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36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自动两轮车等的车辆上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特别涉及即使不在风窗玻璃上设置通风口也能够实现与设置时相同的设计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覆盖大型自动两轮车的车体前部,已知有在前罩和在安装于其上部的风窗玻璃上设置有通风口的装置。该通风口是作为产生于风窗玻璃后侧的负压的对策而设置的。
专利文献1专利第2688913号公报发明内容上述以往例的通风口,除了负压对策以外,还具有实现运动感的设计效果。但是,由于若设置这样的通风口,则行驶中风、雨水将从该通风口进入风窗玻璃的后方侧,所以为了阻止上述问题导致前部车身罩的结构复杂化,增加了制造工作量。另一方面,在小型车辆等中有时未必需要设置通风口。但是,若不设置通风口则不能获得上述运动感。于是,本发明就是以即使在不设置通风口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通过以往的通风口而获得的运动感为目的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前部车身罩结构,是用于覆盖车体的前部的车身罩,具有前罩、设置于其上部的透明的风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窗玻璃上设置有朝向前方开放并向后方凸出的通风口代用凹部。
技术方案2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通风口代用凹部,在上述风窗玻璃中,设置在与设置于上述前罩上的凸缘部重叠的部分上,同时,在该凸缘部上设置有用于收纳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的接受凹部,通过在该接受凹部中收纳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制成将上述风窗玻璃和凸缘部重合的结构。
技术方案3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的周围形成有标识等的图案部。
技术方案4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窗玻璃和前罩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卡合结构。
技术方案5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罩的内侧,设置有板部,该板部用于接受支承于上述前罩上的前灯的上面。
技术方案6是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和板部之间一体地设置有肋部。
根据第1技术方案,由于在风窗玻璃上设置有朝前方开放的通风口代用凹部,所以外观上看起来好像也存在通风口,通过该凹部能够实现运动感。因此,即使不在风窗玻璃上设置通风口也能够实现与设置时相同的设计效果。另外,由于该通风口代用凹部不贯通风窗玻璃,所以风、雨水不会进入到风窗玻璃的后方,不需要设置通风口时针对风、雨水的复杂的结构及伴随其的工作量的增加。
此外,由于不必考虑风、雨水的侵入,所以能够提高风窗玻璃设计上的自由度。而且,由于通风口代用凹部与风窗玻璃一体形成,所以与设置通风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强度。
根据第2技术方案,由于是将风窗玻璃和通风口的凸缘重合的结构,所以能够增加风窗玻璃的强度。而且,由于在凸缘部上设置用于收纳通风口代用凹部的接受凹部,所以能够切实地使风窗玻璃和凸缘部重合。另外,若将凸缘部做成仪表遮板,则能够使仪表遮板接近风窗玻璃使车体前部紧凑化,且能够显出精悍。
根据第3技术方案,由于接近通风口代用凹部设置图案部,所以通过该图案部能够使通风口代用凹部更醒目、增加运动感。
另外,若对凸缘部着色,则由于这将成为图案部的背景色并使图案部突出,所以能够提高目视性。
根据第4技术方案,由于将风窗玻璃和前罩的连接部制成卡合结构,所以能够仅通过将风窗玻璃向前罩卡合而进行连接。因此,组装变得容易,且能够确保强度。
根据第5技术方案,由于在前罩的内侧设置板部,并在此接受头灯的上面,所以能够确保用于支承具有重量的头灯的强度。
根据第6技术方案,由于在凸缘部和板部之间设置肋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大板部的强度,能够支承头灯等的重物。


