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以及具备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69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以及具备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具有反射来自灯泡的光线 的反射器以及调节反射器的反射光方向的光轴调节器,本发明还涉及具有 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例如在摩托车头灯装置中,安装有灯泡的反射器经由支撑部件被壳体 可摆动地支撑。反射器具有通过操作对准螺栓进行调节反射器的光轴。
传统头灯装置包括一种装置,其包含的反射器具有经由左右一对支撑 部件被壳体可摆动地支撑的上侧部分和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件的下侧部 分。延伸部件上设置对准螺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査专利公报No. 08-148004

发明内容
然而,不利的是,由于在传统的头灯装置的结构中反射器的支撑部件 在上-下方向远离对准螺栓,故相对于对准螺栓的操作量反射器的摆动角是 折减的,并且调节光轴费时费力。
当支撑部件与对准螺栓间的空间增加时,不利的是,头灯装置容易受 到行进时振动的影响,导致反射器的光轴很容易改变。
鉴于上述传统情形而设计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为跨骑式 车辆提供一种头灯装置,其能够通过较小的操纵量来调节光轴,并且能够 抑制行进中振动对光轴的影响,并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该头 灯装置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包括 灯泡,作为光源;
反射器,其反射面反射来自灯泡的光线; 壳体,其容纳反射器和灯泡; 透镜,其覆盖反射器的前部;以及 光轴调节器,其调节从反射器反射的光的方向,
其中反射器具有容纳凹入部件,通过使反射面伸向灯泡一侧使得反射 面的后表面凹向向灯泡一侧来形成该容纳凹入部件;
光轴调节器具有支撑部件及调节机构,该支撑部件将反射器可摆动地
支撑至壳体;而该调节机构使反射器摆动以调节光轴的方向;并且 调节机构设置为,调节机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凹入部件中。 在本发明的头灯装置中,通过凹向灯泡一侧形成的容纳凹入部件形成 在反射器中,并且调节反射器光轴的调节机构设置为调节机构中至少一部 分位于容纳凹入部件中。从而可使调节机构接近灯泡达到容纳凹入部件的 凹入量,并且可以减小调节机构与支撑部件间的距离。因此,反射器可通 过较小的调节操量实现较大地摆动,并且光轴可被迅速调整。
由于本发明使调节机构接近支撑部件,故本发明可以抑制行进中振动 对光轴的影响。S卩,通常通过调节螺栓来摆动反射器的调节机构设置在反 射器与壳体之间,并且反射器通弹簧或垫圈的偏置力被固定在调节位置 上。然而,弹簧或垫圈的偏置力不足够大,并且难以完全阻挡由行进中振
动引起的反射器的摆动。随着调节机构远离支撑部件,反射器的振动变 大。由于在本发明中使调节机构被接近致灯泡并且相应接近支撑部件,故 可以抑制行进中振动引起的反射器的摆动。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头灯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2是摩托车的正视图3是头灯装置的正视图4是头灯装置的侧视图5是头灯装置的平面图6是头灯装置的后视图; 图7是头灯装置的剖面平面图(沿图3中线VII-VII的剖视图);
图8是头灯装置的剖面侧面图(沿图3中线viii-vm的剖视图);
图9是头灯装置的反射器的底视图;而
图io是反射器的容纳凹入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到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摩托车(跨骑式 车辆)的头灯装置的视图。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没有另作规定,则 "前""后""左""右"指坐在车座上的驾驶者的观察方向。
在图中,数字l代表摩托车其包括机动脚踏两用车型(underbone) 车身架2,由车身架2可上下摆动地支撑的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3,安 装在车身架2上、位于发动机单元3上方的双人跨骑式车座4,由车身架 2的前端部分支撑的提供左右转向的前叉5。
前叉5的下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前轮6,其上端部固定有转向手把7。 前叉5安装有前挡泥板8以覆盖前轮6的上部。
发动机单元3的结构中集成了发动机体3a和容纳动力传递机构(未图 示)的变速箱3b。通过变速箱3b的后端部,后轮9被可旋转地支撑。变 速箱3b的后部通过其间的后部缓冲10连接到车身架2上。
车身架2被车身盖11覆盖。车身盖11包括覆盖前叉5的前侧的前盖 15、设置于前叉5后侧并且覆盖骑驾者左、右腿部前端的护腿罩16以及 覆盖车座4的下周缘的侧盖17。
