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08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盖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固定结构,其中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固定于一个底盘而盖住底盘。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这种形式的顶盖固定结构中,是把几个螺钉插进处在凹部的螺钉插入孔,凹部是设置在一个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前部和后部,然后把各螺钉拧入底盘的左和右侧壁而把所述顶盖固定于所述底盘。这需要用一前一后两个螺钉,存在着零件数目多的问题,因而用于进行固定工作的工时较多。此外,用一前一后两个螺钉进行固定,使得外表不大美观。
图7表示出已有技术的情况。如图7所示,为了使由金属板制成的顶盖101和底盖102在VTR(视频信息磁带记录器或磁带录像机)的各侧面上达到互相导电接触而产生屏蔽作用,底盖102上设置有供顶盖101配合的配合部分,借以达到顶盖101和底盖102的互相导电接触,然后从VTR的后侧用各螺钉104把顶盖101和底盖102固定于底盘103(见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Hei8-221970)。
但是,这样从后侧把顶盖101和底盖102固定于底盘103有不足之处,所以其横向定位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常规结构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一单个螺钉而不是每一侧用一个螺钉就能把一个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固定于一个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顶盖固定结构,这可减少零件数目,因而节省装配工时,还能保持顶盖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以及改善设计外观。
本发明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顶盖固定结构,其中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固定于一个底盘而盖住所述底盘,然后把一个前面板固定于底盘的前端部分,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前部的凹部钻出几个螺钉插入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盖住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几个螺钉插进所述螺钉插入孔里而固定于所述底盘,同时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外表面的后部相接触,以及,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前端附近的凹部里设置有诸爪部或孔部,并且所述前面板的左和右侧壁上设置有可插进所述底盘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空间的诸插入块,所述插入块上设置有可啮合于所述底盘上的诸所述爪部或孔部的诸孔部或爪部。
按照权利要求2,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盖固定结构,其中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固定于一个底盘而盖住所述底盘,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前部的凹部钻出几个螺钉插入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盖住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几个螺钉插进所述螺钉插入孔里而固定于所述底盘,以及,,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为平的形状或一个可啮合的形状,可使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相接触。
按照权利要求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有几个凹部,这些凹部可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相啮合。
按照权利要求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有几个配合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各凹部可配合在这些配合孔里。
按照权利要求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凹部的中央设置有向内突的几个小突部,而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设置有几个小孔,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几个小突部可配合在所述几个小孔里。
按照权利要求6,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凹部的中央设置有几个啮合孔,而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设置有几个高起部分,诸所述高起部分可配合在成形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凹部的诸所述啮合孔里。
按照权利要求1定义的本发明,在装配所述底盘和所述顶盖时,可使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外表面的后部相接触,借此,不需要用螺钉固定这两个接触的零件。所以,可以用一单个螺钉而不是每一侧用一个螺钉把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固定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这可减少零件数目,因而节省装配工时。还能保持顶盖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并改善设计外观。还有,在设置在所述前面板的左和右侧壁上的所述插入块上的孔部或爪部被构造成可啮合于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前端附近的凹部上的所述爪部或孔部,这允许取消用于固定所述前面板的螺钉,从而减少零件数目,进而节省装配工时。
按照权利要求2定义的本发明,在装配所述底盘和所述顶盖时,可使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接触或啮合,借以可用一单个螺钉而不是每一侧用一个螺钉把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固定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这可减少零件数目,因而节省装配工时。
按照权利要求3定义的本发明,可把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啮合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这有利于所述顶盖对所述底盘的定位,并且还能阻止所述顶盖的滑动摩擦。
按照权利要求4定义的本发明,可把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配合进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配合孔,这有利于所述顶盖的定位,并且还能阻止所述顶盖的滑动摩擦。
按照权利要求5定义的本发明,可把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的所述几个小突部配合进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几个小孔,这可阻止所述顶盖的滑动摩擦,还能保持所述顶盖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
按照权利要求6定义的本发明,可把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几个高起部分配合进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几个啮合孔,这有利于所述顶盖的定位,并且还能阻止所述顶盖的滑动摩擦。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顶盖的侧壁上的诸凹部与底盘的侧壁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常规的VTR上的屏蔽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法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顶盖固定结构的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顶盖的侧壁上的诸凹部与底盘的侧壁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中,螺钉插入孔2e是钻在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前部的凹部2c处,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分别盖住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螺钉3插进螺钉插入孔2e而固定于底盘1。并且,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被构造成可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外表面的后部接触(见图2)。