第1图是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第2图是前部车体罩的主视图,第3图是其侧视图,第4图是第2图的4-4线剖面图,第5图是主要部分放大图,第6图是第2图的6-6线剖面图,第7图是风窗玻璃的主视图,第8图是其侧视图,第9图是第7图的9-9线剖面图,第10图是第3图的10-10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根据第1图对自动两轮车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说明。该自动两轮车构成为相对于风窗玻璃不需要由通风口进行负压调节的程度的较小型的车辆,其前轮1支承于前叉2的下端部,前叉2的上部经由上托架4和下托架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头管3上,并通过车把6进行操向。
在头管3的前方配置有前罩7,其通过侧面后端部安装于上托架4的前端部。在前罩7的前面设置有头灯8,在侧面中央部上设置有转向指示灯9。
另外,在前罩7的上部安装有透明的风窗玻璃10。在前罩7的内侧配置有仪表11,由上托架4及前罩7进行支承。
符号12为车体框架,13为发动机,14为车座,15为燃料箱,16为后摆动管,17为后缓冲器,18为后轮。
如图2~图4所示,在前罩7的前面中央部上设置有较大的头灯用开口19(图4),在其中嵌合有头灯8。从图2可知,在前罩7的上部设置有正面看呈U字状的凸缘部20。
在凸缘部20上重叠有风窗玻璃10的下缘部21及左右的侧缘部22并进行一体化,下缘部21卡合有向凸缘部20的中央部一体化形成的爪23。左右的侧缘部22通过螺钉24固定在凸缘部20上。风窗玻璃10由透明的适当的树脂构成。
在风窗玻璃10的中央下部一体地形成有通风口代用凹部25,在其上形成有由标识等构成的图案部26。图案部26是由标识等的任意文字或者任意的图案等构成的,通过印刷、粘贴等适当的方式形成。
图案部26接近通风口代用凹部25地进行设置,使通风口代用凹部25的存在更加醒目。包含风窗玻璃10的图案部26的部分,在图2的主视图中,重叠于位于接近风窗玻璃10的内侧的仪表11及仪表遮板27上,这些预着色的表面成为使图案部26醒目的背景色。这些背景色可以是黑色类的暗色等能够使图案部26、通风口代用凹部25醒目的任意颜色。
仪表遮板27是从仪表11的壳体前面向上方连续突出的部分,由于是树脂制成的所以上述任意的颜色都可以。此外,也可以使仪表罩27与仪表11的壳体分开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凸缘部20着以适当的颜色并将其加入背景色部分。
前罩7由适当的树脂形成,在凸缘部20的左右,在其内侧一直到邻接的前罩7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纵肋部28。在前罩7的左右,向侧方突出安装有转向指示灯9,在前罩7的侧面的后端部上设置有安装部29(图3),在此用于向上托架4安装。
如图5及图7~图10所示,通风口代用凹部25向前方开放,且向后方凸出,主视图呈大致倒三角形。如图8所示,在侧视图中,通风口代用凹部25看起来好像是切除风窗玻璃10的下部而形成的。
如图5及图9的剖面所示,在作为通风口代用凹部25的下方部分的下端部21a上,在内侧一体地形成有分支伸出部30,在风窗玻璃10的下端部21a和分支伸出部30之间形成有卡合槽31。形成通风口代用凹部25的部分,形成向上侧的后方伸出的上部32和从其后端朝向风窗玻璃10的下端地向前方伸出的斜面部33。
如图5所示,凸缘部20的中央部,形成用于收纳通风口代用凹部25的接受凹部36。该部分形成沿着斜面部33向后方倾斜的斜面部37。在斜面部37的下部形成有用于通过爪30的孔38,爪23面对着该孔38的下部。
爪23向上方突出以与卡合槽31嵌合。在爪23和卡合槽31卡合时,下缘部21和开口上部7a处于同一面。在斜面部37的下方从开口上部7a一体地向内侧突出形成有向内方伸出的板部40。开口上部7a为形成于凸缘部20和开口19的上部之间的部分。
另外,如图6所示,连结板部40和凸缘部20形成纵肋部28,加强板部40。在板部40上设置有孔41,在此嵌合有设置于头灯8的上部的突起42。
另外,板部40还用于支承图1所示的仪表11。
由图9可知,风窗玻璃10的上端缘部34呈珠状,如图8所示,在侧缘部22上设置有安装孔35。侧缘部22如图10所示成同一平面地重合在一段变低的前罩7的凸缘部20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首先,为了将风窗玻璃10安装在前罩7上,如图5所示,使爪23与卡合槽31嵌合,并将风窗玻璃10的下缘部21向凸缘部20的中央部卡合,且将侧缘部22向凸缘部20重叠通过螺钉24连结侧部。由此,能够将风窗玻璃10迅速地安装在前罩7上。此时,风窗玻璃10和前罩7的连接部处于同一平面。