低阶型脚泊(low-floor type foot boat) 18设置于护腿罩16的左、右下 端部分。
转向手把7由手把盖19围绕,其上设置有表头部件20。
头灯装置22设置在前盖15的中部,转向信号灯24和24设置在前盖
15的左、右侧部分。尾灯23设置在侧盖17的后端部分。
前盖15包括向前和向下斜向延伸从而形成延伸致表头部件20的前表
面的基本上连续表面的前侧盖15a,以及从前侧盖15a的左、右下缘向后
和向下斜向延伸以从后侧覆盖前轮6的左、右侧盖15b和15b。从侧面观
察前盖15呈大致V字型。
左、右一对透镜开孔15c和15c形成于前侧盖15a中。通过分界部件
(boundary part) 15d构成左、右透镜开孔15c和15c,由此界定出朝向 左、右的较大共用通孔。分界部件15d位于前侧盖15a的车身中心线C上
(参见图2和7)。
左、右透镜开孔15c和15c (从车辆的前方观察,其基本上呈由分界 部件15d沿车辆宽度方向斜向上向外延伸的椭圆形或菱形)具有扩展到前 侧盖15a基本上整个区域的尺寸。
在头灯装置22的结构中前盖15里的头灯26竖直位于前轮6之上,因 此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且集成了位于头灯26后上方左、右两侧 的左、右位置灯27和27。
于此,本发明中头灯装置22包括只存在头灯26的情况。同样的,头 灯装置22也包括集成了左、右转向信号灯24的头灯装置和集成了左、右 转向信号灯24和位置灯27两者的头灯装置。
左、右位置灯27和27具有作为光源的左、右位置灯泡29及29。头 灯26包括作为光源的灯泡30,反射器向前反射来自灯泡30和位置灯泡 29的光的反射器31,支撑反射器31的壳体32,覆盖反射器31的前部并 将反射光传到车辆前方的透镜33,以及调节来自反射器31的反射光的方 向的光轴调节器34。
壳体32呈盒形,形成为从后侧覆盖反射器31并向前敞开。壳体32的 外围部上形成的多个固定片32d被栓接到前盖15和框架件(未图示) 上。
槽状接合凹入部件32a在壳体32开口的周边中形成。密封件38插入 接合凹入部件32a,并且透镜33的外围边沿部分33a插入接合凹入部件 32a。透镜33通过在壳体32的开口的周边中间隔形成的装配件32e被合适 地固定在壳体32上。
壳体32具有底壁部分32b,其中形成向后伸出的开口部分32c。盖体 39可拆地旋入开口部分32c。灯泡30可以通过移去盖体39从开口部分200810214028.X
说明书第5/9页
32c可拆地安装。
沿着前盖15的左、右透镜开口 15c形成的透镜33具有从透镜开口 15c向前露出的左、右透镜体33b和33b,并且遮光部件33c和33d向后陷 入,由此离开左、右透镜体33b的外围边沿位于透镜开口 15c内。
位于左、右透镜体33b之间的遮光部件33c由前侧盖15a的分界部件 15d覆盖。剩下的由前侧盖15a的透镜开口 15c的周边覆盖的遮光部件33d 没有暴露到外界环境中。
通过将由图4中斜线代表的区域Bl和B2涂黑色而形成的遮光部件 33c和33d阻挡光线。图4所示的状态为遮光部件33c的颜色透过透明透 镜体33b以及区域Bl被暴露。
那样,遮光部件33c和33d阻止来自反射器31的反射光传播到外界环 境中。由此来自反射器31的反射光从左、右两个透镜体33b和33b向前独 立传播。
反射器31的结构由中心反射器部件31a和左、右反射器部件31b和 31b整体形成。中心反射器部件31a具有向前反射来自头灯26中灯泡30 的光线的反射表面31c。反射器部件31b和31b具有向前反射来自左、右 位置灯27中位置灯泡29的光线的反射表面31d。
中心反射器部件31a呈碗状,其开口基本上为圆形并且向前形成。灯 泡30设置在中心反射器部件31 a的底部部件31 e上。
左、右反射器部件31b基本上为三角形,由中心反射器部件31a的 左、右上侧角部分斜向上向外延伸。位置灯泡29设置在左、右反射器部 件31b的底部上。
头灯26中灯泡30设置为俯视时灯泡30的轴线与车身的中心线C重 合(见图7)。由遮光部件33c和前侧盖15a的分界部件15d覆盖的灯泡 30在车辆的正视图中不可见。
因此,由于来自灯泡30的光在中心反射器部件31a上反射,然后从夹 着中心遮光部件33c定位的左、右透镜体33b中射出,故具有一个灯泡30 的头灯26具有双灯型外观。
光轴调节器34具有左、右一对支撑部件35和35,其在上、下方向上
可摆动地将反射器31支撑到壳体32,并且具有调节机构36,其旋转反射 器31以调节光轴的方向。
左、右支撑部件35设置为以车身的中心线C左右对称并且夹着灯泡 30位于面对调节机构36的一侧。具体地,左、右支撑部件35具有以下结 构。
支撑部件35和35具有凸台部件31h和31h和支撑轴35a。凸台部件 31h和31h形成于中心反射器部件31a的上沿部分的左、右端部。支撑轴 35a由后部插入并固定左、右凸台部件31h中。球形枢轴部件35b形成在 支撑轴35a的后端部。左、右枢转部件35b由形成于壳体32中的支撑部件 32g可摆动地支撑(见图8)。
调节机构36设置为俯视时位于车身的中心线C上并且位于灯泡30下 方。具体而言,调节机构36具有以下结构。
左、右支撑部件35和调节机构36设置为形成等腰三角形A,其顶点 位于调节机构36。灯泡30布置在稍低于等腰三角形A的形心Al的位置 处(见图3和6)。等腰三角形A为倒等腰三角形,其中调节机构36位于 下侧,而左、右支撑部件35和35位于上侧。在本发明中,调节机构和 左、右支撑部件可以设置为正等腰三角形,其中调节机构位于上侧,而 左、右支撑部件位于下侧。
