”型空心结构,横向及竖向均设有内螺纹,竖向设为主体,横向设为柄管921;所述的压簧器动作筒914与顶管912均为空心柱体结构,内侧靠近下部的位置均设有带内螺纹的凸台通孔,其中顶管912的头部设有凸台;压簧器动作筒914通过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座916的主体内;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依次套在顶管912上,且弹簧913被顶在顶管912的凸台与压簧器动作筒914之间,所述的顶管头橡胶套911套在顶管912的头部凸台上,所述的顶管防脱螺钉915的头部及尾部均设有一段螺纹,通过其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动作筒914及顶管912的凸台通孔内;所述的转动机构92包括柄管921、柄管固定螺帽922、转动板923、蜗卷弹簧924和衬管925构成;转动板923的一侧中部设有凸台,另一侧设有与柄管921配合的外螺纹,柄管固定螺帽922与柄管921通过外螺纹,依次套在转动板923上,转动板923的另一侧的凸台与蜗卷弹簧924的凹口配合连接,一起装在衬管925内,衬管925安装在底管423内,配合连接。
这种结构通过调节顶管912在压簧器动作筒914内的位置可以方便的调节曲柄负角转动所需要的角度。
位于中轴418左侧的曲柄14转动到最下面时,被左侧的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顶住,经弹簧913缓冲,最终停止向下转动。当把顶管912压到底,顶管912底部与压簧器动作筒914底部相接触时,弹簧913应还未被全部压缩;曲柄负角限位器91的中心线应位于曲柄14的转动平面上,这样,曲柄14就能压在顶管912头部。当脚踏板15往下踏时,应使顶管912的头部正好平贴在曲柄14边沿上,曲柄14继续向下转动,负角限位器的弹簧逐渐被压缩,同时负角限位器也跟着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其转动板923、蜗卷弹簧924的中心圆柱体一起逆时针转动。蜗卷弹簧924处于逐渐卷紧状态,直到把顶管912压到底,曲柄14被缓冲限位而停止向下转动。当脚踏板15踏到最下面,脚开始上提,在蜗卷弹簧924作用下,其中间的圆柱体开始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负角限位器组件一起顺时针转动,脚踏板15再往下踏,曲柄14碰到顶管912头部后,重复前面的过程。
结构三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结构之三由负角限位器94构成,参见图18;所述负角限位器94包括橡皮套941、固定管942、固定板943、柄管944和空心管945;所述固定板943的左侧前面固定有空心管945,橡皮套941套在固定管942上,并被固定管942的凸台顶住,固定管942套在空心管945的外面,用螺丝固定,固定板933的右侧后面固接有柄管944,柄管944经螺丝固定在底管423内。
当脚踏板15向下踏时,曲柄14压在固定管942前端的橡皮套941上,由于橡皮套941的弹性,对曲柄14向下运动起到缓冲阻碍作用,使其慢慢停下来。
当安装负角限位机构9时,负角限位机构与车架4中的下立管416与底管423的关系如下1)若下立管416过长,负角限位器位于曲柄14转动范围之外,负角限位器将顶不到曲柄14,无法对曲柄转动范围进行控制,参见图5j。此时应缩短下立管416的长度使底管423由a点沿下立管416上升到b点,b点应位于链罩419的下面,从而使负角限位器能顶到曲柄14。图5k为移动后的图。
2)底管423的长度应当使得曲柄14能压到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的顶管头部;参见图51。
在使用时,上述三种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任选一种。脚踏脚踏板15时,带动曲柄14向下转动,中轴418在离合器6的作用下转动,当曲柄14到达一定位置时,在负角限位机构9的作用下,阻止曲柄14进一步向下转动,并在曲柄回复器7的作用下,使曲柄14向上返回,在正角限位机构8的作用下,使其在向上转动时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阻止其继续向上转动。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形成循环往复的上下运动。
中接头415的位置,对达到省力的目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对其作用叙述如下当脚踏脚踏板时,假设方向垂直于地面,那么脚踏板也以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人的脚上,方向也垂直于地面,该力对人的臀部产生力矩,其力臂为脚踏板到臀部的距离。由于人是坐在鞍座上的,所以该力臂可认为是脚踏板到Z线的距离。当脚踏板受到同样大小的力时,力臂大的,对人臀部力矩也大,人体为平衡其力矩所用的力气也大。力臂小,对人臀部力矩也小,人体用的力气也小。即脚踏板距Z线远时,踏起来费劲,离Z线近时踏起来省力。