若以这种状态行驶,则虽然风、雨水虽然从前方与前罩7及风窗玻璃10接触,但是由于通风口代用凹部25为凹部、没有贯通风窗玻璃10,所以风、雨水不会通过并向内侧侵入。不需要在设置有通风口的情况下的、对风、雨水的复杂的结构和伴随其的工作量的增大。
此外,小型自动两轮车即使省去通风口,通过通风口代用凹部25也能够获得与设置通风口时相同的设计效果,即,运动感。
而且,由于可以不考虑风、雨水,所以风窗玻璃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增加。而且,由于通风口代用凹部25与风窗玻璃10一体地形成,所以与设置通风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强度。
另外,由于是将风窗玻璃10的通风口代用凹部25与凸缘部20重合的结构,所以能够增大风窗玻璃的强度。而且,由于在凸缘部20上设置有用于收纳通风口代用凹部25的凹部36,所以能够切实地进行风窗玻璃10和凸缘部20的重叠。
此外,由于接近通风口代用凹部25设置有图案部26,所以通过该图案部26能够使通风口代用凹部25醒目、增加运动感。另外,位于接近风窗玻璃10的内侧的仪表遮板27及仪表11的壳体前面与图案部26重合,并且其着色的表面成为图案部26的背景色使图案醒目,所以能够提高目视性。此外,通过使仪表遮板27接近风窗玻璃10,能够使车体前部紧凑化,且能够显出精悍。
另外,由于将风窗玻璃10和前罩的连接部制成卡合结构,所以仅通过将风窗玻璃向前罩卡合便能进行连接。因此,组装变得容易,且能够确保强度。
此外,由于在前罩7的内侧设置有板部40,在此接受头灯8的上面,所以能够确保用于支承具有重量的头灯8的强度。而且,由于在凸缘部2C和板部40之间设置有纵肋部28,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大板部40的强度,能够支承头灯8等的重量物。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原理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适用该前部车身罩的车辆,并不限于自动两轮,自动三轮车、小载重车等也可以。
权利要求
1.一种前部车身罩结构,是用于覆盖车辆的前部的车身罩,具有前罩、设置于其上部的透明的风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窗玻璃上设置有朝向前方开放且向后方凸出的通风口代用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在上述风窗玻璃中,设置在与设置于上述前罩上的凸缘部重叠的部分上,同时,在该凸缘部上设置有用于收纳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的接受凹部,通过在该接受凹部中收纳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制成将上述风窗玻璃和凸缘部结合的构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通风口代用凹部的周围形成有标识等的图案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窗玻璃和前罩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卡合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罩的内侧设置有板部,该板部用于接受支承于上述前罩上的头灯的上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和板部之间一体地设置有肋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目的在于废除设置于风窗玻璃上的通风口,省略了针对风或雨水的防止结构,同时,保持基于通风口的运动感。为了达到该目的,在设置于前罩(7)的上部的凸缘部(20)上重叠安装有风窗玻璃(10)的下部。在风窗玻璃(10)的下部中央,设置有通风口代用凹部(25),且在凸缘部(20)上设置有用于收纳其的接受凹部(36)。且在凸缘部(20)的中央部上设置有爪(23),与风窗玻璃(10)的下端部卡合。从开口上部(7a)一体地向内侧形成有板部(40),在此接受头灯(8)的上部。
文档编号B62J17/04GK1750965SQ20048000435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饭田王海, U·社西特, J·蓬猜, S·素拉库尔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