左、右支撑部件35和调节机构36设置为俯视时至少其中一部分位于 与车身中心线C垂直相交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Cl上(见图 10)。
容纳凹入部件31g形成于中心反射器部件31a的底壁部件31f中。容 纳凹入部件31g通过使反射面31c向灯泡30—侧伸出而形成,使得反射面 31c的后表面凹向灯泡30—侧,具有隧道形状。
沿前后方向形成于中心反射器部件31a的底壁部件31f的整个长度上 的容纳凹入部件31g形成为使得凹入部件的深度t从前侧向后侧逐渐增 加。容纳凹入部件31g总体呈隧道形。容纳凹入部件31g被设置为俯视时 位于车身的中心线C上。在车辆的正视图中,由遮光部件33c和前侧盖 15a的分界部件15d覆盖的容纳凹入部件31g从外部不可见。
盘形基底部件31i形成位于容纳凹入部件31g中。左、右腿部件31j
和31j形成为从基底部件31i的左、右侧边沿向前延伸。
调节机构36设置为位于凹向灯泡30 —侧的容纳凹入部件31g中。调 节机构36设置在靠近灯泡30,从而靠近支撑部件35达凹入量。调节机构 36的中心与灯泡30的中心之间的高度尺寸a基本上和灯泡30的中心与将 左、右支撑部件35彼此连接的一条直线之间的高度尺寸b相同(见图 6)。
调节机构36具有螺母构件36a和对准螺栓36b。螺母构件36a固定至 容纳凹入部件31g的基底部件31i,并且对准螺栓36b旋入螺母构件36a 中。被插入以从后侧穿过形成于壳体32中的支撑凸台部件32h的对准螺 栓36b由支撑凸台部件32h可转动地支撑。垫圈36c设置在支撑凸台部件 32h上以将对准螺栓36b保持在调节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头灯装置22中,对准螺栓36b通过等在前盖15和前挡 泥板8之间来自车辆后侧的工具被旋转以调节光轴。当对准螺栓36b被旋 转时,反射器31以左、右支撑部件35作为支撑点与灯泡30—同摆动,因 此在上下方向改变光轴。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底壁部件31f凹向灯泡30—侧形成的容纳凹入 部件31g形成于中心反射器部件31a的底壁部件31f中。调节光轴的调节 机构36设置在容纳凹入部件31g中。此外,左、右支撑部件35夹着灯泡 30设置在面对调节机构36的上侧。因此,可以设置容纳凹入部件31g靠 近灯泡30从而靠近左、右支撑部件35达容纳凹入部件31g的凹入量。由 此,因此调节机构36和左、右支撑部件35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故仅通 过对准螺栓36b的较小操纵量,反射器31就可被大范围地竖直摆动,而 且头灯26的光轴可在短时间内被调整。
由于在实施例中可使调节机构36接近灯泡30从而接近支撑部件35, 故可以抑制行进中振动对光轴的影响。即,在实施例中,对准螺栓36b在 轴向方向的位置被调节到光轴由垫圈36c调整的位置上。然而,垫圈36c 很难完全阻止行进中振动引起的反射器31的摆动。随着调节机构36与支 撑部件35之间距离的增加,反射器的摆动很容易增加。在实施例中,调
节机构36与支撑部件35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容纳凹入部件31g的凹入 量,因此行进中振动引起的反射器31的摆动可以被减小,所以对光轴的
影响可被抑制。
设置了左、右两个支撑部件35,并且左、右支撑部件35和调节机构 36设置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顶点在调节机构36处。因此,可使反射 器31摆动而不使反射器31向左、右两侧倾斜,并且光轴可以以高精度被 调节。由行进中振动引起的反射器向左、右两侧的偏置可被调节。
在实施例中,遮光部件33c形成于覆盖反射器31前部的透镜33中, 并且容纳凹入部件31g的前侧由遮光部件33c覆盖。因此,容纳凹入部件 31g在正视图中不可见,并且可以防止从左、右透镜体33b和33b之间的 分界部件向外界泄光。
在实施例中,头灯装置22被前盖15围绕,并且左、右透镜开孔15c 形成于前盖15中。透镜33的遮光部件33c和33d形成为位于左、右透镜 开孔15c中。因此,在反射器31上反射的光仅从左、右透镜开孔15c发 射,并且可被防止因反射光从左、右透镜开孔之间的间隙向外界泄露而导 致的外观破坏。
由于透镜33的遮光部件33c和33d被染成黑色,通过此简单结构可确 保防止反射光的泄露。
在实施例中,头灯装置22设置在前轮6之上并且容纳凹入部件31g直 接设置在前轮6上方以面向前轮6。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设置在容纳凹 入部件31g中的调节机构36。即,工具可通过前挡泥板8和前盖15之间 的间隙被插入前盖15中来从车辆后侧操纵调节机构36。
在实施例中,设置左、右支撑部件35使支撑轴35a在前后方向延伸, 并且支撑轴35a的枢轴部件35b由壳体32可摆动地支撑。然而,在本发明 中,支撑轴可以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反射器可围绕支撑轴 被可摆动地支撑。
在实施例中,反射器31以左、右支撑部件35作为支撑点在上下方向 上摆动。然而,在本发明中,反射器通过使左、右支撑部件其中之一作为 调节机构而使另一个支撑部件作为支撑点,反射器31可以在上下方向和
左右方向上摆动。