现起28英寸(710毫米)自行车为例,其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1L(L为曲柄长度,以下相同),当曲柄位于前方水平位置时,脚踏板距Z线的距离为1L+1L=2L。本发明的中接头位置范围为-0.3L≤D1≤0.5L1.3L≤H1≤1.8L,以前端点D1=0.5L作比较,由于本发明采用在中接头前方上下脚踏,所以当曲柄也位于水平位置时,脚踏板距Z线的距离为0.5L+1L=1.5L。当上述两位置的脚踏板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时,其力矩之比就是力臂之比,即为1.5L/2L=1.5/2=0.75=75%。
由于人的力气的大小没有度量的方法,但由前述,所用力气与力矩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故也可认为,当中接头415在D1=0.5L位置且曲柄位于水平位置时,所用的力气是现有自行车的75%,或者说省力为25%。
若要省力的效果再大一点,可取D1=0.2L。当曲柄位于水平位置时,脚踏板距Z线的距离为0.2L+1L=1.2L,与现有自行车的力矩之比为1.2L/2L=0.6=60%。
假如两者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范围都为-60°≤θ≤60°,则在范围的两端点处的力矩之比为(0.2L+1L*cos60°)/(1L+1L*cos60°)=(0.2L+0.5L)/(1L+0.5L)=0.7L/1.5/=0.47=47%当曲柄在-60°≤θ≤60°范围内上下脚踏时,两者力矩之比的范围为47%-60%,所以两者所用的力气之比的范围也为47%-60%,省力的范围为40%-53%。由此可看出本发明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的有益效果。
当中接头415位于D1=0.2L,若曲柄位于θ≥60°时,人的脚腕处弯曲严重,这时踏起来不自然,不但达不到省力的目的,可能反而感到费劲,故应辅以下降中接头的高度,以缓和脚腕处弯曲程度,可取中接头高度H1=1.6L。因此中接头的位置D1=0.2LH1=1.6L可为最佳方案。
以上关于中接头的位置的选择和省力情况的分析,适用于本发明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的所有实施例。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只是离合器6采用非缓冲离合器,结构为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其上的内螺纹拧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2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参见图9。此种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只是曲柄回复机构7采用结构之二,参见图15。结构包括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和固定管71,固定管71安装在车轮13的后轮前、两根斜叉421′的下部,其固定管71的两端安装有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的结构包括蜗卷弹簧盒72、平面蜗卷弹簧73和连接管74,平面蜗卷弹簧73与曲柄14在同一平面上,其一端被固定在蜗卷弹簧盒72内,另一端被引出;平面蜗卷弹簧73绕在曲柄14上,并固定在曲柄14安装有离合器6的一端外侧;蜗卷弹簧盒72的内孔套接在连接管74的一端,参见图10。当脚踏脚踏板15向下运动时,曲柄14转动,平面蜗卷弹簧73被拉出,于是产生收缩力,当脚踏板15到达最低位置后,脚开始提起,曲柄14在平面蜗卷弹簧73收缩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脚踏板15向上运动,直到原来的位置,以后就重复前面的过程。
由此可看出,当脚踏脚踏板15时,不但要对自行车向前运动用力,而且还要额外分出一部分力,给平面蜗卷弹簧73用来产生收缩力。因此,希望这部分力小一点,使力的效率高一点。但同时平面蜗卷弹簧收缩力小,脚踏板回复时间长,不利于快速行驶。因而力的效率与自行车的速度之间存在着矛盾。最好是,当要快速行驶时,平面蜗卷弹簧的收缩力大一些,使曲柄回复的时间短一点,这时不计力的效率;而当慢速行驶时,希望蜗卷弹簧收缩力小一些,踏起来轻松一些。
可以在上述的蜗卷弹簧盒72的盒盖上固定有棘爪机构75,连接管74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调节旋钮76,参见图10a-d。弹力调节旋钮76由棘轮761、螺管762、盖子763构成,参见图12;棘轮761压入盖子763内,并被铆接在螺管762的的下端。棘爪机构75由棘爪轴螺丝751、棘爪752、棘爪弹簧753和棘爪架754构成,参见图11;棘爪752和棘爪弹簧753置于棘爪架754内,并用棘爪轴螺丝751固定。调节时,可顺时针转动弹力调节旋钮76,蜗卷弹簧被卷紧,其收缩力增大;当需减小收缩力时,可按压弹力调节旋钮76外面的棘爪752中的挡片,使棘爪与棘轮相离,弹力调节旋钮76会逆时针转动,控制其转动圈数,使收缩力降低到相应的程度。
