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88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液压转向器,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保证转向系统安全,通常在全液压转向器上安装组合阀块,组合阀 块包括安全阀、双向过载阀、单向阀和补油阀。安全阀包括安全阀阀座、安全阀阀芯、弹簧等 结构;双向过载阀包括过载阀阀座、钢球、钢球座、弹簧等结构;补油阀由销和钢球构成。它 们分别提供系统压力的安全保护、转向油缸的缓冲保护和防止转向油缸出现空穴、高压油 倒流及对方向盘造成冲击。传统全液压转向器的安全阀、双向过载阀、单向阀及补油阀大多 通过阀块外接在阀体上,阀块与阀体之间的结合面容易漏油,且体形笨重,重量沉,安装不 方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不易漏油、结构紧凑、体积 小、安装方便的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包括阀体,阀体上制有进油口、回油口左油口和右油 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制有安全阀孔、两个补油阀孔和两个双向过载阀孔,所述进油口 内安装单向阀,安全阀孔内安装安全阀,安全阀与进油口连通,补油阀孔内安装补油阀,补 油阀与回油口连通,双向过载阀孔内安装双向过载阀,两个双向过载阀分别与左油口和右 油□连通。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包括阀体,阀体上制有进油进油口、 回油口左油口和右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制有安全阀孔、两个补油阀孔和两个双向 过载阀孔,所述进油口内安装单向阀,安全阀孔内安装安全阀,安全阀与进油口连通,补油 阀孔内安装补油阀,补油阀与回油口连通,双向过载阀孔内安装双向过载阀,两个双向过载 阀分别与左油口和右油口连通。由于本发明的单向阀、安全阀、补油阀和双向过载阀都集 成于转向器的阀体内,与现有技术通过阀块连接具有不易漏油的优点,而且结构紧凑、体积 小、安装方便。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阀与阀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双向过载阀与阀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单向阀与阀体连接结构示意图7是本发明的补油阀与阀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7所示,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包括阀体1,阀体1上制有进油口 11、回油口 12、左油口 13和右油口 1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制有安全阀孔15、两个补油 阀孔16和两个双向过载阀孔17,所述进油口 11内安装单向阀4,防止高压油倒流;安全阀 孔15内安装安全阀2,安全阀2与进油口 11连通,当进油压力超过安全阀2设定压力时, 进油口 11的高压油推开安全阀阀芯,将高压油排到回油口 12中,实现本装置的压力安全保 护;补油阀孔16内安装补油阀5,补油阀5与回油口 12连通,当转向油腔的两腔产生负压 时,回油口 12的高压油推开补油阀5的钢球进入左油口 13或右油口 14,防止转向油缸出现 空穴;双向过载阀孔17内安装双向过载阀3,两个双向过载阀3分别与左油口 13和右油口 14连通,在左、右转向时,将左油口 13、右油口 14的高压油排到回油口 12中,实现油缸的过 载保护。由于本发明的单向阀4、安全阀2、补油阀5和双向过载阀3都集成于转向器的阀 体1内,与现有技术通过阀块连接具有不易漏油的优点,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
权利要求
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包括阀体(1),阀体(1)上制有进油口(11)、回油口(12)、左油口(13)和右油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制有安全阀孔(15)、两个补油阀孔(16)和两个双向过载阀孔(17),所述进油口(11)内安装单向阀(4),安全阀孔(15)内安装安全阀(2),安全阀(2)与进油口(11)连通,补油阀孔(16)内安装补油阀(5),补油阀(5)与回油口(12)连通,双向过载阀孔(17)内安装双向过载阀(3),两个双向过载阀(3)分别与左油口(13)和右油口(14)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式多功能全液压转向器,包括阀体,阀体上制有进油口、回油口左油口和右油口,所述阀体上制有安全阀孔、两个补油阀孔和两个双向过载阀孔,所述进油口内安装单向阀,安全阀孔内安装安全阀,安全阀与进油口连通,补油阀孔内安装补油阀,补油阀与回油口连通,双向过载阀孔内安装双向过载阀,两个双向过载阀分别与左油口和右油口连通。由于本发明的单向阀、安全阀、补油阀和双向过载阀都集成于转向器的阀体内,与现有技术通过阀块连接具有不易漏油的优点,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B62D5/08GK101885349SQ2010102235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尹凤金 申请人:尹凤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