在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摩托车头灯装置。本发明中的头灯装置 也适用于如在粗糙地面上行驶的两轮或三轮车之类的跨骑型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包括灯泡,作为光源;反射器,其具有反射面以反射来自所述灯泡的光线;壳体,其容纳所述反射器和所述灯泡;透镜,其覆盖所述反射器的前部;以及光轴调节器,其调节从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光的方向,其中,所述反射器具有容纳凹入部件,通过使所述反射面向所述灯泡一侧伸出,使得所述反射面的后表面凹向所述灯泡一侧来形成所述容纳凹入部件;所述光轴调节器具有支撑部件及调节机构,所述支撑部件将所述反射器可摆动地支撑至壳体;所述调节机构使反射器摆动以调节光轴的方向;并且调节机构设置为,调节机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凹入部件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所述光 轴调节器的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面对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使得所述灯泡 夹置在中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两个支 撑部件设置在面对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使得所述灯泡夹置在中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所述两 个支撑部件和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为形成顶点位于所述调节机构处的等腰三 角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所述等 腰三角形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的等腰三角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所述等 腰三角形是倒等腰三角形,其中,所述调节机构位于下侧而所述两个支撑 部件位于上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遮光部 件形成在所述容纳凹入部件的发光方向的前侧,以遮蔽一部分反射光。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还包括围绕所 述头灯装置的一个盖体,其中,在盖体中形成有透镜开孔以向前露出透 镜,并且形成所述遮光部件以位于所述透镜开孔中。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其中,通过使 所述透镜的一部分着色来形成所述遮光部件。
10. —种摩托车,包括设置在前轮上方的头灯装置,所述头灯装置包 括作为光源的灯泡;反射器具有反射面以反射来自所述灯泡的光线的反 射器;容纳所述反射器和所述灯泡的壳体;覆盖所述反射器的前部的透 镜;以及调节从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光的方向的光轴调节器,其中,所述反射器具有容纳凹入部件,通过使所述反射面伸向所述灯 泡一侧,使得所述反射面的后表面凹向所述灯泡一侧来形成所述容纳凹入 部件;所述容纳凹入部件直接布置在所术前轮上方以面向所述前轮; 所述光轴调节器具有支撑部件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支撑部件将所述反射器可摆动地支撑至所述壳体,而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反射器摆动以调节光轴的方向;并且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凹入部件中,并且配置为从车辆后部实行调节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以及具备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本发明的地在于为跨骑式车辆提供一种头灯装置,其能够通过较小的操纵量来调节光轴,并且能够抑制行进中振动对光轴的影响。本发明提供的反射器(31)具有容纳凹入部件(31g),通过使反射面(31c)朝向灯泡(30)一侧伸出,使得反射面凹向灯泡(30)一侧,并形成该容纳凹入部件(31g)。光轴调节器(34)具有支撑部件(35)以及调节机构(36),该支撑部件(35)将反射器(31)可摆动地支撑到壳体(32)上,而该调节机构(36)摆动反射器(31)来调节光轴的方向。调节机构(36)设置为调节机构中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凹入部件(31g)中。
文档编号B62K11/00GK101372248SQ200810214028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
发明者大园元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