当脚踏脚踏板15向下运动时,曲柄14转动,平面蜗卷弹簧73被拉出,于是产生收缩力,当脚踏板15到达最低位置后,脚开始提起,曲柄14在平面蜗卷弹簧73收缩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脚踏板15向上运动,直到原来的位置,以后就重复前面的过程。其中棘爪与棘轮之间的单向作用,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平面蜗卷弹簧73用来产生收缩力。调整弹力调节旋钮76,能使蜗卷弹簧卷紧或放松,使收缩力增大或减小,其程度可任意调节。
图10b为带有弹力调节旋钮的曲柄回复器,图10e为不带弹力调节旋钮的曲柄回复器,其蜗卷弹簧收缩力不能调节。两种回复器可任选一种。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3相比,只是正角限位机构8由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入口处的弹簧81和平面蜗卷弹簧73引出端对应位置上所固定的一个挡板82所组成,其中弹簧81至少由一个构成。参见图14。当曲柄14向上转动时,挡板82向下运动直到压到弹簧81,当弹簧81的反力与平面蜗卷弹簧73的收缩力相等时,停止运动,曲柄14被限制在一个正角值上。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比,只是曲柄回复机构7采用结构之二的结构,即实施例3中的曲柄回复机构。装有此曲柄回复器的自行车也可以完成上下脚踏的目的。参见图15。
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5相比,只是正角限位机构8采用实施例4中的正角限位机构。装有此正角限位机构的自行车也可以完成上下脚踏的目的。
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6相比,其鞍座12为可翻转式结构,鞍座翻转起来后,可方便实现站立脚踏的目的,参见图20。所述的鞍座包括鞍座架121、鞍管122、支撑杆123和立管夹124;其连接关系是,鞍座架121的后端与鞍管122铰接,所述的鞍管122插入立管414内,鞍座架121的两侧设有支撑杆123的滑动槽,两支撑杆123的一端连接在立管夹124上,立管夹124固定在立管414上,两支撑杆123的另一端置于鞍座架121两侧的滑动槽内;其所配合的车架4的上管的后半段为下凹形,且接在立管414的中间,或者下管与上管相连后,接在前管的中间,上管的后端接在立管中间。
支撑杆123可以在鞍座架121两侧的滑动槽内滑动,当鞍座翻起,支撑杆123滑动到另一端时弧形槽内卡住,鞍座便被稳定地支撑在该位置上。
立管夹124有两种结构,第一种参见图20b,为后视图,可称为分档固定式立管夹。在图20中,图20f为导轨612,图20g为支撑杆座611,图20h为固定螺丝613,其螺帽614。安装过程是,把导轨612的圆弧形一侧固接在立管414适当位置的正后方,参见图20a,把两支撑杆123有螺纹的一端分别拧入支撑杆座611两侧中间的螺帽孔内,两支撑杆123的结构,参见图20r,其下端为螺丝结构,参见图20t,上端为半圆柱体,两半圆柱体侧面有螺丝孔。当把两支撑杆上端靠拢时,两半圆柱体拼成一个圆柱体,参见图20s。两半圆柱体的侧面近似为平面,该平面垂直于图20r中两支撑杆所确定的平面。图20s中的线段AB,为两侧平面的边线。把两支撑杆上端分别插入鞍座架121两侧的滑动槽内,把两支撑杆123上端合拢,并拧上螺丝,两支撑杆被连结起来了,参见图20s。在图20u中,鞍座架内滑动槽两端点处,分别固接有管子的一半,目的是增大与支撑杆的接触面。鞍座架后端与鞍管122铰接。把鞍管122插入立管414内,然后把支撑杆座611凹槽的一面插入导轨612的导轨一侧,上下移动支撑杆座611于导轨612上的适当位置,在图20g的固定座上下两个孔内插入图20h的螺丝613,并拧上螺帽614,立管夹124和鞍座架121就安装好了。再在鞍座架121上安装鞍座12。图20v为鞍座12和鞍座架121的后视图,图20w为鞍座架俯视图。
立管架124的第二种结构的侧面图为图20i,图20i的俯视图为图20p,可称为管夹式。其结构包括图20j的卡板621,图20k的橡皮块622,图20l的夹板625。图20m为一块铁皮,上下各有三个孔,将其弯曲成图20n的形状,图20n为俯视图,图20n上部圆形,就是图20i的左半部,图20n圆形的下部,就是图20i的右半部。图20n为铁皮管夹624。图20o为螺帽626的侧面图,其为圆柱体,中间有一圈槽。