此外,在位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前端附近的诸凹部1c处设有几个爪部1d,并且,在前面板4的左和右侧壁4a和4b上设置有可插入底盘1与前面板4之间的空间的诸插入块5。这些插入块5上设置有可啮合于底盘1的诸爪部1d的诸孔部5a。并且,顶盖2的后壁布置成可用四个螺钉3固定于底盘1。
因此,在装配底盘1和顶盖2时,可使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外表面的后部相接触,借此,不必用螺钉固定各接触的部分。所以,可以用一单个螺钉把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分别固定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而不必每一侧用一个螺钉,因而可减少零件数目,进而节省装配工时。
还可保持顶盖2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并改善设计外观。还有,设置在前面板4的左和右侧壁4a和4b上的插入块5上的几个孔部5a被构造成可啮合于设置在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前端附近的凹部1c处的各爪部1d,这允许取消用于固定前面板4的各螺钉,因而可减少零件数目,进而节省装配工时。应能理解可把这些孔部设置在底盘1上,而把那些爪部设置在前面板4的插入块5上。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中,可啮合于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的诸凹部1e是成形在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
因此,可把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啮合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的诸凹部1e,这更有利于顶盖2对底盘1的定位,也能防止顶盖2的滑动摩擦。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中,成形有几个配合孔1f,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各凹部2d可配合于这些配合孔1f。
因此,可把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各凹部2d配合进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的各配合孔1f里,这更有利于顶盖2的定位,也能防止顶盖2的滑动摩擦。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中,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的中央设置有向内突的几个小突部2f,而在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设置有几个小孔1g,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处的那几个小突部2f可以配合在这几个小孔1g里。
因此,可把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处的各小突部2f配合进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的各小孔1g里,这可阻止顶盖2的滑动摩擦,还可保持顶盖2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顶盖固定结构中,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的中央设置有几个啮合孔2g,而在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设置有几个高起部分1h,各高起部分1h可配合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处的各啮合孔2g里。
因此,可把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后部的各高起部分1h配合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处的各啮合孔2g里,这有利于顶盖2的定位,并且还能阻止顶盖2的滑动摩擦。
权利要求
1.一种顶盖固定结构,其中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固定于一个底盘而盖住所述底盘,然后把一个前面板固定于底盘的前端部分,其中,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前部的诸凹部钻出几个螺钉插入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盖住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几个螺钉插进诸所述螺钉插入孔里而固定于所述底盘,而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外表面的后部接触,其中,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前端附近的诸凹部里设置有诸爪部或孔部,并且所述前面板的左和右侧壁上设置有可插进所述底盘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空间的诸插入块,诸所述插入块上设置有可啮合于所述底盘上的诸所述爪部或孔部的诸孔部或爪部。
2.一种顶盖固定结构,其中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固定于一个底盘而盖住所述底盘,其中,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前部的诸凹部钻出几个螺钉插入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盖住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几个螺钉插进诸所述螺钉插入孔里而固定于所述底盘,其中,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为平的形状或一个可啮合的形状,可使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凹部与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有几个凹部,这些凹部可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成形有几个配合孔,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所述各凹部可配合在这些配合孔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凹部的中央设置有向内突的几个小突部,而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设置有几个小孔,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的所述几个小突部可配合在所述几个小孔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的中央设置有几个啮合孔,而在所述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设置有几个高起部分,诸所述高起部分可配合在成形在所述顶盖的左和右侧壁的后部的诸所述凹部的所述啮合孔里。
全文摘要
一种用一单个螺钉而不是每一侧用一个螺钉就能把一个顶盖的左和右侧壁分别固定于一个底盘的左和右侧壁的顶盖固定结构,这可减少零件数目,因而节省装配工时,并且还能保持顶盖承受外力作用的强度和改善设计外观。在一种用一个螺钉把一个顶盖2固定于一个底盘1而盖住底盘1的顶盖固定结构中,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前部的诸凹部2c处钻出几个螺钉插入孔2e,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分别盖住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几个螺钉3插进诸螺钉插入孔2e而固定于底盘1,同时,设置在顶盖2的左和右侧壁2a和2b的后部的诸凹部2d与底盘1的左和右侧壁1a和1b的外表面的后部相接触。
文档编号B62D33/00GK1707687SQ200510075488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日
发明者宫本隆史 申请人: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