安装过程是,先把图20n的铁皮管夹624的圆形部分套在立管414上,见图20p。在铁皮管夹624与立管414之间衬一块石棉纸623或类似带软性的衬垫,其大小与形状同图20m的铁皮相似。把两块图201的夹板625,分别贴在铁皮管夹624的外侧。把图20o的螺帽626插在图20i的中间一孔内。把图20j的卡板621缺口的一侧,由图20p的下方向上插入,并置于正中间位置,即把图20j向左移动,插入图20i的右面,使该卡板的缺口卡入图20o螺帽626中间一圈槽内。把两块图20k的橡皮622分别插在铁皮管夹624与石棉纸623之间。在图20i中上下两个孔插入固定螺丝627,拧上螺帽。把两支撑杆123分别拧入螺帽626的两端。调整好该立管夹124在立管414上的位置,把固定螺丝627拧紧,该立管夹就安装好了。
把两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插入鞍座架121两侧的活动槽内,并像图20s那样用螺丝把两支撑杆连结起来。后面安装鞍座12的过程,与前述相同。
在图20中,图20q为图20i中沿虚线的截面图,也是图20p中沿虚线的截面图,其各截面的排列顺序与图20p中各截面的排列顺序相同。
另外安装有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的上述实施例中均可选择安装翻转式鞍座12。当站立脚踏时,人的重心完全在两脚踏板上,现有的自行车脚踏板的尺寸明显显得小,容易造成站立不稳。因而其脚踏板15可以选择大脚踏板,参见图21;长度为16-24cm,宽9.5-11cm,高2-3.5cm,脚踏板转轴151距脚踏板前端为8-12.5cm,距脚踏板后端为8-11.5cm的结构,在脚踏板15上可安装橡皮垫,也可安装勒条;其前端或后端设有平衡片152;平衡片起到平衡脚踏板重心的作用。
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实施方案,其结构与实施例2相比,只是车架4采用现有的自行车车架结构,没有负角限位机构9,余者结构均可与实施例2相同,参见图22。
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实施方案,参见图23,其结构包括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所述的两曲柄14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所述的曲柄14由圆盘141和直柄142两部分构成,圆盘141套在离合器6上,在圆盘141的内侧设有曲柄齿轮143,在两曲柄齿轮143之间通过交替齿轮145啮合,交替齿轮145的轴线垂直于中接头415,并经过中接头415的中点,交替齿轮145安装轴承架144上,所述轴承架144设有前支撑脚191和后支撑脚192,前支撑脚191与后支撑脚192分别通过固定夹夹在两根平叉421和下管413上;传统技术中车轮13上的后轴轴承162是设于飞轮180之内,本发明所述的后轴轴承162可以安装在后轴轴壳163内,如图25c所示。车轮13的后轴427上可以设有小链轮161。由于在中轴两端已安装了离合器,所以后轴427上安装小链轮,不会影响正常脚踏。由于小链轮的直径可以比原来位置上飞轮的直径小,所以当传动比不变时,中轴上的链轮直径可以减小。
图24e为图24d中轴承架144的固定座190,其固定在中接头415、下管413的下面,轴承架144拧在图中固定座190的下面。图中箭头处,为中接头415的位置。
图25b为车轮的后轴结构。图中小链轮161就是图25a的小链轮。把该小链轮161换成飞轮180,就是现行自行车后轴427的结构。图中位于A、B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是后轴轴壳163。两后轴轴承162在后轴轴壳163的外侧。
图25c中位于A、B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是后轴轴壳163,两后轴轴承162在后轴轴壳163内。图中左端为后轴轴壳163的端盖168,右端无端盖。图中飞轮180为现行自行车后轴427上的飞轮。
在同一辆自行车中,若要把其图25b的后轴结构,改成图25c的后轴结构,则两图中A、B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应保持相等。
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6的结构采用结构之二,即不带缓冲的离合器,参见图9。
其工作原理是,脚踏板采用在中轴前方上下脚踏,当左脚向下踏左侧的脚踏板15时,通过左侧的曲柄14带动左侧的离合器6及中轴418转动,同时左侧曲柄14内的曲柄齿轮143通过交叉齿轮145,带动右侧曲柄14内的曲柄齿轮143转动,使右侧的曲柄14向上运动,由于右侧的离合器6的单向作用,棘轮68内侧的棘轮齿不能通过“千斤”带动中轴418转动。当右侧的曲柄14转到上部适当位置后,再右脚向下踏右侧的脚踏板15,带动右侧的离合器6及中轴418转动,同时带动左侧的脚踏板15向上转动,其过程与前相反。所以其两脚踏板15总是同时交替上下运动,且不需要曲柄回复机构7。由于本实施例不带有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和负角限位机构9,故曲柄14转动的范围,靠上下脚踏时掌握。
权利要求
1.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a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两曲柄(14)的一端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b曲柄(14)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7);c.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 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d所述的车架(4)上设有底管(423)和至少一根的下立管(416),底管(423)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下立管(416)垂直接在中接头(415)与底管(423)之间,且下立管(416)的对称线与立管(414)的轴线是同一条直线,下管(413)的底端接在底管(423)中间,两根平叉(421)均连在底管(423)上变成两根斜叉(421′);在中接头(415)与下管(413)之间可以设有中下管(4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曲柄(14)上设有曲柄正角限位机构(8),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可以由平面蜗卷弹簧(77)、底座(78)和盖子(79)构成,所述曲柄(14)与底座(78)固接,底座(78)安装在离合器(6)的外圆周上,平面蜗卷弹簧(77)的一端安装在底座(78)的内凸台上,其另一端经夹头固定在车架(4)上,并用盖子(79)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也可以由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和固定管(71)构成,固定管(71)安装在车轮(13)的后轮前、两根斜叉(421′)的下部,其固定管(71)的两端安装有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的结构由蜗卷弹簧盒(72)、平面蜗卷弹簧(73)和连接管(74)构成,平面蜗卷弹簧(73)与曲柄(14)在同一平面上,其一端被固定在蜗卷弹簧盒(72)内,另一端被引出,绕在曲柄(14)上,并固定在离合器(6)的一端外侧;蜗卷弹簧盒(72)套接在连接管(74)的一端;所述的蜗卷弹簧盒(72)的盒盖上可以设有棘爪机构(75),在连接管(74)的另一端还可以设有弹力调节旋钮(76);棘爪机构(75)由棘爪轴螺丝(751)、棘爪(752)、棘爪弹簧(753)和棘爪架(754)构成,棘爪(752)和棘爪弹簧(753)置于棘爪架(754)内,并用棘爪轴螺丝(751)固定;弹力调节旋钮(76)由棘轮(761)、螺管(762)、盖子(763)构成,棘轮(761)压入盖子(763)内,盖子(763)固定在螺管(762)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角限位机构(8)可以由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立管(414)上的固定板(83)和弹簧(84)所组成,弹簧(8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83)上,另一端被挡板(85)压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角限位机构(8)也可以由蜗卷弹簧式曲柄回复器(70)入口处的弹簧(81)和平面蜗卷弹簧(73)引出端对应位置上所固定的一个挡板(82)所组成,所述的弹簧(81)至少由一个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管(423)两端设有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由负角限位器(93)构成,所述的负角限位器(93)包括顶管橡皮头(931)、顶管(932)、固定板(933)、动作筒(934)、顶管防脱螺丝(935)、柄管(936)和弹簧(937);动作筒(934)与顶管(932)均为扇形结构,其扇形的圆心与半径与曲柄(14)的运动相一致;动作筒(934)为前端开口,其内部后端设有弹簧(937),动作筒(934)的上、下面设有对应的螺帽(938)和螺丝孔,与之相配合的顶管(932)从动作筒(934)的前端插入,顶管(932)的上、下面设有对应的细长槽,顶管橡皮头(931)套在顶管(932)的前端;顶管防脱螺丝(935)依次经动作筒(934)的螺帽(938)和螺丝孔、顶管(932)的细长槽,固定板(933)与柄管(936)固接起来,动作筒(934)的内侧固定在固定板(933)上,柄管(936)插入底管(423)内,经螺丝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由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及其转动机构(92)构成;转动机构(92)安装在底管(423)内部的两端,经螺丝固定;所述的弹簧式负角限位器(91)包括顶管头橡胶套(911)、顶管(912)、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顶管防脱螺钉(915)和压簧器座(916);所述的压簧器座(916)为横的“T”型空心结构,横向及竖向均设有内螺纹,竖向设为主体,横向设为柄管(921);所述的压簧器动作筒(914)与顶管(912)均为空心柱体结构,内侧靠近下部的位置均设有带内螺纹的凸台通孔,其中顶管(912)的头部设有凸台;压簧器动作筒(914)通过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座(916)的主体内;弹簧(913)、压簧器动作筒(914)依次套在顶管(912)上,且弹簧(913)被顶在凸台与压簧器动作筒(914)之间,所述的顶管头橡胶套(911)套在顶管(912)的头部凸台上,所述的顶管防脱螺钉(915)的头部及尾部均设有一段螺纹,通过其螺纹,旋插入压簧器动作筒(914)及顶管(912)的凸台通孔内;所述的转动机构(92)包括柄管(921)、柄管固定螺帽(922)、转动板(923)、蜗卷弹簧(924)和衬管(925)构成;转动板(923)的一侧中部设有凸台,另一侧设有与柄管(921)配合的外螺纹,柄管固定螺帽(922)与柄管(921)通过外螺纹,依次套在转动板(923)上,转动板(923)的另一侧的凸台与蜗卷弹簧(924)的凹口配合连接,一起装在衬管(925)内,衬管(925)安装在底管(423)内,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负角限位机构(9)可以由负角限位器(94)构成,所述负角限位器(94)包括橡皮套(941)、固定管(942)、固定板(943)、空心管(945)和柄管(944);所述固定板(943)的左侧前面设有空心管(945),橡皮套(941)套在固定管(942)上,并被固定管(942)的凸台顶住,固定管(942)套在空心管的外面,用螺丝固定,固定板(933)的右侧后面固接有柄管(944),柄管(944)经螺丝固定在底管(42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座(12)可以为可翻转式结构,结构包括鞍座架(121)、鞍管(122)、支撑杆(123)和立管夹(124);其连接关系是,鞍座架(121)的后端与鞍管(122)铰接,所述的鞍管(122)插入立管(414)内,鞍座架(121)的两侧设有支撑杆(123)的滑动槽,两支撑杆(123)的一端连接在立管夹(124)上,立管夹(124)固定在立管(414)上,两支撑杆(123)的另一端置于鞍座架(121)两侧的滑动槽内;其所配合的车架(4)的上管的后半段为下凹形,且接在立管(414)的中间,或者下管与上管相连后,接在前管的中间,上管的后端接在立管中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6)可以为弹簧片式缓冲离合器,其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棘轮(62)和内齿轮(63);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2)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2)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内齿轮(63)与棘轮(62)配合,并套在棘轮(62)上,在棘轮(62)和内齿轮(63)的齿与齿之间设有弹簧片(65);内齿轮(63)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内齿轮(63)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14.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a.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两曲柄(14)的一端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b曲柄(14)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7);c.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 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回复机构(7)由平面蜗卷弹簧(77)、底座(78)和盖子(79)构成,所述曲柄(14)与底座(78)固接,底座(78)安装在离合器(6)的外圆周上,平面蜗卷弹簧(77)的一端安装在底座(78)的内凸台上,其另一端经支架(31)固定在车架(4)上,并用盖子(79)封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管(414)上设有限制曲柄(14)向上运动的正角限位机构(8),对左右曲柄的转动角度θ的限制范围为θ≤8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角限位机构(8)由固定在曲柄(14)上的挡板(85)、立管(414)上的固定板(83)和弹簧(84)所组成,弹簧(84)的一端被挡板(85)压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19.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12)、车轮(13)、曲柄(14)、脚踏板(15)、车架(4)和离合器(6)构成,鞍座(12)安装在车架(4)的上面,车轮(13)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侧,脚踏板(15)通过曲柄(14)与车架(4)联接,所述车架(4)由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两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角形依次由上管(412)、前管(411)、下管(413)、中接头(415)和立管(414)组成,后三角形依次由立管(414)、中接头(415)、两根平叉(421)和两根立叉(422)构成;中接头(415)垂直对称于车架(4)的平面;在中接头(415)内安装有中轴(418),其特征在于a.中轴(418)的两端各安装有离合器(6),所述的两曲柄(14)分别套在两离合器(6)上;所述的曲柄(14)由圆盘(141)和直柄(142)两部分构成,圆盘(141)套在离合器(6)上,在圆盘(141)的内侧设有曲柄齿轮(143),在两曲柄齿轮(143)之间通过交替齿轮(145)啮合,交替齿轮(145)的轴线垂直于中接头(415),并经过中接头(415)的中点,交替齿轮(145)安装轴承架(144)上,所述轴承架(144)设有前支撑脚(191)和后支撑脚(192),前支撑脚(191)与后支撑脚(192)分别通过固定夹夹在两根平叉(421)和下管(413)上;b.取经过鞍座中心点Z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Z线,中接头(415)距Z线的距离为D1,在Z线之前D1为正,在Z线之后D1为负,中接头(415)距地面高度为H1,鞍座中心点Z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当H2=5.2L时,D1与H1的范围为-0.3L≤D1≤0.5L 1.3L≤H1≤1.8L以上叁式中,L为曲柄长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6)的结构包括,装有“千斤”的螺纹管(61)和棘轮(68);螺纹管(61)为空心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外部的中间设有凸台,凸台的两边设有外螺纹,螺纹管(61)通过内螺纹连接在中轴(418)的两端,棘轮(68)套在螺纹管(61)的凸台上,所述的棘轮(68)的内孔设有与螺纹管(61)的凸台上的“千斤”配合的棘轮齿;棘轮(68)两侧设有槽,槽上布满滚珠(64);螺纹管(61)的两端外螺纹上连接有盖板(66),封闭住滚珠(64),曲柄(14)套在棘轮(68)的外圆周上,盖板(66)的螺纹上均布有开口槽,螺纹管(61)的外侧一端均布有开口槽,经螺丝把垫片(67)固定在中轴(418)上,且垫片(67)的凸台部分卡在螺纹管(61)和盖板(66)的开口槽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3)的后轴上可以设有小链轮(161)。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上下脚踏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3)上的后轴轴承(162)安装在后轴轴壳(163)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上下脚踏的自行车。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踏起来省力,并且既能坐着踏,也能站着踏的自行车。其技术要点是,上下脚踏式自行车,由鞍座、车轮、曲柄、脚踏板、车架构成,曲柄上设有曲柄回复机构、曲柄正、负角限位机构、中轴离合器和可翻转的鞍座;在车架的中接头下面设有下立管和底管,连接到中接头的下管和两根平叉,改成连接到底管上;为达到省力的目的,中接头向后移动,移动的距离占总距离一般可达45%,故省力一般可达45%左右;脚踏板采用在中轴前方上下脚踏。本发明的自行车,脚踏板的位置更趋合理,适合人体用力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力的效率,使踏起来轻松、自然、省力。
文档编号B62M1/24GK1579868SQ20041005966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3日
发明者钱贵林 申请人:钱贵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